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 非可怕's Blog (128)

LAYLA景一《五音與五行音樂療法》(4)

紛繁喧鬧的都市,生活著我們這樣一群為俗纏身的人。每天隨日出睜眼,每夜伴月色入眠,身心疲憊,迷惑重重。

我們能在心中為自己留下一片空明地帶嗎?我們,能在寂靜無人時心無牽掛地面對自己嗎?

音樂,可以讓我們做到。

一曲洞簫聲起,鳴咽纏綿;幾處古箏弦響,芳華絕世。萬籟俱寂,只余樂音,讓我們為之沈醉,為之起舞,為之煥然一新。音樂仿佛迎合了我們身體內某種磁場的共振,直接進入我們的內心,觸碰著我們喜怒哀樂的細小纖維。…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November 6, 2022 at 12:30pm — No Comments

LAYLA景一《五音與五行音樂療法》(3)

肺——五臟中的宰相

肺在身體裏是管理呼吸的器官,全身的血液裏攜帶的氧氣都要通過肺對外進行氣體交換,然後再輸送到全身各處。也正因為肺和外界接觸頻繁,所以汙染的空氣、各種灰塵、致病細菌,會在你身體抵抗力稍低的一剎那,占領你的肺。

肺常見不適:咽部潰瘍疼痛、咳嗽、鼻塞、氣喘、容易感冒、易出汗。

屬肺的音階: 商音,相當於簡譜中的「2」。商調式樂曲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October 30,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LAYLA景一《五音與五行音樂療法》(2)

中國音樂追求的清、靜、淡、遠的意境,與中醫學提倡順應自然「恬惔虛無」的法則出一轍。

 

心——五臟中的君主

心臟通常不會偷懶,它一刻不停的搏動完全符合屬於火的特性。心臟掌控著精神和血液的循環,然而,現實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在減少的睡眠、很少運動的身體……無一不在傷害我們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臟系統的不適。

心常見不適:失眠、心慌、心胸憋悶、胸痛、煩躁、舌尖部潰瘍。…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October 30, 2022 at 7:30pm — No Comments

LAYLA景一《五音與五行音樂療法》(1)

宮商角徵羽對應的音樂

音樂療法作為藝術療法的一種,其在心理治療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麼生理上呢?除了對牛彈琴的笑談,音樂與我們的身體會否發生某種奇妙反應?古人說,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於調和五行的高手。因為在我們傳統醫學中,五臟可以影響五音,五音可以調節五臟。宮商角徵羽,五音調和搭配,就成了一套養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階層「琴棋書畫」養身術中,琴排第一位,也說明在修身養性方面,音樂最有力量。

五音養身給你聽據說在古代,真正好的中醫不用針灸或中藥,用音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October 29,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6)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

“你就呆在這兒。”勒斯特說。“你到那邊去也沒有什麽好幹。”的。他們會打你的,錯不了。” 

“他想要幹什麽。”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麽。”勒斯特說。“他興許是想到那邊人們打球的高地上去。你就在這兒坐下來玩你的吉姆生草吧。要是你想看什麽,就看看那些在河溝里玩水的小孩。你怎麽就不能像別人那樣規規矩矩呢。”我在河邊上坐了下來,人們在那兒洗衣服,青煙在往空中冒去。 …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July 5, 2020 at 10:36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5)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

整天哭個沒完的臭小子,勒斯特說。你害不害臊。我們從牲口擁當中穿過去,馬廄的門全部敞著。你現在可沒有花斑小馬駒騎囉,勒斯特說。泥地很乾,有不少塵土。屋頂塌陷下來了。斜斜的窗口布滿了黃網絲。你幹嗎從這邊走。你想讓飛過來的球把你的腦袋敲破嗎。

 

①回到“當前”。

 

“把手插在兜里呀。”凱蒂說。“不然的話會凍僵的。你不希望過聖誕節把手凍壞吧,是不是啊。”①…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July 5, 2020 at 10:35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4)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

“我可有點兒擔心呢。”母親說。“再說還帶了這個小娃娃。” 

迪爾西走上臺階。“您還管他叫小娃娃。”她說。她抓住了母親的胳膊。“他跟T.P.一般大,已經是個小夥子了,快走吧,如果您真的要去。” 

“我真擔心呢。”母親說。她們走下臺階,迪爾西扶母親上車。“也許還是翻了車對我們大家都好些。”母親說。 …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December 9, 2019 at 7:31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3)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

