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誘餌鴨或是囮鴨:他,魯濱遜,了解這些事嗎?完全不了解,一直到他的人開始送出關於這事的報道才知道。
林肯郡澤國的誘餌鴨、哈利法克斯的斷頭機器:一次偉大遊歷的報道,他的這個人似乎正在患有環遊不列顛島,這是他在自制的小筏子環遊那座荒島的寫照。這次航行探明在島嶼更遠的一邊,崎嶇、黑暗、陰森,他日後總是避開那兒——雖說日後的殖民主義者來到了這個島嶼,他們也許還想在那兒探險,在那兒定居呢。這也是一個寫照,靈魂黑暗面和光明面的寫照。
首批剽竊者和摹仿者抓住他的孤島經歷,向公眾兜售他們自己杜撰的海難余生的故事時,對他來說不啻於一幫落在他肉體上的食人生番。他毫無顧忌地表示:…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December 28, 2016 at 12:23pm — No Comments
他也不看書,對此喪失了興味,可是自從寫出《魯濱遜漂流記》之後,寫作倒成了他的習慣,作為一種精神調劑還是挺不錯的。晚上就著燭光,他拿出紙來,削尖了羽毛筆,把“他的那個人”寫上一兩頁,就是這個人送來了林肯郡誘餌鴨和哈利法克斯的大行刑架的消息(就是他說的,當可怕的斷頭刀落下來之前,死刑犯如果能一躍而起沖下山去就可免死,還有其他諸如此類的消息),每到一處,他的這位大忙人就寄來關於當地的報道,這是他的頭等大事。
漫步在港口的防波堤上,想起哈利法克斯的殺人機器的事,他,魯濱,那只鸚鵡曾叫他“可憐的魯濱”,丟出一塊小石子,聽它落水的聲響。一秒鐘,石頭落進水裏不到一秒鐘時間,上帝的慈愛來得很快,但也許快不過那把淬過火的鋼刃刀片(刀片比小石頭重而且還塗了油脂),大刀會比上帝的慈愛更快嗎?我們如何逃脫?那人忙著在這個帝國裏竄來竄去,從一個死亡場景到另一個死亡場景(暴打、砍頭)寄來一份又一份報道,他是哪一類人?…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December 28, 2016 at 12:18pm — No Comments
他和他的人——庫切的諾貝爾文學獎受獎演講
現在回過頭來談談我的新夥伴吧。我曾與他一起度過快樂的時光。為使他成為一個有用的、能幹的人,我在每件事情上都給他指點,教他怎麽做,特別是教他說英語——當我說話時他能聽得懂,他真是個最聰明的學生。
——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
波士頓,漂亮的小城,座落在林肯郡的海邊,他的人寫道。全英格蘭最高的教堂的尖頂聳立在那兒,領航員用它來導航。波士頓周圍是一片澤國 ,到處是麻鳽——那不祥的鳥兒發出沈郁的呻吟和鳴叫,聲音響得兩英裏開外都能聽見,像是放槍。…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December 28, 2016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我猜想三島其實是一個內心非常軟弱的。他的剛毅的面孔、粗重的眉毛、冷峻的目光其實是他的假。他軟弱性格的形成與他的童年生活有著直接的關。那麼強大、那麼跋扈的祖母的愛病態了這個敏感男孩的心。但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古怪的祖母,很可能也沒有怪異美麗、如同腐屍上開出的黑紅的花朵的三島文學,當然也就沒有文壇鬼才三島由紀夫。三島雖然口口聲聲地說到死,口口聲聲說他渴望鮮血、渴望殺人,並到底還是以痛苦而艱難的方式自殺,但我猜想其實他是一個很怕死的。他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他誇大病情逃避兵役就是他怕死的一個例。…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December 14, 2016 at 6:07pm — No Comments
我主要想結合一位七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的小說《蝶變》來說說我的《一個分成兩半的女孩》這部小說。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所以正好從兩代女作家的交融、精神碰撞入手談談女性寫作的問題。…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December 11, 2016 at 9:09pm — No Comments
今天我要講的內容,與其說是女性寫作,不如說是寫作女性。
女性寫作和寫作女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般來說女性寫作是以女性的視角看問題,以女性的眼光看世界,並且基本上都是從女性的經驗出發。而寫作女性更多的涉及到的是一小部分從事寫作的女性的情況,是寫作女性本身所存在的問題。當然這兩個概念不可避免的有許多重疊和交叉,比如傳統的被壓抑的女性的經驗也是寫作女性的經驗,而寫作女性所具有的有些經驗也肯定所有的女性都存在的,但是總的來說,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要區分看待。…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December 5, 2016 at 1:06pm — No Comments
