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他反對教育背後的進步主義。一個帶著已定目標和一個為要滿足目標的有效方法是遠離兒童,反而教育應是一處可讓學員發展和表達他們的活動和想象。雖是如此,但這不等於教育可以隨意。透過活動,孩子進入一個文化世界,就是一個成人的世界,但成人也從孩子中獲取只有可能從孩子世界而來的秘密。在這互動下,教育是一處成人與孩子有意義相處之空間,而非一處以管治和 Paulo Freire 所描述一種教育對教育銀行概念之空間。18
我們假設公民教育和心靈教育都屬於一個令人成長的故事,但現實又不一定如此。不但因為教育背後存在不同理論,更因為故事可以是傳柯所指的「論述」(discourse)。因此,對故事內容批判地認識是必須的。例如,將心靈教育去宗教教化的處理不代表華特.班雅明所說的中立領域,反而是他正要批評的二元思維。相對於公民教育,心靈教育較容易製造靈光的體驗,因為它有別於其它學科以份析性理性為主。但現實又不必然如此,因為公民教育本身也是一種從社群中經驗建立的意識。
最後,如華特.班雅明說,現代社會不是一個歡迎故事的社會,不但因為個人娛樂性比社群故事來得吸引,或資料比個人份析來得方便,更因為故事往往帶來對社會的批判。在故事中,人被喚醒對價值追求的再思。公民教育和心靈教育就為故事提供具體的表達。這些教育不但批判社會對他們的形塑,更挑戰社會的荒謬。生命技能是必須的,但只強調一種適應力時,這只是生命教育私人化的傾向。
五、總結
故事性的教育不是關乎一種以故事形式表達的教育,而是有故事可說、有故事可聽的教育。一方面,故事性的教育打破二元思維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故事性的教育讓聆聽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靈光的體驗。當量化和功效等等工具理性已進入教育時,心靈教育和公民教育也可能避不了受它的影響。因此,華特.班雅明對故事理解正是一個好的提醒。
17 W. Benjamin, ‘Experience and Poverty’, Selected Writings, vol. 2, p 202.
18 P. Freire,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London: Penguin,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