“等一等,威爾許。媽媽,能讓他再出去一趟嗎。我想讓他陪我去。” 

“你還是讓他留在這兒得了。”毛萊舅舅說。“他今天出去得夠多的了。” 

“依我說,你們倆最好都呆在家里。”母親說。“迪爾西說,天越來越冷了。” 

“哦,媽媽。”凱蒂說。 …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December 9, 2019 at 7:30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2)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

“這又怎麽的啦。”母親說。 

“他想到外面去呢。”威爾許說。 

“讓他出去吧。”毛萊舅舅說。 

“天氣太冷了。”母親說。“他還是呆在家里得了。班吉明。好了,別哼哼了。” 

“對他不會有害處的。”毛萊舅舅說。…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December 9, 2019 at 7:27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1)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

透過柵欄,穿過攀繞的花枝的空檔,我看見他們在打球。他們朝插著小旗的地方走過來,我順著柵欄朝前走。勒斯特在那棵開花的樹旁草地里找東西。他們把小旗拔出來,打球了。接著他們又把小旗插回去,來到高地上,這人打了一下,另外那人也打了一下。他們接著朝前走,我也順著柵欄朝前走。勒斯特離開了那棵開花的樹,我們沿著柵欄一起走,這時候他們站住了,我們也站住了。我透過柵欄張望,勒斯特在草叢里找東西。 

“球在這兒,開弟。”那人打了一下。他們穿過草地往遠處走去。我貼緊柵欄,瞧著他們走開。

 …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December 9, 2019 at 7:21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6)

傑生也多少有些不正常,他是個偏執狂,又是一個虐待狂,何況還有頭痛病。福克納有許多作品手法上與傳統的現實主義作品並無太大區別。他的別的作品若是用意識流,也總有其特殊原因。



如《村子》中寫I.O.斯諾普斯對一頭母牛的感情,那是因為這個I.O.斯諾普斯是一個半白癡,讀者們如果有點耐心,在最初的不習慣之後,定然會通過這些不平常的思緒活動逐漸看清一系列相當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的外貌我們不一定說得清(直到讀了“迪爾西的部分”我們才知道班吉的模樣),但是我們卻能相當準確地把握他們的精神狀態。



書中的主要人物如此,一些次要人物形象也莫不如此。如赫伯特·海德,只出現在昆丁的幾次意識流里,但是那一副庸俗、無恥的嘴臉便已躍然紙上。其他如傑拉德太太、毛萊舅舅,形象也都相當鮮明突出。即使象勒斯特這樣一個黑人小廝,我們掩卷之後,也不容易把他那既調皮又可憐巴巴的形象從我們的腦子里排除出去。…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December 9, 2019 at 6:47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5)

在《喧嘩與騷動》中,福克納讓三兄弟,班吉、昆丁與傑生各自講一遍自己的故事,隨後又自己用“全能角度”,以迪爾西為主線,講剩下的故事。小說出版十五年之後,福克納又為馬爾科姆·考利編的《袖珍本福克納文集》寫了二個附錄,把康普生家的故事又作了一些補充(中譯文見本書附錄)。



因此,福克納常常對人說,他把這個故事寫了五遍。當然,這五個部分並不是重復、雷同的,即使有相重疊之處,也是有意的。這五個部分象五片顏色、大小不同的玻璃,雜沓地放在一起,從而構成了一幅由單色與複色拼成的絢爛的圖案。

 …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December 9, 2019 at 6:40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4)

在小說中,與傑生相對立並且體現了福克納的積極思想的是迪爾西。福克納說過:“迪爾西是我自己最喜愛的人物之一,因為她勇敢、大膽、豪爽、溫存、誠實。她比我自己勇敢得多,也豪爽得多。”同情心永不枯竭似地從她身上湧流出來。



她不畏懼主人的仇視與世俗觀念的歧視,勇敢地保護弱者。在整幅陰郁的畫卷中,只有她是一個亮點;在整幢墳墓般冷冰冰的宅子里,只有她的廚房是溫暖的,在整個搖搖欲墜的世界里,只有她是一根穩固的柱石。



她的忠心、忍耐、毅力與仁愛同前面三個敘述者的病態的性格形成了對照。通過她,作者謳歌了存在於純樸的普通人身上的精神美。迪爾西這個形象體現了福克納“人性的復活”的理想。福克納把迪爾西作為主人公的這一章安排在復活節,這絕不是偶然的。當然,迪爾西不等於基督,但如果說福克納有意引導讀者作這樣的類比與聯想,也不是沒有根據的。

