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拿哥's Blog – October 2020 Archive (7)

周憲:文化研究:為何並如何?(5)

從某種意義上說, 任何外來理論的運用, 都會不同程度地,被中國本土語境化 (context-ualization) , 因而發生一定的變形、錯位和轉移。所以說, 這些被語境化了的理論,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外來理論了。



但進一步的問題是, 我們如何主動地、有意識地結合本土語境,來修正和改造外來理論, 這的確是當下中國文化研究的一個薄弱之處。我以為, 這里有兩個關鍵問題需要討論。



首先,是中國問題與中國經驗, 它不是簡單運用外來理論來解釋中國現實, 而是如何提出中國式的文化研究問題, 解釋中國特有的文化經驗。在這方面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似乎顯得薄弱, 我們基本上沒有提出一些本土性的,足以影響外部世界的文化研究的中國問題。



對晚近文化研究的議題,稍加翻檢便不難發現, 那些熱烈討論的問題大多是 “ 引進的 “ 。也就是說,…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6,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周憲:文化研究:為何並如何?(4)

布爾迪厄的文化社會學研究則指出了另一種現象。他認為特定文化場域里的象征資本數量是相對固定的, 為已佔據了文化場中特定位置的行動者所分有。但是, 象征資本又是流動的, 這取決於“新來者”加入引發的位置的變化。



“新來者”擠入場域的常用策略,是宣布原有規則作廢, 借倡導新規則之勢進入場域,並而佔據相應位置。這時, “新來者 “ 就從原有者那里獲得了某種象征資本。把兩種理論結合起來考量, 可以揭示出今天文學研究,和文化研究之爭的某種知識社會學意義。





顯然, 今天消費社會和網絡電子文化的出現, 導致了傳統的印刷媒介文化的深刻危機和轉變, 新的文學現象和其他相關文化實踐大量湧現出來。囿於傳統的文學研究理路顯然無法應對, 這正是知識從 “ 常態 “ 轉向 “ 反常 “ 的表征。



範式的轉換使得文化研究,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 面對新的情境和新的文學或文化時間,…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5,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周憲:文化研究:為何並如何?(3)

二、範式轉換中的資本流動

文化研究在當下中國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對它的質疑甚至抵觸時有發生。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文化研究與文學研究關係的論爭。這里, 我無意評述各方觀點, 我關心的是這一論爭後面的某種複雜的知識社會學意義, 尤其是學術場域中悄然發生的象征資本的流動和重新分配。



首先需要提請注意的是, 從事文化研究的學者大多是一些人文學者, 尤其是一些文學研究者, 他們組成了庫恩意義上的文化研究的 “ 科學家共同體 “ 。比較說來, 人文學者中的文學研究者,對文化研究的興趣似乎遠勝於哲學、社會學和歷史學學者。惟其如此, 文化研究與文學研究爭奪領地和勢力範圍的衝突也就異常凸顯。



其次,…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5,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周憲:文化研究:為何並如何?(2)

告別了如火如荼的 “ 革命時代 “ 之後, 學術的獨立性和自足性,一度成為某種理想的學術理念, 成為批判極左理論的有效武器。然而, 當學術漸趨獨立自足, 並在新的學院體制下成為學人的文化資本之後, 知識在相當程度上便開始遠離社會實踐, 轉而成為裝點門面和炫耀才學的擺設, 成為獲得社會資源的象征資本。



今天, 高度體制化的大學教育系統, 行政化的科研管理機制, 不可通約的學科體系, 趨向功利的研究取向, 正在使學術趨於經院化和商品化。為學術 (知識) 而學術的取向, 也就從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理念,轉變為帶有消極性的托辭。



那種曾經很是強烈的社會現實關懷,在知識探求中逐漸淡化了, 參與並干預現實的知識功能被淡忘了。當學者滿足於在書齋里和課堂上的玄學分析時, 一種曾經很重要的學人之社會角色也隨之消失了。於是, 尋找一種能夠直接參與並干預現實的知識路徑便成為當下中國人文學者的急迫要求。…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4,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周憲:文化研究:為何並如何?(1)

內容提要:本文著重討論當代中國文化研究的若干重要問題。文化研究在當代中國的崛起反映了 “ 後革命時代 ” 知識政治的某種內在要求, 關於它的論爭體現出人文學術知識內部,以及學者共同體內的某種張力。



文化研究的沛興導致了學術場域里象征資本的重新分配。作為西學東漸的一種範式, 文化研究不斷地提出本土化的要求, 本土化的關鍵,在於如何提出本土性的中國問題, 以及在運用西方理論解釋這些問題時產生的差異感, 進而促成知識範式的本土轉換與創新。



在當代中國, 文化研究面臨著知識的學院體制化和商品化雙重壓力, 恪守文化研究的批判性和現實關懷是保持其鮮明傾向性的關鍵所在。

 

劉康教授的文章《從區域研究到文化研究: 人文社科學術範式轉換》提出了一些尖銳的問題。概括起來, 有如下兩個方面:…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4,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蔡翔:作為方法和視野的文化研究

在《熱風學術》第一輯的編後記里面,我們已經介紹過,要關注當代中國,關注現代中國、革命中國,換言之,關注以中國為核心的一系列政治、歷史以及現實問題,我們希望為這些問題搭建起一個公共討論的平臺——這是我們當時的編輯思想之一;編輯思想之二呢,是我們力圖引入“文化研究”這一概念。



這里體現出我們對文化研究這一概念的兩個不同的思考路向:第一個路向,是將文化研究作一廣義的理解,這種廣義上的文化研究力圖對中國的歷史現實問題做跨學科的研究和討論,所謂跨學科就是把文化研究的視野和方法帶入各個專業之中,同時與原來各專業領域的專業性進行一種嘗試性的結合。這可能也是我們今後會著重關注的一個層面。…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2,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14)

第三,幽默是歡樂與反諷的疊加。歡樂與反諷,都有一定阻力,幽默也有阻力。幽默常用反諷的方式,言意分離,因而理解是有阻力的。但是幽默不但通過突破阻力獲得存在感,也通過反諷的方式解除束縛。第四,幽默是狂歡與復仇的疊加。幽默只能通過主體間的相互證明獲得。幽默既從他者的痛苦中獲得快樂,發送與接受雙方互相認為自己比對方優越; 又從他者的快樂中獲得快樂,幽默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他人快樂,最終實現雙方的存在感都獲得滿足。



赫利茲認為,幽默有六個要素,分別是敵意、進攻性、現實性、懸念、誇張、驚奇,[48]( P271) 大多數都可以在此找到印證。老舍認為,“幽默者的心態較為溫厚,而諷刺與機智則要顯出個人思想的優越”。[49]( P204) 這里所謂的…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6, 2020 at 5:56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