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三 是基礎設施建設難。農村留下來的多是老婦幼殘等體弱勞力,無法承擔高強度的體力活,勞動力調集難,使用成本高,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工程很難有效組織和實施。全國各地雖然先後出臺了以“量力而行、群眾受益、民主決策、事前預算、上限控制”為基本原則和特征的“一事一議”制度,但由於農村籌資籌勞難度大,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形成“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的現象。同時,農村現有勞動力中缺乏管理和技術人才,管理和維護措施難以落實,造成現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更談不上發揮效益。許多地方的灌溉水渠、鄉村道路等設施,老的修好沒人管,需要新修的沒人修,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 …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0:32pm — No Comments
傳統農業時代,農村經濟增長取決於土地數量以及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的投入。隨著科技進步和知識經濟的崛起,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已經不僅僅依靠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的數量增加,更重要的取決於勞動力素質的水平;生產的決定因素已經不是空間、能源和耕地,而是勞動力質量的改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經濟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期之後,發展速度逐步減緩並與城市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村人才資源的嚴重匱乏。
農村人才匱乏帶來六難 …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0:31pm — No Comments
引進頂尖人才。①拓寬農業人才引進渠道。創新人才引進、編制和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為各類優秀人才發展農業提供綠色通道;實施與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對接,采取合作研究、學術交流、技術指導、技術入股等方式方法靈活引進頂尖人才。②實施博士掛職計劃。出臺相關選拔、任用、激勵政策,吸引國內優秀博士生、博士後到農業領域任職或掛職鍛煉,引才與引智並重,突破農業引才難的“瓶頸”。③打造人才使用平臺。結合引進的頂尖人才的專業特色和個性特點,打造適合發揮其特長的專業平臺,並給予充分的人力、物力支持,促使其早出成果、出好成果。④創新頂尖人才管理機制。完善農業頂尖人才引進儲備、管理服務、選拔使用等機制,引導頂尖人才投身“兩型”農業發展,使人才的潛在優勢逐步轉化為“兩型”農業發展的競爭優勢。
…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海爾從原來的“垂直的金字塔結構”實現了向“扁平式結構”的轉化。現代企業組織設計強調企業和職工的“雙贏”,而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強調的是企業發展,忽視了職工個人的發展。這是一個明顯的缺陷。因此,尊重人的人格,重視人的需求,開發人的潛能,為各類職工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就成為企業在設計組織結構時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海爾集團提出的“業務流程再造”,把直線職能型的垂直業務流程結構轉變成水平型的流程網絡型結構,這一“扁平化”的管理結構創新,使企業收到三個效果,即顧客零距離、資金零佔用、質量零缺陷,使海爾的經營進入更高境界,達到更高水平。陜西洛川蘋果則從另一個視角上創新,稱這一地域品牌是世界上第四個蘋果。第一個是亞當夏娃偷吃的禁果,第二個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蘋果,第三個是喬佈斯制造的蘋果,第四個則是洛川的蘋果。創意獨特,具有大智慧的含量。 …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七)提升產業
品牌能夠帶動產業更新換代,轉型升級,品牌由於集聚了最優質的資源要素和生產要素,科技手段最強大,信息渠道最暢通,市場反應最靈敏。“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個行業、一個產業的升級換代,往往最先發生在擁有品牌產品的企業。 …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9:59pm — No Comments
(四)助推企業
企業一旦擁有享譽世人的品牌,很容易做大做強。金融危機前,美國有五大投行(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雷曼兄弟、貝爾斯登),其資產佔美國GDP的60%,日本有五大商社(三菱、伊藤忠、丸紅、三井、住友),其輸出佔日本總量30%,輸出佔40%,收入佔日本GDP的20%。這五大投行和五大商社靠自己的品牌聲譽,越做越大,僅日本三井商社下的“二木會”,就操控了豐田、東芝、三越百貨、日本制鋼、王子制紙、富士照相、東麗纖維、三德力飲料、紮晃啤酒、東京電力、索尼電子、野村證券等10多家品牌企業。中國的恒大集團,正在靠品牌由房地產向諸多領域擴張。 …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9:56pm — No Comments
(二)集結要素
品牌是各種優質資源要素集結的平臺和載體,一個擁有影響全球品牌的企業,就是一個沒有國界、能夠超越所有國家的“國家”;一個沒有武力、能力超越所有軍隊的“軍隊”;一個沒有弱智低能人群負擔、能夠超越所有社會的“社會”。
中國三大肉食品企業:雙匯、雨潤、寶迪,三分天下。這三大肉食集團可以說集結了中國肉食加工最精華的各種要素,不論是設備、人才,還是資金、技術、市場等,其他同類企業無出其右者。雨潤低溫肉制品市場佔有率連續十年位列全國第一,正是由於它集結了眾多優質要素,才得以有此成就。…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9:54pm — No Comments
從1996年開始,美國的文化產業已成最大的出口產業,佔美國GDP的25%左右。美國的高科技首屈一指,高科技人才眾多,中國要趕上美國的水平,還需要100多萬高科技人才,而目前中國只有一萬多,還在流失。美國每年都有40萬留學生和10萬訪問學者流入,僅此世界每年等於給美國補貼2500億美元的教育經費。美國還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國際四大糧商,三大在美國,四巨頭控制三億噸國際貿易糧食80%的定價權。 …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9:52pm — No Comments
