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kusō-tekina aidea's Blog – March 2020 Archive (15)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8)(参考文献)

參考文獻

 

Hobson, A.(1999),《夢與瘋狂》,朱芳琳譯,台北:天下遠見。Hobson, A.(2005),《夢的新解析》,潘震澤譯,台北:天下遠

見。

Stevens, A.(2000),《夢-私我的神話》,薛絢譯,台北:立緒。呂格爾(1992), 《惡的象徵》,翁紹軍譯,台北:桂冠。

呂格爾(2004), 《活的隱喻》,汪家堂譯,上海:藝文。

張祥龍(1996),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北京:三聯。佛洛伊德(2000),《夢的解析》,呂俊、高申春、侯向群譯,台北:米娜貝爾。

Boss, Medard. [1953], 1974. Der Traum und seine Auslegung.

München: Kindler.

———. 1957. Psychoanalyse und Daseinsanalytik. Bern: Huber.

———.…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30, 2020 at 8:54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7)

伍、結論…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9,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6)

梅塔波斯解釋:這打開我的夢世界,使我如此或如彼作夢的「它」,就是先於一切的「存有自身的緣發境遇(Ereignis des Seins als Solchen)。這樣的「它」絕不會是一種「潛意識」的心理抽象主體,而是先於時空,先於人與物之存有,是使一切成為可能的「來處」34 我們也可以說,梅塔波斯以「緣發境遇」所回應的「来處」, 不是個體實存層次的個別夢的来處問題,而是所有夢的来處,也可說是回應「人怎麼會作夢?」、「夢到底是哪里来的?」的普遍問題。從存有的根源上思索,這與「一切存有物為何存有?萬有的存有從何而来?」之存有學問題,是同樣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7, 2020 at 3:00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5)

第一段提出的問題是:「夢境與醒境的真實性,究竟該建立於何處?」梅塔波斯延用海德格哲學中「存有與真理」的解釋方式,從語源學的進路,探討「真實性」的希臘語之原意。德文的「真實」為「Das Wirkliche」,追溯其希臘語言源頭,與「自然」(Physis) 同源,都需追溯到字根「wirken」之涵義,31「真實性」(Wirklichkeit), 可謂是「自己展現存有者」。32 夢境真實性猶如醒境真實性,都是從「隱藏」中自己「開顯」者。…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5, 2020 at 3:13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4)

二 夢境常顯現“良知的召喚”

 

海德格以「沉淪陷落」(Verfallensein) 表述人日常生活的共在方式,在社會適應與共在中,此在往往跟隨「人們」(Das Man) 的公共意見,遮蔽了自己真實的感受,只當恐懼升起,良心以沉默召喚,且人願意傾聽自己良心的聲音,依決心 (Entschlossenheit)…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3, 2020 at 11:05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3)

另一個本質差異是,夢者與醒者「看」或者「體驗」的方式不同。在醒境中,我們有兩種不同的「看見」模式,一種是「精神世界」中之看見:種種影像呈現在我們的「心靈之眼」前,這種看見可以包含幻想、知覺、理性思維等,另一種是「眼見」或感官所見的「物理世界」。但在夢中我們只有一種「純精神性」的看見方式: 物象世界直接呈現,人物、自然物、情節、氣氛變化直接顯現於「夢境影片」,在影像情境中,我們「感同身受」 (bedrängend nahe auf den Leib)。也就是說,雖然夢中我們不帶著肉身參與,可是我們是在直接感知的物象世界中 (sinnenhaft-wahrnehmbar Gegenwärtiges) 轉換變化。28 夢境與醒境「身體關係」與「看見方式」的兩種本質差異,區分著夢境與醒境的「存有方式」,也使得夢者醒後,很快能確知自己只是作了一個夢。…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2, 2020 at 11:56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2)

時間性不同的是,醒境因共在世界的時間, 醒者經驗上有著過去現在未來的次序,夢境的時間卻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座標,夢境只是不斷上演當下的境象。醒境中人有著固定的肉身感覺,它也是自己所在之處的定點,夢中夢者卻多半無感於肉身所在,在夢境的光照場域中,夢者雖常未現身,卻是無所不在。情緒性在夢境猶如醒境,未有太大差異。歷史性則關係著記憶與經驗,在醒境中大多數人可以區分記憶內容與現實經驗,在夢境中, 卻少感覺到現實與記憶的差異,現實與想像全都「直接呈現」於現在。醒境中死亡性劃出生命的有限性,夢中夢者卻忘卻死亡性的限制,生者亡者同顯現於夢境中,解離生死之界線。在這幾個存在性徵之中,情緒性有著核心地位。在夢境如同在醒境,每一種情緒都打開一種面對世界的方式,無論是快樂、悲傷、恐懼、激情或憤怒, 在情緒的變化中,人對世界開放、封閉或扭曲,世界在情緒中變形。無論是夢境或醒境,所呈現的都是「會作夢的此在」25…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19, 2020 at 9:12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1)

統整言之,現象學此在分析的釋夢工作之治療學意義,是在協助當事人發展更成熟與自由自主人格的能力,這應也是今日人文導向的夢工作的普遍意義。22

 