一種文化如果不能孕育出它的反對者,這種文化就是一種死文化。 ━━選自《微觀社會主義》
我說,自先秦以後,中國就沒有哲學;自五四以後,中國就沒有文學,周國平和王蒙,只能算是兩個最後的拾荒者。特別是世紀老人冰心逝世之後,使得本以貧困的中國文壇,變得更加羸弱不堪。雖然間或有一批所謂的先鋒、現代、後現代的作家冒出水面,但轉瞬間就不見了蹤影。又有所謂的新體驗、新寫實和標榜另類的小說家橫空出世,但熱鬧不過一陣子,很快就被人們所遺忘,用我在《逃離家園》中評價張承志的話來說,就是"他不知道要從地上起飛"。…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December 1, 2016 at 4:00pm — No Comments
榮獲了《小說月報》獎,十分高興,但聽說要寫"得獎感言",又十分犯。真是得獎不易感言更不易;不易也要寫,為了這個我盼望許久的。
記得當年汪曾祺先生到我們班上來講課,開首就在黑板上寫上了六個大字"卑之無甚高論",這句話出自何典我忘了,汪先生當時是說過的,但話的意思還明。談到文學,連汪先生這樣的大家都說沒有高論,如我這般蠢貨,只怕連低論也不敢。不敢有也得有,因為我的《牛》得了獎,因為我很看重這個。…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November 23, 2016 at 8:59pm — No Comments
《紅高粱家族》是我創作的九部長篇中的一部,但它絕對是我的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因為迄今為止,很多人在提到莫言的時候,往往代之以"《紅高粱家族》的作者。這部小說的第一部《紅高粱》完成於1984年的冬天,當時我還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學。最初的靈感產生帶有一些偶然。那是在一次文學創作討論會上,一些老作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有二十八年都是在戰爭中度過。老一輩作家親身經歷過戰爭,擁有很多的素材,但他們已經沒有精力創作了,因為他們最好的青春年華耽擱在"文革"當中;而年輕一代有精力卻沒有親身體驗,那麼他們該怎樣通過文學來更好地反映戰爭反映歷史呢?…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November 18, 2016 at 9:18am — No Comments
一、題解
當小說家妄圖把他的創作實踐"升華"成指導創作實踐的理論時,當小說家妄圖從自己的小說裏抽象出關於小說的理論時,往往就陷入了尷尬的兩難境地。當然並不排除個別的小說家能寫出確實深奧的理論文章——一般地說、理論越深奧離真理越遠——但對大多數小說家而言,小說的理論就是小說的陷阱。在人生的天平上,你要麼是砝碼,要麼是需要衡量的物質;在冶鐵的作坊裏,你要麼是鐵砧,要麼是鐵錘。這兩個斬釘截鐵的比喻其實並不嚴密。蝙蝠見到老鼠時說:我是你們的同類。蝙蝠見到燕子時說:我也是飛鳥。但蝙蝠終究被生物學家歸到獸類裏,它終究不是鳥。但蝙蝠終究能夠像鳥一樣在夕陽裏、甚至在暗夜裏飛翔,並因為名字的關系,被中國人視為吉祥的象征。在不得已的時候,它還是把自己說成是鳥——這就是我這樣的小說家對理論的態度。…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November 3, 2016 at 9:39am — No Comments
不久前,由北京的幾家報刊牽頭,發起了一場對現行語文教育的聲討。說"聲討"似乎激烈了點,那就改成"討論"吧。這場討論,激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可以說是義憤填膺的文章紛紛見諸報端,而且,據說這些文章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註意。…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October 14, 2016 at 12:19am — No Comments
你是我的姑姑的女兒,我比你大幾歲,咱倆是表兄表妹呢。雖然我只見過你兩次面,但我這輩子也忘記不了你了,表妹。本來為了證明這報告的真實性,我應該寫出你的籍貫和姓名,但我不忍心讓熟識你的人見到你的名字難過,不忍心讓你的蒙受了痛苦的親人們知道有一個人又把你拉出來示眾。可是……請允許我把你的乳名報告了吧,表妹,你的乳名叫"美麗"。實事求是地說,你算不上美麗,你的最引人註目的特征是你的健康,你的健康的像焦麥顏色的臉,你的健康的因為黑眼球過大而顯得悲婉沈靜的眼睛和你的健康成熟飽滿的身體。…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October 10, 2016 at 2:42pm — No Comments
