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LOP's Blog (571)

吳蘭·韓國綜藝再進軍中國 "叢林法則"中國版制作費超2億

從2011年起,在韓國SBS所有綜藝節目中,《叢林法則》成為一直維持高收視率的金牌節目。20日,金炳萬與《叢林法則》來到安徽。據安徽衛視透露,《叢林的法則》已確定明年登錄安徽衛視,且節目的制作費用將超過2億元人民幣。

目前,韓國綜藝節目進入中國已成常態。從2006年韓國綜藝節目《X-MAN》初次引進中國,成為繼韓劇之後中國觀眾的新寵。到2014年引進韓國SBS電視臺綜藝節目《RunningMan》,而推出的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達到韓國綜藝“中國化”的新高度。中韓媒體普遍認為,韓國綜藝節目在中國人氣爆棚,現在已經迎來了第2個全盛時期。…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December 6, 2015 at 8:23am — No Comments

2016年綜藝節目將達四百檔,盤點綜藝節目前世今生

都說2015年是綜藝真人秀井噴的一年,全年有超過200檔節目上馬。殊不知在即將到來的2016年,綜藝節目市場更將呈現出一個令人咋舌的噴發狀態。

在西安舉行的第22屆中國國際廣告節中,僅就湖南衛視一家,就宣布了2016年將上馬20余個新項目,有業內人士預測2016年的綜藝節目將達到史無前例的400檔。

不過,綜藝節目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不少老節目如《花兒與少年》、《奇妙的朋友》目前並沒有制作下一季的計劃。日前,壽命長達12年的《康熙來了》主持人蔡康永、小S相繼退出,節目面臨停播。這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綜藝節目走過了哪些路程?未來的方向又在哪些?…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December 4, 2015 at 9:00am — No Comments

白巖松:挑戰隨時存在 內容永遠為王

中國記者節第11屆系列交流活動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自2005年起,在白巖松、敬一丹和俞虹等一批新聞業界和學界專家的倡導下,中國記者節紀念活動已連續舉辦了10屆。今年,第11屆系列交流活動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由新聞傳播學部新聞學院承辦。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主持了下午的“風動心不動——當今新聞人的理想與堅守”大型公益論壇,並“拋出”以下9句話引起現場觀眾的熱烈反響:

1.中國傳媒大學不叫中國傳統媒體大學。為什麽?因為媒體永遠在變,也許過了些年,網絡媒體就成了傳統媒體。

2.在互聯網時代,記者遭受的打擊不是最大的,甚至說打擊不大,真正遭受打擊的是評論員,而我是在有了互聯網後才做的評論員。

3.對於我來說,從不關心“傳統”與“新”,我只關心媒體。…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December 2, 2015 at 3:30pm — No Comments

MYDESY·創意靈感「從無到有」,能怎麼練習?

收藏自:《點子網站》

創意人也許常常會被問到,「你的創作靈感,都怎麼來的?」、「你怎麼會想到呢?」從訪問過的許多創意人回答裡,有人說:「用心生活」、「靈感都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觀察」等等。

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常有創作靈感的人,他們對於工作或是生活,有些共通的特性,或類似的習慣。例如說:懂得生活、善於觀察人事物、喜歡吸收新的訊息、願意不斷嘗試不同的事物、閱讀等等。

就這樣,在他們的生活裡,時常有新的想…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30, 201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阿里巴巴擲10億發掘青年影人,邀好萊塢名導任導師

昨日,阿裏影業CEO張強在京宣布,將聯合優酷土豆、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多個合作夥伴,啟動全球青年電影人發掘行動。阿裏影業將在未來三年投入10億人民幣,培育青年電影人,並邀請好萊塢名導擔任“導師”,通過合拍片計劃帶新人出師。張強現場用了一句歌詞回答了為何要啟動這個被他稱為“A計劃”的青年影人發掘項目的提問——阿裏巴巴是個快樂的青年。

