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愛墾APP:情動學理框架下的地方感性與五行關係
情動學(Affect Studies) 強調情感(Emotion)與情動(Affect)之間的關係,關注人與環境的感知、體驗和身體化(embodiment)互動。而地方感性(Topophilia, Place Sentiment),如段義孚(Yi-Fu Tuan)所提出的概念,強調人與地方的情感聯系,以及地方如何塑造人的心理認同。
當我們將五行(Wood木, Fire火, Earth土, Metal金, Water水)引入這一框架時,可以發現五行不僅僅是物理、自然或社會的分類系統,也可以被視為地方感性與情動的五大向度,每個元素都影響著地方的情感氛圍,以及人對地方的感知、記憶和依戀方式。
五行與情動:地方感知的五種向度
五行不僅僅是物質世界的像徵,也可以看作是影響地方情感體驗的五種動力機制:
| 五行 | 情動特質 | 地方感性表達 | 情感/感知體驗 |
| 木(生長) | 向上、擴展、希望 | 植被豐富、成長中、文化復興區 | 好奇、探索、希望、自豪 |
| 火(激情) | 活力、溫暖、變革 | 祭典場所、革命遺址、夜市、藝術區 | 激情、歸屬感、狂歡 |
| 土(穩定) | 根基、安全、歷史感 | 鄉村、祖屋、廟宇、祖先祭祀地 | 歸屬感、安定、懷舊 |
| 金(精致) | 秩序、凝練、制度 | 城市中心、政府機構、商業區 | 效率、敬畏、尊嚴 |
| 水(流動) | 適應、變遷、記憶 | 河流、港口、碼頭、移民社區 | 離愁、懷舊、漂泊感 |
地方感性如何「呼喚」五行?
在情動學(Affect Theory)視角下,地方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而且是一個情感被編碼、再現和感知的場所。五行系統本身可以被看作一種「呼喚性架構」(Evocative Structure),不同地方因其歷史、環境、社會文化氛圍,展現出不同的五行特質,從而喚起人們不同的情感體驗。
(1)木:地方的生長力與希望
例:新興文創園區、城市綠化帶、再生社區 —「木」的地方情動特征:希望、開放、朝氣、探索;體驗:人在這些地方會感到未來的可能性,激發創造力,如北京的798藝術區、上海的田子坊,給人一種「文化生長」的情動。
(2)火:地方的激情與聚集
例:廟會、夜市、音樂節、體育場—「火」的地方情動特征:熱情、集體能量、戲劇性、節奏感;體驗:這些地方往往充滿聲音、光影、互動,形成情感能量的「高峰」(emotional peak),如泰國宋干節(潑水節)、台灣的九天民俗技藝團的演出,營造出強烈的地方感性。
(3)土:地方的根基與穩定
例:老城區、祖祠、鄉村田野、古城牆—「土」的地方情動特征:歸屬感、歷史感、溫暖、懷舊;體驗:人在這些地方會感受到穩固的歷史脈絡,如北京四合院、京都的町屋,它們讓人「情感扎根」,強化地方記憶。
(4)金:地方的秩序與像徵
例:行政中心、宗教建築、金融區、法院—「金」的地方情動特征:尊嚴、敬畏、規則、權威;體驗:金行的地方通常帶有「儀式感」,如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華爾街、紫禁城,它們給人的感覺是正式、理性、秩序感強。
(5)水:地方的流動性與回憶
例:碼頭、移民社區、河流、邊境城市—「水」的地方情動特征:漂泊、記憶、哀愁、流動性;體驗:水行的地方往往帶有變動和歷史疊加的特性,如馬六甲、香港維多利亞港、新奧爾良的法語區,這些地方的「水性」使人感受到變遷、離別、回憶交織的情動。
五行情動如何影響文化創意產業?
