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gabat's Blog – December 2016 Archive (5)

丁東:回憶錄的文化追求 下

以後,我牽線搭橋,促成了陳敏之與顧準的兒子高粱合作,編成《顧準文存》四卷,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這樣,顧準留下的文獻,基本就都“出土”了。顧準研究再次成為思想界的熱點。

這件事使我得到北京知識界一些朋友的認可。這也給了我更大的活動空間,更多的做事機會。

1998年夏天,光明日報出版社的徐曉和我商量選題,我建議整理出版遇羅克的遺著,她十分認同,並邀請徐友漁合作。我們三人不到一個月就把《遇羅克:遺作與回憶》編出來了。徐曉原計劃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社領導提出要送審,於是,又轉到中國文聯出版社。…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28, 2016 at 9:02pm — No Comments

丁東:回憶錄的文化追求 中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28, 2016 at 9:00pm — No Comments

丁東:回憶錄的文化追求 上

——12月7日在深圳中心書城的演講

承蒙南翔教授安排,今天有機會與深圳的朋友交流,非常榮幸。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兩種回憶錄的心得。一種是我編的書,去年在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背影書系》,一共四本,分別是《先生之風》、《追憶雙親》、《此生此情》、《風雨同窗》。一種是我寫的書,今年10月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個人回憶錄《精神的流浪》。

回憶錄歷來是人們讀書的熱點之一。中國外國都是如此。…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28, 2016 at 8:59pm — No Comments

王炎《浩劫》:口述建構的歷史

一、 

2004年9月的初秋,北京大學百年大講堂放映了一部長達9小時的記錄片《浩劫》,這是一部關於奧斯維辛集中營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影片,全片由采訪口述構成,沒有任何視覺史料或檔案材料。從下午1點放映到夜裏10:45分,仍有一兩百名觀眾堅持到底把電影看完,隨後在第二天導演與觀眾進行了3小時的對談。原片名是Shoah,一個《舊約》裏多次出現的希伯來詞,意思為災難(包括自然災害)、滅絕和混亂等意,被猶太人普遍用來指稱二戰中的屠猶。根據該片的法國導演克羅德?朗茲曼(Claude Lanzmann)的介紹,《浩劫》是從三百多個小時的原始素材中,剪出的一部9個多小時的記錄片,該片完成於1985年。從有關這部電影的資料中查出,在1977年朗茲曼得到以色列政府和一些非政府組織,以及法國政府的資助,開始了歷時六年的艱苦拍攝工作。 …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16, 2016 at 10:35am — No Comments

史景遷:歷史中的真實

采訪:困困

攝影:王可迪

翻譯:林侃璇

 

“中美文化藝術論壇”一場名叫“敘事的力量”座談會中,歷史學家史景遷是嘉賓中最沈靜的一位。

不僅僅因為他年紀大——史景遷今年75歲,舉手投足十分輕緩,說話聲音也小,外加他的英國口音,有時候都很難聽清。參與座談的其他幾位都是壯年的記者,包括美國非虛構作家,國際政治記者馬克.丹納(Mark…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1, 2016 at 8: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