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5)

“微閱讀”的核心乃是海爾斯所揭示的那種“超級注意力”,作為一種認知方式,它的四個特點相當程度上揭示了微文化信息方式的碎微化趨勢,揭示了微文化在何等程度上重構了主體性及其認知方式。注意力焦點的迅速轉移這個特征,其實是當下整個文化的病癥,從專業學術研究,到社會熱點新聞,到各種八卦軼事,人們已習慣於迅疾轉換聚焦點,而不再是持續地、長時間地關注某一事物。“十年磨一劍”是一個很過時的做派,人們越來越功利地行事,因此短期行為成為普遍的首選。熱衷於多樣性和刺激性的信息,這兩個特征,仔細辨析起來是對焦點迅速轉移的補充說明。

前者說的是超級注意力對信息的多重性的量的偏愛,後者則是對超級注意力在信息的質的方面的描述。多樣化的海量信息除了會導致認知方式的破碎之外,還有可能使得信息接受的有效性下降。微文化的行為主體喜好有刺激性的信息,乏味平常的信息不再吸引眼球並受到關注,這就極大地提升了人們對信息的娛樂性期待,時下所謂的“大V”和“標題黨”很有市場,恰恰是這種刺激性信息期待的產物。

不刺激不足以吸引眼球,不刺激也不足以形成人氣,這就導致微文化充斥了大量無意義的聳人聽聞的冗餘信息和虛假信息,這些信息交往活動耗費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後,無法忍受單調狀態,乃是對超級注意力內在心理動因的揭示,前面三個特點均受制於這一心理動因。持續關注一個事物會刻板乏味而難以忍受,所以不停地變換焦點、尋求多樣信息流尤其是那些高強度刺激性的信息。

在我看來,如果微文化說的是客觀的文化現實的話,那麼,超級注意力則是對這一文化的主體的認知習性的說明,它們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我們知道,文化這個概念本身有一個培育的涵義,文化就是對人的濡化或熏陶,所以微文化的客觀現實總是在塑造相應的主體。反過來,新的主體又推助和強化新的文化。

在這個意義上說,以超級注意力為代表的認知模式既是微文化的產物,又反過來推助和強化了微文化。由此我們便進入了微文化的主體性範疇,不同於此前的文化,微文化所塑造的是一種新的“微主體”,尤以“媒體一代”為代表。從這個角度看,微文化在改變文化的同時,也在改變主體及其認知方式,認知方式的變化進一步導致主體思維方式、情感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轉變。我想強調的是,微文化不僅具有心理學意義上的注意力模式的重構,更具有社會學和政治學意義上的實踐主體及其實踐行為的重構。即是說,超級注意力的普遍流行不僅昭示了微文化的認知模式,同時也預示了某種微主體的形成。

 

微敘事以及微政治

 

“微主體”這個說法是相較於微文化時代以前的主體性而提出的,其主體性特征呈現在“微”字上。如果說此前曾有過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的時代”,有過啟蒙運動笛卡兒式“反思主體”時代的話,那麼,在今天通信技術和媒介文化高度發達的境況下,“巨人”和“反思主體”的建構條件已蕩然無存,而平民式的“微主體”應運而生;如果說“巨人”和“反思主體”們曾生活在理性邏輯的三維深度空間里的話,那麼,今天的微主體則生存於理性衰退的隨機性二維平面中,後者從思想到行為都更加地碎微化和感性化。

我以為,微主體是通過其微認知來建構社會及其主體性的,而微認知的基本話語形式則是某種“微敘事”。從當下中國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現狀來看,可以說“微敘事”比利奧塔近半個世紀以前所說的“小敘事”更加碎微化。微認知及其微敘事所構成的微主體所實踐的是當代社會特有的微政治。微主體有賴於微認知,而微認知有賴於微敘事,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微認知及微敘事的特征做進一步的考察。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