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圖校友's Blog – October 2020 Archive (26)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15)

換言之,如《詩經》、史詩、遊唱詩人作品等敘事行為皆能滿足社

會人精神生活對情感的需求,也是具體的「社會生活的再現」。同理觀    之,紀實敘事如不同類型之新聞報導當也如是,不但提供資訊且也豐富了閱聽眾之情/感需求。

兩位作者(陳秉璋、陳信木,1993)並也指出,無論起於功利或實用目的,敘事有消減疲憊和勞累的社會功能。早期始於宗教儀式與巫術而滿足社會人情需求之敘事行為,一旦發展出個別特徵即脫離原有宗教或社會活動而獨立發展成特殊文學、音樂、美術、戲劇等形式。成熟的文藝活動不僅不再受限於宗教、社會,甚至回饋到社會各個面向並直接、間接地影響整體社會。…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14)

四、敘事傳播之內涵兼具理性與情感

無論何種類型,從新聞報導到廣告敘事,傳播內涵總在有意無意間傳達著生命經驗與情感因而具有生活實用知識價值,從簡單的選擇到重要的決策皆能提示也引導著人們的行動(汪濟生,1987;LeDoux, 1996/洪蘭譯,2001)。

若借用 Leo Tolstoy(托爾斯泰)之語,敘事總是「傳達著具感染力的情感」(引自 Banach, n.d., 2015)。這種情感不僅是聽、說、讀、寫的符號運用與解讀的苗圃,更是人們選擇從事敘事的理由。依 Langer(1953/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譯,1991),敘事應是情感的外顯符號形式;傳播內容亦不例外。…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13)

然而無論哪一類型之內容皆具故事情節,以致於不同使用者皆可透過這些媒介進而感受敘事所能帶來的「理性」、「情感」(如美感、快感)、「涉入感」(如黏著性)、「互動性」等(見圖一外層),只是程度差異不同而已。某些媒介故事傳遞之「理性」較多(如新聞紀實報導),而另些媒介之故事情節較易引發敘事者與接收者間的互動與施情感交流(如電影、戲劇),而更新的媒介(如電玩)則可能讓使用者有較多「涉入感」,易於長期「黏著」於故事情節並積極與他人互動(參見本文圖三)。若詳述分析圖一猶可推知:



第一,內圈是明顯可見的傳播行動,也是參與敘事傳播者直接可被看見的傳播行為,如觀看電影、製作繪本、閱讀新聞、撰寫文章、拍攝紀錄片、玩數位行動 Ingress(中文暫譯「虛擬入口」)遊戲等,係以主…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10)

二、傳播與敘事論之交錯應用愈形密切

由上節所述觀之,敘事大量跨界之因實得力於數位匯流後的傳播方式愈形便利普及,也得自敘事學與傳播學分別經歷了文學的結構主義、文化理論、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之影響而各自重新尋找出路(唐偉勝,2013)。

已如前述,敘事研究與傳播領域各自承繼著多個不同學門的影響, 如今在數位匯流下又各自整合了其與新科技輻輳後的新理論與新應用研究,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局面。然而迄今為止,學界仍在期待「後敘事學」的確切定義。

如 Sommer(2012)曾經指出,「後經典敘事學」(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正嘗試提出「搞渾沌:敘事學大統一場論」(「GUFTON,   or Grand Unified Field…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3,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11)

三、「非線性傳播」之敘事複雜系統興起

 

如前節所述,近代傳播概念已是多元、多方且多重往返的過程,在人物、視角、時空、情境、互動對象等多面向共同相互影響、撞擊的情況下,同樣的事件可以產出無限可能的敘事形式與回饋。更因快速移動且共享、共構的特徵,敘事行為顯示出如上節提及之「邊界模糊」特性,其理論地景也與前殊有不同。

舉例來說,傳播(媒介)過去一向是權力的象徵甚至與歷史上的帝國興衰密切相關(曹定人,1993/Innis,…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3,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9)

這些文學戲劇故事不但跨越了時間與空間,實則又曾跨越文字而運用不同媒材變化轉為不同藝術形式,如德國孟德爾頌 1825 年根據《仲

夏夜之夢》改編為樂曲,法國白遼士 1846 年寫出《浮士德》歌劇,美國百老匯 1987 年演出《悲慘世界》歌舞劇,英國 BBC 在 1973 年則製播了《戰爭與和平》電視連續劇。

這些著作的改編至今仍反覆上演著,如 2011 年俄國導演推出威尼斯影展獲獎電影《浮士德》;7 韓國劇團在遠東演出現代版韓文《仲夏夜之夢》並曾在 2012 年回流英國上演。8 及至 2013 年,台灣科技大學學生從事時空背景的改編後演出台灣版《悲慘世界》,9 英國 BBC 電視在 2015 年再次重新製作播演全新電視連續劇《戰爭與和平》。10…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3,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