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én soy's Blog (179)

正式通知北京 意大利退出「一帶一路」

(羅馬7日訊)2名政府消息人士星當地時間周三告訴路透社,意大利已正式通知中國它將退出「一帶一路」倡議,結束過去幾個月來各界的猜測。英媒BBC和彭博社也報導,意大利政府已證實這項決定。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政府已通知北京當局,將於今年底最後期限前,停止參與「一帶一路」。彭博社指,這對北京當局擴張這項大規模投資計劃的雄心造成新沖擊。



仍期望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




據報導,意大利外交部長塔加尼周三於意媒Adnkronos在羅馬主辦的活動上表示,這項協議「沒有產生預期效果」,並且不再是「優先事項」。…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December 7, 2023 at 12:00pm — 1 Comment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6

此後在1979年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戲劇《紅披肩》,即便是在他進入到他哲學創作的高峰期時,他仍然對文學創作保持了極大熱情,如在1994年,他出版了一部諷刺劇《靈巧的阿默》,此後的1995年他又連續創作了《哲思的阿默》和《阿默的煩惱》,成為阿默的三部曲。1995年他還創作了一部喜劇《南瓜》。1997年,他再次發表了一部小說《一片寧靜的世間》。除了他本人積極創作文學作品之外,他還發表了大量的文藝批評性著作,如1990年的《沒有劇場的戲劇》和…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November 5, 2023 at 10:53pm — No Comments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5

事件的價值在於對一的暫時性中斷和顛覆,但是在事件之後,一重新以新的「計數為一」的方式得以鞏固下來。每一種具體情勢下的「計數為一」都可以看作是該情勢下的類性真理。

當然,巴迪歐的建立數學本體論並不是為了建立一種所謂的新的形而上本體論體系,它所面對的是實踐的思想,也就是說,數學本體論在根本上探索的一個問題是,永遠不存在一種事先存在的真理,每一個真理都是在事件發生之後,對事件殘留的後果的一種重新「計數為一」,這映襯了他在《矛盾理論》中的那個毛主義的主題,即「任何理論必須從革命性的實踐中產生,任何先於實踐產生的理論都是一種偽理論。」



碎片五—碎片X:在世界的邏輯之中繼續………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23,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4

碎片四:數學本體論的轉向…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21,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3

在采訪罷工的工人時,他發現,往前他在學校學習的那些革命理論,在這里完全不適用,工人們的罷工沒有黨派領導,更重要的是,在缺乏黨派領導時,工人們並沒有顯現得無序化和無政府化,按照巴迪歐的說法,「他們已經徹底重建了鄉村的社會生活,他們建立起一種新的大眾體制。他們甚至發行了一種新鈔。」[1]罷工工人們的自發的組織已經說服了年輕的巴迪歐,從此,他不再信任任何現有的既成理論可以用於指導革命的實踐,相反,真正的理論只能在革命的過程中形成。

這里已經醞釀了阿蘭·巴迪歐同阿爾都塞決裂的種子,其根本在於,阿爾都塞過於重視理論鬥爭,重視科學知識在革命中的作用。相反,巴迪歐的態度是鮮明的,在其…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19,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2

碎片二:阿爾都塞主義者



1956年,他考進了巴黎高師,並在1964年獲得了索邦大學的教師資格。在巴黎高師和索邦期間,對巴迪歐影響最大的是當時法共首屈一指的理論家阿爾都塞,阿爾都塞既在課堂上影響著他的學生,也帶領著他的學生思考一些現實的問題。在巴黎高師期間,巴迪歐去聆聽過阿爾都塞的課程,尤其是阿爾都塞對《資本論》的解讀深深吸引了年輕的巴迪歐,實際上後來巴迪歐和巴里巴爾、朗西埃、馬切雷等人一樣,也是阿爾都塞的名著《讀〈資本論〉》的撰寫者。在阿爾都塞的左翼思想影響下,五十年代末,巴迪歐參與了法共的一個分支組織——聯合社會主義黨…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17,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1