當我們將五行與地方情感結合,可以發現地方文創產業可以利用五行的不同特質進行情境設計,使得文創體驗更具吸引力:
| 文創園區 | 木(生長) | 北京798藝術區、台北松山文創園 |
| 節慶活動 | 火(激情) | 潑水節、燈會、狂歡節 |
| 歷史文化旅游 | 土(穩定) | 故宮、老街保存區 |
| 高端品牌、藝術館 | 金(秩序) | 巴黎盧浮宮、紐約現代藝術館 |
| 文化記憶、口述史項目 | 水(流動) | 香港歷史博物館、移民故事計劃 |
這樣,我們可以設計出更具「地方感性」的文創體驗。例如:
「火+木」結合:在充滿活力的新興文化區舉辦創新藝術節。
「水+土」結合:在老城區沿著歷史水道策劃地方歷史敘事體驗。
「金+火」結合:大城市核心區利用科技增強博物館互動體驗使文化更加生動。
五行、地方感性與情動的未來
在文化強國的議程下,中國的地方文化振興不僅是物質上的重建,更是情感與情動的重新激活。五行不僅是一個古老的分類法,更是一個可以幫助我們解讀地方感性、規劃文化產業、設計情感體驗的框架。
如果未來要打造一個情感驅動的文化創意產業,我們可以利用五行框架分析:
1. 這個地方的主要情動特質是什麼?
2. 它與人們的情感記憶如何聯系?
3. 通過文創設計,如何增強情感連接?
「地方感性不僅是一種懷舊,而是創造未來的情動力量。」
五行的智慧,可以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深耕地方記憶、激活文化能量的獨特方法論。
APP:NorthBorneo/Sabah·Historiography
Over 300 Years of Old Documents, Treaties, and Engagements, Orders of Her Britannic Majesty in Council,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Netherlands
16th to 17th Century (Between 1500 - 1601)
1599: Letter written by Admiral Oliver van Noort to the Spanish Governor of the Philippines
1601: Captain Sir James Lancaster’s expedition to Borneo and Brunei
18th to 19th Century (Between 1700 - 1801)
1760 1769 (British Sulu Bornean Chief)
1760: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 Document
1761: Alexander Dalrymple Treaty & Ratification with the Sultan of Sulu
1762: British invasion of Manila
1763: Treaty of Paris; Spanish lost Manila to the British
1769: First British settlement in Borneo established by the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
19th to 20th Century (Between 1800 - 1901)
1843-1878 (British Brunei Sulu)
1843: Sultan Muhammad Kanzul Alam to Britain
1846: British annexation of Labuan
1878: Treaty between the Sultan of Sulu and Baron von Overbeck & Alfred Dent
1878: Grant from the Sultan of Brunei to Baron von Overbeck
1824, 1846, 1871, 1891 & 1915 (British Netherlands)
1824: Treaty between Her Britannic Majesty & the Netherlands
1846: Treaty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Netherlands concerning Borneo
1871: Treaty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Netherlands concerning Sumatra
1891: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Netherlands concerning Borneo
1915: Final agreement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Netherlands on Borneo boundary
1850 、1875 (United States&Brunei)
1850: United States Brunei Treaty
1855: Sultan of Brunei’s letter to the US
1865: American Trading Company of Borneo concession
1875: William Cowie Treaty with the Sultan of Sulu
1877 & 1885 (Protocol Madrid)
1877: Brunei’s Grant to Baron von Overbeck
1885: Madrid Protocol, recognition of Spanish rule over the Philippines
1881 1883 (ODA British Enclave)
1881: British William Torrey’s Sabah expedition
1882: British North Borneo Company charter
1883: British North Borneo Company grants land to German traders
1877, 1878, 1885 & 1905 (Brunei vs Sulu's Bayan or Enclave)
1884: Alfred Dent’s letter
1884 1902 (Sultan of Brunei & The Pangarans, British North Borneo Company)
Agreements and correspondence related to the British North Borneo Company and Brunei
1885 (Brunei Document)
1885: Sultan Abdul Mumin Wills
1888, 1905 & 1906 (Protectorate Agreement)
1888: Protectorate Agreement
1905: Protectorate Treaty
1906: Brunei (Protectorate) Document
1906 (Labuan, North Borneo & Straits Settlements)
1906: Transfer of Labuan to the British Crown Colony
1930 (Britain United States)
1930: Treaty betwee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garding North Borneo & Turtle Islands
1946, 1950 1958, 1962 & 1963 (The North Borneo Order in Council)
Documents related to North Borneo’s transition under British rule
1963 (Malayan Agreements & Treaties)
1963: Malaysia Agreement, Malaysia Act & Final Proclamation of Malaysia
1930 (Britain United States)
1930: Treaty betwee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garding North Borneo & Turtle Islands
1946, 1950 1958, 1962; 1963 (The North Borneo Order in Council)
Documents related to North Borneo’s transition under British rule
1963 (Malayan Agreements Treaties
1963: Malaysia Agreement, Malaysia Act; Final Proclamation of Malaysia
This timeline presents a structured historiographical account of North Borneo (Sabah) and Brunei, covering centuries of treaties, agreements, and engagements with British, Dutch, Spanish, American, and local rulers.
