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菜一斤's Blog – January 2025 Archive (3)

步朝霞·自我指涉性:從雅各布森到羅蘭·巴特 4

巴特強調文學作為自身的存在,集中體現在他對現實主義寫作不透明性的揭露。一直以來,現實主義寫作被人們認定是對現實的透明再現,這種「形式的透明性」既是作者的追求,也是讀者的信念。作為創作的訴求,出現了以加繆為代表的所謂「中性寫作」(neutral writing),一種「對最終可能達到『天真』(innocence)狀態的寫作模式的追求」。(Barthes,1968:67)對這種以「天真」為目標的中性寫作,巴特(以加繆的《局外人》為例)說「沒有什麼比白色寫作⑩ 更不真實了」。…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January 11, 202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步朝霞·自我指涉性:從雅各布森到羅蘭·巴特 3

上面我們提到,自我指涉性思想發源於俄國形式主義,而其進一步發展,是在布拉格學派時期。在這一階段,雅各布森和他的同事們引入了符號學的概念,試圖用符號和客體的關係來更准確地界定文學性,而不像俄國形式主義時期那樣籠統地界定為「有組織的變形」,這可以從上文所引雅各布森對符號與客體關係的闡述中見出。而且這不僅是雅各布森一個人的觀點,也是貫穿於整個學派的發展線索。



比如布拉格學派的穆卡洛夫斯基就認為:「正是這種對標凖語言凖則的違反,這種有系統的違反,使詩歌式地使用語言成為可能」,(Mukarovsky,1964:18)「在詩歌中,語言的實際功能……較之美學功能退居其次,這時符號本身成為注意力的中心」。…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January 7, 202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步朝霞·自我指涉性:從雅各布森到羅蘭·巴特 2

重複就是語言自身獲得分量,吸引注意的一種方式。再比如我們熟悉的一句詩,「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海子:236)其詩性就表現在不尋常的「詞的組合」中。「溫暖」和「名字」的反常組合,使得我們不得不注意到它作為表達的存在,並進而思考為什麼要採用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語言的特殊用法,構成一種近乎強制性的力量,將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表達方式自身。對此,雅各布森還從符號學角度加以說明:「除了將符號等同於客體(A即A1)的第一感覺,我們還必須敏銳地意識到這種看法之不足(A非A1)」。(Jakobson,1976:175)



「符號等同於客體(A即A1)」,說的是語言符號的指稱用法,而「這種看法之不足(A非A1)」,…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January 4, 202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