據張強介紹,阿裏影業此次發起的全球青年電影人發掘行動又名“A計劃”,將面向全球範圍年齡45歲以下的電影從業者(包括但不限於導演、編劇、制片、演員等崗位的從業者)發起招募,選拔出的青年電影人團隊將有機會制作投資上限5000萬元的院線電影。阿裏影業希望通過此舉為全行業發掘、培養最頂尖的A級電影人才。其次,阿裏影業將與優酷土豆攜手打造“喜劇工場”,重點扶持85、90後年輕喜劇人才,因為喜劇被認為是青年電影人的最佳突破口。…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28, 2015 at 3:10pm — No Comments

羅爾夫·詹森 《夢想社會》(7)全球商業故事

10~20年之後,全球商業環境將怎樣變遷?夢想社會的理論所側重討論的是富裕國家的前途,然而這些國家的人口只占全世界的一小部分——不到全球57億人口的20%。因此,須把注意力轉向欠富裕國家的發展上——尤其是兩種經濟模式之間的關系上。

富裕國家和欠富裕國家民眾之間的接觸一度很有限,他們幾乎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中。不過隨著現代傳媒手段,尤其是電視的發展,這種情形已經有所改觀。我們將越來越熟悉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我們將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這對21世紀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們預言:一方面,公司之間將在消除了地方壟斷的開放性全球市場上展開競爭;另一方面,世界上的財富仍然分配得不公平,因而這種局面還會持續20年左右。…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23, 2015 at 1:00pm — 7 Comments

楊索·觀念平台-找回失去的童年

日前因為和同學玩鬧、互摸性器的小二張姓學童,被老師在全班面前連續甩九個耳光,打到面頰潰爛。老師對這位「行為偏差」學童的矯正手段,獲得一派家長支持,學校也未給予老師適當懲戒,事件發展是男童轉學。

 在兒童節前夕,這則新聞顯得格外諷刺,它不僅點出校園「零體罰」仍流於空談,同時顯示老師無力面對兒童性意識萌芽。

 兒童生活在成人構築的世界,現實生活中,包括:各式媒體、網路、電玩遊戲、廣告、商品展覽習慣以「性」做為招徠手段;同時,色情、暴力的影像也隨處可見,這使成人後台生活的陰暗面,毫無保留地暴露在小孩面前。…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5, 2015 at 5:22pm — No Comments

張文薰·「情色、荒誕、無厘頭」的時代及其文學

【張文薰/文】

在日本近代文學文化史上,存在過一個以「情色、荒誕、無厘頭」(エロ、グロ、ナンセンス)為特徵的時代。大正末與昭和初期之間,在一九二三年的關東大地震後快速復興、繁榮熱鬧甚至凌越地震前的大都會,孕育出大量標榜著「情色、荒誕、無厘頭」的藝文成品。原本評論者含著貶意給貼上的標籤,後來成了創作者理直氣壯拿來…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4, 201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羅爾夫·詹森 《夢想社會》(6)愛意融融的家庭“公司”和新型休閑時光

我們正駛向一個遙不可知的未來國度,這段旅途已經踏上了不歸路,向夢想社會進發。在討論過有關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和公司的理論之後,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家務和家庭——家庭生活和休閑時光。本章將揭開罩在夢想社會的家庭和閑暇之上的面紗,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主題,它緊貼我們的心靈,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家庭構成社會核心之一,然而,正如第3章所述,家庭面臨來自公司的競爭,因為公司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一個重要性與日俱增的角色。

20世紀90年代已從我們的意識中逐漸淡去,化為歷史塵煙,而本章將描述一下21世紀到來後的“家庭”和“業余時間”。方法如下:哪些家用產品和服務以及娛樂方式將受到家庭青睞?我們不應該著眼於短期——不是從明年開始——而是跨越一個較長的期間,和公司制定戰略規劃的視角一樣。畢竟,家庭和業余時間是私人消費的核心——價值鏈往往結束於家庭。…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4, 2015 at 7:00am — 7 Comments

羅爾夫·詹森 《夢想社會》(4)故事和故事講述者的市場 (二)

“我是誰”市場

位於新奧爾良的塞澤萊特(Sazerac)公司利用“有機生長谷物”釀造伏特加酒——連酒瓶子都是可循環式的。這種伏特加的名字叫做“雨”,它以生態意識市場為目標。啜飲著“雨”的同時,你講述著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構成一幅“我是誰”的畫面。