陳明發博士:理直氣爽面對AI~~昨晚剛從沙巴一個有關MA63協議的講座回來。前兩位主講人都是資深的律師兼政治領袖,我則從文化經濟的角度切入。因為今年是蛇年,我以《聖經》有關“那條蛇”的敘事開講。
來賓中有好幾位是正為"沙巴復邦"議程訴諸法庭的法界精英,其中一位會後問我:你是基督徒嗎?我其實不是。
我僅僅借《聖經》的一些典故說明一些事情而已。現實裡有許多事,面對這些事,我的情緒是什麼?情感是什麼?
而這些情感與情緒可能形塑我們接下來行動,那些是具有建設性,那些負面不堪?我的方法是從古老典故、啟示、傳說、軼事......,也就是從一般人所說的「故事」中去找尋(複數的)教誨。
今天一早,一位唸心理學出身的信教友人,發訊表達了他對人工智能是否會“終結人類”的憂慮。
我把“終結人類”理解為「末日」。我以非教徒對基督教義膚淺的認識,是這麼理解的:末日=審判=救贖
30年前寫過一篇文字,表達過我這方面的「情動記錄」(情緒+情感+新的能量的思路)。
面對“AI終結人類”這議題,我給自己的“情動答案” 有兩個結果——
一、AI帶來的不是「末日」,意思是我們都還在世上,生活要繼續下去就得怎樣調適?
二,AI帶來「末日」,那正好是讓上帝看見,你是一位義人,為人類福祉挺進宗教情懷到最後一刻;其他宗教的信徒,或有他們不同的「救贖方式」,像我就相信存在主義那一套,努力活得理直氣壯。不,是理直氣爽。(11.2.2025)
Sabah rights:Story so far and what next by Anuar Ghani
三个委员会已成立以讨论《马来西亚协议1963》(MA63)权利
第一轮(Round 1)
2017年,由于沙巴被视为国阵的“固定存款区”,以及沙巴人民权利问题日益成为政治议题,当时的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成立了“权力下放至沙巴和砂拉越及《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MA63)执行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成立是由于来自沙巴的时任外交部长拿督阿尼法·阿曼的坚持和推动。
这个内阁级别的委员会由阿尼法和拿督南茜·舒克里领导。在州级层面,沙巴州政府的委员会由拿督张志刚领导。然而,由于国阵在2018年大选中败选,该委员会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第二轮(Round 2)
2018年,希盟政府上台后,由时任首相敦马哈迪领导的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成员还包括沙巴和砂拉越的首席部长等重要官员。
已故的拿督刘伟强在此期间付出了巨大努力,提出了21个议题供讨论。在这21个议题中,17个已达成共识,剩下4个仍未解决。
在已达成共识的17个议题中,有3个已经解决,即:
(i) 木材出口关税与森林税收
(ii) 西巴丹岛(Sipadan)和利吉丹岛(Ligitan)的行政管理权
(iii) 农业和森林管理相关事务
在剩下的14个议题中,有4个涉及沙巴和砂拉越法院权力的下放、司法行政、司法专员的任命,以及涉及《沙巴土地条例》的转让文书(Memorandum of Transfers)、抵押、租赁等土地交易的印花税问题。
此外,还有10个已达成共识但尚未解决的议题,包括:
(i) 沙巴和砂拉越的天然气与电力监管