去年,轟轟烈烈的"彗木相撞"過後,我頗有感觸,便摹仿著某些著名散文家的筆調,寫了一篇題為《望星空》的隨筆,塞給家鄉的一家內部發行的刊物。但是就感到言猶未盡,今日翻出來,將原文潤色後,再續上一條尾巴,吐盡我心中的隨感吧。原文如下:
不久前,一串彗星的碎片(每片都有數公裏之巨),撞擊了木星。在那顆神秘的星球上,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如果那裏有什麼生物,那它們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在彗木相撞的那些日子裏,全世界億萬雙眼睛盯著天上這顆與地球息息相關的星球。據說西方國家的電視臺一天二十四小時滾動著播出有關彗木相撞的消息,是絕對的新聞熱點。但在我國,媒體保持著足夠的冷靜,以近乎麻木的口吻向國人轉述著國外的科學工具獲得的資料。好像彗木相撞是在某個大洋深處的小島上發生的一次小小的自然災害一樣。…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September 30, 2016 at 11:17pm — No Comments
十年前,我曾隨一個作家代表團去過聯邦德國。現在回想起來,在聯邦德國那些美麗的城市裏,隨處可見被衣冠楚楚的男人或是女人牽拉著行進的狗。從德國的北頭走到南頭,我還沒看到過一只無主的狗。德國的狗花樣實在是多極了。有蠢笨如牛的,有玲瓏如兔的,有長發飄飄如美女的,有皺臉裂唇如惡鬼的。幾乎所有的狗的脖子上都拴著一根鏈條。偶爾也能見到一條摘除了鏈條的狗,但脖子上還拴著皮圈。那根鏈條就在狗身後的主人的手裏提著,隨時都可以掛上去的。即便是那些摘除了鏈條的狗,也像個好孩子似的乖乖的跟在主人腳後,主人走快它走快,主人走慢它走慢,無鏈條也好像有鏈條,看著都讓人感動。…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September 29, 2016 at 8:31pm — No Comments
一狗的悼文
人與狗的關系由來日久。當人在洞穴裏點著火堆禦寒取暖、恐嚇野獸時,狗也許還是圍著火堆嚎叫著、伺機吃人的野牲口吧?等人進化到了半坡遺址所標誌著的文明程度,狗就被馴化成了伏在火堆前、對圍著火堆的野牲口狂吠的家牲口——由人的敵類變成了人的幫手了。仔細想起來,這不知道是狗的進化還是狗的退化?是狗的喜劇還是狗的悲劇?反正這種大概在山林裏也沒像虎豹熊獅那般威風過的野獸從此就墮落了呢還是文明了呢?——總歸是也與人類一起,遠離了山林,漸漸步入了廟堂。…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September 16, 2016 at 8:43pm — No Comments
文論:我以為各種文體均如鐵籠,籠著一群群稱為"作家"或者"詩人"的呆鳥。大家都在籠子裏飛,比著看誰飛得花哨,偶有不慎沖撞了籠子的,還要遭到笑罵呢。有一天,一只九頭鳥用力撞了一下籠子,把籠內的空間擴大了,大家就在擴大了的籠子裏飛。又有一天,一群九頭鳥把籠子沖破了,但它們依然無法飛入藍天,不過是飛進了一個更大的籠子而已。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自由詩、唐傳奇、宋話本、元雜劇、明小說。新的文體形成,非朝夕之功,一旦形成,總要穩定很長的時期,總要有它的規範——籠子。九頭鳥們不斷地沖撞著它擴展著它,但在未沖破籠子之前,總要在籠子裏飛。這裏邊也許有馬克思的辯證法吧。
我們這些獨頭鳥,能在被九頭大師們沖撞得寬闊的散文的籠子裏撲弄幾下瘦翅膀子就足矣。…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September 14, 2016 at 2:22pm — No Comments
大約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讀魯迅了。這絕不是也絕不敢自誇早慧,也絕不是絕不敢想借此沖淡一下那些"德高望重"的革命作家塗抹在我臉上的反革命油彩,那時的讀魯迅的書,實在是因為腳上生了一個毒瘡無法下地行走只能困頓在炕頭上,而炕頭上恰好有一本我的正在念中學的大哥扔在那裏的魯迅作品選集。當時我的興趣是閱讀連環畫,而這選集,除了封面上有作者一個堅硬的側面頭像之外,別無一點圖畫,連裝飾的花邊條紋都沒有。墻上倒是顛倒貼著一些繪有圖畫的報紙,但早已看得爛熟了,於是在萬般無奈之下,坐在炕上,透過後窗,望著河裏洶湧的秋水,聽著寂寞的浪濤聲和更加寂寞的秋風掃落葉的瑟瑟聲,我翻開了魯迅的書,平生第一次。…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September 9, 2016 at 6: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September 8, 2016 at 7: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