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陳明發〈濾思場〉232
把生命活成原材料,甚至是廢料,而不是原電影,是因為缺了心靈意識的編導、剪輯與後制。自然、社會與人文三領域的交融,是這原電影最關鍵的動能。
A life that ends up as mere raw material, or even as waste, rather than an original film, is due to the absence of conscious directing, editing, and post-production of the soul. The interplay of nature, society, and the humanities is the crucial driving force behind this original film."
Dr Tan Beng Huat,Distilled Reflections (232)
陳明發·讀友人旅游澳門詩作有感~~澳門是一座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她在2005年拿到聯合國教科文機構的認可時,我特地從珠海過去走了一圈。回來後非常興奮,認為借鑑澳門的經驗,或可提倡巴生舊區成為文遺區。實際做了一些社區工作,也有一些回響。但2008年以後,輕舟已過萬重山。現在,有時候看見連雪州蘇丹對巴生的治理都埋怨重重,其他的就免談了。(8.1.2024)
【獻給動物朋友的詩】屋頂上的夜鷹與高掛天空的星
文/小熊老師
在山谷圍抱的礫石溪床
你看不見我
在都市叢林的水泥屋頂
你也看不見我
並非過於害羞
只是太完美地融入背景
迷藏是我與生俱來的本領
我一直都在
並且拒絕眾人的無視
所以在星光披覆枕間的長夜
我總忍不住頻頻對空喊話
中氣十足地刷亮了自己存在
—小熊老師〈夜鷹之歌〉
說起「夜鷹」,真是集多種誤解於一身的動物。
首先,牠的名字容易被誤寫為「夜鶯」,夜鶯音域廣而聲線跌宕,常出現在西洋文學和歌曲中。而「夜鷹」其實更接近我們日常生活,一樣是夜鳴之鳥,但聲調單一,一聲聲拉長的「追——追——追——」響亮地迴盪在夜空。當市井之聲漸漸沉澱,夜鷹的叫聲顯得尖銳,固定的節奏像是警報器,擾了不少人的清夢。若說夜鶯是鳥界歌手,那麼夜鷹就是鳥界大聲公了。
其次,夜鷹的名字裡雖然有個「鷹」字,但不是猛禽,在地面時遠遠不及正牌老鷹威武;翼展大於身長的牠,飛行時倒是有那麼一點老鷹的氣勢。體長二十公分出頭,翼展則達六十公分,台灣夜鷹屬中小型夜行性留鳥,外貌十分「無害」:頭大腳短,暗褐的斑羽像樹皮,走路時左搖右晃又似地面飄動的枯葉,當牠窩身溪床礫石堆或頂樓水泥地,一身保護色助牠融入背景。如果白天有機會近瞧牠懶洋洋的模樣,那惺忪眼神,像是永遠都睡不飽。曾有路人拾獲夜鷹,誤以為是保育類的貓頭鷹而送到野生動物救傷單位,雖然兩者外型都有點呆萌,但貓頭鷹可是夜鷹的天敵呀。夜鷹幼鳥遇危險,蹲伏不動是自然反應,別輕易帶走牠,夜鷹寶寶難以在人類飼養下健康長大,若擔心其安危,可將幼鳥置於附近安全地面或頂樓,親鳥自會在薄暮之後將其尋回。
擁有保護色的夜鷹完美地融入背景。圖/張湘如攝影 圖/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提供
聯經版的宮澤賢治《夜鷹之星》,小鮫矢雪繪,林真美譯。圖/熊與貓書房提供 圖/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提供