(ii) 在沙巴和砂拉越执行联邦工程
(iii) 沙巴和砂拉越的劳动力管理(联邦权限)
(iv) 联合清单下的共同义务
(v) 特别拨款的审查
(vi) 近海与远海渔业管理
(vii) 联邦在各州土地的所有权问题
(viii) 《联邦宪法》第112条(关于就业增加)
(ix) 旅游业与环境的法律权责
(x) 沙巴和砂拉越对卫生事务的管辖权
仍未解决的四大问题
(i) 石油税收与石油现金支付
(ii) 石油矿产与油田管理权
(iii) 《2012年领海法案》(Act 750)
(iv) 州政府对大陆架的权利
这四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主要围绕石油权益与海洋权利(即“金钱问题”)。相关法律包括《1966年大陆架法案》、《1974年石油发展法案》以及《2012年领海法案》。此外,《联邦宪法》第112D条规定沙巴应享有净收入40%的权利,但至今未得到落实。(下續)
第三轮谈判
2020年,国盟政府在执政后,由时任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并设立三个联邦与州政府工作委员会,负责讨论并向特别委员会提出建议。这三个委员会分别涵盖:
1 平等地位与宪法权利
2 安全事务
3 社会经济问题
现有的委员会讨论的议题,主要是从已故刘伟强担任部长时期所提出的21个问题中,筛选出的10个议题。此外,《联邦宪法》第1(2)条关于沙巴的平等地位修正案,以及非法移民问题,分别由“平等地位委员会”和“安全事务委员会”进行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1个议题中,并未提及宗教、语言、教育、地方政府、新宪法、州元首(TYT)头衔、公民权及移民等问题。这些议题或许被认为“过于敏感”,或是已成定局、无可挽回。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只剩这10个议题?这些议题是如何决定的?为什么限制在21个议题?这些决定是否仅由政客和政府官员制定?是否有咨询公众、民间团体、利益相关者和受影响的人民?人民是否曾被征询意见,或被给予表达看法的机会?还是政府认为无需咨询民众?
如今,政权又更迭,接下来呢?第四轮谈判又将如何展开?
马来西亚成立前的咨询
我们必须记得,在马来西亚成立前,曾进行过两次民意调查,即《科博特委员会报告》(Cobbold Commission,1962)以及《联合国马来西亚特派团报告》(United Nations Malaysia Mission Report,1963)。尽管这些调查受到批评,但它们确实征求了民众的意见。
在1962年的《科博特委员会报告》中,普通民众曾被咨询。尽管最终的结果可能受到操控,以促成马来西亚的成立,但至少进行了相关咨询。
同样,在1963年,《联合国马来西亚特派团报告》(UNMM)不仅会见了在1962年和1963年间通过间接选举产生的所有沙巴领导人(沙巴联盟在当时的市议会和地方议会选举中赢得137个席位中的131个),也会见了落选者、被剥夺投票权的民众、所有选举官员,以及所有被认为与此议题相关的人士,以听取他们的意见。
最终,联合国特派团的结论是:沙巴人民在清楚理解自己投票意愿的情况下,自由地选择支持沙巴联盟提出的“加入马来西亚”方案。
至少在1960年代,当时的政府尊重并履行了向人民和领导人咨询意见的程序。但如今,政府是否仍然如此尊重人民的意愿?
