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LOP's Blog (571)

張煒·時代:閱讀與仿制

現在到處都能看到簡單的模仿,從人的衣著到說話的口氣、舉止,甚至是戀愛的方式、會議開場白……模仿代替了真實的生活,模仿就是生活。在這種模仿中,積極的、有意義的因素被不斷抵消;一個生命對主客觀世界的感悟、判斷、分析和發現,都降到了非常次要的位置。

相互模仿的結果就是一起走進了盲從。



一個作家的盲從實際上等於自我取消。一個小說家現在極容易找到借鑒或移植…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28, 2015 at 7:30pm — No Comments

鍾樂偉網誌│「LOUD」醒你的韓式創意:如何改變一個冷漠的社會

手拿著韓國品牌的最新型號手機,望著它的設計,再比較它與前年與大前年的款式,你或許覺得它們只是一間只懂推出新型號號碼,但卻在外觀設計上欠奉革新改變的市儈品牌。明星是它們的主要銷售策略,沒有明星與大眾化的宣傳口碑,其實它們什麼都不是。

貪婪、圖利,看來是一般人對生產出這些冷冰冰單純為錢產品背後韓國財閥企業的評價,也不曾對韓國公司生產的產品設計,會否真正關心人民生活需要是抱有絲毫期望。但是,隨著近年韓國青年一代對簡約生活的新觸覺、城市發展應有與環境和舊東西平衡走下去的步伐、物質生活的荼毒與過度重視速度而輕視了人與人之間溝通聯繫的重要,所以,就是在首爾這個佔下全韓國兩成人口居住的地方,他們嘗試了對一般韓國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如何改變的問題與東西,把一些社會創新與分享的新思維植入了這個地方,希望從中為每一個人的生活帶來些微改善,再次讓大眾感受到社會連繫的力量。…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26, 2015 at 3:02pm — No Comments

鍾樂偉網誌│40 年前的韓國少女時代

上周曾經介紹位於韓國坡州市內的「韓國近現代史博物館」,那裡主要收藏和展覽 60 至 80 年代韓國國內較為生活化的物品。

該展覽館中,也有收藏了不少近代韓國國內出版的潮流雜誌,當中可以了解到那些年韓國青年人喜歡什麼類型的品味與時尚產品。

眾多雜誌中,有一本名叫《少女時代》,與當下韓國最受歡迎的女團組合的名字一樣,是 60 年代其中一本最廣為韓國青年女性閱讀的女性雜誌。

60 年代雖然韓國國內發展百廢待舉,但戰後嬰兒潮一代踏入 60…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26, 201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鍾樂偉·什麼是「韓國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以後,提出了「中國夢」的國家未來構想,勾劃了將來三大方面發展的中國,包括了「現代中國」、「文化中國」與「全球中國」。後來,日本的首相安倍晉三也仿傚了「中國夢」的做法,建立了屬於日本的「美麗的國家」使命,務求以一個全新且有自信的日本,重新在國際舞台上貢獻國際社會。那麼,作為東北亞的另一強國,擁有極大文化影響力的「韓流」發源地,究竟韓國的「韓國夢」又是什麼?

早前,現任韓國的中央傳媒網行政總裁與主席、前韓國駐美國大使洪錫炫,於美國的網絡媒體 Huffington Post 上,刊登了一篇名為「What is Korean Dream」的文章,詳細闡述了他眼中,韓國應該建立一套怎麼樣能夠反映韓國當下國際地位的「韓國夢」思想。…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26, 201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龔大中·當創意遇見創意

God bless you



四月份,瓶裝水市場旺季的開始,廠商稱為「水頭」,多喝水一年一度的新廣告上片了,我私心地喜歡其中的曖昧篇,男生和女生呆坐在河堤,一句話也不說……那是我自己十五歲的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6, 201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陳宛茜·劉克襄的15顆小行星 遍訪精彩生命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

從事自然寫作半甲子的劉克襄,首次把鏡頭從自然轉向人,完成「15顆小行星」,記述與他偶然交會的15個精彩生命。他們有的以剎那的美麗錯身,提示他漂泊流浪的奧義;有的以一輩子的清貧寂苦,向他從容灌頂。這15顆小行星加上劉克襄,組成台灣生態寫作史上,一張燦爛的星圖。