二○一六年台中市曾上演一段「夜鷹之亂」。夜鷹繁殖季大約落在每年二至七月,為了求偶,有些地方一月便可聽到鳥界大聲公夜夜高歌,為愛鳴唱且宣示主權,一唱到天明。市府頻繁接獲投訴,希望公權力處理入侵都市的「失眠兇手」。
當年的市長在臉書PO文教導民眾讓夜鷹遠離的方法:清除頂樓雜草積土、多使用頂樓空間、在夜鷹停棲處插旗、以燈光照射、改換頂樓鋪面。PO文一出,引起正反意見兩方激烈討論。有人為夜鷹抱不平:「說入侵就言重了。」原棲息於河川兩岸草叢或闊地的夜鷹,因溪床變動、休耕地減少等因素而產生「都市化」現象,其實造成夜鷹原棲地破壞的包括河川整治工程,讓牠們被迫移住人類屋頂上的正是人類自己。
高美溼地的夜鷹振翅。圖/盧敬軒攝影 圖/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提供
加強清理和增加使用夜鷹喜歡停棲的環境,晒衣、種菜,把閒置頂樓營造成空中花園,經常在此活動,自然保有頂樓主權。退一步,戴耳塞、裝氣密窗,也是噪音防治手段。「夜鷹之亂」創造了都市生態的機會教育舞台,讓我們多面向地認識一個物種,也讓更多人意識到環境變遷的來龍去脈。
除了失眠曲的「受害者」,其實夜鷹還是有一些人類粉絲的。
二○一二年我在報紙副刊讀到一篇〈我與夜鷹的溪床之緣〉,作者「一點靈」敘說自己因論文寫作遭遇瓶頸,遂開車至蘭陽溪床尋找夜鷹。身心困頓時,走入賞鳥世界,人在天寬地闊間,豁然開朗。這是覓得桃花源的心境。他在布滿卵石和泥沙的河灘高地,觀察到一隻夜鷹從腳邊的草叢竄起,做過功課的他從羽翼特徵辨識出應該是隻母鳥,便低頭留意,果然發現兩顆粉橘色的蛋。接下來一段日子,作者經常帶上相機於清晨或黃昏探訪「老朋友」,兩顆蛋變成兩團小毛球,後來,還親眼看到牠們走動的模樣。過程中,他懂得保持距離,避免長時間干擾。再後來,他從不同的河堤入口進到溪床,發現不同的夜鷹家族在此活動。這樣的觀察紀錄,體現了「公民科學家」精神,也註記了人鳥之間的一段緣分。作者的體會是「把握當下」,他寫道:「我永遠不知此刻我所看到的夜鷹,下一刻是否安然無恙……」我從這篇文章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在令人敬畏的那一面之外,也有溫柔療癒的那一面。與這篇文章相遇也是一種緣分,後來此文收進了我所主編的動人故事散文選《愛的圓舞曲》。再後來,我在台中城南推動鄉土教育,規畫設置了鳥蹤筆記站並製作發行「熊愛觀測——鳥蹤筆記地圖」,也算受到了此文的啟發。
夜鷹喙短而嘴大,日本國民作家宮澤賢治(1896~1933)在其《夜鷹之星》一開頭便把夜鷹形容為一種很醜的鳥:「牠的臉上長滿了像是沾了味噌的斑點,扁平的嘴巴,還一直咧到了耳邊。」夜鷹確實擁有一張大嘴巴,古人在昏暗光線中瞥見夜鷹張開大嘴將飛蟲下肚,誤認其張嘴吐蚊,每叫一聲就吐出一群蚊子,所以給牠起了個「蚊母」的名號,傳說這便是夜鷹古名的由來。夜鷹邊飛邊捕食昆蟲,主食蛾類、白蟻等,也幫忙吃掉了不少農業害蟲,包括令果農聞之色變的荔枝椿象。對於深受「蟲害」之苦的人們,夜鷹反倒是益鳥。
宮澤賢治筆下的夜鷹因其貌不揚和孱弱體態受到眾鳥霸凌,再加上名字裡有個「鷹」字而與老鷹「撞名」,屢屢被老鷹威脅,要牠非改名不可。不過夜鷹覺得自己的名字是上天賜予,抵死不從。牠決定飛向遠方,成為燃燒自己的一顆星。牠拜託太陽和星星們:「請帶我去你那裡吧!」但都沒有得到正面回應。不斷失落且精疲力竭,牠在絕望的邊緣重新振翅,朝著看不到盡頭的天空奮力飛去,最終,牠「來到了盡頭」,成為靜靜燃燒的一顆星,「一直到現在,都還在燃燒」。