这在关于确立人民对沙巴及《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MA63)权利的意愿方面,明显存在严重缺失。沙巴政府应当对MA63权利作出明确立场,聆听并咨询人民的意见,整理这些诉求和不满的清单,建立一个机制和机构,以表达、制定和谈判这些诉求。
MA63与沙巴权利问题的误用与误解
MA63与沙巴权利问题一直被政客滥用、误用,甚至被曲解和误导,无论是在煽动性的政客言论中,还是在不够了解情况的普通民众之中,这种情况都很普遍。
马来西亚成立前的咨询
我们必须记得,在马来西亚成立前,曾进行过两次民意调查,即《科博特委员会报告》(Cobbold Commission,1962)以及《联合国马来西亚特派团报告》(United Nations Malaysia Mission Report,1963)。尽管这些调查受到批评,但它们确实征求了民众的意见。
在1962年的《科博特委员会报告》中,普通民众曾被咨询。尽管最终的结果可能受到操控,以促成马来西亚的成立,但至少进行了相关咨询。
同样,在1963年,《联合国马来西亚特派团报告》(UNMM)不仅会见了在1962年和1963年间通过间接选举产生的所有沙巴领导人(沙巴联盟在当时的市议会和地方议会选举中赢得137个席位中的131个),也会见了落选者、被剥夺投票权的民众、所有选举官员,以及所有被认为与此议题相关的人士,以听取他们的意见。
最终,联合国特派团的结论是:沙巴人民在清楚理解自己投票意愿的情况下,自由地选择支持沙巴联盟提出的“加入马来西亚”方案。
至少在1960年代,当时的政府尊重并履行了向人民和领导人咨询意见的程序。但如今,政府是否仍然如此尊重人民的意愿?
这在关于确立人民对沙巴及《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MA63)权利的意愿方面,明显存在严重缺失。沙巴政府应当对MA63权利作出明确立场,聆听并咨询人民的意见,整理这些诉求和不满的清单,建立一个机制和机构,以表达、制定和谈判这些诉求。(下續) (Published on: Sun, Aug 22, 2021 Daily Express Sabah;愛墾網翻譯)
(續上)MA63与沙巴权利
MA63和沙巴权利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要真正理解这些问题,必须掌握所有基础性文件,其中包括:
《科博特委员会报告》(The Cobbold Commission Report)
《20点协议》(The 20 Points)
《1962年政府间委员会报告》(The Inter-Government Committee Report 1962)
《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The Malaysia Agreement 1963)
《1963年马来西亚法案》(The Malaysia Act 1963)——第35章(英国)
《1963年马来西亚法案》(The Malaysia Act 1963)——第26号法案(马来亚议会)
《联邦宪法》和《沙巴州宪法》
《根地咬誓碑》(Keningau Oath Stone,1964)
此外,还需要了解宪法中具体涉及沙巴权利的条款,这些条款的修订如何削弱了沙巴的权利,《联邦宪法》第九附表中关于联邦权力、州权和并行权力的规定,以及各种法律手段如何规避或削减了沙巴的权利。如果不了解这些文件和法律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整个问题。否则,人们只能选择性地吸收信息,最终对问题的认识仍然是不完整的。
我曾整理了一份被侵蚀或剥夺的沙巴权利清单,仅初步列出了25项潜在的违约行为,而实际上还有更多。那么,我们沙巴人要如何应对这座比京那巴鲁山还要高的违约“高山”?我们的民意代表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来处理这些问题?公众是否了解这些问题,是否愿意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领导人是否真正倾听人民的声音?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1.自我教育:深入学习沙巴权利
