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巨匠,誕生于教育?
哇,很抽象很抽象。“讓生命整體中的一部分釋放出來”,什麼來的?是車子開兩個輪子,停兩個輪子嗎?還是從電冰箱裏把西瓜拿出來,先切一片來吃?
對不起,開個玩笑。不過講真的,我們上慣互聯網,很少摸書的,不看Youtube或網友在FB上的照片,就算讀文字,也是短短的三五七個字算一句;三兩句便算一段。
我們講自己“看到”的東西,好像MV、trailer、短片和卡通等。我們現在很少講自己“讀到”的東西。所以,抱歉,不習慣太抽象的思考、想像。
先看了Jamie Beck的gif相片檔,再倒回來想想“讓生命整體中的一部分釋放出來”,大概還能摸到一點點意思。否則,呵呵……。
我們都是被娛樂映象寵壞的一代,沒有這些東西,我們的注意力就飛走了。去看路邊野貓打架更有趣味。
講到這裏,我覺得Jamie Beck很了不起,因為他懂得把平面的美東西,弄點新玩意兒,讓人覺得好奇的看下去。好像在哈利波特電影裏的魔法學校,墻上祖宗遺照裏的人頭是會移動、會說故事的。
今天的故事工作者,例如電視節目主持人、義務組織發言人、博物館講解員、商場促銷員、企業公關、策展人和導遊等,要好好學習怎樣把靜態的事物,動態有趣的表達、呈獻出來。
我很肯定,Jamie Beck起初是抱著“玩玩”、“遊戲遊戲”的態度來試驗這新事物的。故事工作者也不仿建立一種let me entertain you的“藝術觀”(夠力吶)。
大馬文化創意產業不甚發達,好像一粒鴿蛋,而且一直煮不熟。我一面看韓劇(他們到底占據了我們多少的頻道呢),一面在想,韓流也不是一夜之間飄拂全球,造成巨大影響力的。
總是先把小鴿蛋放進冷水裏,再一直燒水,直到水滾起來。滾到一定火候,鴿蛋煮熟就可以吃了。
大馬的技職教育,有這一門課嗎,let me entertain you,培育出一代遊戲巨匠?( luova ajatus August 22, 2011愛墾網留言《AMIE BECK: 時間凝固,故事還在發生中 (1)》)
陳明發詩想·詩的自助割離~從邱逸華的〈字主隔離〉說起
【截句】
〈字主隔離〉/邱逸華
切開情詩膿腫
引流發炎的愛意
那些站不住的韻腳
各自據一個疫區
110/04/23
本詩從題目到詩句共五行字,卻如乾凈利落的箭矢,每一行痛快地直穿我心。(以箭矢喻詩的意象借自顏元叔)
社媒便捷、神速以後,算是”詩的全球化“的落實,各種影響交互感染、影響。
我一直迷信,任何的存在(創造的、自在的)皆有其存在的“特色”形式,這形式讓存在能與存在者乾凈利落地直接聯結。“神韵”或其他的要素/詩的索求,再從這聯結慢慢去體味。
不良干擾會産生了各種變形、異形,卻沒提高詩創作的質地。其實也是生命自身的變形、異形;出口唯有銷形;结局是蝕骸,因爲詩缺氧。
“自主隔離”其實就是原創詩人的“自助隔離”的秘徑。
美,總需要差異的距離、維度與角度。
謝謝舉起“隔離”的善意提醒牌子。(24.4.2021)
陳明發《文創的回歸》
《愛墾網》一直嘗試將“文化產業創業”回歸到“文化/文學+創意”的創作場域。
這樣,它才可能符合社會對“後工業時代”的生活/生命要求,活成一個真正的“人”本身,並非“消費的動物”。
這麼一來,也可能為文學創作找到一個新的存在生態,找到新活力。不讓它淪為僅僅是“泛文學”,一種被消費然後遺棄的物質,而是可能營造生活/生命“詩意地棲居”的條件。
在實踐細節上,愛墾網如何來完成這麼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在現有條件下,我們盡最大的努力:
(一)鼓勵與傳播好文字,如詩、散文、小說、隨筆、遊記等;
