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姜濤詩選〈畢 業 歌〉
夏季使我們小說中的人物東西分散……
───安德烈·紀德
1
日出東南隅 白晝生紫煙
一灘渾濁的樹影像鼻涕被擤在了窗外
桌上是一紙空文 桌邊是大大小小的眼鏡
教授們仿佛池塘邊一群吞飲茶水的河馬
龐大的腰腹與伶俐的口齒比例失衡
論文選題總算事出有因 並明智地
放棄了第一人稱 改用布谷鳥
謙恭的口吻(它們甜蜜的叫聲你聽了近八年
尤其是當你在暗中醒來 發現
滿床的書籍和夢遺物正被夜風典當一空)
「發言時間僅限二十分鐘」答辯主席清清嗓子
宣佈開始 你的獨白便如一支分叉的樹幹
伸展、盤曲、逐漸推出了結論:
書生甲聞雞起舞 為治愈梅毒而投筆從戎;
書生乙披星戴月趕奔延安
在中途卻偶感一場小布爾喬亞的風寒。
歷史需要噱頭 正如革命需要流線型髮式
旁聽的女同窗粉頸低垂 若有所思
她臨座的稻草人卻早已哈欠連天
文獻綜述時你又一次提及那隻布谷鳥:
「多虧它的照應 這麼多年
才能既風花雪月又守身如玉 還要感謝
啤酒、月亮、和半輪耳廓的電話亭」
當眾人輕拍掌心以示首肯
唯有那隻鼓吹過新思潮的筆
還在衣襟上洶湧向前、欲罷不能
2
這是午後的校園 林蔭路上行人稀少
而門庭若市的校醫院前
夾竹桃憤怒地敞開胸衣:聽診 摸腹
出出入入的體檢勝似一場填空游戲
我們脫去鞋子 集體等在門外
等待一束X光把生活的底細摸清
體內那枚羞澀的保險櫃隨之會被一張表格
漸次橇開:肝功能 血壓值 尿蛋白
無非是臟器和數字的組合 像出租司機的
黃昏堆滿了輪胎、落日和速寫美人
而農貿業兩腿夾一條步行街 亦步亦趨
也曾穿過我們一日三餐的肚子 體重器上
你會聽到周身的脂肪正在為此飛翔、哼唱:
「為了撮合一位淀粉天使和一位糖醋新娘
必須在夜間苦讀嚴復和小腳的斯賓塞」
你至今只讀了半本陶淵明
難怪女醫生在竊笑:劣質香煙與青春的血沫
混合了這麼久 至今也咳不出一句像樣的詩
遞給那些喝過酒的兄弟
(他們指天畫地 一直當你是個人才)
或許肺葉的形狀關乎天分
內科病房裡走出的秀才 命若闌尾
歲月最終會如一隻魚膘在嗆鼻的藥味中漂走
到末了還得是「痛苦」幫你一把
雖然隔三岔五 但無疑是有求必應
3
春夏之交 一個國家在喜劇性地出汗
燕子集體排練回歸的合唱
政權的腳趾踢開了海水
萬人簽名 萬人歌會 萬人購房買車
一萬個亡魂在空調脫銷後熱得睡不安寧
「而春夏之交的你卻可能經歷什麼?」
除了在鞋子一樣昏暗的教室裡寫作
「我的筆不如希內的筆粗壯 所以不能
用來挖掘 只能用它來作體溫計或風速儀」
除了將胃部騰出一半供自己獨處(另一半要
應付各種吃喝、會面與漫長的交談)
除了為駁倒一幢大廈而對牆練習口技
除了填寫表格 敷衍導師
計劃將書架上的線裝月亮托運到他鄉
並向退休的人事處長打探舊情人的下落
「她起先在波士頓 如今在西雅圖
去年寄來的一張照片上她光榮地發胖」
一枚郵筒吐露了真情 當網絡時代的魚雁傳書
會突然化作電腦屏幕上一片癌變的星空
最終還是有人從成都呼你 詢問靈魂的境遇
BP機上響起串串峨眉山的鳥鳴
你回電說他舉薦的少年天才已在京城平安落戶
4
宴會上遲到的總是事業有成者
圍坐在空調的山谷裡 服務小姐送上
茶水和紙巾 點菜按部就班
要尊重國家公務員反復誦記的制度
「能否給我留一個花香鳥語的住址」
剛從斯德哥爾摩返回的小郭
收起被一場北歐雪霰打濕的雨傘
從尋呼信號的海洋裡掙扎著遞出名片
即將升職的小楊躬身接過
前額過早光禿 油光鋥亮的鼻翼
仿佛歌劇院油漆一新的包廂:
「需要反復磨煉 才能在兩室一廳裡正襟危坐
糞土推銷市場上鯰魚一樣的美名」
而桌子上旋轉的食物批駁了獨斷論
山珍淡出海鮮凸顯 即將就職安全部的宋公
