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張中信的文學地理書寫中,作者所觀景物數量眾多,且均屬自然景觀行列,故筆者概括為「景點遊歷型摹寫」。從前文的分析可以得見,張中信堅持「非虛構」立場,以客觀介紹與文學表達並重的方式,將大巴山地區的景點進行了畫卷般的鋪陳與羅列,使得作品中的景觀在一定程度的「還原」之基礎上實現了文學的審美表達,也體現了作家的審美傾向與個性表達。
(二)鄉土回憶型刻畫
張中信的文學創作離不開鄉土,尤其離不開自己的家鄉。他采取「以小見大」的方式,在回憶中呈現了故鄉野茶灞的自然景觀,集中體現在《紅蜻蜓·藍蜻蜓》這部作品中。…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October 14, 2022 at 6:22pm — No Comments
以文字營造畫面絕非易事,在展現景觀的同時不喪失文學的況味更非易事。這段文字對中峰洞全景做掃描式概覽,進行簡筆勾勒。
日月峽谷中幽潭碧波晶瑩,湍流玉帶疊影。若在急雨之後,峽中就如同上演著一臺恢宏而精美的洞天協奏曲。巖上白練飛空,如絲竹合鳴;潭中幽咽鳴泉,如泣如訴;谷中激流奔騰,動人心魄。它們瀉過凸凹不平的河床,沖過累累亂石巨砥,蓄勢箭發,沖下深潭,鮫綃勁展,猛不可擋;搗珠崩玉,煙霧騰空。其聲轟鳴回蕩,如同虎嘯獅吼,萬鼓齊擂,磅礴雄壯之勢,令人悚然驚振。(張中信:《通江書》(散文卷),四川民族出版社,2018年,第7-8頁。)
…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October 7, 2022 at 7:30am — No Comments
張中信對於大巴山地理景觀的書寫集中在《神韻巴中》《通江書》《童話時光》等作品中。根據景觀的不同類型,可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三、自然景觀:大巴山地理環境中的審美意味
鄒建軍曾指出:「任何作家與作品,都存在一個地理基礎與空間前提的問題,因為任何作家與作品都不可能在真空中產生出來,任何文學類型也不可能在真空中發展起來,任何作家與作品及其文學類型絕對不可能離開特定的時間與空間而存在。」(鄒建軍,周亞芬:《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十個關鍵詞》,《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第35-36頁。)換句話說,地理因素在人類生存和生產的過程中一定會起到製約和規定的作用,文學生產亦是如此。…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30, 2022 at 11:44pm — No Comments
二、非虛構式的景觀陳列
文學的本質是審美的,文學的空間是廣闊的。虛構作為一種寫作方式,常被文學家所使用,長期以來也被公認是實現文學審美特性的一種基本方式。然而近年來,「非虛構」卻成為一個熱詞。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西方新聞界。1966年,卡波特的小說《冷血》出版,進而開辟了西方非虛構文學的寫作道路。
在中國,對於「非虛構」尚未形成太多共識,有人認為「非虛構」顛覆了文學的「虛構」特性,不能算作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有人卻認為「非虛構」與「虛構」並不「截然對立,而是相互補充」(晏紅:《文學的真實性與真實的文學性——關於文學的虛構與非虛構》《當代文壇》,2019年第6期,第103頁。)。其實「非虛構」更多是一種推崇以「事實」「親歷」為背景並秉承「誠實」「真實」原則的寫作立場和在執行這種立場時所展開的紀實性創作。…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27, 2022 at 10:35am — No Comments
第四章重點闡述張中信的大巴山書寫具有一定的超越性。不管是作品中流露出的「鄉村—城市」的雙重體驗,還是對於大巴山文化的深沈審視與評判,都表現了一位鄉土作家的敏銳與良知。作品中所體現的作家對於母地文化的自審意識是深切而真摯的。正是因為對生養自己的土地愛得深沈,才會以足夠的深度進行審視。從張中信的大巴山書寫所體現出的地理思維和地理觀念中我們也能意識到,大巴山不只是民族的,作家寄寓其中的審美體驗與生命感悟也可以與世界文學接軌。越是地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張中信非虛構式地理景觀的呈現
「地理景觀」和「地理空間」是文學地理學的重要概念。…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26, 2022 at 9:45am — No Comments
