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alak Khalayak's Blog (466)

武雪媛·手工藝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

傳統手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造物的古老智慧、審美意識、技術能力、倫理觀念、產業功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文、藝術、科技、教育及經濟價值。不久前,文化和旅遊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從七個方面擘畫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藍圖,手工藝便是重點領域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1, 2022 at 8:40pm — No Comments

簡工博「何以中國」何以現象級流量與口碑雙豐收?(下)

何以上海

站在觀眾角度精細化服務

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

「我好像穿越到河南博物院的四層展廳。」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曾這樣描述自己觀看「宅茲中國」的「錯覺」。河南多家文博機構抽調數以百計的文物到上海,其中不少是「鎮館之寶」,展覽時間涵蓋了博物館業內公認客流量最大的暑假和國慶長假。

這些文博機構為何鼎力支持?馬蕭林說:「希望借助上海這一平臺,讓更多海內外觀眾欣賞到中原文物,了解中國早期的形成和發展。」…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1, 2022 at 3:42pm — No Comments

簡工博「何以中國」何以現象級流量與口碑雙豐收?(中)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來到「宅茲中國」的現場,直言展覽讓他對「故鄉」有了更深的認識,「對作家而言,故鄉有多重含義,參觀學習、觀摩走訪,都是尋找和探訪故鄉的方式。在上海博物館看到的珍貴文物,也可以成為我的故鄉」。

 

何以上博

每件文物出現在恰當位置

「專業」獲觀眾和同行認可…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0, 2022 at 3:30pm — No Comments

簡工博「何以中國」何以現象級流量與口碑雙豐收?(上)

昨天下午5時,送走最後一批戀戀不舍的觀眾,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個展覽「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正式落下帷幕。

展覽最後一天,人氣依然旺。有第25次來觀展的「鐵桿粉絲」,有請假趕「末班車」的文藝愛好者,還有好友「組團」相約而來。在社交媒體上,這場展覽也收獲了近乎壓倒性的好評。自7月30日開展以來,盡管按疫情防控要求每日預約人數控制在日常客流的50%,上海博物館觀眾總數仍突破23萬人次,其中87%以上是為「宅茲中國」而來。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河南安陽殷墟考察時指出,考古工作要繼續重視和加強,繼續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這場在上海舉辦的以河南夏商周三代文物為題的「何以中國」首展,何以形成現象級流量與口碑雙豐收?…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9, 2022 at 3:30am — No Comments

劉守英:從熟人社會到熟人經濟(下)

追究背後的奧秘,其一是平臺的作用。平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成為「過去式」,也讓幾千年農業社會以農為生的農民成為「網商」,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鄉村「網商」在多元的平臺上從事互聯網線上交易,成為市場里的供方。平臺對鄉村的撬動非常關鍵。傳統的鄉村社會有的是好東西,但是,它只要在傳統鄉村熟人社會,就出不了原有的交易半徑,原有的交易人群,就不能形成有規模的交易。這些本地的東西就只能是「土」。有了平臺,就將熟人社會的人際交易擴展到陌生人社會的非人際交易,市場半徑大大擴展,交易對象大大變化,買方需求大大多樣化,購買力大大增強,原來「土」的東西變成了「特」,鄉村產品的價值大大提升。…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3, 2022 at 12:19pm — No Comments

劉守英:從熟人社會到熟人經濟(上)

鄉土中國的基本特征是熟人社會。一方面,鄉下人流動性低,信息閉塞,形成農村人的「土里土氣」。另一方面,農產品基於一定血緣、地緣的人際間小範圍交易,市場規模小,價值低,傳導到生產過程,農產品的生產規模必然小,形成農產品的「土」。這種市場和生產特征下的農民必然是貧困的。伴隨改革開放進程,這些土里土氣的鄉下人衝出傳統血緣和地緣範圍,離土出村,變成掙取非農收入的「農民工」。



但是,農產品在進入現代市場經濟的征途中卻困難重重,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是陌生人交易,傳統地域性農產品難以在陌生人社會取得信任,市場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交易規模難以擴大,市場價值難以實現,農產品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化也難以實現,農業經濟的生產和經營組織難以變革,農產品價值難以提高,農產品也就無法由「土」變「特」。…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3, 2022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沈忱 周麗霞·檔案文創産品商業化開發研究(6)

4.3 基於建築產業的檔案文創商業化構想

住房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避風港,相信每個人無論身處何地都會想念自己那個溫馨舒適的居所。近年來中國旅遊業大火,尤其是寒暑假、國慶等假期時各個旅遊景點都人山人海。其中擁有各種古建築的景點尤為甚至,像故宮、福建土樓、北京四合院等建築,每年都有大批遊客爭相觀看。以故宮為例,每年就有將近 1700 萬人來參觀,每位遊客在參觀完都會在感嘆古建築的美麗和神奇,內心都不免會有一些憧憬。我們檔案行業可以去尋找關於中國古建築的相關檔案,邀請專家通過研究相關圖片、文字、影像等記載,對古建築進行複原和創新,尋求多方合作,檔案館出圖紙和品牌,建築公司負責修建和銷售等。…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25, 2022 at 8:55am — No Comments

