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周毅《張中信大巴山文學地理書寫研究》(5)

其次,文學地理學研究和地域文學研究有何異同?二者共同點在於都關注地理環境、地域文化對於文學的影響以及兩者間的互動,都是從地理空間的角度來研究文學。長期以來,地域文學研究成果豐碩,湧現了諸如樊星《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李怡《現代四川文學的巴蜀文化闡釋》、陳慶元《文學:地域的觀照》等一大批重要論著,較為全面地探討了地域與文學的關係。文學地理學在地域文學研究的基礎之上,逐漸也形成了一套方法、原則和體系。文學地理學批評的主要建設者之一鄒建軍就在長期的研究和集思廣益的過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批評術語。中國文學地理學學科主要推動者之一曾大興則提出了文學地理學批評的相關原則等。所以在共同的基點上,文學地理學可以闡釋、補充地域文學研究,二者可以形成有機聯合。

再次,一般而言,「文學地理學批評」主要是針對作品的。但作品與作家有著血肉聯系,所以文學地理學批評應以作品研究為主、作家研究為輔。《匪妻》《哦,野茶灞那些事兒》《失語的村莊》《紅塵書》《通江書》《成都書》《童話時光》《神韻巴中》《風過野茶灞》《野茶灞時光》《野茶灞紀事》等十多部作品,是張中信創作生涯中的代表作品,可以運用文學地理學批評關鍵詞與方法進行研究。本書將用到以下關鍵術語:地理基礎、地理空間、地理意象、地理景觀、文學景觀、地理故鄉、地理感知、地理基因、地理敘事、地理約束、地理詩學、地理觀念、地理思維、地方感、地方特性、地理品質、地理想象、地理記憶、地理根系、地方認同、戀地情結等。研究方法則以文學地理學批評方法為主、遵循文學地理學批評原則,輔以文獻研究法、實地調查法、對比分析法、信息分析法、區域比較法和經驗總結法等,以期「熟練運用文學地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概念術語,充分體現地理意識和空間意識,充分體現文學地理學的思維特點,嚴格遵守文學地理學的學術規範」,( 曾大興:《文學地理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16頁。)做出好的文學地理學批評實踐。

 

五、主要內容

 

最後,謹對本書主要內容做簡要說明。本書除緒論和結語之外,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主要梳理張中信作品中重要地理景觀的呈現,說明其如何運用非虛構手法陳列大巴山地區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一個作家、一部作品總是離不開一定的地理基礎。在大量的景觀陳列、獨特的地理敘事中,作家也逐漸完成了自己作品地理空間的構建。如鄉村空間、都市空間、河湖空間、山地空間、峽谷空間、溶洞空間和革命遺址空間等。正是在自然地理意象運用與人文地理意象開掘的交織並行中,作家完成了一幅清晰的「大巴山素描」。

第二章說明現實的大巴山是如何變成作家筆下的大巴山的,也即作家是如何開掘其內涵與韻味、如何形成自己的原鄉情結,並且不斷豐富大巴山的審美空間的。「所謂『地理基因』,是指地理環境在作家身上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痕,並且一定會呈現在自己所有的作品裏。」(鄒建軍:《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十個關鍵理論術語》,《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第29頁。)張中信身上有顯著的大巴山地理基因,同時還有「家族基因」「文化基因」等,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對大巴山的文學表達。強烈的地理感知和個性化的地理基因同樣也影響其對大巴山的地理敘事和地理想象。作家自身對於地理因素的運用和表達非常自覺,這些在具體文本和作家創作經歷中都能得到確切的印證,其開掘「大巴山」就是在地理基因的激活和地理感知的調用中完成的。

 

第三章主要研究張中信作品中對於人文的大巴山的書寫。大巴山的人文地理環境有其獨有的地方特性與地理品質,值得細細欣賞和品味。這著重體現在巴山小人物的生命韌性和方言、俗語、號子、山歌等非物質文化景觀的文學傳達兩個方面。張中信刻畫了一系列「小人物」,他們一個個生動立體,有血有肉,可謂是大巴山「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正是他們組成了鄉村社會的真實縮影,體現了大巴山的人文氣質,展示了大巴山的地方特性。張中信在創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土話、方言,常穿插山歌、號子或刻畫放排情景等。這些文化景觀則凸顯、豐富了大巴山的人文特征和地理品質。

劉婧 周毅《張中信大巴山文學地理書寫研究》, 寧夏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