首先,文學地理學研究「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文學家的地理分布,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及其空間要素、結構與功能,文學接受與文學傳播的地域差異及其效果,文學景觀的分布、內涵和價值,文學區的分異、特點和意義等」。(曾大興:《文學地理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1頁。)它關注文地關係,而實現文地關係轉換的中介主要是作家的生命意識和地理基因。張中信出生於巴中通江一個叫野茶灞的小村落,少年至青年時期在大巴山各地生活、工作和遊歷,在人生風浪的淘洗中,又來到成都定居。他的創作始終攜帶著濃厚的地域元素,以家鄉作為創作基點,描摹鄉土記憶、關照城鄉變化、感悟人性世情。久而久之,其作品之中亦形成了獨特的地理空間。依托巴山基因,張中信將自身強烈的地理感知化作文字,逐漸形成其創作的基本特征:外向維度的景觀抒寫和內向維度的原鄉情結。文學地理學批評的方法與張中信的創作特色高度契合,在此視野下研究其文學創作是行之有效的。…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18, 2022 at 2:30pm — No Comments
其次,文學地理學研究和地域文學研究有何異同?二者共同點在於都關注地理環境、地域文化對於文學的影響以及兩者間的互動,都是從地理空間的角度來研究文學。長期以來,地域文學研究成果豐碩,湧現了諸如樊星《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李怡《現代四川文學的巴蜀文化闡釋》、陳慶元《文學:地域的觀照》等一大批重要論著,較為全面地探討了地域與文學的關係。文學地理學在地域文學研究的基礎之上,逐漸也形成了一套方法、原則和體系。文學地理學批評的主要建設者之一鄒建軍就在長期的研究和集思廣益的過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批評術語。中國文學地理學學科主要推動者之一曾大興則提出了文學地理學批評的相關原則等。所以在共同的基點上,文學地理學可以闡釋、補充地域文學研究,二者可以形成有機聯合。…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18,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三、文獻回顧:從地域文學研究到文學地理學批評
就有關張中信的評論與研究而言,王應槐所著《張中信創作論》按照不同的創作體裁分門別類地進行了評述與研究,是目前比較系統的論著。書同主編的《泥土的姿勢》收錄了大量對於張中信其人其作的評論文章,文章時間跨度可達二十余年。海夢、夢痕、意西澤仁、王應槐、書同、上官燕、陳禮賢、朱先樹、楊通、張萬林、黎政明、康良瓊等作家、批評家均為其作品寫作過相關評論,如《多情重義真詩人——張中信散文詩集〈失語的村莊〉(第Ⅱ卷)序》《內心的坡度——讀張中信散文詩集〈失語的村莊〉》《張中信:鄉土的守望與突圍》《觸痛靈魂的精神原鄉——張中信詩小說、詩散文創作談》《泥土的姿勢:一個人的執著與堅守——青年詩人、作家張中信創作評述》等。…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13, 2022 at 8:47am — No Comments
我國的文學地理學也吸納了部分西方理論資源。在西方,法國的斯達爾夫人和丹納是早期關注文學與地理關係的代表性學者。斯達爾夫人在《論文學》中闡述了南方文學與北方文學的差異及其形成的原因,尤其強調了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對文學發展的影響。丹納在《藝術哲學》中認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於「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法〕丹納著,傅雷譯:《藝術哲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第265-364頁。)而西方的人文地理學、文化地理學乃至空間批評、生態批評等也的確影響著中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思維和方法。如邁克·克朗在其《文化地理學》裏就辟專章探討了文學創作與地理因素之間的關係。R.J.約翰斯頓編著了人文地理學扛鼎之作《人文地理學詞典》。卡爾·索爾、拉策爾等學者也探討過文化、人類學等與地理之間的關係。…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9, 2022 at 10:33pm — No Comments
一、文學地理學概說及研究現狀
