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ENIUM's Blog (233)

馬森·緣

我交朋友,全憑一個緣字。

跟應台的交往,也是起於一種緣分。…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March 10,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馬以工·救贖

去年的同學會是在獅頭山開的,班上一位混得很不錯的同學表示,他要請三桌素席。幾部賓士、富豪名牌車浩浩蕩蕩地殺上了半山的一座禪寺,住持尼姑冷冷地看著這群施主,說著:"那麽年輕的人,又沒什麽大事,吃什麽素席!"那麽輕易地,就推掉了近萬元的收入。天氣微暗時,我們被安排吃他們日常的素齋飯,簡易的四萊一湯,老尼姑向每一桌交待,廟中沒有養豬,碗中不要剩飯。我走到一桌前,正要坐下,老尼姑客氣地對我說:"小姐,你們坐那幾桌,這一桌是特別修行的,他們吃剩菜的!"一會兒,坐下了幾位剛念完經的太大們,看他們穿戴,經濟狀況應該是十分良好,他們在那桌坐下,甘之若飴地吃著別人的剩菜。

※※※…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March 8, 2017 at 8:23pm — No Comments

龍應台·不要遮住我的陽光

台灣是個標語地區。走上街,看見"兩個孩子恰恰好",上了天橋,讀到"迎頭趕上",經過電線桿,瞄見"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在公車裏坐下,猛擡頭就是"敬老尊賢",走進教室,有熟悉的"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進了廁所,大概是"養成洗手好習慣",路過公家機關,就看見"民主、倫理、科學"、"檢舉壞人就是保障好人"。還有一些根本看不懂的:"拼命就是保命",橫掛在車馬雜亂的大街上,好像鼓勵開車的人要沖鋒陷陣。

有沒有想過,為什麽台灣的標語這麽多?是什麽人,在什麽情況下,努力造出一句話來,然後寫在紙上、塗在墻上使我們在生活空間中想逃也逃不掉?他的動機在哪裏?…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11pm — No Comments

吳齊仁·戴著面具讀書

龍應台小姐的《幼稚園大學》一文擊中不少今日教育上的弊病,也引發了我個人四點不能已於言的感想。(但這四點感想不全與龍文相關)…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February 14, 2017 at 9:04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幼稚園大學

這是一班大三的學生:聰慧、用功、循規蹈矩,標準國立大學的好學生。

看完期末考卷,批完論文報告,我把總成績寄出,等著學生來我我:零分或是一百分,他們總得看著卷子的眉批,與我印證討論過之後,才能知道為什麽得了一百分或零分。

假期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學期又結束了。

※※※

學生來找我聊天、吃消夜、談功課;就是沒有一個人問起成績的事。

有一個成績應該很好的學生,因為論文的註腳寫得零亂散漫,我特意大幅度地降低了他的分數,希望他來質疑時告訴他一個教訓:作研究,註腳與正文一樣重要。…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February 8, 2017 at 8:33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美國不是我們的家

我收到好幾十封讀者的來信。年長一點的說:"每看你的文章,心情激動難平,一再淚下。"年輕一點的大學生寫著:"在成為冷漠的社會人之前,請告訴我們:我們能為台灣這個母親做些什麽?"更年輕的,高中生,說:"反正做什麽都沒有用:我大學畢業就要遠走高飛,到美國去!"

※※※

少年人激動憤慨,老人家傷心落淚,絕對不是因為我的文章寫得好。這一大疊情緒洶湧的信件對有心人應該透露出兩個問題:第一是事態本身的嚴重性;台灣生活環境的惡劣已經不是知識分子庸人自擾的嚷嚷,而是市井小民身受的痛苦。第二是個人的無力感;如果這個社會制度中有暢通的管道讓小市民去表達他的意願、去實現他的要求,他就不會郁積到近乎爆炸的程度,就不需要憑靠區區幾篇不起眼的文章來發泄他的痛苦。…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24am — No Comments

龔鵬程·再談"幼稚園大學"

拜讀龍應台先生《幼稚園大學》(三月十四日"人間"副刊《野火集》專欄)一文之後,感觸良多。龍先生的野火燒得很熾烈,對國內高等教育的困境,也批評得很生動。但是我個人有些不太相同的看法。

龍先生認為國內大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是嚴重缺乏。其所以如此,原因在於辦教育的人,在生活上采取"抱著走"、在課業上采取"趕著走"、在思想訓練上采取"騎著走"的態度,不能把學生當做一個成人來看待。這個批評,基本上是相當正確的。…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難局

有個叫蘇格拉底的老頭,你大概不認識。

他已經七十歲了!深凹的眼睛,白花花一把胡子。在牢裏關了好幾天了;明後天等船回來,死刑就要執行。這天清晨.他剛睡醒,一小格窗子透著一點光,非常希臘的天空。

克瑞圖是個有錢的老朋友,已經滔滔不絕用盡了口舌,懇求蘇老頭逃獄。"錢,包在我身上,"他說,"更何況,你死了,誰來照顧你的小孩?"