1 此在:夢醒的主體性

每個夢理論,都會有關於夢主體的確立問題,「夢者」該如何定義呢?是夢中經歷滄海桑田喜怒哀樂變化的「夢境體驗者」?是睡夢中躺在床上那似乎不動的身軀?是睡眠實驗室中,可以透過腦電圖儀 (EEG) 觀察到的變化又持續著的「腦心系統」? 23 是夢境醒過來後,回到所謂的「現實世界」回顧夢境的人?…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18, 2020 at 8:23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0)

梅塔波斯舉許多夢例說明現象學此在分析的方法,其中有一個

長達十頁的「狗夢」例  (Boss,1975:35-44),簡說如下。如果一

個人夢見一隻狗,若依精神分析或其他釋夢學派的象徵理論,可能會預設,狗有怎樣的普遍性特質,比如忠實、兇猛、原始性慾、善良或可怕等等,從而將這樣的狗的意義圖像,植入這夢的理解中。而所謂的現象學此在分析的方法,沒有任何此類的預設。「現象學式」的意涵在此是:夢者談夢之前,沒有人知道夢中這狗的意義是什麼。「此在分析」的核心在於,夢者「關懷」什麼…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15, 2020 at 6:04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9)

肆、梅塔波斯之釋夢詮釋學 

梅塔波斯的釋夢理論主要見於三本書:1953 年出版的《夢與其詮釋》(Der Traum und seine Auslegung);1971 年的《醫學與心理學概要》(Grundriß der Medizin und Psychologie) 與 1975  年的《昨夜我夢》(Es träumte mir vergangene Nacht)。…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10, 2020 at 6:44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8)

統整上列七點,有三要義:

(—) 夢的存在學基礎



從 1、3、4、5 點的內容,可以統整海德格對夢的存有學的想法。夢世界的存有,是依屬於醒世界的在世存有持續性,夢與醒雖有不同的「存有方式」,但卻都屬於「同一主體」(此在)的存在性,夢雖可能重復,卻沒有如醒境的物質世界與日常共在歷史性可以執持,因此,夢境存有是依屬於夢者作為在世存有的之歷史性, 在同一主體的持續性中確立。 

(二) 夢詮釋的認識論條件



根據 1、2、6 點,關於夢詮釋的認識論條件:比較夢境與醒境,…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7,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5)

(—) 關于主体性

他認為佛洛伊德是以範疇論現成物性 (Vorhandensein) 的方式解釋人之主體性。無論是早期的「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或晚期的「超我、自我與本我」,都是「實體化」的主體概念,解釋模式都是笛卡兒式主客二元實體論的延伸。這樣的意識實體概念,預設著一個可以與世界分隔的主體,且如物體一樣,可被以確定範疇的方式認知,這是與人之「在世存有」的存在本質不符的,因為人之實存,已在一個世界之中展開,並不是一個可以與所在世界區隔開来的封閉實體,且總是一個不斷自由選擇中的「自己」,而非一類固定的「意識實體」。13…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7)

從今日釋夢學之普遍觀點,反觀梅塔波斯對佛洛伊德夢理論的批評,筆者總結如下:



第一、佛洛伊德在「夢境主體」與「壓抑、偽裝、審查、機制」之詮釋系統的建構,雖有諸多難題,但此部分經精神分析後學的批判改善補充,今日仍獲釋夢學领域域頗多共識。



第二、
「隱夢顯夢」之說,榮格與多數人本學派心理學家都不接受。夢者醒後能否記住自己的夢,了解自己的夢,是他的意願問題,而不是有何「隱夢顯夢」的神祕心理機制之存在。梅塔波斯對此之見解與榮格與多數人本心理學家近似。



第三、關於象徵理論的見解,可說是梅塔波斯時代「精神分析」與「現象學此在分析」的根本差異, 但此差異所涉及的重要問題,如:夢境處處是象徵語言的表現,可能不談象徵的意義而理解夢境嗎?象徵與隱喻在人類的理解中之普遍意義為何?在梅塔波斯之後的現象學詮釋學有重大的發展,如呂格爾的《活的隱喻》、《惡的象徵》等書,…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6)

(—)對整體夢理論的質疑



佛洛伊德主張,夢是潛意識的顯現,解夢是通往潛意識的大道。所有的夢都是夢者願望的滿足,只是它呈現的方式往往十分曲折,必須要透過夢的解析過程,才能發現每個夢要滿足的是怎樣的願望。



在《夢的解析》一書中,佛洛伊德提出「壓抑」、「審查」、
「偽裝」等概念,說明夢境為何常常顯得令人無法理解之因。



由於
「自我」受到源自宗教、教育、社會規範的「超我」的控制,無法接納来自於本能驅力的潛意識(本我)內容,所以人的實際夢境與醒後記得的夢是不一樣的。在睡夢潛意識中真實上演的是「隱夢」(latente…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4)

貳、梅塔波斯對佛洛伊德的釋夢學之批評



— 梅塔波斯對佛洛伊德整體學說的肯定與批評




梅塔波斯的著作中,提到佛洛伊德理論之處多不勝數,綜合其重要著作對佛洛伊德理論肯認之處有三點:




1、佛洛伊德之前,精神疾病的起因之解釋,不是受到宗教倫理規
範的影響,以善惡的模式解釋,就是受到當時科學物質理論的主宰,純以身體病症看待。…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1,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