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周毅《張中信大巴山文學地理書寫研究》(3)

三、文獻回顧:從地域文學研究到文學地理學批評

就有關張中信的評論與研究而言,王應槐所著《張中信創作論》按照不同的創作體裁分門別類地進行了評述與研究,是目前比較系統的論著。書同主編的《泥土的姿勢》收錄了大量對於張中信其人其作的評論文章,文章時間跨度可達二十余年。海夢、夢痕、意西澤仁、王應槐、書同、上官燕、陳禮賢、朱先樹、楊通、張萬林、黎政明、康良瓊等作家、批評家均為其作品寫作過相關評論,如《多情重義真詩人——張中信散文詩集〈失語的村莊〉(第Ⅱ卷)序》《內心的坡度——讀張中信散文詩集〈失語的村莊〉》《張中信:鄉土的守望與突圍》《觸痛靈魂的精神原鄉——張中信詩小說、詩散文創作談》《泥土的姿勢:一個人的執著與堅守——青年詩人、作家張中信創作評述》等。

張中信創作研究已具備一定規模。總的來看,現有研究主要圍繞地域書寫、鄉土敘事、主題探究、創作風格、美學意蘊等方面展開。例如李秀東《淺論秦巴文化與張中信的創作》,劉婧、周毅《在大巴山深處遠眺——試論張中信的地域書寫》《論張中信作品地理空間的建構》,徐非《大巴山的原生態文學範本——讀張中信長篇小說〈哦,野茶灞那些事兒〉感懷》等就是從地域書寫角度展開的。趙劍鋒《鄉村敘事:眉批與拯救——讀張中信散文詩集〈失語的村莊〉》,劉松林《鄉村的思考與批判——張中信散文詩集〈失語的村莊〉(第Ⅱ卷)序》,孫悅平《張中信文學創作的鄉土情結及背後》《張中信陌異厚重的鄉土創作》等就是圍繞鄉土書寫討論的。意西澤仁《新筆記小說的實驗者——張中信新筆記小說〈匪妻〉序》,紅狼《傳奇、誌怪和通俗的大巴山故事——淺析張中信筆記小說集〈匪妻〉寫作特色》,上官燕《在故園的臺階上晾曬生命的情節——試析張中信詩散文創作的靈性美質》《「筆」波蕩漾的精神原鄉——張中信詩小說情感美度賞析》,以及楊柏河《從另類風格看另類人生——讀張中信筆記體小說〈匪妻〉》等,則是針對作品主題、創作風格和美學意蘊等方面研究中較具代表性的成果。因張中信是第三代「大巴山作家群」的重要成員,亦有一些學者在進行「大巴山作家群」研究時提及其人其作。

 

縱觀研究現狀,地域書寫和鄉土敘事是研究張中信創作始終繞不開的話題。這是由作家作為大巴山的「代言人」、家鄉的守望者在創作中始終鋪陳的地域底色與鄉土情懷決定的。在現有研究中,以地域書寫的角度切入張中信創作的研究成果數量較多且質量較好。例如劉婧、周毅《在大巴山深處遠眺——試論張中信的地域書寫》就對張中信作品顯示出來的地域特征、風格特色進行了恰當的概括與評述。李秀東《淺論秦巴文化與張中信的文學創作》論述了秦巴文化對張中信創作的深刻影響,並認為其創作以鄉土為文化支點。可以說,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有關張中信的現有研究成果幾乎都顯在或潛在地涉及張中信對於家鄉野茶灞、板板橋或者大巴山名勝風物的書寫。

 

誠然,從地域文學研究角度切入張中信的創作是最有效且最理想的做法,在較長時間的積累中,相關研究在數量和質量上也較為喜人,但同時也存在可提升的空間。

研究對象範圍可進一步擴大。現有部分研究僅針對張中信的一部或幾部作品展開,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研究對象龐大的體量和多元性,不便於對作家作品進行整體性把握。

研究概念需進一步明晰化。「地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如果「地域文學」或「地域書寫」缺乏公認的定義或術語,外延過大,評論就容易變成泛泛之談。

 

研究方法應更加系統。從地域文學角度介入作品,如果缺乏系統的理論基礎或方法支撐,研究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便會受到影響。

由此可見,倘若要在現有基礎上開展張中信創作研究,進一步挖掘其創作價值,便亟須一個契合作家的創作理念和主題風格,能夠體現其創作特色,映襯其創作底色,並且相關概念明晰、研究方法系統的理論作為支撐。

那麽,不得不說,文學地理學是非常恰當的選擇。

目前,並未有以文學地理學研究和批評方法來研究張中信其人其作的成果。但在文學地理學視野下深入探討張中信的地域書寫無疑是有效且具有開拓意義的。

劉婧 周毅《張中信大巴山文學地理書寫研究》, 寧夏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