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農民收入增加難。當前農民增收的渠道主要有兩個:一是農民從事種養加等農業收入,二是進城務工收入。在家務農的農民,受文化水平和整體素質所限,大多延續著傳統農業種植模式,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只適應在較低層次上結合,發展現代農業力不從心,大幅增加收入更無從談起。外出務工的農民,受到素質偏低、能力較弱等因素的影響,只能幹著苦累髒險等最低端的工作,拿著僅能維持生計的低標準薪酬,加上身份歧視,農民工從事相同工種的收入比城鎮職工低得多,而且工資還常常遭到拖欠。2009年5月份央行發佈的一份調查顯示,受訪農民工中一半人的月平均工資在1000-1500元之間,在1000元以下的佔21%。農民工的低素質、低收入,不僅從根本上制約了中國內需擴大、產業升級的步伐,而且增加了農民增收的難度。經濟學家周其仁說,農民增收是一連串的事情。一語中的。收入低,消費就低,受教育程度就低,綜合素質就低,就業能力就低,從而又進入收入低的惡性循環怪圈。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困境 

 

由於農村教育投入嚴重不足,政府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方面職能沒有完全到位,市場機制下的企業只利用不開發等因素,制約了農村人才的培養和積累,造成農村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遲緩,農村勞動力素質難以提升;不斷擴大的城鄉差距,阻礙了人力資源的合理化配置,使人才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的推拉力失衡、機制失效,呈現出從農村向城市的單向流動特征;在教育產業化的大背景下,大學選人偏向城市,大量高智商的農村學生無緣進入大學,農村大學生的比例一降再降,上世紀80年代,高校中農村生源佔30%以上,目前只有17%左右。擁有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的城市人口比例分別是農村的55.5倍、281.55倍、323倍。各種因素疊加,導致農村人才雕敝。


1 資源開發不足

 

首先是基礎教育斷裂化。長期以來,農村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城鄉教師待遇呈現“冰火兩重天”,優質教育資源高度向城市集中。目前中國的義務教育只到初中階段,大多數農村學生在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不能升入高中繼續求學,全國5億多農村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七年多一點,1億多農村孩子不能上高中而直接走向社會。人力資本有“過期作廢”的特征,過了開發期,花再大的力氣進行教育培訓,成效都會大大降低,而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農民遠遠不能適應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需要。

Views: 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