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井省三:莫言與魯迅之間的歸鄉故事系譜(2)

莫言“覺得《鑄劍》里面包含了現代小說的所有因素”,雖然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是在學習過文學理論以後,但10歲左右的莫言被魯迅的作品吸引,難道不是因為魯迅和莫言之間在感性方面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嗎?


另外,莫言小學三年級時在語文教科書上讀過《故鄉》節選。回想起那時的經歷,莫言這樣說道:

老師帶我們大聲朗誦,然後是背誦。眼前便出現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談到魯迅,只能用天才來解釋。尤其是看了他的手稿之後。在如此短暫的創作生涯里,寫了這麽多作品,還幹了那麽多了不起的事情,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⑤


如上文所述,莫言少年時期廣泛而深入地閱讀了魯迅的文學作品,甚至還能背誦出作品當中的一部分。他在文學創作的時候,或許也從魯迅作品那里受到了很深的影響吧。《白狗秋千架》《金髮嬰兒》《懷抱鮮花的女人》等早期短篇小說與魯迅《故鄉》《祝福》《在酒樓上》等作品存在著相通之處,以男主人公歸鄉為表現主題。另一方面,面對孫郁的提問:“比如《孤獨者》《在酒樓上》,這些你喜歡嗎?”莫言回答說:“蠻喜歡的,還有《傷逝》。[中略]這類小說,比他的《祝福》《藥》似乎更加深刻,用現在時髦的話語說,《藥》《祝福》這類小說是‘關注底層’的,而《孤獨者》《傷逝》是關注自我的,是審視自己的內心的,有那麽點拷問靈魂的意思了。”另外,孫郁又問道:“我感覺魯迅內化到你的作品里了,你有意無意地受到他的影響,是從哪部作品開始的呢?”對此,莫言回答道:“集中表現是《酒國》《枯河》。小孩被打死的情節,與讀魯迅有關係。《藥》與《狂人日記》對《酒國》有影響。”⑥在這段問答里,莫言對於歸鄉故事《祝福》顯示出了不經意的排斥,這難道不是因為他對魯迅歸鄉故事的某種不滿嗎?排斥“關注底層”的《祝福》,而對“拷問靈魂”深表認同的莫言,不正是因此才要嘗試創作出與魯迅歸鄉故事不同的、極具自我特色的作品嗎?這一作品既與歸鄉有關,又含有“關注自我、審視內心、拷問靈魂”的意義。⑦



二、莫言與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莫言的小說中經常有托爾斯泰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的影子,《辮子》⑧這部短篇小說便是如此。該小說以八十年代末的某縣級市為背景,表現了一對有著孩子的雙職工夫婦的家庭危機以及丈夫的出軌行徑。小說開頭部分描述了當時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的普遍情況:“三十出頭年紀,大專文化程度,筆頭上功夫不錯,人長得清瘦精幹”,“在政府機關里蹲上個十年八年的(中略)不大不小的官兒”的男人,“不難看,很熱情,很清潔,很禮貌,讓人感到很舒服”的妻子,還有兩人所生的那個“總是很聰明,嘴巴很甜(中略),不會撥弄幾下電子琴,就會畫幾張有模有樣的畫兒或是會跳幾個還挺複雜的舞蹈(中略),最低能的也能背幾首唐詩給客人聽,博幾聲喝彩”的漂亮女孩。“總之,這樣的女人、這樣的孩子、這樣的男人,住在一個單元里,就分泌出一種東西。這東西叫做:幸福。”⑨這段文字讓人不難聯想到《安娜•卡列尼娜》的開頭部分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⑩。


⑤⑥⑦姜異新整理《莫言孫郁對話錄》《魯迅研究月刊》2012年11月號第4頁。

⑧《辮子》第一次在台灣文藝雜誌《聯合文學》一九九二年三月「莫言短篇小說特集號」發表,然後被短篇集《神聊》(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收錄了。

⑨莫言著《與大師約會》(莫言諾貝爾獎典藏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11月、13-14頁。

⑩列夫•托爾斯泰、周揚譯《安娜•卡列尼娜》、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3頁。

Views: 5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