已放棄了香酥雞翅轉而專攻油燜大蝦
兩個預備黨員 嘴巴上無毛
不勝酒力彼此錯認了老婆
「該罰酒三杯」眾人一致表決
此時少年發福的老徐正跌跌撞撞抽身站起
詢問衛生間的所在 服務員遙指地圖上的一角:
「如不嫌棄 請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方便」
5
「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女歌手砂紙般
傷感的歌喉打磨著黃昏的校園
學術論辯中的多餘者躲在廁所裡沖涼
陽台上閒散的看客也掃興地返回室內
由於沒發現可心的人兒 也沒發現
形跡可疑的施洗者約翰
那些能夠上晚自習的人是有福的
在星球涼爽的窗口下准備下一週的力學考試
「給你一個支點 能否將一條企鵝版的彩虹撐起」
而花前月下 那些合理的撫摸
已使一株椿樹滿面羞慚
「你捏疼了我的乳!」幾個小女生在樹下
紛紛斥責著情郎張生或燕子李三
「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
一場球賽正難分勝負 一段評書正講播到關鍵
那些能坐在一架收音機前的人是有福的
為之捧腹、為之悔過、
為之閉月羞花、為之一語雙關
日影西斜 登高遠眺
多少天線上粘著的耳朵被股票訊息吹涼
一片身著西裝褲的大陸正意馬心猿
你看!有福的還有那游泳池中資深的泳者
他揮臂翻腿 埋頭於浪花
藜黑的尾鰭和腳蹼不時被夕陽染紅
6
畢業 畢業 荷花池裡凌亂的荷葉
也爭相頂起學位禮服寬大的帽簷
拍一張合影是必要的 集體主義的感傷
曾以助學金的形式按月領取
所以有責任在草地上和大家歡聚
笑容可鞠 襯衫潔白
整個場面適於作一則洗衣粉廣告
攝影師還是那個瘦高個情種(他與你兩位師姐
有過來往 其中一個還為他立誓終身不嫁)
當然 窗簾後 燈影裡
一匹蟑螂也會鑄成終身大錯 更何況
窄小的木床曾被佈置成一座玫瑰的墓園
懷舊即是走到原來的位置 腳跟並攏
在微風中感受增大的腰圍像麥浪起伏在時光中
相機還是那架二手的尼康
背景還是藍天、白雲和殖民風格的建築
那眼鏡裡近視的大海使得懷舊者視線模糊
學識、抱負和牙痛都向四外裡緩緩疏散
「一、二、三」
你還未來得及手搭涼蓬 向未來的尊夫人致意
快門一閃 一些各奔東西的人
不得不永遠站在了同一張小紙片上
7
「你的職業設計如何請用白紙謄寫」
小學時代的理想經不起盤問
糊塗教師因作風問題改作司爐
教導主任兢兢業業 家訪途中車禍遇難
悶熱的天氣裡很多少年立志成才 初通人性
用一條草蛇擦去臉上嫩黃的童真
後來有人如願以償作了醫生
在菊花怒放的季節用一張處方換來了豔情
有人違法亂紀 因毆傷飯店經理蔣門神
至今還在「小西關」的高牆下服刑
有人已遠走高飛 用兩支波音翅膀和更多件襯衫
告別了雀斑、酒瓶、髒兮兮的單身宿舍
和北國腰肢柔韌的炊煙
回首往事 舊日的伙伴大都音訊杳然
一蹶不振的故鄉拿不出新的花樣
求職途中你拜訪過一位二等文官、一隻博學的海鷗
所謂的前程會像一架電梯駛向高處的玩具城:
狐狸當道 小熊請客
那些靜悄悄敞開在半空的單位裡
新到的打字員提早穿上了鮮花堆簇的緊身陽台
8
「在林蔭路的盡頭你會摸到一枚硬幣嗎」
投幣電話裡一場暴雨甕聲甕氣地詢問
和競選過人民代表的桃樹聊三分鐘
詢問近況:「你的風濕痊愈未
校園膝蓋和美文……」
「還好 只是被新近編撰的文學史忽略
一點點失落」 因為年事已高
可以從目錄或年譜中躬身退出
成為書卡持有者:從植物學到烹調大全
從養生手冊到一本園丁的懺悔錄
閱讀恰如一場不傷及骨頭的美容術
使無理者持之有故 使心虛者臉色紅潤
但枯槁的身體還能有花瓣噴泉一樣湧出
感染那些大一新生被南風剉平的頭頂?
