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發佈《陳楨: 札記2001》

《陳明發的詩與詩想》

《陳明發論故事》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我想將老子、莊子同後現代的領導美學聯繫上來。

不僅這樣,老莊鮮活的創意領導,必須替代現代管理思想中的理性中心主義。

讓它成為後現代人在知識社會中學習、工作和耕耘生活的基礎。

我希望這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人生抉擇。


創意人·故事人 精進計劃 》》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本事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生活&旅遊札記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攝影輯
文創玩家記事本 2001~2013
陳楨: 札記2001

說好的俳句 I
說好的俳句 II

馬來西亞微博
白垚經典: 中國寡婦山~~史詩的變奏

(Feature Photo: Are you searching for your soul? Then come out of your own prison by Avnish Dhoundiyal, http://avnishdhoundiyal.com/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80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9, 2021 at 12:12pm


陳明發《夢聯網》

看过一部電影《私人採購 Personal Shopper》,想起靈性書寫美學。潛意識,才是人類真正的“大數據”;只是我們一直還在探索挺進這數據庫的辦法。互聯網、物聯網,都不如聯繫自我的

“夢聯網”。知道自己已經入睡,卻清清楚楚聽見兩個聲音:意識和潛意識,似乎一個在耳邊,一個在心頭,個別對我說話。
(2017年8月9日)

延續閱讀 》陳明發原創 《陪夢散步》 05 ~~ 因夢無懼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7, 2021 at 9:28pm

打氣

《愛墾網》有幾個網友和粉絲;那我們本身是誰的粉絲呢?我們是普天下文化創意人的粉絲,他/她們有的在推動地方創生;有投進網絡數字内容;有的唱歌、跳舞、演戲、雕塑、攝影與畫畫;有的設計T衫、產品包裝與房子......。感同身受我們绝大多數都是很掙扎的一群,愛墾網上載了有關維琴尼亞·薩提爾的系列圖文。在精神上彼此打打氣;我們也同時發佈了陳明發博士過去一些公開課程的綱要,作為文創人催發創造力的防身技能。大家都很孤獨,但在自尊自重、滿腔熱血與才華之餘,也有屠龍一技在身。(尊重自己:創意人心理學)

                                                                                Defining Creative Industries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6, 2021 at 10:28pm

陳明發《老故事,但和我有關係;不只是“理論”而已》

馬來西亞許多實幹家,每當有機會上台演說,或接受媒體訪談,都會表示“痛心疾首”馬來西亞人不搞R&D。實質上,他們所謂的R&D,指的是Research & CopyDevelopment?太耗時燒錢了,讓傻子去幹吧。

更甚的是,對於任何事項的基礎研究,他們卻會以一句“理論吧了”掃得乾乾淨淨,讓理論家知難而退。



既然不要基礎研究,直接就去抄襲別人的“成功模式”就好了,所以,很多時候就搞成“水土不服”、“畫虎成貓”的稀奇現象。


實際例子就不提了,我這輩子得罪人够多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不想再造口業。


我這些年對於“文化+”理論,思考的都是:實用性;它可能解決我們目前所面對的社會問題嗎?



很多時候寫詩,我覺得自己是去古堡屠殺噴火龍拯救公主的武士。也許,這是我們小時候讀過的西洋神話最有力量的一章。


(誰想笑,就笑吧。)


武士老了,公主也老了,那頭馬也老了,噴火龍卻粗壯兇猛如昔;但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古堡公主的符號學,說的就是我們有待釋放的自我能量,噴火龍則是現實裡的種種困厄。


(很多噴火龍,實際上是“有心人”飼養出來的。)


眼下的許多社會現象無疑是捆綁了我們大家的想像力;我們寫詩,有足夠的才力與智力把那種種現象中值得敘說的故事釋放出來嗎?


才力與智力可能是我們最大的捆綁了。



君不見,眼下社會不管發生任何事,很多敏感、關愛的寫作人有感而發,都是腐舊的語言與角度。例如,2015117號在新加坡舉行的習馬會讓很多人很興奮,但寫出來的詩是什麼樣子?


不外又是余光中四十年前“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的“兩岸意象”。


21世紀,後現代了,能說點新鮮而有意義的事嗎?


這個現象堪憂,是因為寫作人、創作人本來應該是一個社會創造力的前沿啊;他們無力、無新意,我們又如何期待其他人有新能量呢?


【圖解】幸而,也有不信邪的企業,願意投注心力從最根本做起,讓一顆可可,撐起一個家族,一家博物館(叫“可可大使館”),還撐起一個“可可城 斗湖”。攝於亞庇可可博物館。(16.11.2015 )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5, 2021 at 2:05pm


陳明發《我對“自主創新”的私人定義》

1 探索自己的思想源頭,自身生活歷程的經驗,還有對其實踐的體驗與領會。

2 談論過去不是當它是一個既成而且不可改編的事實,而是再次出發的地方。

3 我們看待它、詮釋它、定案它,不再探索它,它才可能變成我們眼中的“事實”。

4 擺脫原有已不實在的思想模式,同時了解其約束,包括個人的、家庭的與社會的客觀條件。

5 如果只做一件事,就能滿足自身無限審美超越的愉悅快意,你會做什麼?