拿一条湿毛巾,锁上房门,准备好足够的咖啡,然后认真研读这些基础文件。这些文献的阅读难度很大,即使是律师也觉得繁重。此外,还可以阅读一些相关书籍,其中包括:
Zainal Ajmain的《女王的义务》(Queen’s Obligations)和《宏伟蓝图》(The Grand Design)。他定期在公共场合和Zoom线上会议上讲解沙巴权利。
马来亚大学的宪法专家、荣誉教授拿督沙德·萨利姆·法鲁奇(Professor Emeritus Datuk Dr Shad Saleem Faruqi)也曾探讨沙巴权利问题,最近的一次讲座是2021年8月19日的《联邦宪法中沙巴和砂拉越的特殊地位》。
已故丹斯里赫尔曼·卢平(Tan Sri Herman Luping)在沙巴发展研究所(IDS)出版的《1888年至1988年沙巴历史》(The History of Sabah from 1888 to 1988)一书中的相关章节,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材料。
2 制定教育材料,推广公众认知
沙巴律师公会(Sabah Law Society, SLS)正在编写一本关于沙巴建州历史及MA63权利的手册,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完成。这本手册将用于学校教育、高等研究以及公众参考。
此外,沙巴行动组织(Sabah Action Body Advocating Rights, SABAR)作为沙巴少数几个正式成立的组织之一,也在积极推动对沙巴及MA63权利的倡导工作。
结论
我们必须采取系统性的方法来处理沙巴权利问题,政府应当明确表态,并建立咨询机制,让人民的声音被听见。同时,我们也需要提升公众的认知,让每一个沙巴人都能理解、讨论并捍卫自己的权益。
在我看来,我们需要明确立场,并采取专注、协商和系统化的方式来推进。
明确立场
首先,沙巴必须发布一项声明或表达自身的不满及诉求。要表明立场,沙巴立法议会(Dewan Undangan Negeri Sabah)必须通过一项动议,内容可如下:
(續上)“鉴于沙巴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落实并履行沙巴在马来西亚的权利,以及所有承诺与保障,包括根据《联邦宪法》第112C、112D条和附表9所规定的拨款和附加收入权利,并依据《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第八条,以及当初马来西亚成立时所达成的协议与相关文件,如《联邦宪法》、IGC报告(马来西亚成立前的政府间委员会报告)、Batu Sumpah(宣誓石/誓约石),以及所有相关的文件、备忘录、协议、保障、建议和承诺。”
理想情况下,该动议应获得全体一致通过,但若能取得绝大多数支持也已足够。
建立执行机制
在宣布立场、表达诉求并通过相关决议后:
沙巴政府应成立沙巴州咨询委员会(Sabah State Consultative Council, SCC),以收集和审查各界意见,建立一个诉求资料库。需要重新审视沙巴的权利,包括未纳入“21项核心议题”中的内容,如宗教、教育、州元首(TYT)的职权和称谓、新宪法、地方政府、移民事务等。
委员会应开放讨论,让人民表达观点。它应由政府与反对党成员共同组成,采取跨党派合作,并广泛征求公众、民间社会和利益团体的意见。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让人民发声、参与。我们已经等待了58年,现在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推进。
SCC委员会应被授权决定相关议题,并将明确的诉求带到与联邦政府的讨论中。
诉求的优先顺序
将诉求分为三到四个层级:
40%税收分成权(《联邦宪法》第112D条款规定)
财政相关议题(如石油收益:现金支付协议(CSA)、石油发展法令(PDA)、领土海域法令(TSA))
去中心化治理议题(如旅游、环境、卫生、教育、地方政府、农业、采矿等。
沙巴身份认同议题(如平等地位、宗教、新宪法、公民身份、州元首(TYT)地位、沙巴身份证等,这些可能需要单独类别)
政府间委员会(IGC)
