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冷門's Blog (536)

何其芳·夢後

知是夜,又景物清晰如晝,由於園子裡一角白色的花所照耀嗎,還是——我留心的倒是面前的女伴凝睇不語,在她遠嫁的前夕。是遠遠的如古代異域的遠嫁啊!長長的赤欄橋高跨白水;去處有叢林茂草,蜜蜂閃耀的翅,圓墳豐碑,歷歷酋長之墓;水從青青的淺草根暗流著寒冷……

誰又在三月的夜晚,曾夢過穿灰翅色衣衫的女子來入夢,知是燕子所化?

這兩個夢縈繞我的想像很久,交纏成一個夢了。後來我見到一幅畫,《年輕的殉道女》。輕衫與柔波一色,交疊在胸向的兩手被帶子纏了又纏,絲發像已化作海藻流了。一圈金環照著她垂閉的眼皮,又滑射到藍波上。這倒似替我畫了昔日的遼遠的想像,而我自己的文章反而不能寫了。…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March 10, 2016 at 9:05am — No Comments

聶魯達·死

假如你突然不再存在,

假如你突然不再活著,

以及暗紫色的甜蜜。

只不過幾英裏的暗夜,

鄉村破曉時分

潮濕的距離,

一把泥土分隔了我們,墻壁

透明

我們卻不曾越過,因而生命,…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March 7, 2016 at 1:30am — No Comments

苦雨·南北的點心

中國地大物博,風俗與土產隨地各有不同,因為一直缺少人紀錄,有許多值得也是應該知道的事物,我們至今不能知道清楚,特別是關於衣食住的事項。我這裡只就點心這個題目,依據淺陋所知,來說幾句話,希望拋磚引玉,有旅行既廣,遊歷又多的同志們,從各方面來報道出來,對於愛鄉愛國的教育,或者也不無小補吧。…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March 3, 2016 at 10:46pm — No Comments

聶魯達·馬克丘·畢克丘之巔

這首詩是聶魯達最有影響、發表次數最多的詩作之一。最早於1946年發表在委內瑞拉《全國文化雜誌》上,1950年收入《詩歌總集》(一譯《漫歌集》)第二版。馬克丘·畢克丘位於安第斯山東南部,在庫斯科城西北,離城約 112公裏,是古印第安人的城堡,南北長700米,東西寬400米,在薩坎臺雪山的山腰上,由 216座建築物的廢墟組成。聶魯達於1943年10月22日騎馬參觀了這座古城堡,兩年後創作了這…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March 2, 2016 at 2:05pm — No Comments

周作人·菱角

每日上午門外有人叫賣「菱角」,小孩們都吵著要買,因此常買十來包給他們分吃,每人也只分得十幾個罷了。這是一種小的四角菱,比刺菱稍大,色青而非純黑,形狀也沒有那樣奇古,味道則與兩角菱相同。正在看烏程汪曰楨的《湖雅》(光緒庚辰即一八八〇年),便翻出卷二講菱的一條來,所記情形與浙東大抵相像,選錄兩則於後:

「《仙潭文獻》:『水紅菱』最先出。青菱有二種,一日『花蒂』,一日『火刀』,風乾之皆可致遠,唯,『火刀』耐久,造春猶可食。因塔村之「雞腿』,生唆殊佳;柏林汗之『沙角』熟渝頗勝。鄉人以九月十月之交撤蕩,多則積之,腐其皮。如收貯銀杏之法,曰『闔菱』。…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February 24, 2016 at 10:22am — No Comments

葉公超·買書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February 21, 2016 at 6:47pm — No Comments

吳組緗·煙

自從物價高漲,最先受到威脅的,在我,是吸煙。每日三餐,孩子們捧起碗來,向桌上一瞪眼,就撅起了小嘴巴,沒有肉吃。「爸爸每天吸一包煙,一包煙就是一斤多肉!」我分明聽見那些烏溜溜的眼睛這樣抱怨著。乾脆把煙戒了吧;但已往我有過多少次經驗的:十天半個月不吸,原很容易辦到,可是易戒難守,要想從此戒絕,我覺得比舊時代婦女守節難得多。活到今天,還要吃這個苦?心裡覺得不甘願。