老鷹打開了劉克襄凝視自然世界的眼睛,也是他最喜愛的素描對象。…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4, 2015 at 1:14am — No Comments

徐鵬遠:《木心談木心》雪藏三年終出版,私房話有了公眾維度

2013年的時候,一部《文學回憶錄》出版,讓更多讀者了解了一個文章與畫作之外相對“私人”的木心。這部回憶錄由陳丹青根據自己對木心的聽課筆記整理而成,然而出於當時的顧慮,有九堂課的內容陳丹青並沒有放進書中。這九堂課被陳丹青稱為“私房話裏的私房話”,是木心少有地談論自己和自己的所思所著。

時隔兩年,陳丹青最終還是把這九堂課的內容拿出來了,編成《木心談木心》一書,作為《文學回憶錄》補遺。8月8日,這本新書在首都圖書館舉辦了發布會,陳丹青邀請曾經木心門下的同窗童明以及文化學家隴菲,與主持人梁文道共坐一堂談木心。

隴菲:《木心談木心》是木心的“後臺”…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2, 2015 at 11:57am — No Comments

徐霞客遊記/中國第一位自助旅遊者

明末文人徐霞客(弘祖)憑著個人的才情志趣和驚人毅力,耗盡大半生,遊歷考察了中國大江南北,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成為中國史上第一位地理學探險家。

他將途中經歷、感懷,以當今西方學者也讚嘆的方式記錄下來,見證了一個旅遊者思鄉懷幽的心情,一位探險家不畏艱難的精神,以及一代文人逐夢踏實的氣魄。他不僅完成個人的心願,也替後世子孫保留了明末中國的部分面貌。

多年後,我們憑藉他所留下的珍貴史料,以及本書獨有的數百幀跨越時空的精采圖片,走進了一場豐富的感官之旅,跟著千古奇人再一次尋幽訪勝,咀嚼途中種種人情世故。

新書內容搶先看:…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1, 2015 at 11:25am — No Comments

來自世家的活字典──總舖師林明燦

五十多歲的林明燦,父親就是綽號「囡仔師」的國寶級總舖師林添盛。跟在父親身邊學了十六年,林明燦才真正出師。綽號「辦桌活字典」的他,腦中裝滿各種台灣古早味和相關習俗典故,連賣座電影「總舖師」導演陳玉勳,為了田野調查,也特別來找他喝茶抬槓,只為讓電影故事更精采!

林明燦皮膚黝黑、個子不高,射手座的他開朗熱情,聊起自己有問必答,相當坦率。和他初見面這天,我們相約在台北市建國南路高架橋下的環保局。佇立於飄著蔬果發酵味道的垃圾車旁,八張桌子早已一字攤開,等待一陣大火快煮、小火慢炊後,豐盛饗宴於焉到來。為了準備這八桌食物,林明燦清晨五點就帶著團隊來現場準備,這一忙就是八、九個小時。為了止飢,他還煮了一大鍋油麵給隨行阿姨和小工果腹,而止渴的飲料,就是隨手在鋁製臉盆撒下的一把茶葉,再灌入冷水製作的冷泡茶。

十年磨一劍,苦練辦桌絕技…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0, 2015 at 1:25am — No Comments

薛瑞昌·活著,不等於生活著!

《龔大中·當創意遇見創意》序 

「創意向來就不在辦公室裡」是許多知名創意人叮嚀創意人的話。

創意就真真實實地存在我們的生活裡,在人們的行為裡、周遭的現象裡、物體的形狀顏色裡,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天份去敏銳地察覺這一切,而作者正是一個不但具有天份,更是認真去感受生活的人。

有幸和作者共事過幾年,通常我們不會叫他「龔大中」,而是用台語戲稱他「憨」大中,正如同「憨」字,那是他獨有的生活態度,從不聰明地去面對生活中的負面情緒,而是正直善良地去端倪身邊的人事物。…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6, 2015 at 8:35am — No Comments