可是蘇老頭頑固得很,他一本正經地說:

"雅典政府以妖言惑眾判我死刑,固然不合理。但是我如果逃獄而破壞了雅典的法制.那就等於以其人之惡還治其人,使我自己也錯了。你要知道,兩惡不能成一善。…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31, 2017 at 9:41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生了梅毒的母親

有一天黃昏,和一位瑞典朋友去看淡水的落日。河水低潮的時候,密密麻麻的垃圾在黑色油膩的汙泥中暴露出來。好不容易找到一塊離垃圾遠一點的地方,剛坐下來,就看到這個毛毛頭,五歲大的小男孩盯著我們,轉身對抱著布娃娃,更小的小孩,用很稚嫩的聲音說:

"妹妹,我會聽英文,這個外國人在說我們台灣很不進步……"

我楞住了——因為我的金發朋友一句話也沒有說。這個小毛頭在捏造故事,可是他捏造了怎麽樣的放棄啊!中國民族的自卑感已經這麽深了嗎?這孩子才五歲哪!

火紅的太陽在垃圾的那一頭沈了下去,我默默地離開淡水河。

而居然有人說:台灣沒有你說的那麽糟!…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9, 2017 at 4:56pm — No Comments

龍應台《野火集》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下)

生氣,沒有用嗎?

想一想,在一個只能裝十只雞的籠子裏塞進一百只雞,會是什麽光景?"台灣。就是這樣一個籠子:你與我。就是這籠子裏掐著脖子、透不過氣來的雞……



※※※



如果你住在台灣,如果你還沒有移民美國或巴拉圭,如果你覺得你的父母將埋葬於此,你的子女將生長於此,那麽,這是我給你的一封信。

寫過《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之後;有些人帶著憐憫的眼光,搖著頭對我說:生氣,沒有用的!算了吧!…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6, 2017 at 10:23pm — No Comments

戴小華·一個冷冷的聲音

那天,當我知道她應新加坡《聯合報》系之邀,將於今年五月底出席第五屆國際華文文藝營時,就撥了個長途電話給她。

電話那頭傳來的是她清脆又略顯焦灼的嗓音:"看顧孩手的保姆剛離開,兩個兒子,一個五歲,一個歲半,如果找不到幫手,我真擔心去不成。"

想不到,這位勇敢又灑脫的女性,和一般女性相同,照樣有她放不下的一面。

時間: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

地點:新加坡

人物:龍應台、戴小華…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5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蘇黎世

聖誕節的前晚,大雪覆蓋了大地,厚厚的一層白雪,像條溫柔的毛毯,無聲地覆蓋。

黑夜裏,雪片漫天漫地地翻滾下來。我突然聽見歌聲。打開門,赤腳站在結冰的陽台上張望:紛紛的大雪中站著四個人,手裏捧著一點燭光,在安靜的街上,唱歌。藉著雪光與燭光,看得出原來是幾個五六十歲的人,胡子上沾滿了雪花。

一首又一首。街邊公寓裏的燈一盞一盞亮起來,不知何處的陽台上有人合唱起來。甜蜜的歌聲裏帶著感恩、帶著祈求,一條街充滿著人間的祥和;燭光在雪地裏閃著。

赤腳站在陽台上聽歌,冰冷的雪花紛紛灑了一身。

※※※…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4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茄萣鄉

一九六五年,在一個滿天星斗的夜晚,坐在一輛塞滿破舊家具的卡車裏,我們來到了海濱的茄萣鄉。道路上有很多坑,從跌跌撞撞的車中望出去,右邊是荒草叢生的墳場,左邊是漾著水光的魚塭。

只有這麽長長的一條街,街上大概還沒有路燈。晚上推著沒有燈的腳踏車出門,感覺到頭上一點暗暗的月光。車輪突然碰到一團軟軟的東西,擋在路中央,原來是頭黑毛母豬,正在呼呼大睡。我牽著車子繞道而過。她當然累了,白天,母豬帶著群小豬到處遊蕩,在陰溝裏攪和一下,渾身臟泥地又晃進衛生所和派出所裏去。

簡陋的木頭造的家就在大路邊,睡在家裏和躺在大馬路上沒有兩樣;街坊鄰居的談笑聲、咒罵聲就在耳邊。黃昏時分,成群結隊的少年家嚼著檳榔,足登日本木展,哢啦哢啦地踩過街頭,往上茄萣去;那兒有鄉裏唯一的戲院,戲院中放著一排一排板凳,角落裏散著刺鼻的尿味。周末的時候,常常有脫衣舞的插放。…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4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傳遞這把火

是的,《野火集》出版成書了。

去年十一月,匆匆寫下《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投給毫無淵源的中國時報;原是不經心擲出的一點星星之火,卻燒出燎原的《野火集》來。

燎原,因為往往文章一出現——譬如《生了梅毒的母親》、《幼稚園大學》、《不會鬧事的一代》——就有大學生拿到布告欄上去張貼,就有讀者剪下個三兩份寄給遠方的朋友,囑咐朋友寄給朋友;中學者師覆印幾十份作為公民課的討論教材,社區團體覆印幾百份四處散發,我的郵箱裏一把一把讀者來信……短短的一年中,這個專欄確實像一縷一縷野火向四方奔竄燃燒起來。…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3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行萬里路(3)

希臘



帶著朝聖的心情來到這個充滿荒山石礫的古國。世上有多少民族像古希臘人那樣,一方面一派天真地創造出奇如天馬行空的神話,一方面又深沈睿智地寫下無可奈何的悲劇?

