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答案也好's Blog – October 2020 Archive (14)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8)

此外,微政治與“螺旋上升式的沈默”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依據德國學者諾伊-諾依曼的發現,在社交媒體中,公共輿論或壓倒性的看法一旦形成,就會不斷地擠壓不同意見,這是因為一旦某種看法或輿論佔據支配地位並形成廣泛影響之後,人們便會從眾性地跟隨主導意見而不願發表異議,因為發表異議面臨著被孤立或不被尊重的危險。這個理論揭示了一個規律,其見解得到傳播並被人們所接受的人,往往會在公眾中表現得非常自信,而且會持續地發表見解。這就會對那些了解這一情境的其他人造成影響,迫使他們不得不采取更加保守和隨大流的做法。



這一現象的結果是,起初發表見解並形成影響的人,會不斷言說強化自己的見解,而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則被迫保持沈默。後者的沈默強化了前者的強勢,前者的持續言說又反過來強化了後者的沈默。這就構成了所謂“螺旋上升式的沈默”。(14)…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23,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7)

這兩個方面造就了微文化時代的碎微化的新主體性,其特征體現在微認知、微思維和微情感。晚近流行的許多文化主體性概念,多少都與這種主體性有某種關聯,從“文青”到“小資”“小清新”“屌絲”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帶有微主體的特征。盡管無需從價值觀上簡單化地對微主體做出判斷,但需要思考的嚴肅問題是,微主體的主體性與中國社會現代化的複雜關係,和與現代公民性建構的複雜關係。在中國這個正處在深度轉型的社會中,公民性的建構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中國現代社會公民性,需要的是某種具有整體把握能力的理性主體,這樣的主體應該具備對複雜性問題的完整理解力和判斷力,需要超越傳統總體性而建構新的多元總體性的理性能力。而從以上分析看來,微主體似乎無助於建構這樣的公民性,無助於建構這樣的理性主體的整體性理解力與判斷能力,反而有可能對現代公民性的整體認知結構形成造成某種障礙,使人趨向於簡單化的判斷和情緒化的過激反應。…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20, 2020 at 8:53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6)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20, 2020 at 8:45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5)

“微閱讀”的核心乃是海爾斯所揭示的那種“超級注意力”,作為一種認知方式,它的四個特點相當程度上揭示了微文化信息方式的碎微化趨勢,揭示了微文化在何等程度上重構了主體性及其認知方式。注意力焦點的迅速轉移這個特征,其實是當下整個文化的病癥,從專業學術研究,到社會熱點新聞,到各種八卦軼事,人們已習慣於迅疾轉換聚焦點,而不再是持續地、長時間地關注某一事物。“十年磨一劍”是一個很過時的做派,人們越來越功利地行事,因此短期行為成為普遍的首選。熱衷於多樣性和刺激性的信息,這兩個特征,仔細辨析起來是對焦點迅速轉移的補充說明。…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20, 2020 at 8:38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4)

微主體的建構…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20, 2020 at 8:33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3)

微文化說穿了不過是人類歷史上,“信息方式”轉型的某種征兆。它有幾個主要特征需要特別加以關注:



其一是信息構成的碎微化。說得形象點,微文化是以微型的碎片化信息為其基本形態,因此,微型、微小、微量的信息方式成為微文化的外在特征。以微信為例,短小但數量驚人且快速傳播的信息充斥在各種媒體和網絡中,那些完整的、系統的、複雜的、關聯的信息不再是人們傳遞的主導信息形態。



其二是信息傳遞的實時極速。本雅明在上世紀30年代曾預言,機械復制技術可以在更大的時空範圍里傳播藝術品,但今天微文化的出現已遠遠地超出了本雅明的想像。還是以微信為例,它是微文化最典型的信息傳播方式,在無線網絡的技術條件下,信息超越時空距離的實時點對點傳送迅疾而廣泛。微文化的巨大優勢就在於其信息傳播速率和範圍遠甚於歷史上任何傳播介質,如印刷、報紙、廣播、電話、電視等。…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18,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2)

這一變化趨勢最直觀的現象莫過於碎片化了。碎片化是很多思想家對現代性特征的描述,這種現象在後現代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社會學家滕尼斯曾在19世紀末指出,所謂現代乃是從傳統“社群”向當下“社會”之轉變,“社群”是基於血緣、親密關係所構成的人群,他們共享某種本質意向;與此不同,“社會”則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之上的法律和規章。



他的一個結論是,失去了社群有機關係的現代社會無可避免地導致碎片化。 20世紀初,另一位社會學家韋伯發現,現代性的出現打碎了傳統社會的宗教—形而上的大一統世界觀,由此造成了不同價值領域的獨立,它們各有各的合法化根據。依據這一判斷,現代社會是由諸多價值領域各自獨立存在而構成的。④…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17,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1)

【內容提要】 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微文化——正活躍並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它以新技術和新裝置為手段,構成了全新的信息方式。微文化有一系列突出的文化癥候,其中微型、快捷、海量和快感是值得注意的四個方面。



微文化在生產並強化某種“超級注意力”,它與“深度注意力”相對,以轉換、多樣、刺激和容忍度低為特征。這種超級注意力的廣泛流行,正在實現微文化對主體的重構。微文化的後果是複雜的,微認知的習性化、對微裝置的依賴、微主體的塑形和微政治的建構描述了這一複雜後果的深刻影響。面對微文化,穿越並重建多元總體性是一個可能的文化策略。…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15,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勞馬:大時代與微敘事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斷斷續續地寫了二十多年。如果把文學閱讀也視為寫作活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的話,我的寫作生涯或能再翻一倍。和專業作家不同,寫作只是我職業之外打發時光與寂寞的一種方式,既不以此謀生,也不敢耽誤本職工作。在缺乏職業作家專業壓力的同時,也缺乏他們的職業動力和敬業精神,所以業餘狀態下的寫作,其寫作水平往往也是業餘的。尤其在當下這個忙忙慌慌的時代,在疾速旋轉的生活節奏下,想要尋找片刻喘息中的停歇,靜下心來寫出一段有質地的文字,並非易事。我多數情況下都是匆匆下筆草草收筆,倉促草率之敗痕於文中隨處可見。作品篇幅的長短和字數的多少,對我而言常常只取決於我可利用的時間多寡。 …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14,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魯迅·求乞者

我順著剝落的高墻走路,踏著松的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露在墻頭的高樹的枝條帶著還未乾枯的葉子在我頭上搖動。

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

一個孩子向我求乞,也穿著夾衣,也不見得悲戚,而攔著磕頭,追著哀呼。



我厭惡他的聲調,態度。我憎惡他並不悲哀,近於兒戲;我煩厭他這追著哀呼。



我走路。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10,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魯迅散文詩·我的失戀 —— 擬古的新打油詩

我的所愛在山腰;

想去尋她山太高,

低頭無法淚沾袍。

愛人贈我百蝶巾;

回她什麽:貓頭鷹。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



我的所愛在鬧市;…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7, 2020 at 10:51pm — No Comments

魯迅《復仇》II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7, 2020 at 10:48pm — No Comments

魯迅散文詩《复仇》I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5,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魯迅散文詩《希望》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沒有愛憎,沒有哀樂,也沒有顏色和聲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頭髮已經蒼白,不是很明白的事麽?我的手顫抖著,不是很明白的事麽?那麽我的靈魂的手一定也顫抖著,頭髮也一定蒼白了。



然而這是許多年前的事了。…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3,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