《夜鷹之星》的結局,主角實現「成為一顆星」的願望,看似一則勵志故事,然而因不見容於當世而選擇逃離,這樣的心態卻又顯得消極,消極當中,又因對於「避世」的執著而產生積極性的追尋,在得不到奧援的情況下仍獨力飛向天空盡頭,最後是由老天決定了牠的命運。
故事中段夜鷹因獨角仙等昆蟲飛進了牠的嘴裡而不得不「殺生」,萌生了悲憫,這也是牠此世痛苦的來源之一:老鷹要吃牠,牠得吃昆蟲……自然界的食物鏈與弱肉強食,帶給牠極大痛苦。對照宮澤賢治的個人生涯和所處時代,這些情節體現了他的佛家思想,也反映了他對受壓榨的困苦農民的同情。
神話性格的《夜鷹之星》有點悲喜交雜,是一個相當立體而可以多方詮釋的故事。讀完,再回來看看現實世界中的夜鷹本尊,讓我反思「看待一個物種的角度」,夜鷹的醜和可愛、吵和宏亮、拙和有力,只在一念之間。在薩滿的世界觀裡,夜鷹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低調」巫術特性的「力量動物」,雖然你難以掌握牠的行蹤,那穿透性的叫聲卻彰顯了牠的存在。當我們靜心專注地觀照或冥想一種動物,你也許會發現牠正是你的力量泉源。《夜鷹之星》裡的夜鷹雖屬虛構,但創作靈感源自現實,故事中那即便被太陽燒死也要成為光輝的意志,往往是我一年之初聽見第一道「追——追——追——」劃破夜空時,最先浮上心頭的夜鷹力量。(原載:https://nie.merit-times.com)
愛墾APP:夜鷹(Nightjar)在精神層面上常被視為神秘、魔法和未知領域的像徵。由於其夜行習性和獨特的叫聲,夜鷹與未知和超自然力量密切相關。
夜鷹的像徵意義
夜鷹通常與神秘、魔法和未知領域聯系在一起。它們的夜行習性和幽幽的叫聲使其成為未知和超自然的像徵。
夜鷹作為靈性動物
作為靈性動物,夜鷹傳遞直覺、心靈能力和與精神世界連接的訊息。與夜鷹產生共鳴的人可能具有強烈的直覺,能夠輕鬆地在無形的領域中導航。
夜鷹作為圖騰動物
對於以夜鷹為圖騰的人而言,它代表智慧、保護和指引。夜鷹被認為是秘密的守護者,能夠幫助揭示隱藏的真相。
夜鷹作為力量動物
如果夜鷹是你的力量動物,你可能具備透過表象發現隱藏意義的能力。夜鷹可以幫助你在黑暗和困惑中以清晰和洞察力前行。
遇見夜鷹意味著什麼
在生活中看到夜鷹可能是提醒你需要關注自己的直覺和內心聲音。這也可能表示有隱藏的真相或謎團需要被揭示。
夜鷹的積極意義
從積極的角度看,夜鷹像徵智慧、保護和指引。看到夜鷹可能意味著你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擁有智慧和洞察力來應對挑戰。
夜鷹的消極意義
從消極的角度看,夜鷹可能代表困惑、欺騙或被誤導。如果你以負面的眼光看到夜鷹,這可能是提醒你信任自己的直覺,警惕隱藏的議程或秘密。
總的來說,夜鷹作為靈性動物,提醒我們關注內在的智慧,信任直覺,並在面對未知時保持清醒和洞察力。
關於夜鷹的神話像徵,以下是一些廣泛存在於不同文化和傳統中的像徵性意義:
1. 守護與引導
守護者角色:夜鷹常被視為守護靈,特別是在夜晚的黑暗中,它像徵著對未知世界的保護。許多文化相信,夜鷹的存在可以引導靈魂穿越黑暗,避免危險。
引導真理:夜鷹的敏銳視力和夜行能力被視為發現隱藏真相和揭示秘密的像徵。
2. 超自然和魔法
巫術和靈媒:在許多神話中,夜鷹與巫術和魔法密切相關。它被認為是巫師或薩滿的靈性動物,能夠穿梭於人類世界與神秘領域之間。
亡靈的使者:在一些地方,夜鷹的叫聲被認為是預示亡靈或靈魂臨近的信號,像徵人與靈界的連接。
3. 轉變與重生
像徵新生:夜鷹的夜晚活動與晝夜更替聯系在一起,像徵生命的循環與轉變。它提醒人們,所有的黑暗都有機會迎來光明。