到雅典、奧林匹克、斯巴達緬懷膜拜之余,最想看的還是二十世紀的希臘。和中國一樣,它有光榮的過去;和中國一樣,它也有歷史的包袱。跋涉萬裏,我想知道:現代的希臘臟嗎?亂嗎?人民有氣質嗎?文化精致嗎?…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2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行萬里路(2)

意大利



出了德國南境,我們開進奧地利。奧國的邊境守衛永遠是最和善可親的;與世無爭的國家,誰來都歡迎。

車子在阿爾卑斯山中蜿蜒而行,順著淙淙的泉水。出了奧國,進入意大利。

意國北角其實是德語區,一次大戰前仍屬奧地利,戰後卻被"送"給意大利,種下禍根。這些奧人不與意人認同,激進分子更采取暴力行動與意政府作對。許多男人胸前系著藍布褂,外人看起來,還以為滿街都是屠夫菜販,其實那塊藍布是抗議的標志。

我們的車子被一隊全副武裝、神情兇狠緊張的警察攔了下來,檢查護照。華德告訴我:"他們在搜恐怖分子。"…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2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行萬里路(1)

出國十年後,在紐約辭了職,賣了家當回台灣,朋友驚訝地問:真的回去?為什麽?

我知道為什麽。不是為了愛台灣愛人民,也不為什麽服務鄉梓,造福社會;一個文學教授有多大能耐我沒有把握,熱情的高調唱來也不好意思。回台灣,只是很溫情主義地想念夏日裏恍惚飄漾的茉莉花香。

為了采集印象,我們決定繞個大圈子回家:以台北做最後一站。從紐約出發,德國,是第一站。



巴伐利亞



在西德,我是常客了。每一回從美國飛來——不管是從平野遼闊的中西部或十裏紅塵的紐約市——一離開法蘭克福機場,進入郊區。就沖動地想說:哎,德國怎麽這麽漂亮?!…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2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讀者來信(16)

一把野火

龍應台,該者對"野火"專欄的反應你滿意嗎?

我收到的來信的確很多。從《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在去年十一月刊出以來,我幾乎還是平均一天收一封信的樣子。來信中百分之九十五表示支持、有百分之五卻采取一種自衡的態度,把我對台灣的批評看作攻擊。我說台灣臟亂,他就說:怎麽樣?外國月亮圓是不是?!我說我們的教育要改革,他就說:怎麽,外國就沒有問題是不是?!

這一類人非常感情用事,沒有自剖自省的勇氣與理性,常使我覺得沮喪。所幸這是少數。我們的年輕人卻很有自我批評的精神,很有希望。…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19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中國人,你為何不生氣》讀者來信(15)

何懷碩《野火集》與社會批評的回顧



大概在六十年代,有一位留華美國學生寫了一篇《人情味與公德心》,引起了以青年學生為中心的一個知恥知病,要求改革不良社會風氣的社會運動。整個社會被激起自覺自新的熱情,一時間風生雲起,好不生動。然而,後來余波漸息,社會風氣還是舊態依然。

一九七二年四月,《中央日報》副刊連續六天發表了署名"孤影"的《一個小市民的心聲》,以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提倡茍安現狀,反對革新,並為貪汙的官吏與斂財的奸商巧言辯飾。一時固然麻痹了大多數蒙昧的群眾,但也立即引發了一班深思明辨的知識分子強烈的批判與反擊。…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17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中國人,你為何不生氣》讀者來信(14)

龍應台的野火



《野火集》這本書好厲害,真像野火燒在台灣民間的心靈草叢裏。《野火集》不是黨外的資源,也不是國民黨的資源。它是台灣社會結構裏整體的新資源,所以,它又可以說是黨外的,又可以說是國民黨的,更傳神地說它是"超黨"的。

其實,如果我們若真正站在這塊土地裏,要繼續生活下去,現在應該重視所謂"超黨的力量"。這個"超黨的力量",固然與十年前"以黨掛帥"、以"政治地盤重新分配"的黨內外對立的民主運動有關。可是,由於歷史前進的腳步,以"黨內/黨外"來分析台灣社會的現況,以"獨立/統一"來辯論台灣社會的前途;以"左派/右派"來唯心唯物大戰一番,以"現代/鄉土"來唇槍舌劍的熱烈場面,恐怕都逐漸過去了。…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17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