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周毅《張中信大巴山文學地理書寫研究》(8)

張中信對於大巴山地理景觀的書寫集中在《神韻巴中》《通江書》《童話時光》等作品中。根據景觀的不同類型,可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三、自然景觀:大巴山地理環境中的審美意味 

鄒建軍曾指出:「任何作家與作品,都存在一個地理基礎與空間前提的問題,因為任何作家與作品都不可能在真空中產生出來,任何文學類型也不可能在真空中發展起來,任何作家與作品及其文學類型絕對不可能離開特定的時間與空間而存在。」(鄒建軍,周亞芬:《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十個關鍵詞》,《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第35-36頁。)換句話說,地理因素在人類生存和生產的過程中一定會起到製約和規定的作用,文學生產亦是如此。 

在文學與地理的關係中,自然地理是基礎性的因素。正如鄒建軍所論及的「自然地理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人文地理對於文學活動的意義,是十分重要、巨大的,甚至是基礎性的作用。」(鄒建軍,周亞芬:《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十個關鍵詞》,《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第35-36頁。)這是因為自然地理形態是客觀存在的,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中,進而創造人文地理景觀以及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等。

 

因地形與發展的規定和約束,川東北的大巴山重巒疊嶂、資源豐富、壯美豪邁。這裏的自然地理因素豐富而復雜,且毋庸置疑地影響著作家的成長與創作。我們可以在張中信的創作中清晰地發現他對於自然景觀的藝術呈現與他所受到的地理環境的滋養是密不可分的。「文學作品中的地方景觀不僅可以讓讀者得到審美愉悅,具體地感受到一個地方的形象、色彩、聲音和氣息,而且還可以讓讀者對一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獲得一種很具體、很形象的感受,即文化地理學所講的地方感受或地方認同。」(曾大興:《文學地理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153頁。)張中信「生長於諾水河畔,出沒於青山秀水之間,望絕壁、賞林泉、沐日月、覓幽趣、感神韻、捉靈感,可謂樂山樂水、山水相融。」(張中信:《通江書》(散文卷),四川民族出版社,2018年,第5頁。)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一個真實獨特的大巴山。

就自然景觀而言,作者主要采用散文和詩歌等體裁,以「非虛構筆法」呈現了大量的大巴山景觀。如:中峰洞、魯壩河、日月峽、三潮水、金童山、臨江麗峽、千佛崖、穿雲洞、陳河、寫字巖、巴峽、文筆山、璧山、龍溪、重石寨、唱歌石林、雲曇洞、空山、野茶灞、仙女洞、仙人洞、蓮花潭、獅子洞、高峰洞、翠屏山、光霧山、十八月潭、化湖水庫、桃園、焦家河、寒溪河、普陀山、燕子巖、神門石林、玉米村莊、青石板路、韭菜園、野百合山谷、狗尾巴草、南山、情人谷、晨霧、星空、蘆葦叢、紅蜻蜓、藍蜻蜓、野人山、豬家灣、麻柳林、觀音井和土包寨、菜畦、螢火蟲、貓頭鷹、野枇杷樹、爬滿青苔的耳貝等。

 

其自然景觀書寫大體可分為兩類:景點遊歷型摹寫、鄉土回憶型刻畫。筆者試舉幾例,說明作者從尊崇「真實」原則書寫自然景觀的立場出發,如何在自然景觀的呈現中體現地理景觀的審美意味。

 

(一)景點遊歷型摹寫

 

中峰洞又名佛光洞,被中國溶洞協會會長朱學穩贊譽為「天下第一洞」,此洞雄奇壯麗亦不失細膩幽美,與臨江麗峽、空山天盆共同構成了著名的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 

張中信是諾水河養育的兒子,他經常遊覽中峰洞,對其自然景色和歷史文化均了如指掌。在描繪中峰洞時,他將真實的景色與自身的感知融合在一起。 

洞中有峽,峽中有洞,洞洞有景,景景妙絕。峽谷百川歸流,內有暗河流泉,淺處可涉足行走,深處須舟筏橫渡,幽處能對水思幽。乳石琳瑯滿目,千姿百態,曲折延伸,深不可測。洞壁多有酷似神人、仙女、羅漢、俠士的圖案。且深宮大殿相連,蓮臺寶座居多,亭臺樓閣毗鄰,更增添了洞天幽怪神秘的色彩。(張中信:《通江書》(散文卷),四川民族出版社,2018年,第6-7頁。)

劉婧 周毅《張中信大巴山文學地理書寫研究》, 寧夏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