(二)提倡好觀念,如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對創作這回事的探討;
(三)嘗試在臉書把一些零碎的相關理念結合上來,期待有心人慢慢領悟到它們之間最终必然的關係。比如,分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莫迪亞諾創作中有關歷史記憶的段落(包括《暗店街》、《青春咖啡座》等),還有(英國)石黑一雄有關人類眼下切身問題(包括《別讓我走》所探討的復制人倫理,《夜曲》所流露的西方消費文化/文化消費行為等),如何以敘事方式帶出來其創作能量,並借一個地方的實景/人文景觀作舞臺,出人意表地說好一個感人故事。既挺深我們的欣賞/創作體驗,又結合上一個地方的脈搏。同時,當然也刺激創作人的敘事敏感與方法。(12.4.2021)
(Source: Ojos de Videotape)
石黑一雄·等我到鳳凰城的時候
“來吧,嘉德納先生,我們開始吧。來唱〈等我到鳳凰城的時候〉。”
於是,我奏了一小段開場,沒有主奏,可以引出一首歌,也可以漸漸淡出。我試著讓它聽起來有點美國風情,傷心的路邊酒吧,寬闊無垠的高速公路。我猜我也正想著我的母親。我曾走入房里,看到她蜷縮在沙發上,呆望著專輯封面上的美國公路,或是坐在一臺美國車里的歌手。我的意思是,我試著讓我母親知道這旋律是從同個世界傳來的──她手中的專輯封面里的世界。
接著,當我都來得及回神前,或是來得及抓穩節奏前,嘉德納先生就唱了起來。搖搖晃晃,他站在小船上,讓我擔心他隨時都會失足。但他的聲音就像我記憶中的那樣──輕柔,近乎深沈沙啞,卻飽滿厚實,像是透過無形的麥克風傳散著。就像所有絕佳的美國歌手那樣,他的聲音里有股疲憊,甚至隱晦帶著猶豫,仿佛他不是個習慣敞開心房的男人。大師們都是這麽唱的。
滿是遊蕩和告別,我們走完了那首曲子。一位將要離開他女友的美國男子。當他在一段段歌詞里穿越一個個城鎮──鳳凰城、阿布奎基、奧克拉荷馬,馳上前方的漫漫長路──我母親從沒能這麽做。如果我們能那樣將一切拋諸腦後就好了──我想我母親也是這麽想的。如果能以那種方式哀傷的話。 (石黑一雄2009年作品《夜曲》(Nocturnes)の 抒情歌手 Crooner)
陳明發博士《文化資本存在形式》
根據特納的總結,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所指的是: 那些非正式的人際交往技巧、習慣、態度、語言風格、教育素質、品位與生活方式。存在形式有三:
1 文化能力 (the ability of culture):以精神和身體持久“性情”形成的具體狀態;
2 文化產品 (the product of culture) :由書籍、圖片、工具、機器與詞典等文化商品形成的客觀狀態;具體顯現某種理論或其痕跡,包括對這些理論問題的批判;
3 文化制度 (the system of culture) :以一種客觀化形式實現的體制狀態;就像正規教育保障著一個社會的日常操作一樣,文化制度庇護著這個社會的文化資本(參考:吳啟焰和王兆傑,2011,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在旅遊規劃中的應用,《人文地理》2011年第1 期,總第117 期) )
(好萊塢電影《饑餓遊戲》劇照。電影是文化資本,因爲它受到版權等制度的保護;各種大大小小的文創實踐,包括文化傳播、電影教育、影展與消費文化等制度,使到參與者能從中獲益,這便是文化制度的初步解釋。Source:https://thecinemaholic.com)
iki kia kiak·輕博、微博