我開始吸劣等煙卷,就是像磁器口街頭製造的那等貨色,吸一口,喉管裡一陣辣,不停地咳嗆,口發澀,臉發紅,鼻子裡直冒火;有一等的一上嘴,卷紙就裂開了肚皮;有一等的叭他半天,不冒一絲煙星兒。我被折頓得心煩意躁,每天無緣無故要多發幾次不小的脾氣。…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February 14, 2016 at 8:55pm — No Comments

梁治華·衣裳

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衣裳常常顯示人品」;又有一句:「如果我們沉默不語,我們的衣裳與體態也會洩露我們過去的經歷。」可是我不記得是誰了,他曾說過更徹底的話:我們平常以為英雄豪傑之士,其儀表堂堂確是與眾不同,其實,那多半是衣裳裝扮起來的,我們在畫像中見到的華盛頓和拿破侖,固然是養奕赫赫,但如果我們在澡堂裡遇見二公,*條一絲不掛,我們會要有異樣的感覺,會感覺得脫光了大家全是一樣。這話雖然有點玩世不恭,確有至理。

中國舊式士子出而問世必需具備四個條件:一團和氣,兩句歪詩,三斤黃酒,四季衣裳;可見衣裳是要緊的。我的一位朋友,人品很高,就是衣裳「普羅」一些,曾隨著一夥人在上海最華貴的飯店裡開了一個房間,後來走出飯店,便再也不得進去,司閣的巡捕不准他進去,理由是此處不施捨。無論怎樣解釋也不得要領,結果是巡捕引他從後門進去,穿過廚房,到賬房內去理論。這不能怪那巡捕,我們幾曾看見過看家的狗咬過衣裳楚楚的客人?…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January 14, 2016 at 8:53am — No Comments

汪曾祺·尋常茶話

我對茶實在是個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換三次葉子。每天起來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但是毫不講究。對茶葉不挑剔。青茶、綠茶、花茶、紅茶、沱茶、烏龍茶,但有便喝。茶葉多是別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開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但是不論什麼茶,總得是好一點的。太次的茶葉,便只好留著煮茶葉蛋。《北京人》裡的江泰認為喝茶只是「止渴生津利小便」,我以為還有一種功能,是:提神。《陶庵夢憶》記閔老子茶,說得神乎其神。我則有點像董日鑄,以為「濃、熱、滿三字盡茶理」。我不喜歡喝太燙的茶,沏茶也不愛滿杯。我的家鄉論為客人斟茶斟酒:「酒要滿,茶要淺」,茶斟得太滿是對客人不敬,甚至是罵人。於是就只剩下一個字:濃。我喝茶是喝得很釅的。曾在機關開會,有女同志嘗了我的一口茶,說是「跟藥一樣」。…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January 8, 2016 at 7:25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木頭與棉花

鞋子分兩種:橡皮套鞋和木鞋。橡皮套鞋是一種奢侈。木鞋是一種災難,只有鞋底是木頭的,一塊兩指厚的木板。鞋面是灰麻袋布做的,周邊圍有一圈細細的皮帶子。布面就是沿著這條皮帶用釘子釘到鞋幫上的。對釘子而言,麻袋布太不結實了,總是破,首先就是在鞋跟的地方。木鞋是高幫的,有系鞋帶用的小孔,但鞋帶是沒有的。我們把細鐵絲穿過去,在末端旋緊扭死。過不了幾天,小孔周圍的布也就全破了。

穿木鞋沒法屈腳趾。我們沒法把腳從地面擡起來,只能拖著腿。老是拖曳著走,膝蓋都變得僵直。如果鞋底開裂的話,我們就輕松多了,腳趾會自由一些,也可以更好地彎膝蓋…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January 3, 2016 at 6:57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水泥

水泥總是不夠。煤應有盡有。爐渣磚、碎石和沙也一直夠。水泥卻老是用完了。它會自動地變少。對付水泥可得當心,它有可能會成為你的惡夢。它不僅會自動消失,甚至會消失於無形。這樣水泥既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覓。