如果列舉今天世界思想和哲學界的景觀,阿蘭·巴迪歐毫無疑問會成為其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尤其是在左翼思想界的新星的推動下,巴迪歐正成為今天思想界和學術研究之中不可繞過的一個環節。但是問題是:誰是阿蘭·巴迪歐。對於許多熱衷於炒作景觀現象的蠹蟲們來說,這不過是一個全新的名字,它現在正和曾經的薩特、福柯、德勒茲、德里達、鮑德里亞一樣輝煌。如果僅僅如此,巴迪歐就只是一個擬像中空無的影子,巴迪歐之光中只是折射出一些準備踏著他的名字拾級而上的脆弱的欲望。



還是這個問題,在實在層面上,巴迪歐是誰?這個問題不能僅僅通過舉著巴迪歐的牌號或者玩賞一下他的數學本體論就可以解決,真正面對這個問題,必須從巴迪歐本人的生命歷程中複雜性的諸多(multiple)碎片中概括出可「計數為一」(compté comme…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15,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9)

從現代修辭學、詩學、符號學、文體學和敘事學之間的同質關係來看,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敘事學的理論發展可以間接類推出文體學和詩學理論的特征。赫爾曼(Herman, 1999)區分過經典與後經典理論。他指出,後經典敘事學(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是建立在經典結構主義敘事學家著作之上的一個框架之上,並補充了結構主義盛行時期巴特、熱奈特、格雷馬斯、托多洛夫等人分析故事的著作中缺少的概念和方法。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以來的敘事學理論,如蘭
瑟…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15,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8)

許多研究成果都稱作「詩學」,有特指的詩學(the poetics),有具體的詩學(a poetics),也有泛指的詩學。研究什麽,就是「……之詩學」(poetics of …)。那麽「認知詩學」是「什麽之認知詩學」?(cognitive poetics of what?)既然它以文學為研究對象,那麽與「認知文學研究」有沒有區別?在術語上是否可以互換?霍根(Hogan, 2014)拓寬了我們理解《尤利西斯》的視野,也加深了我們在理論上對敘事的理解,包括小說中人的思維和情感。他在標題中用了「認知之詩學」(poetics of cognition),把「認知」作為「詩學」的研究對象,與認知科學家、心智哲學家、心理科學家從文學中研究心智和情感有什麽區別?霍根(2004)把「認知」與「文化」兩個視角並列起來研究文學傳統和殖民主義,對認知詩學有什麽啟示?認知與其他視角相結合的研究以及在認知轉向下的其他藝術和文化研究理論,是否也屬於認知詩學?…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7)

作為「文學學」的認知詩學,其科學性至少包括:



(1)它與其他公認的學科領域一樣,有明確的研究對象。索緒爾的符號學和現代語言學理論最大貢獻就是給語言學指出了研究對象。



(2)它繼承了結構主義語言學對詩性語言的細致、精確的描寫和解釋方法,吸收了認知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框架下認知語言學對認知機制的系統描寫和解釋,達到了喬姆斯基(Chomsky, 1965)提出的普遍科學意義的三個充分性——觀察充分性、描寫充分性、解釋充分性。喬姆斯基(1965: 63)指出,旨在達到解釋充分性的語言學理論關註語法的內在結構,其目的是提供一個不依賴於任何一種語言的原則性基礎,從而選擇一種適用於每一種語言的能達到描寫充分性的語法。…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19,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6)

結構語言學為包括結構主義文學理論在內的一系列學科提供了關鍵概念、視角和分析框架。索緒爾(Saussure, 1959)區分了語言實例(parole)和語言系統(langue),為語言學指出了研究對象,使語言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現代科學。喬姆斯基(Chomsky, 1965)區分了語言的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也區分了人的語言行為(linguistic performance)與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為語言學和心理學指明了研究對象——語言能力。



比爾維奇(Bierwisch, 1970: 98-99)在「詩學與語言學」一文中指出,詩學的真正研究對象是「文學文本中出現的且能夠決定詩歌的特別效果的那些特殊規律性現象」,最終目標是人的詩學能力(poetic
competence),即「人能夠產出詩性結構並理解其效果的能力」。這種詩學能力與卡勒(Culler,…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16,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5)