近來咳嗽,生產力不高,上《愛墾》也看不下大篇文章,倒發現Host Studio的圖與文,很適合我的胃口。去他的頁面去看,再看看我自己的,發現我們其實都是不愛長篇大論的人,卻很愿意把自己的一些短小想法造句出來,借好的攝影給予表達。
再三看看我們自身的頁面,和現在中國大陸近月流行起來的“新浪輕博”、“點點微博”對比,老天,其實是很相像的東西。重點是,我發現以馬來西亞為基地的“愛墾”,早在兩年多前就開始推出這樣的格式。而中國大陸現在才開始玩這東西。
大陸人多勢眾,可以一口氣就發一千數百張照片,可是絕大部分少了比較用心撰寫的文字,沒有做第二次創作。有點像地攤。
無所謂啦,比較也無謂,還是努力的把這個微薄、輕博的格式,好好聚焦在文化中華創意產業上,我知道這是“愛墾”的自許,老編應該把這根釘子敲深一點。(愛墾網 September 29, 2011 )
陳明發《跟文化符號去旅遊》
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作品《麒麟之翼》,在2012年分別拍成了電影及連續劇。故事繞著主角加賀名探在東京五街道的東京橋一帶查案的曲折過程而展開。日本橋是大和民族的一個文化符號,代表著“日本的起點”。舊東京(江戶)的主要五條公路,都是從這裏開始輻射出去其他縣市,成了今天日本道路網絡的起點,0KM/元標所在。日本橋原指橫跨這個東京市中心的橋川上的大橋,今天也泛指這一帶的地區,屬於全東京的黃金地帶。自1603年以來,日本橋已經重建了18次。現有的第19代大橋建於1911年,在1999年被列為國家文化遺產。日本橋的中央石柱上裝置了展翅的麒麟雕像,像徵了日本在原點上展翅待飛。除了《麒麟之翼》,東野圭吾還有多部小說以日本橋為背景,包括《紅色手指》(2006)、《新參者》(2009,部分劇情改编進電視版《麒麟之翼》)和《當祈禱落幕時》(2013年)。這點可以想象,因爲中央警察署就在這地區,而且,這裏雖然是東京繁華的金融區與商業區之一,它還保留了不少不少古跡與舊街老店。在小說、電影的與電視連續劇大賣之後,故事了提到的景點也成了旅人必走與光顧的名勝,一面體會加賀名探查案的過程,走訪和式雜貨店、煎餅店“草加屋"、七福神神社、和紙的店鋪“小津和紙”等等。(25.3.2021)
(網照)
彭凱平《中國人文化心理》
有的人說中國人的性格是中庸,有的人說是創新,有的人說是保守。這些人往往通過歷史上一個名言,一個哲學家觀點,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印證自己的觀點。問題是,如何驗證這些說法正確與否?心理學家覺得,這些討論的個人意味太重,歷史故事太多,科學邏輯的分析太少。這次講座希望用科學的方法探索中國文化與中國人的心理。
法國人托克維爾所著《美國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是公認的對美國文化、對美國人的心理最精辟的觀察和分析。為什麽他能做到比美國人觀察自己更加準確?據托克維爾自述,是時時刻刻都把美國和法國進行對比。如果需要對中國人的心理和文化做精辟的分析,可能要跳出中國人的身份,在全球範圍之內比較中國人和其他國家人的差別。只有通過一面鏡子,人才能知道自己的模樣。
認識這一點可以通過一個實驗,叫做自由聯想,就是我給大家說一個詞,你馬上告訴我你頭腦里面出現的東西。......如果我說“他們”,你可能聯想到是“清華大學”。我們進行文化分析和反省時,下意識里的自由聯想是不同的,自由聯想其實是不自由的。這就是我們要做跨文化的研究原因——超脫自我的局限,超脫文化的局限。(見《彭凱平:文化與心理:探索及意義》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