沈忱 周麗霞·檔案文創産品商業化開發研究 (5)

借鑒以上案例經驗可以總結檔案文創商業化的基本模式。首先大量挖掘記載著具有實用性和一定影響力的檔案,然後組建專門研發技術小組和創新隊伍進行相應復原和進一步創新,最後聯系優良廠商進行生產。檔案館提供資料和專業知識,廠商負責技術和生產營銷,營造檔案自身品牌標識 , 建立研發技術室和產業園區,形成專門的生產銷售鏈條,並通過線上和線下雙重渠道大力宣傳,吸引客戶關注,形成一定的消費群體,保障受益,促進生產。我們可以以社會公眾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服裝、餐飲、建築產業為例,用此模式嘗試進行檔案文創商業化。



4.1 基於服裝產業的檔案文創商業化構想…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20, 2022 at 7:33pm — No Comments

沈忱 周麗霞·檔案文創産品商業化開發研究 (4)

3.3 組建檔案文創商業化專業隊伍

當代市場最主要的消費群體就是年輕人,也只有同樣年輕、有活力的群體才能了解如今市場的潮流、熱點和動向,提出符合現在最龐大消費群體心理的想法和具有新意趣味的創意形式。本文認為應從中國檔案事業工作人員中挑選一批年輕、富有創意、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精英,將他們集中起來,負責檔案文創產品商業化開發工作。



在選拔過中不僅要注意年齡,還要注意綜合業務能力,因為在檔案文創產品商業化過程中,不但需要信息技術人才,還需要市場營銷人才,創意開發人才等,不能只是單純局限於檔案自身業務能力之中,這樣才能更好與其他社會產業合作交流,聯合開發,減少產生不必要阻礙,更加順暢的融入市場產業鏈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19, 2022 at 9:36am — No Comments

沈忱 周麗霞·檔案文創産品商業化開發研究 (3)

2.3 檔案工作人員老齡化程度嚴重,人才結構過於單一



據中國政策法規司統計,2018 年度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綜合檔案館共有專職人員 46412 人,其中,中央級 653 人,省(區、市)級 3511 人,副省級 978 人,地(市、州、盟)級 9598 人,縣(區、旗、市)級 31672 人。在這些專職人員中,50 歲及以上的有 14495 人,占 31.2%;35-49 歲的有 24012 人,占 51.8%;34 歲及以下的有 7905 人,占 17.0%[3]。丁春梅曾說過:「年輕人是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創意來自年輕人,肯定是這一族群關注的產品,必然會增加銷量。…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15, 2022 at 5:00am — No Comments

沈忱 周麗霞·檔案文創産品商業化開發研究 (2)

1.2.2 檔案文創商業化的意義

檔案文創商業化對檔案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檔案工作社會認可度及促進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彰顯著重要意義。

首先,檔案文創商業化有利於提高檔案資源利用率。目前大部分檔案館還扮演「收集者」和「保管者」的身份,大部分檔案都只是放置在冰冷的倉庫中,並沒有得到很好利用。作為擁有大量歷史文化資源的檔案館,如果一直維持現狀無疑是一種巨大浪費。而商業化則可以挖掘檔案資源中的歷史性、知識性、價值性並通過多種不同形式對檔案資源進行開發,提高檔案資源利用效率,將其蘊含的文化效益轉變為經濟效益。…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11, 2022 at 3:00pm — No Comments

沈忱 周麗霞·檔案文創産品商業化開發研究 (1)

摘 要:[ 目的 / 意義 ] 近年來檔案文創開發問題一直都是檔案領域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本文力求從服裝、餐飲、建築幾方面進行檔案文創産品開發形式創新,更好的將檔案文創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當中,提高檔案文創的實用性。[ 過程 / 方法 ] 以當前檔案文化産品開發現狀爲基點,從分析檔案文創産品商業化的實際意義出發,發現當前檔案文化産品開發和推廣的阻礙,根據所發現的實際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結果 / 結論 ] 頂層支持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檔案開放不充分構成檔案文創開發的阻礙因素,最佳策略是國家支持下加大檔案開放力度,組建專業化文創隊伍,並開展多元合作。…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5, 2022 at 2:30am — No Comments

文化創新|鄉村建設展(10)

協辦:

方所

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

安徽大學創新發展戰略研究院

Supervised by:

Sichu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Sichuan Tourism Association…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4,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文化創新|鄉村建設展(9)