這是個疑問。
「還好 只是圖書館前許久未有人清掃
妨礙了麻雀的健美操……」
話音未落 一支閃電警告說通話超時
你趕緊道別:「再見 ! 珍重!」
我們都曾在你膝下駐足張望
一年一度 留著一頭過時的長髮
嘴裡散著抒情性口臭
9
沿著淹死過詩人的校河散步
被刪節的場景裡垃圾閃耀 柳絮飛舞
遠山如黛(那是著名的西山風景區
你還記得在楓葉如潮的山谷裡小便
而年輕的他正在山頭捉住秋風的胸乳)
「生活會將我們像石頭那樣向前拋擲
而風中伸出的陽台會接住你
以婚姻小巧的形式」
擅長數學的他拙於笑話和辯證法
但我們都記得鳥雀啁啾中的那堂道德課
石頭、剪子、布
三位一體的玩具馬和九九歸一的冒險游戲
沿著淹死過詩人的校河散步
河水如一條皮帶被看不見的抽水機一次次抽緊
你側過身 讓頭髮蓬亂 手上粘著墨水的死者先行
「夕陽西下 落日溶金」
但丁也說:「白晝到了盡頭,
大地上的牲口止息了一天的勞碌」
缺少的仍是一個闡釋者
將這河水當作一篇廢話轉告給他人
當然 聽與不聽
是另一隻耳朵和更多梧桐樹葉的事
當它們渴望著星斗、名聲和晚年
渴望在暴雨來臨之際
一洗前愁,將來生的版本更換
10
是虎口拔牙還是准備從天使嘴裡
搶奪幾顆口糧 這取決於酸菜味的黎明
如何被一柄牙刷清理成晨光下的公路
獨自一人從叫賣和雷霆的縫隙裡爬起
昏昏欲睡的唇齒 凸凹在時代淺淺的腮上
從四環路經亞運村再至二環路
一輛缺失牌照的單車載你到單位就職
「要研究城市 認識宮廷」想像力拐彎抹角
觸及到了一座香火繚繞的寺廟
善男信女走下了面的或中巴 辨不清和尚與喇嘛
「我在雍和宮的腋下 毛茸茸的編輯部裡
辦公 喝茶 請打電話來敘敘舊情」
微型的勞力與午餐中的小米恰好匹配
一張報紙後面連艱深的鳥巢也會笑逐顏開
正如一門初級病理學需要反復溫習
貴婦人遞來口香糖和「三五」煙 老處女憤世嫉俗
如屋角裡一顆隨時引爆的炸彈
而主任則是不祥之物終日在窗外盤旋
「我用玻璃、日曆和不乾膠佈置好辦公桌」
生活會像脫臼的肩膀被重新接好 而後舒展自如
(姜濤詩選〈畢業歌〉)
姜濤詩選·三姊妹
在人流中,她們打開手機的樣子
像打開初春的頭一片嫩葉
從倒掛枝頭的會議室到退休部長
蔭涼的臂彎,三姊妹口銜釣鉤
藏身有術,仿佛機關舌尖上
一個輕輕卷起的袖珍支部
黎明愉快的化妝,學著
破殼的雞雛,保持適當的抽像
晚間相約去「不夜城」
對男友施行寬容的加減法
或者只是莞而一笑,表露的同情
基本不會超過裙擺的尺度
她們乖巧,聰慧,因而蒙受了比白晝
更漫長的照耀,讓體制中的幻想
不分級別:少年人高高翹起的舢板
也沖上了到中年人體臭的暗礁
據稱,她們的腰身並不比傳說中的貴妃
更為苗條,但對男權的歷史
顯然缺乏興趣。她們偏愛的是小說
更喜歡袖口一樣伸出生活的格言
而作為一種技巧,枝繁葉茂的詩歌年鑑中
也有她們佯裝成散文的臉
可以說三姊妹的弱點在各方面
都恰到好處:如同游泳池渾濁的深度
滿足了初學者對大海的比擬性衝動
70年代出生,80年代當選校際之花
歲月忽忽,出落成美人已到了90年代
她們在風格中成功地實驗出時尚
所餘不多,一杯胸脯扁扁的隔夜茶
遞向學院牆根下尚待發育的新生代
人們可以公開表示贊同或反對
仿佛真地成為了「美」的股東
而被三姊妹所排斥的人,正以鯊魚的速度
絕望地撲向了自己深海中的辦公桌
1.2话语和现实
众所周知,在西方,history这个词一直具有二义性(作为:历史1:历史实在过程〔史实〕;和历史2:作为表达此过程的文字表现〔史书〕),二者的区别也是到了晚近才趋于明确的。但是直到今日,史学家中还是有不少人把二者混同,这表现在,有意无意地会把历史古籍所记内容当作历史现实的直接报导;以为研究历史就是研究古籍文本内容本身,因而欠缺须先行考查该文藉本身及其与所指涉的历史现实之关系的性质。