我有著什麽樣的魅力,我崇尚什麽價值觀?我能講述什麽樣的故事?我和誰來往?我和誰截然不同?這些問題可以在我選購的日常產品和服務中找到答案,這就是我為什…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3, 2015 at 5:00pm — No Comments

羅爾夫·詹森 《夢想社會》(5)從苦不堪言到樂趣十足

——從公司到部落



一次講座之後,我和幾個主辦者一起喝啤酒聊天,話題不知不覺地轉移到工作時間上。他們說如今工作時間縮短了,而我告訴他們自己每天通宵達旦地工作。他們聽了十分駭然:我怎麽能心甘情願地幹這種傻事,一定是被公司文化洗了腦。看來我們的觀念有所出入。

第二天,我參加了另一個講座,會後和另一些人小酌葡萄酒慶祝活動圓滿成功。話題又一次轉移到工作時間上,這次,我們一個賽一個地比誰工作時間長。我碰巧贏了——我工作時間最長,成了那一夥人裏的佼佼者。…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9, 2015 at 9:30pm — 7 Comments

羅爾夫·詹森 《夢想社會》(3)

故事和故事講述者的市場(一)



在第1章裏,我們談論了人類正在以怎樣的方式步入夢想社會,強調了未來主義對於企業長期規劃的重要性。一幅畫表達一個故事,在這一章裏我們要看一下夢想社會背後的故事:情感市場。

本章將有助於你充分理解一些時下正在改變企業未來的趨勢。對於許多商界人士來說,這是一片任意馳騁的自由疆土,我們說話之間,市場就在悄然演化著。

第2章推出以下六種市場輪廓:

1.冒險精神的市場 

2.親和力、友誼和愛的市場 …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 5 Comments

羅爾夫·詹森 《夢想社會》(1)前言

信息時代的太陽已經日薄西山——雖然如今的公司和個人尚未完全適應時代要求。人類的發展歷經漁獵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而今,我們生活在以計算機為標誌的信息時代。隨之我們將面臨第五種社會形態:夢想社會。

本書為你描繪了從信息社會轉變到夢想社會的成功藍圖,並指出工作場所、市場環境以及休閑娛樂等方面將發生的變化。本書謹獻給每一位有誌從商的人——每一個希望了解未來市場走向的人;當市場、消費者和員工們都躍入夢想社會時,每一個不想獨自滯留在信息社會的人。這本書適合每一位心系未來、憧憬21世紀生活的人閱讀。

信息時代的嚴格法則還能持續多久?公司管理者對純粹的技術性和理性思維還要苛守多長時間?這些問題實際上已經有了答案。…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30, 2015 at 11:00pm — 1 Comment

羅爾夫·詹森 《夢想社會》(2)未來主義與夢想社會的實現

夢想社會的主意誕生於一個清冷的秋日上午。那天,我們和兩個主要客戶——一家電信公司和一家大銀行碰頭。客戶聆昕了我們關於未來5~10年之內市場和商業環境將如何變遷的陳述:他們應該做什麽準備?他們面臨的市場將有哪些發展?陳述過後,一個客戶問道:“信息社會之後是什麽?” 

這個問題來得猝不及防,盡管我們也摸不著頭腦,卻言不由衷地告訴他們:不必擔心,信息時代來日方長,目前當務之急就是采用新技術——也就是我們剛剛陳述過 的。不過,我們答應一旦想出答案就打電話通知他們。後來我們果真打了電話,因為我們找到了答案,而這答案就是本書所要闡述的主旨所在。…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30, 2015 at 11:00pm — 11 Comments

橙新聞·李夢:女記者獲諾獎 非虛構文學迎來曙光?