劉慶元:鄉村與木刻

離開行動,離開鄉村,來談劉慶元的木刻是不成立的。從碧山開始,他所創造的鄉村日常生活與木刻形象,以各種方式存在於鄉村社會中。在雲南景邁山,劉慶元爲山上的傣族、佈朗族、佤族和哈尼族人造像,設計與藝術的結合,使這些造像由個體而群像,由黑白而被賦予色彩。在河南大南坡,他創作了“竹林七賢”群像。單個事跡可以由藉助於文字的一個畫麵傳達,而聯綴這些畫麵又可形成一個較爲完整的視覺敘事。如果需要,還可以繼續補充延伸。七賢之像即是村民之像,在這裡,“人人都是竹林七賢”亦是劉慶元想表達的觀唸。…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2, 2022 at 9:41pm — No Comments

文化創新|鄉村建設展(8)

羅宇傑:一種可持續的鄉建實踐

野生的建造、再用的建造、接續的建造、和可逆的建造,都是以可持續爲主題的建造技術手段,同時它們都屬於“生長”的主題。建造技術並不是目的,而是通過在技術上的研究和打磨,去獲得和達到一種更具善意的空間狀態。

中國傳統鄉村的生存、生長一直就是可持續理唸下的産物,珍惜物料自古以來是村民們生存、生活的基本法則,不光是表現在建築空間建造上,也體現在人們日常的生産工具、生活用品上。這看似是由於曆來物質匱乏、工業滯後的必然狀態,但又蘊含着古老的東方生活哲學、智慧。…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September 30, 2022 at 11:27pm — No Comments

文化創新|鄉村建設展(7)

朱競翔:與其應用,不若學習

鄉村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祖先,是源頭,是童年,是青春,是運動所,是療養地,也是終極的心歸之所。跟隨着龐大的資源與社會的調整去往鄉村的設計師,終歸是外來者。如何組織、如何建造、如何維持、如何運營,這些陌生的任務,與其是在應用,不如説是學習:學習資源投放,學習重組建造,學習組織供應,乃至學習倫理價值。…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September 19, 2022 at 12:22pm — No Comments

文化創新|鄉村建設展(6)

向勇:白馬花田的鄉創故事

四川省宣漢縣白馬鎮,一座大巴山區人口2萬有餘的寧靜小鎮。“花田間國際鄉村創客營地”便坐落於白馬山谷間,這裡是“白馬花田營造社”的起點,是許許多多參與過“向村計劃:白馬新故鄉營造行動”系列活動的青年誌願者們、鄉村創客們記憶深刻的鄉創原鄉。

向勇及團隊已在這裡連續兩年開展鄉村振興相關公益營造與産業實踐,迎接越來越多的白馬“新村民”入住到這座屋後青山、門前綠水的院落,以“連接、賦能、共生”爲理唸,共同將傳統鄉賢的人文理想與新時代創客的精益追求,凝結成人人共享共創的花田使命,一花一木地營建起白馬新故鄉的鄉創實踐。…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September 19, 2022 at 12:07pm — No Comments

文化創新|鄉村建設展(5)

梁井宇,場域建築(北京)工作室主持建築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設計導師。建築作品見諸於國內外各大專業媒體,並多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深圳香港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等國內外展覽。同時他也是位研究者和策展人。他首創並主導了北京大柵欄文保區的舊城改造,在數次北京設計週期間,推動當地居民與藝術設計社區合作,開創了社區合作發展的城市更新模式。…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September 18, 2022 at 2:19pm — No Comments

文化創新|鄉村建設展(4)

參展人/Participants

李燁:彭州小石村建築設計實踐

Li Ye: The Architectural Practice of Xiaoshi Village…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September 17, 2022 at 10:50am — No Comments

文化創新|鄉村建設展(3)

作爲鄉建運動中的“排頭兵”,建築師不僅爲當地設計出居住、接待與公共生活的功能性空間,喚醒鄉村的公共空間及其功能,爲後續的公共藝術項目,文化教育與社區活動提供空間支持。同時,這些建築所呈現出的設計與美學態度,回應着土地與人的關系,還爲農村和城市創造出平等的空間質量而努力。在浙江麗水鬆陽縣,劉家琨設計的文裡·鬆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使整個街區轉型爲展示綿延百年的建築遺存與動態文化生活的泛博物館,以開放之姿擁抱週邊社區。“平民設計”則是建築師梁井宇爲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提出的“平民設計、日用即道”策展主題的一部分,

從貴州茅貢鎮到河南修武縣大南坡村,通過對廢棄學校、糧庫、禮堂、村大隊部等公共空間進行建築修複與改造,他所實施的鄉村設計並非純粹的日常功能,而是帶有豐富的精神性需求,並努力在設計上超越日常。…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September 14, 2022 at 2:12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