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1)

【內容提要】 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微文化——正活躍並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它以新技術和新裝置為手段,構成了全新的信息方式。微文化有一系列突出的文化癥候,其中微型、快捷、海量和快感是值得注意的四個方面。

微文化在生產並強化某種“超級注意力”,它與“深度注意力”相對,以轉換、多樣、刺激和容忍度低為特征。這種超級注意力的廣泛流行,正在實現微文化對主體的重構。微文化的後果是複雜的,微認知的習性化、對微裝置的依賴、微主體的塑形和微政治的建構描述了這一複雜後果的深刻影響。面對微文化,穿越並重建多元總體性是一個可能的文化策略。


幾個月以前,我有機會訪問了騰訊公司深圳總部。在那座摩天大樓式的總部二樓,有兩塊巨大的LED顯示屏,向來訪者敘說著騰訊正在如何改變世界。一個顯示屏上正顯示當時有3.8億微信用戶在線,星星點點不停地在五大洲閃爍;另一個顯示屏上顯示的是當時有1.2億QQ用戶在線,星羅棋布地在世界不同地方。這個令人震驚的技術奇觀,在半個世紀以前,甚至20年前都是難以想像的。

英國地理學家哈維1990年在其成名作《後現代狀況:對文化變遷緣起的探究》一書中,描述了1850年代至1960年代這一百多年來,如何“通過時間消滅空間”而使世界不斷變小。今天,面對如此快捷的通訊,我想哈維會把世界描繪為一個微小的點。麥克盧漢所說的“地球村”不啻是這個時代的寓言!不過,眼下我們所遭遇的情勢已全然不同於半個世紀的麥克盧漢時代,它將以“微時代”來命名,以“微文化”來描述。無論微信還是QQ,許許多多的新技術新發明都在昭示一個不斷加強的趨勢:我們的社會和文化變得越來越“微化”。

如果說“微時代”是一個時間性界劃的話,那麼,“微文化”則是一個更加邏輯的概念,它揭櫫了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及其內在發展邏輯。更具體的問題是:這個時代的社會和文化的“微化”究竟意味著什麼?“微化”與主體性的重塑有何關聯?新的微文化是否催生了一種新的文化政治?

 

“微文化”的文化癥候

 

當我們用“微文化”來說明當下文化變遷時,其實隱含著許多需要仔細考量的問題。在英文中有一個“微(觀)文化”的概念(microculture),但它卻是意指社會中具有獨特語言、意識形態的小群體文化。這一概念與眼下本土流行的“微文化”說法不是同一個意思。“微文化”乃是一個含義更加寬泛的文化形態,尤其是指隨著新技術和新媒體,而來的愈加碎片化的文化新形態,是一個總體性日漸衰微,而人們愈發迷戀小微事物的文化。其表征從微信到微小說到微電影到微課程微攝影微商城到微一切……微文化的出現使人想起了過去的一個流行說法,“小的是美好的”,但面對微文化,還得補充一句:“小的是令人不安的!”因為微文化確實向我們提出了許多極富挑戰性的難題。今天人們熱衷於一切事物、文本、行為和思想的“微化”,隨之而來的是社會在變,文化在變,技術在變,主體亦隨之改變。

①[英]哈維:《後現代狀況——對文化變遷緣起的研究》,閻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301頁。

②參見維基百科網頁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culture.

Views: 6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