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陸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從教育理念到範式變革 上

[摘 要]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四新」建設是高等教育應對未來挑戰的戰略先手棋,在活躍教改實驗、建設新型學院、加強緊缺人才培養、培養卓越拔尖人才、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設立交叉學科學科目錄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未來還應通過「四新」建設引領高等教育範式變革。

2021年4月,中國主席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指出「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將推進「四新」建設放在構建一流大學體系、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對現有學科專業體系調整升級、瞄准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加快培養緊缺人才的語境下,表明「四新」建設與學科專業優化、創新能力提高、產學研用融合、時代新人培養有著緊密的聯系。之後,「四新」建設開始以前期模式探索為基礎走向範式變革,成為引領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標誌性舉措。

「四新」建設是高等教育應對未來挑戰的戰略先手棋

當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經濟和社會形態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國際格局正在深度調整,大國戰略博弈加劇,各國產業結構面臨重構,世界進入以創新主導發展時期。在此背景之下,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正在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最強音。所以,「四新」不僅是人才類型的增多和培養模式的轉變,更有佔領國際科技產業前沿的意義。

人類社會正在步入數字化時代。在數字化時代,新興技術越來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要素,創新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我們需要通過科技創新來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社會形態變化,這也取決於我們教育形態的及時變革推動。

由此,「四新」從理念走向實踐探索。「四新」中首先提出的是新工科,標誌性事件是「復旦共識」。2017年2月,教育部在復旦大學組織召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與會高校探討了新工科的內涵特征、建設路徑,達成十點共識,後來又有了「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引領新工科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實踐。2018年後,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相繼推出,新醫科有醫學教育「大國計、大民生、大學科、大專業」新定位,新農科有「安吉共識」「北大倉行動」「北京指南」三部曲,新文科有推進工作會發佈的《新文科建設宣言》等。2019年4月,教育部在天津大學召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正式全面啟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同年,教育部發佈《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要求「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引領帶動高校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內涵提升」。

「四新」建設的核心是由學科融合帶動現代科技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對科技本身而言在於推動交叉科學、變革創新方式,對社會而言就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形態變遷。這是高等教育主動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行動,通過融合創新助推產業升級或實現迭代跨越,形成中國新經濟發展的技術先導。

「四新」建設推動了新時代高等教育模式改革

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顧名思義是都與學科建設密切相關,但其提出的初衷卻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重點在專業建設。學科和專業,體現著知識分類體系及相應的制度安排,其建立建設的邏輯既遵循科學技術本身發展演化的規律,也體現著社會產業需求。「四新」建設工作就是對標國家發展的「四力」:新工科提升國家硬實力、新文科提升文化軟實力、新農科提升生態成長力、新醫科提升全民健康力。

因此,「四新」建設首先是一場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變革。新工科既是綜合大學理科應用發展的方向和創新增長點,也是工科優勢大學集成創新的重要途徑,最終形成新興產業的活力源和生長源。由此,新工科建設著重抓五件事:抓理論、抓專業、抓課程、抓結構、抓融合;「四新」建設都要把握三個要點:新專業、專業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

(【作者馬陸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原載2022年第12期《中國高等教育》)

Views: 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