瑞典當地時間10月8日,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白俄羅斯女記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得獎。諾獎委員會頒獎詞中有一句:她的複調書寫,是 對我們這個時代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阿列克謝耶維奇1948年出生,畢業於明斯克大學新聞系,曾任職記者,參與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等重大歷史事件。她的代表作包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以及新近推出中文譯本的《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作家藉由這些非虛構文學作品直面戰爭和災難之殤,與讀者一道反思苦難並思索人生。…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27, 201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阿柿·城寨死了 城寨又活了過來

導讀:九龍城寨,是一個逝去的地方,在巔峰時期,曾是三萬五千多人的家,而且至今仍是世人所知人口最稠密的社區,城寨清拆二十年多後,《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記錄了城寨的黃金歲月與消亡,與讀者一同重新思考和認識九龍城寨這個空間和生活其中的不平凡社群,為他們留下獨特的城寨印記,撿拾城寨的凋零與茂盛。



新一代頂多只知有個「寨城公園」,內有小橋流水、園林景致。更多人對城寨茫然不知,沒有體驗。追源溯本,當地原為「九龍寨」,官府駐兵於此,守備張保仔等海盜。一八四二年,英國佔領港島。清廷在此寨築城防犯英軍,名為「九龍寨城」。後來英國進佔九龍,並於一八九九年驅逐城內清官。日據後,城牆遭拆毀,石頭用來修築啟德機場新海堤。…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27, 201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格非:色情文學為什麼興起於明朝?

在中國歷史上,明朝是一個具有鮮明特點的獨特朝代。雖然皇權專制統治空前強化,但它更是一個蓬勃發展、多有創新的朝代,不僅制度空前完備,經濟文化空前發達,而且明朝中後期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現像:農村集市貿易繁盛、地區間商品流通十分活躍、白銀成為主要流通貨幣,就連社會風氣也發生了巨大轉變,思想走向解放,人的欲望被刺激和釋放,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金瓶梅》這樣的色情小說在坊間被大家傳抄。

明朝的這種獨特性也使其成為很多作家和學者感興趣的研究素材。作家格非就將《金瓶梅》置於明朝廣闊的社會背景中來考察,探討了這部小說所揭示的深遠幽微的人情世態。為什麼壓抑保守的中國社會到了明朝突然陡變?為什麼色情小說到了明朝突然興盛起來?讓我們來聽聽格非如何解讀。

【《金瓶梅》:中國虛構文學的覺醒】…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27, 2015 at 8:00am — No Comments

王雯霓·香港仔漁民:風波裡的一葉舟

導讀:筲箕灣的一場大火,數十艘漁船毀於一旦,有漁民哭訴無家可歸。從前的記憶仿佛姍姍來遲:原來在香港,仍有一群「固執」的人們居住在扁舟之上。

這本由香港大學「同行計劃」口述歷史項目的研究成果集結成冊的《記憶景觀——香港仔漁民口述歷史》(下簡稱《記憶景觀》),透過漁民的生動話語與訪談者的整理分析,與讀者分享香港仔漁民的「記憶景觀」。…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21, 2015 at 4:30pm — No Comments

那些做過記者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導讀:截至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一共112人。檢視這100多名「世界年度文學家」的簡歷,可以發現,有記者履歷的竟要占到1/10,比海明威、邱吉爾、馬奎斯、懷特、略薩、伊姆雷、帕斯、蒲寧、高行健,連莫言都是《檢察日報》的記者。加上今年的新科得主女記者,至少11人。

當記者能給文學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獨特的閱歷,不想當記者的作家不是「好廚師」。這似乎也在昭示,中國傳統媒體人紛紛謀求轉型之際,又多了一個選擇。

文 | 張宇欣 田香凝

1、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那些做過記者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20, 2015 at 1:08pm — No Comments

鍾錦玲·浪漫巴黎:莎士比亞書店

「在上帝的家對面,一個自由人的小小烏托邦。」--莎士比亞書店

巴黎浪漫。但不是在艾菲爾鐵塔下野餐,也不是在聖母院旁的塞納河閒逛,就連在街上拍黑白照其實都不算浪漫,因為這些都是常態。

作為一個世界浪漫之都,必有它獨特歷史底藴和人文情懷。要感受巴黎的人文浪漫就不得不去拜訪塞納河左岸一家近百年歷史的舊書店-莎士比亞書店。這裡是各類文藝青年的集中營,除了書,還有他們所嚮往的自由天堂。

法國人雖然自由開放,但其實很排斥英語。尤其巴黎人(Parisian)都不愛講英語,只講法語。但莎士比亞書店卻是巴黎鮮有的英語書店,他特別接受外來文化和外來者,尤其是店裡其中一扇門框上寫著:「要對陌生人親切,因為他們可能是偽裝的天使。」…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