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工博「何以中國」何以現象級流量與口碑雙豐收?(上)

昨天下午5時,送走最後一批戀戀不舍的觀眾,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個展覽「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正式落下帷幕。

展覽最後一天,人氣依然旺。有第25次來觀展的「鐵桿粉絲」,有請假趕「末班車」的文藝愛好者,還有好友「組團」相約而來。在社交媒體上,這場展覽也收獲了近乎壓倒性的好評。自7月30日開展以來,盡管按疫情防控要求每日預約人數控制在日常客流的50%,上海博物館觀眾總數仍突破23萬人次,其中87%以上是為「宅茲中國」而來。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河南安陽殷墟考察時指出,考古工作要繼續重視和加強,繼續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這場在上海舉辦的以河南夏商周三代文物為題的「何以中國」首展,何以形成現象級流量與口碑雙豐收?

何以精彩

一次看全這麽多珍貴文物

見識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第一次來,我看了近3個小時,意猶未盡。」昨天下午前來打卡的觀眾陳先生趕在閉幕前「二刷」,「能在一個展覽上看到這麽多珍寶的機會太難得。」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的觀展記錄:一個展廳足足看了5個小時,1分鐘都沒舍得坐下休息。上海博物館統計顯示,盡管按規定控制了預約觀眾數量,但館內瞬時客流量卻和正常開放時一樣,說明觀眾停留時間更長了。

這場由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主辦的展覽,迎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家文博單位共同參與,遴選文物217件/組共314件,其中定級的一級品達67件/組,涉及89個考古遺址——從規模、數量和展品等級上來看,都是上海博物館今年最重磅的精品大展。有河南網友感慨:「在本地都未必能一次看全這麽多珍貴文物。」

「同一個展覽,同一件文物,卻常看常新。」市民方女士8月就來看過這場展覽,又參加了一次夜場,但她發現社交媒體上別人發佈的照片,「好多細節我沒注意到。」第三次參觀她重點關注這些青銅器紋飾,發現司母辛觥前蹄有雲雷紋,後腳像爪飾以鱗片式紋路,身上還有羽翼花紋。「錯過了這些充滿想像力的細節多可惜。」

帶孩子來看「宅茲中國」,成了不少家庭節假日活動的首選。8月9日下午6時,上海博物館今夏首次開放夜場,排在隊伍最前面的一家三口冒著暑熱提前40分鐘到達,「帶女兒來看看我們的傳統文化」。「一場展覽能讓我們在上海見識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帶孩子來看展的市民邱女士說,這場展覽「後勁」很大,「孩子最近開始對夏商周的歷史著迷」。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此次展覽策展人之一胡嘉麟表示,這正是策展期待的「延長展覽生命線」,展覽會閉幕,希望帶給觀眾的啟發思考能持續。

習近平總書記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此次展出來自殷墟的刻辭卜甲,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關注。

胡嘉麟曾遇見一個年輕女孩站在刻辭卜甲前,一一對照自己平板電腦里的甲骨文拓片,一站就是1小時。

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事實上,「對本土文化傾心」被認為是「Z世代」文化消費的首要特征。一些年輕參觀者告訴記者,國內興起「考古熱」「博物館熱」,正是源於年輕一代的民族自信不斷增強,他們非常希望更系統地了解「我是誰」「我從何處來」,博物館推出的高品質展覽是最直觀的回答。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