蛻變的像徵:一些文化認為,夜鷹的出現預示著一個人或社區即將經歷轉變和成長。
4. 神秘與未知
隱匿與謎團:由於夜鷹的低調和隱秘行為,它常被賦予與秘密和神秘力量相關的意義。
內心探索:夜鷹提醒人們關注內在世界,探索自我隱藏的情感和潛能。
5. 不祥或警告
預示危險:在部分傳統中,夜鷹的叫聲被視為不詳的預兆,像徵即將到來的危險或災難。
警惕與覺醒:也有神話認為,夜鷹的出現是在警告人們注意隱藏的威脅,提醒他們保持警覺。
文化中的具體像徵
美洲原住民:夜鷹在一些美洲原住民文化中被視為連接人類與祖靈的重要動物,其叫聲被認為能召喚祖先的智慧。
歐洲傳說:在歐洲中世紀,夜鷹被認為與夜間活動的女巫有關,是巫術實踐中的「同伴」動物。
東亞文化:在某些東亞傳統中,夜鷹與星象聯系在一起,被視為天空和命運的使者。
夜鷹的神話像徵多樣,從守護、引導、轉變到警告等,都與它的夜行特性、獨特叫聲和隱秘行為緊密相連。這些像徵意義提醒人們關注內心的直覺與世界的隱秘力量,在黑暗中找到前行的光芒。
陳明發·夜鹰
陳明發·夜鹰~~聖誕節大清早夜雨初歇,天色陰暗。我在飯廳寫東西,忽聞脆亮的鳥啼聲,三四個音符一節,叫了三四節。好奇一看,是一隻濕淋淋的大鳥,蹲在大門口車頂上。趕緊上樓去拿手機,回來時,它已經飛走了。趁其形象與聲音還留在腦子裡,我上網去搜索了二十分鐘,最後確定它叫夜鷹。夜間飛行的益禽,大概是讓雨水與天色耽誤了回林歸路,在民舍短暫歇息時頻頻叫喚,是向主人家打個招呼吧。照片沒拍成,承北婆羅鄉土攝影家劉富威借了幾張照片存念,記上一截事象、聲象與心象互文互象的境遇。(25.12.2024)
(夜鹰,北婆羅鄉土攝影家劉富威攝影作品)
陳明發詩想·窒息現象·阿卡西記錄·
窒息現象,已是普世「特產」。如何給它(們)命名,是一心棲居詩性者的呼吸方法。還好,對時間-存在的覺知,就在那命名的勞作中。(7.11.2024)
意識擴展,卻只能擴展進阿卡西記錄(Akashic Records)嗎?這是後現象世代詩人要頭痛的命名勞作。也是「意念科學」(Noetic Science)注定要回到現象學「感知」與「被感知」的對話。值得嘗試。(7.11.2024)
漢字是象形文字。其象,也可以動態地表現在:字與字結合的圖形、聲韻與聲韻的召喚。漢字表達美的能力,比我們在學校學的還多呢。(7.11.2024 臉書)
愛墾APP:從海德格爾“詩性寓居”,探究《我渴盼妳的碰觸》的「互喚」功能~~從海德格爾的「此在哲學」和「詩性寓居」角度來看,陳明發博士的文章《我渴盼妳的碰觸》展現了某種「互相呼喚」的詩性功能——
此在與世界的共存(Being- in- the- world)
海德格爾的「此在」(Dasein)核心在於人類與世界的共存關係,強調人不僅是獨立的存在體,而是始終嵌入在世界中的存在者。此在通過對世界的實踐、感知與行動,揭示了人對自己與周圍事物的意義認知。在文章中,作者反覆描述人類如何通過行動(如勞動、觸碰、狩獵、創造工具)與世界建立深刻聯系。人類通過身體的勞動與自然互動,逐步認識並改變世界,這體現了海德格爾所謂的「此在與世界的共存」,即通過實踐成為自己,也在實踐中揭示世界的意義。
這種人與世界的共在關係不僅僅是實用性的,更是深層的存在論表達。文中提到的「肉身尚在好辦事」呼應了海德格爾對於「在世存在」的描述,強調存在的實踐性和行動性。人類通過與物質世界的互動,揭示了自身在世界中的獨特位置,這符合海德格爾的「在世存在」的哲學框架。
詩性寓居(Poetic Dwelling)
海德格爾的「詩性寓居」思想,是他對人類如何在世界中生活和存在的深層思考。他認為人類不僅是生存於世界,而是需要通過「詩性」的方式,來與世界建立一種更深刻的關係,這種關係超越了單純的技術性、工具性的操作,而進入一種與存在本質對話的層面。