文學地理學是近年來受到國內外研究者極大關注的一門新興學科,其擁有較為系統的研究方法與批評範式。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大體指向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或稱文地關係)。(曾大興:《文學地理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1頁。)在中國,雖然文學地理學是在近三十年才擁有其正式的名稱、內涵、方法與體系,但考察地理對文學的影響,研究文學與地理的相互關係,則是自古有之的思維傳統。…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27, 2022 at 7:16pm — No Comments
他的指尖升起裊裊的白煙
村莊披掛在身上
手臂像河水流淌
遠行的地圖是背囊
黑夜是指明燈
他在白晃晃的未來後邊打轉
玩消失之前,世俗享樂的鏈子懸於腰間
像一團歡喜的鑰匙,也像鐐銬
一座座宮殿似的身體裏密佈暗道…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24, 2022 at 7:57am — No Comments
我愛你的時候
你不一定認識我
肉體與肉體的嫻熟來往,不代表靈魂不會陌生
一旦我離開
肉體回到自我的河床上,擡起頭
靈魂像星星閃爍
我的美好才自由,我的自由才貼近萬物
某一天你想起我…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20, 2022 at 4:00pm — No Comments
成噸的吻在天上飛
寶貝被他的鼻息烘焙成夾心甜品
還是孤獨的軸心,肉體的洋溢也無法
充盈靈魂。像信仰一樣的孤絕
也像荊棘,甜蜜也無法解除與翻越
還是另一個「我」,在對可怕的寶貝說話時
也還是,這顯然會出錯,戀愛中的「我」
加上另一個,怎麽承受親愛的女性?…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18, 2022 at 6:30pm — No Comments
車站名標示著我的缺失
那麽近的距離,我卻不認識
街道、建築、運河支流,就是剛從眼前掠過的
白鷺,我茫然無知
我突然感到寂寞,不是出於自戀
而是為那些曾經經過我,或者正在經過的
或者即將經過我的人
他們,我也並不認識…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17, 2022 at 12:30pm — No Comments
全是鏡子,多棱鏡的切面
全是鏡子。鏡子與天與水是一體
互相映射,柔韌又銳利
我們都被吸了進去
–
我曾在舞臺的側幕邊候場
然後進入亮光,茫茫的人群像一面水鏡
我在臺上砸冰,從窟窿裏撈魚
也與同伴協作,一會兒笑一會兒哭…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15, 2022 at 6:26pm — No Comments
山中,他們描述的混亂制造了更大的混亂。
–
蝌蚪一樣遊動的名字,排列成桃色組合
自行車時代的女主播
經過多種揉捏與打擊,在人性裸露的惡中淪陷
美好與醜陋互相翻唱、互相更改密碼
原始本質被運用得天衣無縫
–…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13, 2022 at 12:58pm — No Comments
他們說:美貌與純潔
我說:詩歌
他們說:束起腰身的詞語像受罰
我說:節制
他們意會我性別的雄偉
他們定睛看著一張過時的美女掛曆
他們說:啜飲混亂釀制的瓊漿
他們說:用野火燒毀荒原裏的蛆
我揉著眼睛,嚴冬還在繼續…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6, 2022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在她細碎的波紋裏種植桃花
雨水的豎立也是開放。匆忙中遺失的尊嚴
伏在她的心口,以失衡的姿態糾正美
這麼突然,秘密漲紅臉
什麼都無法說出
一個雨城被春天分裂了狂想
2019.3.7淩晨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6, 2022 at 5:00pm — No Comments
霞光擦亮了玉蘭的脖頸
她把頭擡得更高。固有的姿態
是精致的,仿佛一種天真的習慣
——性感卻蠢蠢欲動
大規模的白免除了吵鬧
美的無數張嘴饑渴地飲春
所有的花朵停在枝頭,不再會落下
遺憾的事,從遠處看,也顯得嬌弱…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6, 2022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春天駛進一座雨城
褪去彩色羽翼,水珠的貼片綴滿全身
說不上怎麼更好,不允許選擇,你得接受
這給憂郁注入了彈性
辯白與抗拒顯得多餘,混沌的寂靜
拉長了線路,我們的跳動忽左忽右
真相在人情的無力中陡現
這麼突然,穿透華麗的防備…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4, 2022 at 2:45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