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兩條絲綢之路,在不同朝代,不同文化環境,經歷過國號的改變,國界的改變。
可是,文化商貿和友好情誼,還是越久越醇實的那個傳統。
在新的紀元里,我們要增添什麼新的內容?
高期待、高關注度的背后,最現實的問題,是落實和普及的艱難。
要促進沿線國家與地區之間的共識,如何來對話談合作? 如何來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
要講“文化先行”的優勢,文化產業在提升文化互動方面,可扮演怎樣的角色?
(攝影:鄧福恒遺作·沙巴日落)
Tags:
Albums: 沉思·海上絲綢之路
Favorite of 1 person
Location: Sabah Maritime Silk Road
Comment
歷史文化之旅
利用中國戰略的對外開放機遇,積極開展與國際旅遊合作,進一步拓寬旅遊市場。旅遊業帶動了交通運輸、商業零售、住宿餐飲、文化娛樂、農林牧漁等相關產業發展,為城鄉居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旅遊業綜合性帶動效應明顯。
利用戰略涉及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海上絲綢之路主題旅遊產品,帶動各國之間的民間交往、文化交流、商貿投資;海南挖掘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海絲旅遊產品,有利於進一步挖掘、整合海上絲綢之路旅遊資源,打造旅遊品牌,弘揚中國文化;發展以郵輪旅遊為代表的海洋產業活動,作為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紐帶,加強與南海周邊國家的人員交流,擴張濱海度假、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婚慶旅遊、高爾夫旅遊;完善郵輪、遊艇、購物、生態、養生等主打旅遊產品,建設世界知名旅遊地;以及親水運動、低空飛行、房車旅遊、親子教育旅遊等旅遊新業態產品。
陳明發院士·投資融通~中國投資走出去
中國是世界工廠,但隨著生產成本高漲,中初級製造業已經失去競爭力,而有必要外移到仍有相對成本優勢的絲路沿線國家。根據過去的生產模式,這種遷移涉及的不只是一兩家工廠,而是整個相關行業上下游與支援業者的聚群。自貿區、開發區和科技園,是這個舞台的主要形態。
在面對經濟成長新常態的時期,中國領導人對國內發展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作為2016年以後時期的五項重要任務,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補短板補在薄弱處、關鍵處、緊要處。怎麼個補法?任務包括:拉伸經濟動能短板,拉伸動能短板,要培育新產業新優勢。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綠色低碳、高端裝備與材料、數字創意--這5個戰略新興產業有望在“十三五”期間成長為“十萬億級”支柱產業,培育起中國經濟新動能。拉伸動能短板,也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十三五”時期是中國製造業提質增效、由大變強的關鍵期,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的轉型也更加明顯。拉伸動能短板,根本要靠創新驅動。無論是消費升級還是產業培育,挖掘新動能的根本在於創新。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經濟在實現高速增長的同時,出現了傳統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產業結構單一的情況,形成了高消耗、高汙染、高投入、低產出的發展模式,產業升級遲遲未有實質性突破,阻礙了經濟的進一步健康發展。而且,除了中國沿岸城市的高度工業化、商業化以外,許多內地、西部地區的在地潛質並未引爆出來,造成人口移動、家庭結構受影響等社會問題。
在中國的工業4.0趨向下,高端3D打印等少量製造技術最適合文創。加強文化的經濟面,即可搞活親善友好的交流、外交,也鼓勵創新精神,更是一盤生機勃勃的生意。
根據許小年在《中國工業制造別著急4.0》訪談中透露,中國外移的工業主要還是一些加工業以及工藝很低的工廠。他覺得“中國制造業經過了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配套比較完整、門類比較齊全的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應該說是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我們的綜合加工制造和配套能力,可以和制造業大國日本與德國相提並論。”
而北大教授林毅夫則認為:中國勞工密集的領域外移是工業化過程必然的結果,這其實對其他發展中的國家有很大的幫助,是他們有可能複製中國在過去三十餘年所取得的工業化好處。這個過程日本與亞洲四小龍都走過,只是由於中國的規模龐大,有可能掀起全球性的影響力。“在60年代的時候,日本整個制造業雇傭的人數是970萬人,80年代的時候,韓國整個制造業雇傭的人數是230萬,這一次中國整個制造業雇傭的人數,按照去年第三次工業經濟普查所公布的數字是1.24億人”。(《中國產業外移有利於世界》)
.......缺乏內部協調只會給這種人提供更多的機會,增加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誤解。因此,十九大後能否建立一個更加強有力的外交部門值得關注。
.......十九大後這種內政外交對立性會進一步加深還是縮小值得關注,最近國內學術界在討論"戰略透支"這個概念,不少人都在憂心中國政治經濟戰略是否有過度擴展的風險,這種反思其實是非常好的。
類似地的問題在一帶一路中也很明顯,各個地方政府爭搶一帶一路政策紅利,一時間各大省份都是"帶" "路"中心,都是"橋頭堡",洛陽西安重慶都號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更是滿天飛,"茶起點"" 瓷起點"新提法也層出不窮,地方媒體極力造勢不說,各省市還資助鼓勵舉辦各種國際學術政策研討會在國際上發聲,導致一帶一路的國際傳播非常混亂,這讓本來就難以理解中國政治,難以理解"何為一帶" " 何為一路"的老外更加困惑。毋庸置疑,現在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感興趣是因為裏面的商機,但如果搞了半天還是只剩下錢,沒有任何附加產品那也沒什麼意義了,一陣風的東西來的快走的也快。十九大後,一帶一路一定會進一步推進,能否有所改變值得關注。(2017年 10月 13日 BBC)
一帶一路高校聯盟
從歷史看,絲綢之路興盛的時期,也是中國最開放的時期;年輕人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是進一步促進改革開放的有效途徑。
整合優質資源走出去,選擇優質資源引進來,成了中國各高校為服務“一帶一路”而製定的方針。
沿線國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可先從“一帶一路”高校聯盟合作備忘錄開始,然後緊密圍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攜手同心,不斷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和資源共享。