七 是生產化向移民化發展。 …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9:49pm — No Comments
(二)覆蓋廣大,海陸空天立體覆蓋,呈現七大趨勢
一是平面式向立體式發展。
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生物技術都是古代中國農民的創造,糧林套種、糧經間作、立體農業等也是古代中國的發明。今天,美國、法國、以色列等國在中國農民立體農業的基礎上延伸思維,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發出“垂直農場”,又稱農業摩天大樓。一座30層農業摩天大樓可生產100多種農產品供5萬人常年需求。紐約這樣的特大城市只需150座這樣的農業摩天大樓,即可全部解決農產品需求問題。…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9:47pm — No Comments
(三)大貢獻…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9:46pm — No Comments
(原題《劉奇:大中國 大農業 大戰略——關於中國品牌農業建設的思考》)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曾長期與“不足”作鬥爭,今天已進入與“過剩”作鬥爭的新階段。買方市場的到來,顛覆了整個市場,社會消費被帶入“品牌時代”。品牌農業建設已經成為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引擎,成為特色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成為產品質量信任度的重要保證,成為市場主體形成競爭優勢的核心價值,成為農產品變數量優勢為質量優勢、變資源優勢為市場優勢的不二法門,成為引領大眾消費的夜航燈塔,成為農業現代化實現程度的顯著標誌。
一、大中國 …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9:44pm — No Comments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崛起了一大批依市興城的典型,如福建的石獅、浙江溫州的橋頭、河北的白溝等。近年來,中國交通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口快速發展,農村公路也已聯通成網,“村村通”更使得鄉村流通貿易空前發達。在高速鐵路站、高速公路下道口、機場、港口及鄉村交通要道或貨物集散地,自發形成了一個個輻射能力極強、遠達數鄉甚至跨縣的露天集市,它們大多有市無場,有的依托村莊交易,有的就在一片空曠的原野上搭建簡易場所進行交易。針對此類市場,各級政府應因勢利導,組織專門力量幫助做好規劃,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放開手腳,讓市場力量充分釋放,讓民間活力充分展示,以此推進一批新興城鎮的崛起。 …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7:39pm — No Comments
政府應把這些功能齊全的新開發社區,當成獨立的小城鎮,出臺有關政策予以支持扶植,放手讓企業組織業主獨立管理,自我服務,政府不設系統的行政管理機構,只設如稅收、治安、消防等少量的派駐機構,城鎮管理,由企業組織業主實行民主選舉產生城鎮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物業管理、社區服務和商業開發運營等。同時,政府根據人口數量,可給予相當於鄉鎮級、副縣級或縣級各項政策待遇的幫助,具體實施可通過城鎮管理委員會落實,政府只提供必要的支持。房地產商將建成的中小學和幼兒園、體育中心、城市路網、市政管網、景觀綠化等公共設施移交給政府管理維護。 …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7:38pm — No Comments
總之,大學帶城,政府只須花極少的投資,就能夠以“四兩撥千斤”,迅速帶來成千上萬個新城鎮的崛起、成千上萬個新大學的誕生。這不僅能從根本上提高小城鎮的競爭能力和資源集聚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從源頭上扭轉城鄉資源配置不公的格局,是縮小城鄉差距,徹底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釜底抽薪之舉。人們參與市場經濟活動,起點是參與能力。參與者的能力是通過消費形成的,消費包括公共消費和私人消費,公共消費即政府向民眾提供的教育、醫療、社保及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消費。
私人消費包括食品、娛樂、高等教育等。要避免經濟活動中的能力陷阱,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私人消費十分有限,政府的公共消費是關鍵。一個窮人,可以通過政府提供的公共消費獲取基本能力,而這個基本能力的獲取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有了這個基礎,窮人就可以在市場競爭中找到脫貧致富的機會,從而使社會的階層流動得以實現。大學落戶小城鎮為鄉村社會獲取教育資源、提升能力帶來了極大方便,是破除階層固化、推進社會階層流動不斷加快流速、加大流量的根本舉措、治本之策。…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7:37pm — No Comments
大學帶城,校城相長;城因校名,校因城活;校城帶市,市旺城張,互為促進,協同發展。一是可以低成本帶動小城鎮擴張。大學在小城鎮創辦,小城鎮可為大學提供各種生活服務及公共交通等,不需要政府大規模投資,就可帶動當地二、三產業快速發展,進而吸引相關企業入駐投資,加快產業和人口的集聚,增強小城鎮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能力。二是能夠高檔次帶動小城鎮發展。一個城鎮有一所大學,對城鎮周邊會產生全方位輻射效應,將大大提高人口素質,一批專家、學者可為社區提供各項服務,如開展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乃至終身教育;開展技術推廣和培訓服務;向社會開放…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7:34pm — No Comments
[摘 要] 讓八、九億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是中國城鎮化的重要途徑。但由於長期以來在資源配置及有關政策方面多向大中城市傾斜,小城鎮發展一直處於活力不足、成長不快、發育受限狀態,而國家在短期內也無力改變這一現實。因此,充分調動民間力量、社會力量開發小城鎮,走大學帶城、企業造城、市場興城的路子是中國推進城鎮化、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切實可行的新途徑。
…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7:32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