老字號與活水

有記名茶/泉興榻榻米/萬先蒸籠店/復盛號碗粿/老綿成燈籠/吳萬春香行/高雄皮影戲劇團/導演王小棣/放映師江泰暾/製鼓師張吉祥/總舖師林明燦/攝影 家謝春德/紙藝大師洪新富/三峽藍染王淑宜/聲樂家梁芬美/砌磚冠軍粘錦成/安聯人壽管理部副理熊維強、南區副總經理陳展貴/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 鄧世雄/輔大織品服裝學系創辦人羅麥瑞修女

「走過那麼多國家的人才能體會,無論到哪裡心都浮浮的、不實在,唯有踏上這片祖靈的土地,才能穩穩當當地說:『對,我回家了。』」──歌唱大使梁芬美

「我把賣榻榻米當作在嫁女兒,不會因為你開賓士或BMW來,我就要賣你。不懂的人我寧可不賣。」──「泉興榻榻米」李宗勳…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3, 2015 at 10:52pm — No Comments

包益民·創意大師想什麼? PPAPER╳包益民╳45位全球頂尖創意大師對談經典

破金氏紀錄的荷蘭書籍設計師 Irma Boom是我最尊敬的一位荷蘭的書籍設計家,全世界專門設計書籍的人已經不多了,而做得最好的,像Irma這樣只專心設計書的人,就更少,而且必須做出很多犧牲,收入也一定不會高。

而她居然還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她曾經做過一家財經公司的年報,總共兩千頁,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從版型、印刷到如何精裝這本書,幾乎創下世界紀錄。荷蘭是一個相當重視平面設計的國家,而Irma Boom把設計書的藝術發揚得淋漓盡致,達到最高境界。

她所設計的書都非常漂亮、宏觀、觸感極佳,這就是iPad永遠無法取代的,因為它只有同一種觸感,而書籍中的每一頁紙張摸起來都有不同感覺。Irma Boom是我心中最好的書籍設計師。…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ly 31, 2015 at 10:45am — No Comments

賈克·洪席耶:影像的宿命

馬拉梅曾說「現代不屑想像」。於是,詩人、畫家、劇作家或工程師紛紛致力於形式與行動的結合,來取代現實與影像這老舊的二分法,生命也因此發生革命。

我們所處的當代不再相信革命,而是回到過去重新歌頌影像的祭儀:畫布上的崇高閃光、攝影或圖徵的刺點。影像變成它者的感性現身:文字變成肉身,或不可再現之神的標記。

洪席耶利用影像的複雜組成且異質的本性,來對立於上述兩種視野。這些影像既不是拷貝也不是直接現身,而是獨特的操作,對於可見、可述與可思的重新分配。就像書中所探究的高達的「影像-構句」,是一個默片鏡頭、一張屠殺猶太人的影像,以及一段哲學家論述的疊加。這本著作分析了一些不為人知的連結,它們貫穿詩的象徵主義與工業設計、十九世紀小說與集中營的見證,或當代藝術的裝置。…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ly 28, 2015 at 1:30pm — 1 Comment

中時電子報·高雄 懐舊人文遊

近年來隨著南北一日生活圈的形成,到高雄過暑假也成為親子度假的選擇之一,近年來高雄的景點越來越多,不妨依據親子想體驗、嘗試的方向,規畫高雄親子遊的路線。例如若是搭乘高鐵旅行,不妨以左營為起點暢遊國際觀光景點,也可選擇全家大小能一同體驗的運動行程或文化路線。

左營經典龍虎塔 左進右出逢凶化吉

距離左營高鐵站不遠的蓮池潭,南近龜山、北接半屏山,除了自然景觀優美之外,也是高雄左營地區宗教聚集地,例如著名的春秋閣、龍虎塔、孔廟等人文建築,是左營獨特的宗教景致。…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ly 25, 2015 at 10:48am — No Comments

溫肇東·蔡淑梨:創河-美學與創新的交匯

人類的文明是依著河谷、河邊沖積平原逐漸發展的,經過歷史的洗滌,由小溪匯集成大河,最終文明也是流向四海相互交流,「創河」(Creek&Rivie)是日本一家成立於1990年「創意工作者」人力派遣的經紀公司,創辦人井川幸廣先生是一位導演與攝影師,他在非洲旅行時看到「溪、河」交匯的意象得到的靈感,創河於2000年在東京上市,在此平台登錄的創意工作者超過二萬人。

