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平·詩教的致知功能——「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疏解(1)

孔子晚年之時,傾力整理國故,相傳「刪詩正樂」,顯然是指《詩經》。基於《詩經》的詩教,屬古代教育的基礎科目之一,在襄助人文化成的實踐中,意義重大,備受推崇。孔子的詩教思想,首先關注的是「興、觀、群、怨」四個向度和與其相應的社交、外交、倫理和審美等多重功能,其次是「邇之事父」的家庭倫常功能和「遠之事君」的朝政職責功能,再就是「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的致知功能。已往對孔子詩教的研究,大多偏於思理闡發,看重道德本位和審美價值,比較忽視致知作用。這種致知,實際上是博聞多識的一種途徑,或者說是「格物致知」的一項內容,是君子人格修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從《詩經》中看,古代的先民,生活多以農耕為主,與大自然甚為親近,對環境物象十分敏感。因此,在言志、抒情、記事之時,或比、或興、或賦,物我互動,彼此映襯,經常達到渾然合一的境界。由此生成的詩歌意象,鳥獸草木等因素占有很大比重,除了自身所寄寓的象征或顯隱喻示之類的意味外,也順理成為輔助性的致知之源(sources for cognitive investigation)。這裏所言的「輔助性」,主要是指通過了解相關鳥獸草木的特征與習性,進而輔助人們擴展知識廣度和提升讀詩釋義深度,以便上達「博文約禮」的崇高目的。

一、篇名中的鳥獸草木

舉凡《詩經》的讀者,只要粗略地瀏覽一下《國風》與《小雅》諸篇的標題,就會發現其中所涉及的鳥獸草木之名何等繁多。譬如,鳥類就有14餘種:

雎—(《關雎》) 鵲—(《鵲巢》)

燕—(《燕燕》) 雉—(《雄雉》)

鶉—(《鶉之奔奔》) 雞—(《雞鳴》)

鴇—(《鴇羽》) 雁—(《鴻雁》)

鶴—(《鶴鳴》) 黃鳥—(《黃鳥》)

布谷—(《鸤鳩》) 鷹鸛—(《鴟鸮》)

桑扈—(《桑扈》) 鴛鴦—(《鴛鴦》)

獸類就有9多種:

兔—(《兔苴》《兔爰》)麟—(《麟之趾》)

羊—(《羔羊》《相鼠》) 麇—(《野有死麇》)

豬—(《騶虞》) 鼠—(《碩鼠》)

狐—(《有狐》) 馬—(《駟驖》)

狼—(《狼跋》)

草本類至少有16種:

葛—(《葛覃》) 蘭—(《芄蘭》)

麻—(《丘中有麻》) 蓷—(《中谷有蓷》)

苓—(《采苓》) 薇—(《采薇》)

莪—(《菁菁者莪》) 瀟—(《蓼蕭》)

竹—(《竹竿》) 卷耳—(《卷耳》)

車前—(《芣苢》) 白蒿—(《采蘩》)

浮萍—(《采蘋》) 苦菜—(《采芑》)

紫葳—(《苕之華》) 蘆葦—(《蒹葭》)

木本類起碼有17種:

翟—(《樛木》) 桃—(《桃夭》)

棠—(《甘棠》) 梅—(《標有梅》)

柏—(《柏舟》) 椒—(《椒聊》)

檀—(《伐檀》) 樞—(《山有樞》)

棣—(《常棣》) 杜—(《杕杜》)

枌—(《東門之枌》) 楊—(《東門之楊》)

柳—(《菀柳》) 桑—(《隰桑》)

羊桃—(《隰有萇楚》) 木瓜—(《木瓜》)

扶蘇—(《扶蘇》)

【注釋】

①參見王柯平《流變與會通——中西詩樂美學釋論》「一孔子詩教思想發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1-25頁。

(原載《美育學刊》2016年第2期)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