‘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重點是‘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的實現,離不開教育的全方位支持。
(Hispanic college graduates standing together in caps and gowns byGable Denims)
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大局中,具有先導性、基礎性和潤物無聲的人文交流屬性。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促進民心相通,二是提供人才支撐。教育部鼓勵有合作基礎、相同研究課題和發展目標的學校締結姊妹關系,逐步深化拓展教育合作交流。中國教育部支持在共同地域、有合作基礎、具備相同專業背景的學校組建聯盟,不斷延展教育務實合作平台”。
相互啟迪、凝聚共識、分享智慧、合作交流,為解決“一帶一路”建設和各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貢獻真知灼見。教育作為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徑,已成為世界各國促進對外交流、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重視全球人才流動和知識共享,越來越重視弘揚民族文化,創建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學。構建互知互信、互幫互助、互學互鑒的“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共同體,是聯盟成員的共同願景。他提出三點倡議:一是共建互惠合作機制,二是共創新型合作模式,三是共享多元合作平台,使得“一帶一路”高校聯盟努力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有力支撐,為建設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綜合整理)
2015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情況
2015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2.37萬人,其中:國家公派2.59萬人,單位公派1.60萬人,自費留學48.18萬人。2015年度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0.91萬人,其中:國家公派2.11萬人,單位公派1.42萬人,自費留學37.38萬人。
2015年度與2014年度的統計數據相比較,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和留學回國人數均有進一步增加。出國留學人數增加6.39萬人,增長了13.9%;留學回國人數增加4.43萬人,增長了12.1%。隨著年度回國人數與出國人數的增長,兩者之間的差距呈逐漸縮小趨勢。年度出國/回國人數比例從2006年的3.15:1下降到了2015年的1.28:1。
從1978年到2015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404.21萬人。其中126.43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277.78萬人已完成學業;221.86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79.87%。(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2016-03-17)
中國90後留學生思想解放,選擇越來越多元化
2015年中國國際教育展(CIEET),由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所院校,先後在中國的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提供現場留學咨詢,參展機構包括綜合大學、高等技術學院、大學預科學校、職業技術學院、語言學校和高中等。
1、搶人才,國家展團各使絕招也都蠻拼的“2015年的巡回展是全國留學工作會議召開後的首個國家性的國際教育展覽,意義重大。” 巡回展將全面圍繞落實留學工作會議精神,為出國留學人員提供權威、專業、全面、直接的海外留學信息,為參展院校提供全方位的宣傳、推廣服務,為國內院校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
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日本、馬來西亞也以國家展團的形式參展,集中展示該國作為留學目的地國的整體形象與優勢。其中,美國和英國仍是參展機構數量最多的國家。
2、抓機遇,“一帶一路”國家留學漸“給力”在俄羅斯展臺,一股濃濃的異域風情迎面而來,而前來咨詢的家長居多。一位老者告訴記者,他曾經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留學蘇聯,現在想讓其孫子去俄羅斯深造。
“俄羅斯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參展國家,其教育質量一直在全世界居於前列,莫斯科大學、聖彼得堡大學等都擁有上百年歷史,在世界大學中排名前列,培養過無數著名科學家、藝術家。”孫建明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一帶一路”作為工作重點,為此本屆巡回展中特別注重“一帶一路”國家參展。
在德國、荷蘭、土耳其等“一帶一路”等,與有著語言優勢的港澳臺高校,也抓住機遇重推“一帶一路”小語種專業招生。其中,澳門大學的葡萄牙語專業成為其推出的一張王牌。
前來參展的德國高等教育機構分為3種類型,分別是綜合大學、應用科學大學以及藝術、電影和音樂學院。其中,綜合大學主要是培養科學的後備力量,強調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化,而應用科學大學是伴隨現代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應運而生的,其教學密切聯系實際,畢業生除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外,實踐能力很強,因此應用科學大學的畢業生備受企業的歡迎。此外,有天賦的年輕藝術家可以在藝術、電影和音樂類學院發展並提升他們的個性和藝術才能。
3、觀風向,商科依舊受捧但選擇日益理性化一向在商科領域保持卓越地位的法國,這次帶來了12所商科類院校參展,並一直被參展者包圍。商科的魅力,依然吸引著中國留學生。然而,在國外大學招生官眼中,情況也在轉變。
“在過去,中國學生和家長只將目光放在商科上,例如我們學校就以商科和工程學科擅長,但現在與中國家長交談,發現他們孩子的思想越來越解放,他們開始選擇新聞、公共關系、健康管理等非主流專業。”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國際辦公室主任狄士禮認為,總體而言,中國家長給了學生越來越多的空間讓他們選擇留學專業,而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轉變。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