歐用生·詩性智慧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啟示(3)

由此可知,Vico 的詩性智慧重視創造力、想像力、感覺和可敬畏的事物,強調以創意、神話和靈感來調節理性。理性不是人的第一種功能,相反的想像才是第一種功能。想像不是源於理性的思考,而是源於體驗性的實作,由此產生存有的感覺。這是由熱情的參與、而不是非熱情的觀察而來的,這種參與是詩性的,因為詩人是行動者,也是創造者,「會想像的人就會創造,他就是詩人,就是創造者。」這種求知是個人的、經驗的、歷史的,不是追求事實的知識( know-that )或技術的知識(know-how),不是歸納或演繹的,而是參與到活動或經驗中,重視過程而不只是觀察,重視口語表達和對話。對話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活生生的、精神奕奕的生活方式,這種神祕的、以口語為主的世界,比文字還早,比再現的世界觀還早,是人類、自然和精神存有之間相互補充的、相互滲透的、繼續性的世界。


在這個神祕的社會中,智慧先於語言,是音樂的世界:「在音樂中,我們學習著看、感覺、聽、聞,然後思考和回答。」這個神祕的世界是神的世界,也是人的世界。(Shotter, 2005)總之,詩性智慧就是要重視先民具有的想像力、創造力、模仿力和好奇心,善用感官和感覺,親手操作和實作,在實際生活經驗中,經由口語表達和對話學習。在音樂、祭祀、慶典、雕刻等生活中表達對神或未知世界的敬畏,培養虔敬的態度。所以詩性智慧是要培養有創造力、有洞見、想像力豐富的人,這就是實踐智慧。Vico 說:「希臘哲學家並沒有留下方法的教學,因為兒童在實際中已學到了足夠的方法。古人相信安排學習的秩序要十分謹慎,它不是藝術可以控制的,只有藝匠才按部就班的教導步驟,這種方法不能培養人的實際智慧,只讓人成為藝匠。」(引自 Doll, 2005, p.54)所以 Vico 提供新的形上學的基礎來建構課程的概念,這個基礎不是依據理性的心靈(mind),而是依據充滿感情的人性(Doll, 2005),這些是 Vico 詩性智慧的核心概念。


Vico 詩性智慧的研究有許多缺陷,如充滿神秘的宗教色彩,強化神的無上權威,及神印像中的人的權威,這是一種壓制的、威權宰制的邏輯,神壓制人、男性壓制女性的邏輯。(Trueit, 2005;吳靖國,2004)但 Vico 的詩性智慧讓我們發現新的存有的方式,新的理解方式,新的交互作用的方式,探討物質和精神、求知和意義、想像和現實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對課程和教學研究有極大的啟示。Vico 明確的指出,我們真實生活中共享的常識,是我們在實際參與中產生的,但我們很少去覺知它,Vico 的貢獻就是將它們突顯出來。哲學家很早就知道這種原始的生活世界,但將它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沒有作為有價值的研究課題,沒有將它們視為混沌,具現深層的、複雜的秩序的形式,而將它們視為困擾的、主觀的和不可理解的,須以理性的生活形式來替代。只有Vico 看到,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詩性智慧的重要性。(Shotter, 2005)因此 Vico 詩性智慧的理念延伸了三個世紀,與今天的混沌、複雜等新科學理論家有了共同的對話。當今天後現代社會需要新的方法,比現代性更有活力的、創意的、想像的、混沌的、複雜的方法時,Vico詩性智慧的研究不啻為後現代課程研究提供了一針強心劑。


理性主義強調普遍真理的信念,客觀的測量,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理性的權力等,這些成為現代性的基石,影響了教育、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生活。數學成為預測的計算的工具,自然成為可量化的、可預測的、可控制的,結果我們忽視了精神的、美學的和相關性的現實。如 Vico 所預測的,理性的重於相關性的,被給予的重於經驗的,真理重於詮釋和感情,我們認為客觀的測量和數學的預測比我們自己更能理解自然,因此將我們自己的理解和科學的探究分開來,將觀察者的影響從科學的探究中分離,於是科學的求知方式凌駕於其它的求知方式,造就了科學理性的霸權和壓制。這種壓制的邏輯,價值階層化的思考和價值的二元論,讓現代主義成為壓抑性的概念架構。混沌和複雜理論等新科學在二十世紀興起,挑戰這種量化和壓制的邏輯,重視經驗、理解、意義和精神,成為詩性智慧的一種形式,探究世界和我們自己的一種方式。

(原載:台灣課程與教學季刊 2007, 10(3), 頁 1~16;作者現職:大同大學講座教授暨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研究方法] 歐用生·詩性智慧及其對課程研究之啟示

歐用生:教師的課程理論化:從詩性智慧到 A/r/t

唐亞華 翟婷婷《道家詩性精神——兼與海德格爾比較》評介

顏崑陽:詩是智慧的燈:「詩性心靈」特質與「詩意義」的感發

劉曉春·維柯的「詩性智慧」── 民俗學史的視野

趙曉彬《詩性功能》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

張多·抖音里的神話:移動短視頻對中國神話傳統的重構

劉士林:生態美學與詩性智慧的現代復活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

朱 竑,高 權〈西方地理學「情感轉向」與情感地理學研究述評〉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