 …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December 9, 2019 at 6:33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3)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December 9, 2019 at 6:25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2)

福克納雖早在三十年代就寫出了大部分重要作品,卻不受本國讀者賞識,還得常去好萊塢寫電影腳本以維持生活。但法國文學界一直很重視福克納。四十年代後期美國批評界也逐漸對他開始注意。一九四九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金頒發給了福克納。 

福克納的重要作品,除《喧嘩與騷動》外,還有《我彌留之際》(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龍,押沙龍!》(1936)、《去吧,摩西》(1942)以及《村子》(1940)、《小鎮》(1957)、《大宅》(1959)(以上三書合稱“斯諾普斯三部曲”)等。

 …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December 9, 2019 at 6:20pm — No Comments

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1)

前言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國現代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他出生在南方一個沒落的莊園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參加過加拿大皇家空軍。復員後,上了一年大學,以後做過各種工作,同時業餘從事寫作。



他最早的兩本小說是當時流行的文學潮流影響下的作品,本身沒有太多的特點。從第三部小說《沙多里斯》(1929)開始,才形成自己獨特的題材與風格,即不斷寫“家鄉的那塊郵票般大小的地方”,終於“創造出一個自己的天地”…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December 9, 2019 at 6:06pm — No Comments

顧瑜君 吳明鴻:邊緣處境教育的翻轉可能(7)

相對的,「自然農法」相信用大自然的法則方式耕種:跟著大自然的作息、順著節令、氣候、地形去栽種,面對病蟲害,不以「控制、消滅」對待之,改以瞭解蟲的生態找尋相生相剋的方式來減低病蟲害。而野草是有價值的植物,野草的根系豐富了土地下的微生物生長環境,使土地有活力、纏繞的根系讓農作物從土地中獲得更高的養分與能量,所以不該完全消滅野草,只需要處理地面上影響作物陽光的部分即可,不「置其於死地」。此外,自然農法用還綠肥驅除野草,或用覆蓋性植物圍繞農作物以保持土壤濕潤。自然農法的概念是:野草對作物可以是有益的!

「偷竊」怎麼處理?「未婚懷孕」怎麼預防?「處處與大人公然對抗」如何輔導?…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June 8, 2019 at 7:37am — No Comments

顧瑜君 吳明鴻:邊緣處境教育的翻轉可能(6)

(1)化危機為轉機模式

偏鄉弱勢兒童最常遇到的問題除了學習不利之外,就是「偏差行為」,偏差行為往往將弱勢兒童推向法律範疇,且進入惡性循環。

我們在過去多年的實踐經驗中,發展以學童出現偏差行為時的「危機」為教學媒材,研發出幫助行為偏差者從自身的偏差經驗種學習,而成為轉機。

我們藉由對老練的慣竊且因刑法妨礙性自主案件於司法審理過程中的國小學生,處理了微觀(micro)的理解/對待/輔導課題,以及各類助人系統協作的較為中觀…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June 8, 2019 at 7:36am — No Comments

顧瑜君 吳明鴻:邊緣處境教育的翻轉可能(4)

三、行動的開展-從理論到實踐

從偏鄉教育需要新的視野為出發點,在過去長期的在地實踐經驗中,兩個探究管道—「體制內」與「實驗教育」—幫助我們理清了我們的問題意識,並從中展開了三種將於本文探究的路徑:「支持性生態協力網絡的延續與深化」、「自然農法與手感教育」以及「參與式研發社群」。下圖中,可整體看出本研究之緣起與動機,以及問題意識如何開展、研究行動如何進行的概況:…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January 22, 2019 at 11:52pm — No Comments

顧瑜君 吳明鴻:邊緣處境教育的翻轉可能(3)

作為一個課程與教學的專家學者,我的課程研究從未停止 Praxis—實踐的概念,Praxis 而源自於革命,我期望透過參與社區/社會實踐議題進行新型態的研究,並思考做些有革命性、突破性的改變,繼續在「鄉村、邊陲、弱勢」的議題脈絡下進行參與式行動(participatory action)研究、並從研究行動中反思未來的大學之道。當台灣的大學迎向國際化、卓越、績效、評鑑....的潮流中,作為花蓮後山、東華的教師/研究者,需要回答的是:我投身的大學教育志業到底為何?我想做一個有社會貢獻、整合生態永續概念的教育研究。



二、研究&實踐場域…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January 22, 2019 at 11:45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