而古史辨派的古籍批评运动,可以说是自发地倾向于区分了history的这两层意思,意识到史书(历史2)不仅不等于史事(历史1),而且史书不一定正确“代表”史事。其次他们意识到,古史学家的研究对象,应当是指历史2,而不是指历史1。也就是,历史学家并无可能把已经消失的历史1(史事)当作观察和分析的对象,而只能是把历史2(史书)当作研究对象。
这就是说,虽然史学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历史1,但他只能通过对历史2的研究来间接地、相对地达此目的。
严格来说,古史学家的“真正”对象是历史2和历史1之间的“意指关系”,也就是历史2如何“指涉”历史1。这种历史学科所需的研究原则,恰恰相关于现代符号学的思维倾向:即一般话语之“表达面”和“内容面”之间的意指关系问题。应当说,古史辨派诸人都程度不同地体现了这种“文本反思优先”的态度,而顾颉刚先生是其中观点最明确、方法最彻底的一位。
中国古代考据学史,特别是清代以来达到顶峰的考据学研究,也均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直观地体现了符号学式的思考倾向。但是只有当中西文化全面交流的二十世纪,区分历史1和历史2的意识才全面成熟,其标志是,学者认识到史书不等于自然具有“代表”史实的资格;因此,学者应该首先研究有关二者之间联系的方式以及导致二者并不相等的诸多原因(包括“历史2”的形成、结构和运作方式等等)。可以说,古史辨派对史书和史事的辨伪工作,大致反映着一种具有符号学旨趣的时代学术理性主义思潮。
区分历史1和历史2概念的必要性,还由于学界长期以来普遍混淆了“历史学论述”和以历史1为对象和以历史2为手段的任何一种政治、社会、文化论述。结果,对历代“历史现实”的任何一种议论,往往会被含混地称作“历史论述”。这也是历史学论述的学科结构至今难以蠡清的原因之一。在本文中,我们将借助历史话题进行各种文化社会性议论的所谓“历史思想”完全排除于讨论之外。
2。 顾颉刚史学思想
顾颉刚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在其史学研究中始终一贯地坚持一种彻底的理性主义。顾颉刚史学理性主义,虽然并未表现在对理论本身的研究中,却充分体现在他的大量具体史学分析实践中,并体现在其贯彻史学理性主义的精神、态度和意志中。理性主义学术实践涵有浓厚的伦理学方面,我们需要向顾颉刚先生学习的,首先是他追求客观真理的这种学术伦理态度。
中国古史学术发展中的问题,首先还不是什么追求时新理论的问题,而是导正学人治学伦理态度问题。在这方面,《古史辨》第一册的编辑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久的精神示范。* (李幼蒸:顾颉刚史学与历史符号学---兼论中国古史学的理论发展问题 2012-06-19爱思想平台)
江北愚翁·骨灰級
「骨灰級」這個說法,最初是在一些愛好者領域流行起來的,如音響、電腦(硬件)、攝影等領域。這些領域的愛好者在互聯網上掀起發燒熱潮時,網絡游戲因為網速和計算機運算速度的限制,還未流傳開來。「骨灰級」來源於「發燒友」,發燒到極致,就燒成骨灰了,成為「骨灰級」的發燒友,這是「骨灰級」的來源。