就像書名《創河-美學與創新的交匯》,我們兩人過去十多年在文化、美學、美食、設計、創意等領域持續地觀察與思索。我們都是在企業工作多年,中年後財負笈去唸博士,之後在大學任教。我在政大教「科技與人文社會」和創業,淑梨在輔大織品系教行銷、策略與流行時尚。…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ly 23, 2015 at 4:45pm — No Comments

李鑫 ·金曲的不合時宜:實力之外的制度問題

理想中,金曲獎應該反映音樂產業的形貌,亦實質幫助音樂產業增加發展機會。但金曲奬某些延用許久的規範,在產業面臨巨變的近幾年已顯得過時,甚至因此忽略了部分創作者的權益;官方統籌尾大不掉的包袱與規則更侷限了比賽的公正性,讓每次的金曲賽後,我們都能看到不少參與評選的業界人士,對於當期賽制的感受、討論與反饋,比起角逐獎項的參賽者都激烈許多。



Blow 吹音樂這次採訪了立足於獨立音樂圈的樂團、入圍者與擁有資深評審經驗的音樂前輩,由金曲奬現象,嘗試歸納出幾項應該思考的大方向。…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ly 9, 2015 at 5:00pm — No Comments

祁述裕 殷國俊·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和若干建議

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是比較概念,從國家角度談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是指與其他國 家相比,我國文化企業通過生產和銷售文化產品,提供各種文化服務,占有市場和獲取 利潤的能力。它既是一種現實競爭能力,也包括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一、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參照國外有關競爭力研究的通行做法,我們以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相關輔助產業、 文化企業戰略、政府行為等5大要素為基本內容,並將上述5大要素具體分解為17個競爭 面、67個競爭力評價指標,建立了全面反映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競爭力的綜合評價指標體 系。其主要內容如下:…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ly 3, 2015 at 8:05am — No Comments

中國城市創意指數(CCCI)

2013年12月12日,由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基金資助、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主持開發的“2013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排行榜”在深圳大學發布。這是深圳大學籌建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以來舉辦的一項重要品牌活動,是深圳大學文化產業院在我國跨地域文化產業創新研究領域的又一重要成果。深圳大學副校長、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基金辦公室主任李建陽、深圳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長王為理、深圳文化學者胡野秋、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知名學者李蕾蕾和10余家媒體記者出席了發布會。

據該指數的開發者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周志民介紹,文化產業已成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新引擎,如何評估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對城市管理者而言非常關鍵。為此,在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基金持續資助下,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成立了二十余人的研究團隊,對中國城市創意指數展開研究。…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28, 2015 at 12:21pm — No Comments

深圳人“有錢”,花在教育文化娛樂的比例卻不高

2014中國城市創意指數顯示,深圳人“有錢”,花在教育文化娛樂的比例卻不高!!

近日,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深圳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籌)發布了2014中國城市創意指數(CCCI)排行榜。據榜單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位居前五,總體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前十名當中有八個城市位屬華東、華南。

據該課題負責人、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周志民教授介紹,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是國內首個跨城市對比的文化產業競爭力指數,今年已是第三年發布。該指數可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對中國各大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評估,已連續三年獲得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資助,相關研究報告最近獲得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文獻出版社評審的第五屆“優秀皮書報告獎”三等獎。…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25, 2015 at 11:56am — No Comments

鄭宇欽:歐盟視野下的一帶一路

前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提出「生命共同體」,當這新的詞彙一提出,不少國際觀察家密切觀察習近平的外交政策,但深入發現後才知道,生命共同體又是另一個圍繞「一帶一路」外交經貿的工具。自中國與歐盟在1976年起開始恢復雙邊經貿關係,1985年起全面進入外交與政治關係,2000年起中國與歐盟提升至戰略夥伴關係,中國與歐盟雖然在雙邊聯合聲明中不斷強調如何改善中國歐盟關係,但在一帶一路尚未出現之前,中國與歐盟的關係如同有體無魂──有交流但沒放心思。會出現前述現象的原因有二:一、當時中美關係是中國外交發展的重點,二、中國將歐盟當作獲取尖端科技第二管道。但自從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外交戰略後,中國與歐盟關係從戰略夥伴關係進入福禍與共的生命共同體。…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22, 2015 at 2: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