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遠:《木心談木心》雪藏三年終出版,私房話有了公眾維度

2013年的時候,一部《文學回憶錄》出版,讓更多讀者了解了一個文章與畫作之外相對“私人”的木心。這部回憶錄由陳丹青根據自己對木心的聽課筆記整理而成,然而出於當時的顧慮,有九堂課的內容陳丹青並沒有放進書中。這九堂課被陳丹青稱為“私房話裏的私房話”,是木心少有地談論自己和自己的所思所著。

時隔兩年,陳丹青最終還是把這九堂課的內容拿出來了,編成《木心談木心》一書,作為《文學回憶錄》補遺。8月8日,這本新書在首都圖書館舉辦了發布會,陳丹青邀請曾經木心門下的同窗童明以及文化學家隴菲,與主持人梁文道共坐一堂談木心。

隴菲:《木心談木心》是木心的“後臺”

文化學家、音樂學家隴菲說,《木心談木心》本是師徒之間的私相授受,他以自己的演奏、詮釋,展示了深湛的文學內功。如果按照陳丹青的形容,它是“私房話裏的私房話”,私房話公開,便增加了一個公眾的維度。所以,《木心談木心》成為了解木心藝術的另外一個窗口。

隴菲覺得,之前出版的《文學回憶錄》是教學生如何讀書,而《木心談木心》則是教學生如何寫作。這兩本書,相反相成。

“人生、政治、文學、藝術,既有舞臺,也有後臺,《木心談木心》就是木心的‘後臺’,顯豁的是木心自救救人、自愛愛人的赤子之心。”

童明:木心說自己是紹興希臘人

與陳丹青同為木心學生和朋友的童明說木心從來不肯談自己,但他渴望讀者,正如他的那句“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木心很長時間想寫自己的傳記,也把整個國家寫進去,叫《辭國回憶錄》,計劃提綱有很多,最後還是沒有動筆。一個原因是他找到一個新的美學原則,就是他人存在在我身上,我存在在他人身上。

木心的文字很美,不僅僅是詞法、句法,還有章法。章法以外還有劍法,還有兵法,還有策略。這是一種比喻,也可以說他的文字是經過時間、歷史、生活的歷練,蒸餾多少次以後的酒,看起來透明無色,但實際上非常濃烈。木心經常講修辭性思維,並且永遠只做有別於政治性判斷和道德倫理判斷的美學判斷。

“我們所處的時代,所謂現代世界是一個審美力削弱的時代。木心有的時候會更懷念十九世紀,十九世紀的人想象的二十世紀可不是後來這樣。他有他的所指,如今的文學作品缺乏審美,文學進入一種興奮的狀態,離開了粗俗的暴力的刺激就無法進入興奮狀態。木心警惕這件事,又特別討厭這件事。”童明說。

所以木心追求的是素,他不是那種華麗的作者,反對華麗、濫情、炫耀,他認為那是俗但同時,他的作品中又很有力量,是一種高貴的品質。《紐約》雜誌評論他的素養形成的是一種低聲吟唱的力量。

在章法上,木心很善於把不相干的都相干起來。而在美學原則上,他堅持“故實原則”,用故實的方法來抒情,而不是用通常的浪漫的抒情的方法。

童明透露,木心2006年回到故鄉烏鎮時曾這樣介紹自己:“人有兩套傳統,一套精神,一套肉體。我的祖先在紹興,我能講一口紹興話。我的精神傳統在古希臘,在意大利,在達·芬奇。所以我說我是紹興希臘人。”木心所說的紹興是有風骨的江南,魯迅、秋瑾的風骨。

陳丹青:讀者會改變作者

作為筆錄和整理者的陳丹青解釋之所以從《文學回憶錄》裏扣除了談木心的內容是因為木心非常珍視他的私房話,也因為自從自己推薦木心以來遇到過一些冷漠和沈默。但是也因為親眼見證了讀者會改變作者,所以三年之後忽然決定把它拿出來。

現場有讀者問陳丹青既然都做了,為什麽老在解釋呢。童明解釋說一個作家有朋友,作家身後的遺產也就幸運了,比如卡夫卡把信件和作品交給朋友,讓他們燒掉,而朋友沒燒,我們才看到卡夫卡。木心當時也不願出課堂筆記,他是很靦腆的人,對自己的文字要求有點過於嚴苛,他要靠朋友來做這些決定。而陳丹青只是說自己沒法跟木心商量,就只好做了。

梁文道:木心會促使我們反省由文字構成的世界觀

主持人梁文道稱自己是這裏沒有資格談木心的人,只是一個讀者。多年以前,他第一次讀木心是在臺灣的書店看到,翻了一翻,就不走了。像大多數讀者第一次接觸木心時一樣,梁文道也搞不清楚他到底從哪裏來,怎麽會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木心的語言、文字,真的在中文世界裏忽然轉換了一些東西出來,讓你用語言去感知和思考的種種條件和能力都有了被刷新的可能,你覺得自己被釋放了。

梁文道說這正是木心特別的地方。今天的語言世界,很多慣常的語匯,看起來只是文字而已,但背後潛藏的東西非常多,我們的語言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隱喻、結構,一再限制著我們怎麽感知這個世界、怎麽思考人我的關系,甚至於我們對政治的判斷。尤其是中國的語言系統在過去幾十年裏面好像不太對勁,這些語言對我們的限制相當大,不僅給文學創作帶來很大困難,連對日常生活的思考都有阻礙。木心的《文學回憶錄》通過談文學史給了一套他在文學審美上的判斷,看木心的書,你也許會對文字的看法有改變,對文字怎麽樣構成了你的世界觀的看法也多了一層反省。(2015年08月10日,鳳凰文化)

Views: 1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