在網絡游戲中,「骨灰級」最早來源於「暗黑破壞神 II」漢化中最特別的一個難度的名稱。因這個游戲的經典性,在之後該名稱也迅速被運用網絡上,並且基本專指游戲。
相對於骨灰級,還有菜鳥級,中鳥級,老鳥級。
發燒友:形容痴迷於某種事物。「發燒友」這個叫法源自於香港,是香港人對早期的「音響器材愛好者」的稱呼。
[愛墾網註評:說起「發燒友」三字,中文電影中最經典的鏡頭,要數香港經典《無間道》。梁朝偉演的警方在匪幫的臥底,以及劉德華演的匪幫在警方的臥底,因為高級音響發燒友而走到了一起,從聽覺世界談到了人生人生境界......]
屌絲:惡搞稱謂。出自《後漢書 ·岑熙傳》:「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賊,岑君遏之;狗吠不驚,足下生氂。」,形容渺小的屌絲如同灰塵一般,再怎麼吠叫也無法掀起大風大浪,折射出社會的殘酷與無奈,後來為了方便交流故簡稱為「屌絲」。他們身份低微、生活平庸,不滿無聊生活卻又接受現狀。他們不被社會認可又渴望維護自尊,但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他們仍有自我實現的欲望,但沒有明確目標,懶洋洋毫無生氣。這種生存狀態和心態,在年輕群體中甚為普遍,於是在網絡廣泛共鳴、流傳,最終形成「屌絲文化」。
小鮮肉:小鮮肉最早是2014年中國粉絲對韓國男性明星的稱呼,相對女性明星的稱呼小花而言。
變色龍:政治上善於變化與偽裝的人。
老油條:南陽、襄陽方言中的油子、老油子、老油條、溜子、二溜子、溜光蛋,說的就是那些下三賴之人,不務正業,偷雞摸狗,偷人家的,搶人家的,自古以來根深蒂固,自春秋戰國代代相傳,亙古至今,時光在流失,人的本性卻難移。這些東西在少數人的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網路上一方面指一個人在某論壇混了很久,對這個論壇的情況很了解,建交很廣等等。另一方面的意思是比較精通社會上的人情世故,處理事情比較的老道。也有「大蝦」的含義。
大蝦:在網絡用語中,大蝦是相對於菜鳥的一個名詞,大蝦是指那些善於應用網絡,具有一定網絡技術水平的人。實際上就是大俠的意思。大蝦是大俠的諧音,也可能指代大俠坐在電腦前的時間長了,背就會像大蝦!
中山狼:「中山狼」一詞,出自明代馬中錫。《東田文集》中的《中山狼傳》,也出現在曹雪芹《紅樓夢》中對賈家二小姐迎春的判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指忘恩負義之人。(知乎)
How Storytelling Can Drive Strategic Change
Conventional wisdom says that when confronted with a major organizational change– one that shakes the very foundations of how a company does business– top executives need to leave their offices and venture out among the frontline employees to make sure that everyone understands what is at stake and embraces the organization’s strategy for change.