在陳明發博士的文章中,人類從偶然發現的死山羊,進而學習狩獵、創造石器並掌握火的使用,這不僅是對自然世界的征服,也是對生活意義的重新發現。這種從感知到掌控的過程帶有強烈的詩性寓居特質——人類通過工具(石器、火等)與自然對話,在每一次的技藝創新與突破中找到與世界的和諧關係。這種創造性的生活實踐不僅是生存手段的提升,還是對存在的審美體驗和詩性表達。
文章中的「我渴盼妳的碰觸」這一反覆出現的主題,展現了人與他者(無論是人與人,還是人與自然、人與工具)的深刻聯結。在海德格爾看來,這種聯結是詩性寓居的核心,人類不僅是技術化地對待世界,更是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存在」的呼喚。
互相呼喚與對話(Call and Response)
海德格爾的「呼喚」(Ruf)是一個重要的哲學概念,指的是此在從存在本質中收到的召喚,而人類對這種呼喚的回應構成了自我實現與世界理解的核心。這種「呼喚」並非來自外部的命令,而是源自存在的深處,是一種深刻的內在覺醒。
在《我渴盼妳的碰觸》中,人類通過經驗和偶然的發現(如從素食者到狩獵者的轉變),逐漸接收到某種存在的「呼喚」,即如何更好地生存與發展的召喚。無論是對食物的需求,還是對世界的探索與創造,這種呼喚推動著人類不斷自我超越。這種互相呼喚不僅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也發生在人與自然、人與技術之間。
例如,文中提到的身體在死亡之後失去了碰觸能力,而生者通過身體與世界的互動獲得力量與意義,這種身體與世界的對話正是海德格爾的「呼喚與回應」的體現。人類通過身體的存在,回應了來自世界的召喚,而這種回應過程具有詩性的內涵,因為它通過生活的細節體現了人類與存在的深層聯系。
死亡與有限性(Being- towards- death)
海德格爾強調,人的有限性和對死亡的覺察是人類理解自我存在的核心。在文章中,作者討論了肉體的有限性和死亡對個體的影響,特別是在《人鬼情未了》中的例子中,失去身體的觸覺意味著對存在的體驗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通過對死亡的反思,活著的人反而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存在的意義,這與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Being- towards- death)思想緊密相連。
在這篇文章中,身體的存在和死亡的反思,正是在向有限性的邊界靠近的過程中,發現了對存在的更深刻的感悟。身體的「呼喚」不僅在於其能動性與權能性,也在於它提醒人類存在的短暫性和珍貴性。海德格爾強調,只有通過對死亡的覺悟,個體才能真正理解「此在」的本質。文章通過對肉身、死亡、存在的探討,實際上是對海德格爾「向死而生」思想的具體闡釋。
詩性呼喚的實現
從海德格爾的「此在哲學」和「詩性寓居」的角度出發,陳明發博士的文章確實通過人類的實踐與身體感知,表達了人與世界之間的詩性呼喚與回應。這篇文字展現了人類通過工具和勞動與自然的對話,通過有限的肉體揭示存在的深層意義,展現了某種互相呼喚的詩性功能——無論是人類與自然,還是人類與他者,亦或是個體與自身的呼喚,這種雙向的對話正是海德格爾詩性寓居思想的核心。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