SCC与联邦政府将召开政府间委员会(Inter-Government Committee, IGC)会议,以重新制定联邦体制的新框架,相当于“IGC 2.0”。沙巴必须获得事实上的(de facto)和法律上的(de jure)权利。未来势必会有政治上的交易,因此需要考虑法律上的替代方案。
真实的不满
沙巴的成立是基于当时的协商和委员会听证,而当时的沙巴领导人在事后看来是过于天真,遭到了欺骗,被许下了遥不可及的承诺。我们的不满是真实存在的。
的确,马来亚有许多理由拒绝给予我们合理的诉求,例如担心其他州如柔佛和吉兰丹也会提出类似要求,或者担心国家财政收入的巨大损失。但我们要求的只是我们的合法权利——既不多,也不少,这些权利在宪法被篡改和规避之前已被明确承诺并记录在案。
如今,沙巴人对马来亚的不满之声越来越强烈,无法被忽视。最终,这种声音将变得如此响亮,以至于马来亚只能通过压制和镇压来回应。但到了那个时候,若马来亚仍不倾听、不采取行动,他们终将自食其果。同样,这一原则也适用于沙巴的政治领袖。(Sabah rights: Story so far and what next by Anuar Ghani,Published on: Sun, Aug 22, 2022,Daily Express,Sabah) 相關:Open letter to heads of Sabah Parties,By:Datuk John Lo)
[音樂之美]
現在這段音樂之美,就在於它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般的奏鳴曲入曲,是一片百合花般潔白的、充滿田園氣息的晨曦,聖潔羞澀的晨花輕輕綻開,懸掛在鄉間那忍冬和天竺葵錯落交織、結實難解的綠棚上。然而這部作品一開始出現的是拂曉,平靜酣睡的海面沉浸在一片沉悶的寂靜和無限的空曠之中。狂風驟起,先是死寂和黑暗,然後是一片玫瑰色的曙光,進而整整一個世界從中脫穎而出,在我面前漸漸升騰起來。這片紅色是如此新奇,如此罕見於溫柔抒情、聖潔天真的奏鳴曲,一如朝霞,給天穹染上了一片神秘的希望之光。一首優美的樂曲已經劃破天空。樂曲雖然是由七個音符構成,卻是聞所未聞,與我想像中的一切都截然不同,既妙不可言,又尖銳刺耳。這已不再是奏鳴曲中鴿子的低估,而是撕裂長空的高鳴;它跟曲首沉浸中的鮮紅色一樣強烈,如公雞報曉一般神秘,它乃是永恆的晨曦不可言表但又振聾發聵的呼喚。寒冷、雨洗和帶電的空氣——與奏鳴曲相比,這空氣的質極其不同,氣壓迥然相異,它離純潔天真、草木叢生的奏鳴曲相去甚遠——時刻都在改變甚至消抹通紅的、希望的曙光。然而到了正午,頓時出現了熾熱的太陽,空氣似乎化為一種凝重的、村鎮般的的,近乎於鄉野的歡樂。震天而響、瘋狂飛打的大鐘,似乎把最厚實的幸福變成了現實。
[異鄉十分孤獨]
門外的那個穿制服的僕役,衣著華麗,身體修長瘦削。……他木然不動,而且木然不動上面又加了一層悲悲切切的神色,因為他的兄長們都已離開了旅館去尋找更光輝燦爛的前程去了,他自己在這塊異鄉土地上感到十分孤獨。……他對侯爵夫人不抱任何希望,便任憑旅館侍應部領班和侯爵夫人的貼身女僕將這位夫人及其衣物安排停當,而他自己仍然在那里憂傷地夢想著自己那些小兄弟令人豔羨的命運,保持著他那植物般的木然不動。
[刺山楂]
「這是棵刺山楂,但它是桃紅色的,比白色的更美。它也穿了一身節日盛裝,是真正的節日盛裝啊!只有宗教節日才算真正的節日,不像世俗節日隨便由誰胡亂指定在某一天⋯⋯它那身打扮更富麗,因為層層疊疊綴滿枝頭的花朵,使滿樹像洛可可風格的花哨的權杖,沒有一處不裝點得花團錦簇。⋯⋯看到這些山楂花,我除了更加驚喜之外,同看到白色的山楂花一樣,分明地感覺到它的喜氣洋洋中並無絲毫的矯揉造作,沒有人為加工的痕跡,全是大自然自發的流露,那種天真可掬之態,可與村中為在街旁搭一張迎聖祭台而奔忙的女商人,把滿樹堆砌,弄得既豪華又有鄉土氣的顏色過於嬌豔的花朵相比。⋯⋯這株信奉天主的、嬌美可愛的小樹啊!」。
(摘自:《追憶似水年華》[法語: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英语:In Search of Lost Time: The Prisoner and the Fugitive],[法国]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871年—1922年] 的作品,出版時間:1913–1927,共7卷)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