6 對自由,有本身的一套定義,創造性地設計出符合自己定義的新的自由生活方式。

7 外在可以堵著我們的去路,內在我們無須逆來順受;找個方法與它和平共處,要不超越它。

8 去中心化,別以為“權威”就全對;對自己全幫得上忙。

9 另一方面,對於本身個人的認識,我們可能也不是最好的權威。

10 不要小看生活中細小但體悟得到的實踐經驗,經過時間綿延,低窪地也可能崛起成高原。(15.3.2021)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4, 2021 at 3:11pm


陳明發《人生》

在臉書互動中,留言欄有這麽形容人生滋味的一句:

酸甜苦辣香臭五味雜陳


我回答說:


還好有藝術家的:紅黃藍青白五彩繽紛


意猶未盡,再補一句:


點線面凹凸五形無限

(14.3.2021)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3, 2021 at 4:34pm

陳明發《創意釋夢藝術培訓》

2001/02發表在《南洋商報》商餘版的《陪夢散步》專欄, 被收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馬華文學數位典藏系統”

後来在社媒上的交流,我這麽说道:

做一個方塊字的聯想與解構,應該都是很好的創意培訓。

現在大家喜歡叫人家“你要有創造力一點,有想像力一點,卻從來不帶領人投入創意學習的體驗。

學習潛能開發培訓的人,有能力開發各種很有趣的方法與技能,讓人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學習新東西。很可能,阻止這個社會枯竭的唯一方法,就是創造力、創新力培訓。

釋夢藝術,是其中的一個培訓方法。

寫專欄及前後幾年,我寫了十幾二十本夢的日記,很有紀律地記錄了每晚的夢況,對自己的情形還是比較清楚的。

與人釋夢,不是告訴他/她夢的意義、預兆,而是和他/她一道思索這夢對夢主的意義。它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
(2017年11月29日 )

                                                                  (FALL INTO THE STORY BY FERN EVANS)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February 25, 2021 at 11:15am


陳明發《1975年》

1975年,我唸中五,其實還蠻“多產”。前兩年,分別在兩間學校華文學會主持壁報編務,中五會考年就交由其他低年級的同學去負責,因此在讀書之餘,多了些時間可以寫東西、讀東西;而且往新明日報、新生活報等副刊投稿。(25.2.2021)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anuary 8, 2021 at 3:10pm


陳明發·妻語 2021《記載》


相遇快四十年,記得妳說的許多話。奇怪的是,有記載的,好像多數是初遇情境。後來的少了,可以理解,因為所有的用情,似乎都兜著孩子與家人轉。妳我的人生角色,都從彼此的恒星與行星,變成了日常生活事事物物的行星。更多時候,我們與事事物物都是流星,相互衝撞與爆炸。灼傷或燃亮。然後,没聲没味散落宇宙没邊際的黑暗。偶爾乍然返照或迴聲,我們相視而笑,說這就是時光。
(8.1.2021)

愛墾網鄉野調查:韓國首爾上岩洞DMC文創街區)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December 28, 2020 at 9:51pm


陳明發博士《CRACK與祛魅》


某長官有約,聆聽我對其組織的見解。他透露,要推動"高階思維法",從校園延伸到社會。


他用了個關鍵詞: crack; 怎樣讓目前四處充斥的荒唐迷思,出現裂縫進而破碎之?


有關這點,網上常見的口水戰與“大理論”,幫得上的地方很明顯地極其有限。



還是來點(社會)科學(包括管理哲學)的方法比較實在。



在"英雄"可以整廠裝備生產的今天,文化研究領域早有大量關於“祛魅”的論述與方法。有心者只要上網查查,便有機會讓自己在這一方面"日日新"。


此前,在有關組織的社媒群組裏,我們談過陳禎祿提及的"語言=人格"一事。


見:《陳楨劄記2001》

政治論述有它的一套語言,那套語言有它的方法論/人文工藝在裏面。能發揮那工藝,才可能贏得意識形態的戰爭。否則,徒耗精神。

我們可以鄙視某常上媒體的"國師",但媒體與公眾就是喜歡他們,覺得他們“夠深度”、“有學問”,出口成章,絕非不學無術。


有術無術,其實只有行內人才懂。大眾第壹印象,只覺得他們"好料"。


有關長官有心在本身部門去crack既有的心態結構,是大好事。組織內不妨也行之。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茍"是其中一個可激發創意思考的路徑。它在《礼记·大学》中的原意是:"如果"作為自然現象的日子,每天都能翻新,人也應該天天翻新。


“如果”國家體系有心crack既有舊習,民間單位何妨一起努力。


組織內訓,可能更重要;自己人都搞不清西東,如何協助領袖推進革新議程?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December 28, 2020 at 6:33pm


陳明發《次文化·軟訴求》


引用流行曲這種次文化(Sub Culture)的軟訴求(soft approach),是當前爭取真誠合作、和善氛圍的大眾傳播策略。爆血管罵粗口、批人祖宗十八代的策略,也有它的作用。2008年以來,已經證明它用來制造仇恨、撕裂,最好。

記得談陳禎祿時,我們提到“語言=人格”?

鄰國領袖知道這個道理,十餘年前,他們已經踏上“文化創生”的路子,所以領袖都傾向使用相關的策略與用詞。

記得那時候我在南洋專欄寫有關新加坡的文創努力時,某名評論人還譏諷說:“什麼?新加坡談文化?他們有什麼文化?”


還是讀我的文本吧 ——

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cultaware076

视频: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談政府與老板!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