他(2008: 1-2)重申道,認知詩學是「用認知科學提供的工具進行文學研究的一個跨學科方法」,但「認知科學」涵蓋領域太廣,包括幾乎所有研究人的信息處理的學科,如認知心理學、心理語言學、人工智能甚至科技哲學。只要與人的知識獲得、組織和使用的心理過程和人的大腦對信息加工的活動研究有關,都是認知科學的內容。…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15,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4)

研究攝影的有葉茨(Steve Yeats)的《空間詩學》(Poetics of Space, 1995)和佩特森(Christian A. Peterson)的《視覺詩學》(The Poetics of Vision, 1997)。付璐士(Phyllis Frus)研究新聞敘事藝術的專著(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Journalistic Narrative, 1994)標題中有「新聞敘事詩學」,斯塔利布拉斯(Peter Stallybrass)研究犯罪的專著(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Transgression, 1986)標題中有「犯罪詩學」,溫德(Jonathan Wender)研究維持治安的專著(Policing and the Poetics of Everyday Life, 2008)標題中有「日常生活詩學」。更廣義的「詩學」包括研究具體語言(如古英語、梵文等)的詩學、日記詩學、甚至翻譯詩學。…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13,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3)

作為文學批評和藝術理論的「詩學」也不少。雷賽爾(Timothy Bell Raser)研究波德萊爾個案的《藝術批評詩學》(A Poetics of Art Criticism, 1988)、卡(Richard Kearney)研究闡釋學幻想的《現代性詩學》(Poetics of Modernity,…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4,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2)

廣義的詩學包括其他文學體裁研究,20 世紀以來研究小說和戲劇等體裁理論的詩學著作數不勝數。托多羅夫(Tzvetan Todorov)的《散文詩學》(The Poetics of Prose, 1977)是法國結構主義者對文學研究的全新視角,旨在構建系統的文學理論,解釋文學語篇的模式、規範以及文學中產生意義的組織結構。他的《詩學導論》…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4,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1)

要:認知詩學融認知科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學、文體學和 20 世紀文學批評理論和方法於一體,為文學批評提供了新視角並激發了許多新的跨學科研究領域。本文探討了詩學和認知詩學的多面性、認知詩學的科學性及存在的問題,指出認知詩學是文學理論和批評實踐,由經典詩學到後經典詩學發展過程中文學科學的一次革命,是「文學學」的具體體現,也是認知轉向下其他藝術研究的參照範式。…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4,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葉朗 顧春芳·人生終極意義的神聖體驗(7)

這種絕對價值和神聖價值的實現不在別處,就存在於我們這個短暫的、有限的人生之中,存在於一朵花、一葉草、一片動人無際的風景之中,存在於有情的眾生之中,存在於對於個體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義的超越之中,存在於自我心靈的解放之中。歷史上許多大科學家、大哲學家、大藝術家都堅持在現實生活中尋找人生的終極價值,追求美的神聖性。



科學家追求美的神聖性,楊振寧先生講得最好。楊振寧先生說,研究物理學的人從牛頓的運動方程、麥克斯韋方程、愛因斯坦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堡方程等等這些「造物者的詩篇」中可以獲得一種美感,一種莊嚴感,一種神聖感,一種初窺宇宙奧秘的畏懼感,他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哥特式教堂想要體現的那種崇高美、靈魂美、宗教美、最終極的美…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ugust 28,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葉朗 顧春芳·人生終極意義的神聖體驗(6)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ugust 7,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葉朗 顧春芳·人生終極意義的神聖體驗(5)

有了「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從表面上看,世界還是一樣的世界,生活還是一樣的生活,但是意義不一樣了,氣象不一樣了,因為高遠的心靈境界為平淡的世界和人生注入了一種神聖性。

「美感的神聖性」的體驗就存在於現實人生之中,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但這種體驗只有在精神境界的不斷超越和提升中才有可能實現。「美感的神聖性」的命題體現出一種至高的人生追求,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它遠遠高出一般的審美體驗,它的產生需要一種心靈的提升。所以,「美感的神聖性」的命題並不是一個靜態的命題,它是一種心靈的導向,精神的導向,它向人們揭示了一個心靈世界不斷上升的道路。…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ugust 7,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葉朗 顧春芳·人生終極意義的神聖體驗(4)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ugust 6,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