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社交媒體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Fear of missing out」(FOMO,錯失恐懼症)。當朋友們在 Instagram 打卡演唱會、展覽或旅行,而自己只能滑手機「隔岸觀火」時,心裡那種被排除在外的不安感,恐怕再熟悉不過。FOMO 不只是心理學上的小詞彙,它更是一種廣泛蔓延的時代病,甚至成為社會隱憂。
法國社會學者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有個著名的概念——「習態」(habitus)。簡單說,它是我們在特定社會環境裡長期養成的行為慣性與思維方式,表面上看是「自然的」個人選擇,實際上卻是社會結構長年塑造的結果。套用在今天的數位生活裡,FOMO 正好是一種新的「數位習態」:我們不由自主地打開手機,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因為這早已被內化為「正常」的生活姿態。
表面上,FOMO 是怕錯過一場派對、一個展覽、一條消息。深層來看,它反映的是對「社會資本」的焦慮:若我沒跟上最新的演唱會,是否就少了一個和同事聊天的話題?若我錯過了最新的新聞熱點,會不會在朋友圈裡顯得「落伍」?這不是單純的娛樂問題,而是地位、歸屬感與身份認同的問題。
布赫迪厄提醒我們,社會資源除了金錢,還包括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社交媒體恰好把這些資本數字化、量化:誰去過哪個餐廳、誰打卡哪場音樂祭,瞬間變成能見度與話語權。換句話說,FOMO 並不是怕錯過一個經驗,而是怕錯過「在場的資格」。
更值得警惕的是,社交媒體的演算法正將這種焦慮推到極致。平台以「即時更新」和「熱門話題」挑動神經,不斷製造「你永遠落後一步」的感覺。點讚、分享、限時動態,這些看似中性的功能,其實在強化比較與競逐。久而久之,人們把「跟上更新」當成一種責任,甚至變成身份的證明。
布赫迪厄稱這種看不見的壓力為「象徵暴力」:我們以為自己是自願參與,實則早已被規則馴化。FOMO 就是一種新的象徵暴力,它讓人們甘心接受「不斷更新、不斷跟上」才算存在的邏輯。
FOMO 帶來的代價不容忽視。它首先改變了我們的時間感——生活不再是慢慢展開,而是由一個又一個「瞬間」組成,必須立刻參與、即刻反應。這種加速感,直接導致「數位倦怠」。其次,它掏空了我們的生活經驗。去演唱會不只是為了聽音樂,而是為了拍照上傳;旅行也不再是放鬆,而是完成「能在社交圈展示」的任務。當「能不能被分享」凌駕於體驗本身時,我們其實什麼都沒真正擁有。
更嚴重的是,FOMO 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能頻繁參加活動、消費最新潮流的人,多半擁有更多資源;而那些缺乏資本的人,則在社交比較中愈發被邊緣化。FOMO 於是成為社會分化的另一種隱形推手。
要擺脫 FOMO,並不是簡單地「少滑手機」就能解決。因為這不是個人意志的問題,而是整個數位社會的習態。我們需要的,是重新調整與資訊、社交的關係:不再以「是否被看見」來衡量存在價值,而是學會從未被展示的日常裡,尋回自我。
同時,平台與媒體也應該反思,是否必須用「即時」與「熱度」綁架用戶的注意力?若演算法只會強化焦慮,那麼這其實是社會責任的缺席。
FOMO 不只是個體的焦慮,它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的社會如何用「不斷更新」來控制人心。當我們意識到這點,或許就能開始問自己:我們真正害怕錯過的,是別人的眼光,還是自己的生活?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