Memos are written, speechwriters summoned, PowerPoint slides prepared, and communications plans developed all to get everyone ‘‘on the samepage,’’ ‘‘row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or ‘‘singing off the same sheet.’’ E-mails are sent, meetings called, retreats planned, and newsletter articles published, all to insure
that,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new value proposition and business model have been ingrained in the culture.
Thenleaderspackuptheirstuff,go backtotheiroffices,and waitto seethe seedsof change take root and blossom. Usually, not much happens, leaving managers scratching their heads and l am enting to each other about how much people hate to change. Whydoesn’t this standard managerial approach work?
Andwhy,aftersomanyfailedattempts,doleadersstill use it?
(How storytelling can drive strategic change, Article in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 January 2006 [DOI: 10.1108/10878570610637876], Four Author including: Notes: 1. B. Joseph Pine II and James H. Gilmore (1999), 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 Is Theatre & Every Business a Stag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 chapter 10 in particular. 2. Stephen Denning (2000), The Springboard: How Storytelling Ignites Action in Knowledge-Era Organizations, Butterworth-Heinemann, Woburn, MA, p. xiii. Corresponding author: Gary Adamson is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can be contacted at: gary@starizon.org)
Related:
Story Time 故事時光 001
叙事·創意
故事人心靈素質
《愛墾展頻道》
Let’s examine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s on which the ‘‘Just Tell ’Em’’ approach is based:
First, it assumes that the front-line employees have the needed context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required to understand major changes in strategic direction. However,
frequently even the managers, who have much more information, confess that they don’t
fully understand what it all means.
Second, it assumes that employees totally accept the decisions of their top executives.
This is most dubious, especially after several ‘‘major’’ change efforts have come and
gone.
Third, ‘‘Just Tell ‘Em’’ assumes that employees don’t have valid ideas of their own about
where the company should be going. But they do, and while they may be forced to deal
with the conclusions and actions of management, they will still draw their own conclusions
and act accordingly.
Fourth, this approach assumes that change is basically an information issue and that if
employees just knew the reasons why it would be good to change, they’d change.
However, change is as much about relationships, emotions, and gut feel as it is about
facts.
And, lastly, this approach assumes that no ‘‘fluff’’ or entertainment value is needed;
because the subject matter is so very important and the people presenting it so
noteworthy, employees will pay attention even if it’s boring. However, this assumption flies
in the face of that old saying that ‘‘Great teaching is one-fourth preparation and
three-fourths theatre.’’
‘‘ So the key message executives should take away from this story on stories is: don’t just spend countless hours, valuable brain cells, and barrels full of money doing the research, analysis, goal-setting, and implementation planning necessary to come up with an industry-altering strategy.’’
So if this standard approach doesn’t work, why do so many leaders keep doing it? The reason may be as simple as this: it’s hard for even the most courageous leader to bet the future of the company on something he doesn’t know how to do. And few executives know how to tell the stories required to elicit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s.
A good story inspires
A good story always combines conflict, drama, suspense, plot twists, symbols, characters, triumph over odds, and usually a generous amount of humor– all to do two things: capture your imagination and make you feel. It draws you in, places you at its center, connects to your emotions, and inserts its meaning into your memory. That is why storytelling must becomeanintegraltoolofcorporatestrategy. Stories create the experience that lets strategy beunderstood at a personal level[1]. In order to be effective, strategy must not just inform, it must inspire. And people are never inspired by reason alone. That’s why the ‘‘Just Tell ’Em’’ approach usually fails. It totally overlooks the role emotion and meaning play in any life-altering action. And if your strategy isn’t about transforming the way your company and its employees do business, why do it?
Storytelling develops relationships by helping everyone realize we all have issues in common. Stories crystallize common values and beliefs. They build stronger teams and a stronger sense of community. Stories invite people to bring the ‘‘whole person’’ to work (both heart and head), and therefore elicit much more thorough perspectives and meaningful commitments. They create a context for work aspirations and thus make each employee feel more valued. In short, stor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vitalize the way we do busines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