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工博「何以中國」何以現象級流量與口碑雙豐收?(中)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來到「宅茲中國」的現場,直言展覽讓他對「故鄉」有了更深的認識,「對作家而言,故鄉有多重含義,參觀學習、觀摩走訪,都是尋找和探訪故鄉的方式。在上海博物館看到的珍貴文物,也可以成為我的故鄉」。

 

何以上博

每件文物出現在恰當位置

「專業」獲觀眾和同行認可

「宅茲中國」展覽開場,夏商周三代各一件代表性青銅鼎一字擺開,再按時間線索排布陳列,多品類文物交相映襯,最後以戰國商鞅方升收官。不少觀眾行至此處會心一笑: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標準度量工具,商鞅方升標誌著自秦統一六國後,車同軌、書同文、度同制,中華文明從此具有了更強的凝聚力。有觀眾說:「這樣細節排佈的意趣,體現著博物館的策展水平。」

最初的方案並不是這樣。「大家認為應該用一件秦代文物作為結束,本打算使用河南秦墓的文物。」胡嘉麟透露,策展團隊考慮再三,展覽除了觀賞性,必須考慮文化價值。最終他們確定商鞅方升,一方面商鞅是河南人,另一方面作為標準度量工具的方升別具象征意義。「每一件文物都要出現在恰當的位置,展示它需要講述的故事。」

在展廳夏朝部分,展出一個月的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青銅牌飾讓許多觀眾念念不忘。這塊牌飾以青銅勾勒獸面,嚴絲合縫地鑲嵌著綠松石,歷經3600餘年竟無一鬆動。文物上方,懸掛著二里頭遺址平面地圖。展臺一側,則是二里頭遺址宮殿的沙盤模型。幾件文物、一張地圖和一件模型,就在參觀者眼前勾勒出一幅古人生活勞作的生動畫卷。「二里頭遺址從考古上證明夏朝時人們已經可以組織規模宏大的人群一起勞作。」上海博物館青銅部副主任王樾介紹,二里頭遺址已有鑄銅、綠松石器等專業作坊,這件牌飾足以看出當時作坊間分工合作之密切。

 

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青銅牌飾能來上海一個月,殊為不易。當初協商借展時,它剛剛結束武漢的展出,隨後又將赴鄭州展覽,沒有「檔期」。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陳傑帶著策劃方案詳細向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介紹,「這件文物在展現夏文化上不可缺少」。專業的策展思路和方案打動了對方,硬是「擠」出了一個月時間。

「專業」不僅是讓觀眾欣賞展覽的原因,也是獲同行認可的關鍵。展覽中有一個細節:上海博物館為這件扁平的文物定製了表面傾斜的支架,比起平放能讓觀眾更清晰地看到文物全貌。如今,這一支架也隨文物趕赴下一場展覽。

此次展覽的文物大多是一件一件「談」來的,有些甚至在簽合同前一刻才最終敲定。從策劃展覽之初,如何更好地呈現展覽主題,需要哪些文物,就在策展團隊中有了「草圖」。除了歷年文物報告中的信息早已爛熟於胸,胡嘉麟不記得自己去了多少次河南,「哪怕出差、開會,一定會去當地文博機構拜訪」。

20餘家文博機構鼎力支持,也與上海博物館歷來與全國乃至全球文博機構良好互動有關。除了展品方面相互支持,上海博物館也利用自身人才、科研和技術方面的優勢服務全國。例如,上海博物館的XCT文物檢測技術多次為國內文博機構服務,為研究青銅器的工藝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上海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團隊也常常對國內外同行進行技術支持,不少經過完美修復的文物已成為當地博物館的重要藏品。「只要力所能及,同行們的需求我們一定會回應。」陳傑說,與各地文博單位長期交往形成良好的關係,也成了上博獨特的資源。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