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一,史佩爾被他自己所建構建築的故事所欺騙,甚至甘心被欺騙。他一心一意想成為出色的建築師,以致當機會來到時,他沒有考慮,也不考慮希特勒的目的。他個人的夢想和建築的吸引,使他選擇以看不見的態度來避開受苦者的呼召。欺騙故事的成功不只因其故事動聽,更配合以自我為中心,將自我故事等同社會故事。在終極化下,史佩爾不願意去聆聽其它故事,也不去反省他認同的故事。結果,他被建築的故事所騙,也成為欺騙故事之一。
第二,沒有希特勒的邀請,史佩爾不可能有機會擔起國防部部長一職。希特勒對史佩爾的欣賞與器重,讓他相信希特勒可以讓他夢想成真。在希特勒納粹主義故事下,一個為了支持戰爭的國防部被描繪為了一項偉大設計和一個為殘害猶太人的集中營被描繪為一項偉大的建築。在納粹主義故事下,成功的設計是它提高國防生產和監管嚴密,而不需去問這些設計的目的。欺騙的故事不但使人失去批判能力,盲目地聽從和復述。它更排斥其它故事, 將自己隔絕於人民的故事和日常生活。…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ly 30, 2021 at 8:30pm — No Comments
心靈教育可以被理解為透過對個人和社會故事的檢視與聆聽,整合個人生命,建立人的自我身份,不將人完全溶化於政治身份內。至於政治身份,它所關心就是人的社群角色。由社群角色建立的政治身份是多層和多種,而非單一性的。
因此,公民教育需要批判地認識個人在其政治身份的角色與責任,並包容不同政治身份可能有的矛盾。雖然心靈教育與公民教育有其獨特關注, 但卻不分割,因為身份包括個人與政治。故事對身份塑造的重要性不只是其描述性功能,更是故事本身是流動和變化,不是封閉的,以致聆聽者可以有其自由詮釋空間。否則,這正是華特.班雅明對取代故事的小說和新聞之批評,因為人的詮釋空間被窒息了(稍後討論)。…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ly 29, 2021 at 8:30pm — No Comments
摘要:公民教育和心靈教育皆關乎身份。前者是政治身份,後者是個人身份。身份的形成跟故事(或敘事)分不開。故事有其超越性層面,這正是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對「故事」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討這超越層面的故事,對人身份的形成的重要性,以及它對公民教育和心靈教育的貢獻。
公民教育和心靈教育皆關乎身份。前者是政治身份,後者是個人身份。身份的形成跟故事(或敘事)份不開。雖然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對身份的形成有不同理解,但他們對故事的討論走不出政治哲學的範疇,而忽略故事有其超越性層面,並介入日常生活,沖著當下。後者正是與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July 28, 2021 at 9:30am — No Comments
冬天的狗站在橋上,叼走了我的微笑。我赤裸著,頭上戴著一頂花冠。我那同樣赤裸的屍體被拖走,連同枯葉的飾物。
我有過許多情人——我說過——可是最美的乃是鏡中的情人。
阿莱杭德拉·皮萨尔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气的一位女诗人,她的作品多为短小精致之作,属于冥想和眩晕,反映了诗人的独特视界,深得帕斯、科塔萨尔等著名诗人作家的好评。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ly 20, 2021 at 9:27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ly 16, 2021 at 10:58am — No Comments
我看見寂寞和絕望的形體生長,
直達我的眼前。
我聽到寒風和密集的噪音,
在那古老的心臟地帶。
阿莱杭德拉·皮萨尔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气的一位女诗人,她的作品多为短小精致之作,属于冥想和眩晕,反映了诗人的独特视界,深得帕斯、科塔萨尔等著名诗人作家的好评。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ne 28,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一枚鮮艷的花朵
離黑夜不遠
我無言的軀體
急切地打開
朝向露水的嬌嫩
阿萊杭德拉·皮薩爾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氣的一位女詩人,她的作品多為短小精致之作,屬於冥想和眩暈,反映了詩人的獨特視界,深得帕斯、科塔薩爾等著名詩人作家的好評。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ne 26, 2021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在一個垂死的人的抽搐裏,
在一個瘋子的記憶裏,
在一個幼孩的悲哀裏,
在伸向杯子的那隻手裏,
在不可企及的杯子裏,
在自始至終的渴望裏。
阿萊杭德拉·皮薩爾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氣的一位女詩人,她的作品多為短小精致之作,屬於冥想和眩暈,反映了詩人的獨特視界,深得帕斯、科塔薩爾等著名詩人作家的好評。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ne 19, 2021 at 2:52pm — No Comments
那為了尋找而回來尋找他的古人的人
夜晚臨近他,猶如石頭上的水
猶如一隻鳥身上的空氣
猶如愛情本身臨近時的兩個軀體
(董繼平 譯 《界限》詩歌雙月刊)
阿萊杭德拉·皮薩爾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氣的一位女詩人,她的作品多為短小精致之作,屬於冥想和眩暈,反映了詩人的獨特視界,深得帕斯、科塔薩爾等著名詩人作家的好評。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ne 13, 2021 at 7:42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ne 7,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之後
人們死去
我將跳舞
在葡萄酒的光芒裏沈淪
和子夜的情人一起
