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印歐語系的七個格位(主格、屬格、與格、賓格、奪格、處格、工具格)已經被縮減為四個格位(主格、屬格、與格、賓格)。我們可以從對最古老的日耳曼語方言(哥特語、古冰島語、古高地德語、古英語)的仔細比較和重建中得知這一點。在西日耳曼語方言群中,我們最古老且最有價值的研究來源包括古高地德語、古英語、古弗里西語和古撒克遜語,我們仍然保留了這四個格位,但格位音節的語音形式已經大幅減少,而且在某些詞形變化中,特定的格位已經合併。格位系統實際上仍然完整,但顯然正在朝著進一步瓦解的方向發展。在古英語和早期中古英語時期,格位系統在同一方向上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格位音節的語音形式進一步減少,賓格和與格之間的區別最終消失。新的「賓與格」實際上是舊賓格和與格形式的結合體;例如 him,舊的與格形式(我們仍然說 I give him the book,而不是「縮寫」成 I give to hint;比較哥特語的 imma,現代德語的 ihm),承擔了舊賓格(古英語 hine;比較哥特語的 ina,現代德語的 ihn)和與格的功能。主格和賓格之間的區別被語音過程和形態平衡所消蝕,直到只有某些代詞保留了有區別的主格和賓格形式。在中世紀晚期和現代,除了單數主格和賓格 you(復數)的漸進替代之外,我們的格位系統幾乎沒有顯著的變化。然而,格位系統(如主格-賓格,實際上是絕對格,以及名詞中的所有格;某些代詞中的主格、賓格和所有格)在心理層面上一直在逐漸減弱。目前,格位系統的瓦解比我們大多數人意識到的要嚴重。除了在代詞和有生命的名詞中,所有格的活力很少。理論上我們仍然可以說 the moon's phases 或 a newspaper's vogue;實際上我們大多局限於分析性表達方式,如 the phases of the moon 和 the vogue of a newspaper。語言的趨勢顯然是將所有格形式限制在有生命的名詞中。除了 its 和部分 their 和 theirs 之外,所有的所有格代詞形式也是有生命的。有意義的是 theirs 幾乎從未用於無生命的名詞,有時會對其使用 their 有些猶豫,並且 its 也開始逐漸被 of it 所取代。It 的出現或 the looks of it 比 its appearance 更符合當前語言的發展趨勢。令人奇怪的是,its young(指動物的幼崽)比 the young of it 更符合習慣。這個形式表面上是中性的,但在感覺上是有生命的;在心理上,它屬於 his children,而不是 the pieces of it。如此常見的詞彙如 its 真的開始變得難用了嗎?它也注定要消失嗎?這樣說可能過於草率;它顯示出接近過時的跡象,但它在逐漸減弱是相當明顯的。無論如何,我們可以毫不過分地說,存在著一種強烈的趨勢,即將屈折所有格形式限制在有生命的名詞和代詞中。那麼代詞中主格和賓格的交替使用情況如何呢?即使承認 whom 是個弱點,兩個格位在 you 中已經平衡(在 it、that 和 what 中,它們從未有過區別,據我們所知),而且 her 作為賓格有些弱,因為它在形式上與所有格 her 相同,但有什麼理由懷疑像 I see the man 和 the man sees me 這樣的交替使用的生命力呢?當然,主格 I 和賓格 me,主格 he 和賓格 him,以及其他人稱代詞的相應區別屬於語言的核心。我們可以拋棄 whom,某種程度上設法不使用 its,但如果將 I 和 me 簡化為一個格位,這豈不是讓英語變得面目全非?語言趨勢並沒有朝著 Me see him 或 I see he 這樣的恐怖方向發展。事實上,I 和 me,he 和 him,we 和 us 之間的語音差異太大,幾乎不可能出現形式上的平衡。這並不意味著格位區別本身仍然具有生命力。語言趨勢的一個最陰險的特點是,它不能摧毀其路徑上的東西時,它會通過洗刷掉其中的舊意義來使其無害。它將敵人轉化為自己的用途。這引出了第二個主要趨勢,即句子中位置的固定,這是由詞的句法關係決定的。
我們不必深入探討這個極其重要的語言趨勢的歷史。只要知道,隨著英語屈折形式的減少,句法關係越來越無法通過詞本身的形式來充分表達,句子中的位置逐漸取代了原本與之無關的功能即可。在句子中,"the man" 在 "the man sees the dog" 中是主格;而在 "the dog sees the man" 中是賓格。與這些句子完全平行的是 "he sees the dog" 和 "the dog sees him"。難道 "he" 的主格價值和 "him" 的賓格價值完全或主要依賴於形式的不同嗎?我對此表示懷疑。如果我們能說 "the dog sees he" 或 "him sees the dog",那麼我們可以堅持這種看法。曾經可以這樣說,但我們已經失去了這種能力。換句話說,至少部分的 "he" 和 "him" 的格位感應歸因於它們在動詞前或動詞後的位置。因此,"he" 和 "him"、"we" 和 "us" 可能不僅僅是主格和賓格形式,更像是動詞前和動詞後的形式,就像 "my" 和 "mine" 現在分別是所有格的名詞前形式和名詞後形式一樣("my father" 但 "father mine";"it is my book" 但 "the book is mine")。這種解釋與英語語言的實際趨勢相符,這一點從日常語言中可以看出。人們說 "it is me",而不是 "it is I",後者雖然「正確」,但就像我們分析過的 "whom did you see?" 一樣也是錯誤的表達。像 "I'm the one, it's me"、"we're the ones, it's us that will win out" 這樣的表達方式,是當今英語中活生生的平行形式。毫無疑問,"it is I" 有一天會像法語中的 "c'est je" 一樣變得不可能出現,因為現在法語已經使用 "c'est moi"。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