班長大吼著:“你們要看好水泥”。

工頭大吼著:“你們要節約水泥”。

風來的時候:“水泥不能被吹跑。”

雨雪來臨的時候:“水泥不能被淋濕。”…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31, 2015 at 10:12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石灰婦女/魚龍混雜的一群人

在工地上的八个班中,有一班是由石灰妇女组成的。她们先要把装着石灰石的马车,从马厩旁一个很陡的斜坡拉上去,然后再把它拉下去,拉到工地边的熟石灰池。马车是一个巨大的梯形木箱。车辕两边各栓五名妇女,肩和腰上都绑着皮带。有一个看守在一旁监督。由于拉的时候很费劲,女人们都泪眼浮肿,嘴唇半张着。



    特鲁迪·佩利坎就是这些石灰妇女中的一个。…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27, 2015 at 8:34a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 收拾行裝(2)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24, 2015 at 6:03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麥得草

我們在勞動營發的所有東西都沒扣子。內衣和長內褲各有兩根小系帶。枕頭兩端各有兩根小系帶。夜裏它是枕頭。白天就成了我們隨身挎的亞麻布袋,什麽場合都用得上,比如去偷東西或是乞討。

我們管乞討叫“兜售”。這個時候我們不偷,還有,工棚內鄰伴的東西是不拿的。除此之外,我們什麽時候都偷,上班前、上班時、下班後。其實也算不得偷,只不過是下班回家的路上,去瓦礫堆上摘些野菜,直到枕頭袋塞滿了為止。農村來的女人早在三月裏就發現,這種鋸齒狀葉子的野菜羅馬尼亞語叫“蘿柏笪”(LOBOD),家鄉人開春時也吃它,味道像野菠菜,德語名字叫“麥得草”(Meldekraut)。我們還摘一種葉子上長了毛的草,那是野生蒔蘿。前提是:要有鹽。鹽要在集市上通過物物交換才搞得到。它又灰又粗,像鋪路用的碎石,用之前還必須得敲碎。鹽可是值錢的寶貝。麥得草有兩種吃法:…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18, 2015 at 11:09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土豆人

六點鐘我出發了,夾克裏塞著枕頭,怕萬一集體農莊上有什麽東西可以偷。風“沙沙”地吹拂著長滿野菜和甜菜的田野,橙紅色的野草搖擺著,露珠波浪般閃耀。其中就有如火如荼的麥得草。風迎面吹來,整個荒原襲入我的身體,想讓我崩潰,因為我是那麽羸弱,而它是那般貪婪。在一片野菜地和一片狹長的金合歡樹林背後,是第一座爐渣堆,再後面是草地,草地過去是一片玉米地。然後就是第二座爐渣堆。草中露出土狗的頭來,它們後腿直立著向這邊觀瞧。我看見褐色皮毛的背脊,手指長的尾巴,蒼白的肚腹。它們的腦袋點動著,兩只前蹄合在一起,像人類祈禱時的雙手。就連它們的耳朵也和人一樣貼在腦袋側面。那些頭又點了一下,然後就只剩下荒草在地洞上面搖來擺去,和風吹的完全兩樣,前後就一秒鐘的時間。…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13, 2015 at 8:05a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 收拾行裝(1)

我所有的東西都帶在身邊。

換句話說:屬於我的一切都與我如影隨行。

當時我把所有的家當都帶上了。說是我的,其實它們原先並不屬於我。它們要麽是改裝過的,要麽是別人的。豬皮行李箱是以前裝留聲機用的。薄大衣是父親的。領口鑲著絲絨滾邊的洋氣大衣是祖父的。燈籠褲是埃德溫叔叔的。皮綁腿是鄰居卡爾普先生的。綠羊毛手套是費妮姑姑的。只有酒紅色的真絲圍巾和小收納包是我自己的,是前一年聖誕節收到的禮物。…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6, 2015 at 8:32am — No Comments