阿萊杭德拉·皮薩爾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氣的一位女詩人,她的作品多為短小精致之作,屬於冥想和眩暈,反映了詩人的獨特視界,深得帕斯、科塔薩爾等著名詩人作家的好評。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ne 5,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歌唱的森林
鳥雀隱約可見
我的眼睛是
小小的籠子
阿莱杭德拉·皮萨尔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气的一位女诗人,她的作品多为短小精致之作,属于冥想和眩晕,反映了诗人的独特视界,深得帕斯、科塔萨尔等著名诗人作家的好评。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9,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不是你空缺的詩,
而是一幅畫,墻上的一條裂縫,
風中的某種東西,一種苦味。
阿萊杭德拉·皮薩爾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氣的一位女詩人,她的作品多為短小精致之作,屬於冥想和眩暈,反映了詩人的獨特視界,深得帕斯、科塔薩爾等著名詩人作家的好評。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在黑夜的另一頭
愛情是可能的
--帶我去吧--
帶我到甜甜的蜜汁中
在那裏你的記憶會逐漸消褪
阿萊杭德拉·皮薩爾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氣的一位女詩人,她的作品多為短小精致之作,屬於冥想和眩暈,反映了詩人的獨特視界,深得帕斯、科塔薩爾等著名詩人作家的好評。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2,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死神依然沒有走遠。
我在傾聽他的說話。
只有我聽見了。
阿莱杭德拉·皮萨尔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气的一位女诗人,她的作品多为短小精致之作,属于冥想和眩晕,反映了诗人的独特视界,深得帕斯、科塔萨尔等著名诗人作家的好评。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5,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荊刺的喃喃細語在蔓延。
摧枯拉朽的風的聲音。
它們靠近我猶如我體外的心臟。
我曾渴望成為一具死屍,並進入一顆陌生的心臟。
阿莱杭德拉·皮萨尔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气的一位女诗人,她的作品多为短小精致之作,属于冥想和眩晕,反映了诗人的独特视界,深得帕斯、科塔萨尔等著名诗人作家的好评。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28,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關於童年我所知道的
並不比眼前的恐懼多
一隻手將我誘往
我的另一個自己。
我的童年和您的香水
都喜歡愛撫的小鳥。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6, 2021 at 8:00pm — No Comments
四、文化研究的命運
最後, 我還想談談文化研究未來可能的命運。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不著邊際, 其實是有感而發。如前所述, 文化研究本身,並不是一個嚴整的知識系統, 並不是一個邊界分明的學科。毋寧說它是 “ 非學科 “ 或 “ 反學科 “ 的。
它是對體制化和學院化的權力 / 知識共謀構架的顛覆與反叛, 意在恣肆縱橫不受拘束地切入社會文化現實問題。但是, 在今天高度體制化和行政化的學術機構中, 文化研究的命運會如何呢?
如前所述,…
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5, 2020 at 12:15am — No Comments
從某種意義上說, 任何外來理論的運用, 都會不同程度地,被中國本土語境化 (context-ualization) , 因而發生一定的變形、錯位和轉移。所以說, 這些被語境化了的理論,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外來理論了。
但進一步的問題是, 我們如何主動地、有意識地結合本土語境,來修正和改造外來理論, 這的確是當下中國文化研究的一個薄弱之處。我以為, 這里有兩個關鍵問題需要討論。
首先,是中國問題與中國經驗, 它不是簡單運用外來理論來解釋中國現實, 而是如何提出中國式的文化研究問題, 解釋中國特有的文化經驗。在這方面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似乎顯得薄弱, 我們基本上沒有提出一些本土性的,足以影響外部世界的文化研究的中國問題。
對晚近文化研究的議題,稍加翻檢便不難發現, 那些熱烈討論的問題大多是 “ 引進的 “ 。也就是說,…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6,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布爾迪厄的文化社會學研究則指出了另一種現象。他認為特定文化場域里的象征資本數量是相對固定的, 為已佔據了文化場中特定位置的行動者所分有。但是, 象征資本又是流動的, 這取決於“新來者”加入引發的位置的變化。
“新來者”擠入場域的常用策略,是宣布原有規則作廢, 借倡導新規則之勢進入場域,並而佔據相應位置。這時, “新來者 “ 就從原有者那里獲得了某種象征資本。把兩種理論結合起來考量, 可以揭示出今天文學研究,和文化研究之爭的某種知識社會學意義。
顯然, 今天消費社會和網絡電子文化的出現, 導致了傳統的印刷媒介文化的深刻危機和轉變, 新的文學現象和其他相關文化實踐大量湧現出來。囿於傳統的文學研究理路顯然無法應對, 這正是知識從 “ 常態 “ 轉向 “ 反常 “ 的表征。
範式的轉換使得文化研究,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 面對新的情境和新的文學或文化時間,…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5,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