李茜 ·開拓電視業的創作特區

  中港矛盾的問題近期由搶購奶粉、打擊水貨客、北區小一學額不足,廷伸至公仔箱。電視劇《老表,你好嘢》以中港兩地的矛盾為題,借題發揮,雜攪笑、諷刺時弊於一身,在聖誕後農曆年前這淡季檔期,也有不俗的收視。有說皆因近年這類戲種不多,在爭產與後宮鬥爭以外另闢一片天空,也有說正好反映現今香港社會的面貌,更有說是因為個別演員面孔新鮮、角色造型與別不同。不管原因是否屬實,《老》劇展示了製作電視節目,從台前到幕後的組合可以靈活一點,因為靈活生創意,創意生改變,改變生契機。

電視創作里程碑…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28, 2015 at 3:08pm — No Comments

秦瑜明 林宸西·媒介生態多樣視角中的內地電視文化節目

新的媒介時代,中國內地媒介生態環境無論是在受眾形態、媒介制度、政策環境,還是在行業業態、廣告環境等諸方面均發生巨變, 作為電視媒介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視文化節目整體地位、傳播形態、社會功能等必隨之而變。

長期以來,內地電視文化節目在與其他節目類型的碰撞交融中,總體發展呈漸趨式微之勢,特別是在泛娛樂化大潮中,更有求偏安於躁動的電視生態圈一隅而不得的無奈,從央視《讀書時間》停播到陽光衛視“人文歷史”立台標準鬆動,凡此種種,電視文化節目生存之艱難可見一斑。不過與此同時,諸如央視《百家講壇》、《舌尖上的中國》及北京衛視《這裡是北京》等具有鮮明文化特質的電視節目雖似草蛇灰線,又如涓涓細流,滋養著電視文化節目不息之脈,及至新近河南衛視《漢字英雄》(見圖)、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廣受關注,似又昭示出電視文化節目極具前景的勃勃生機。…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23, 2015 at 1:00pm — No Comments

李志堅·在日常的電視新聞實踐「人文關懷」

 是這樣的,在「香港電視」2014年4月11日宣布裁員消息的前一天,這個前途未卜的新聞部,有半數同事去了天水圍執行採訪任務,拍攝被迫遷的德怡幼稚園最後一天家長會,以及訪問校長和家長。隔天,同事把影像及訪問素材剪輯成兩條短片,分別是《校長話》和《家長話》。短片透過社交媒體facebook 臉書傳播,幾天後共錄得超過10萬次觀看,過半數收視來自「校長話」。

  為甚麼一條3分多鐘、沒有記者旁白、只剪輯了校長6段說話的新聞短片,能吸引逾5萬次觀看?

  我不排除部分原因是「港視效應」,因為這條片在臉書的貼文寫道是新聞部「最後作品」,受眾在同情心驅動之下,收看這個作品以示支持及鼓勵。另一個原因,是《主場新聞》的報道,幫助刺激收視。於我而言,會認為這條短片實踐了 「人文關懷」的精神,感動了受眾,幫忙分享,才累積可觀的收視數字。…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20, 2015 at 7:01pm — No Comments

王君超·微博「公共領域」:瓶頸與進路—《微博改變中國》系列之二

  美國創意策略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 Inc.)顧問本.巴加林(Ben Bajarin)在《時代》雜誌網路版撰文認為:「Twitter已經成為當今最具顛覆性的新媒介之一」。「在我經常使用的服務中,沒有一個具備像Twitter這樣的即時信息服務。」在中國,微博的被追捧程度絲毫不亞於Twitter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甚至有海外研究者認為,新浪微博在許多方面優勝於Twitter。1

「撬動中國」的支點和「公共領域」瓶頸

  微博對於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最大功用,莫過於對公共領域的建構作用。微博將「內容為王」與「關係為輔」兩個方面共時性地統一於一個平臺,並因其可以嵌入大量的協力廠商軟件而成為「富媒介」(rich media)。借助於循環對話不斷產生的「推特流」形成意見的「漲落」,進而達成某種相對性的共識。…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14, 201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