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a Wang's Blog – December 2015 Archive (6)

羊行屮《印度異聞錄》 (1)

我躺在床上,聽月餅說了一整夜的故事。

月餅一直講到天亮,抽完最後一根煙,隔壁宿舍的同學已經嘟嘟囔囔地出門跑早操,屋子里和火災現場差不多,隔著濃濃的煙霧,我幾乎看不清楚他的模樣。

月餅往床上一躺:“累了,我先睡一會兒。記得幫我買晚飯,中午別喊我了,喊了也起不來。”

我雖然也困得睜不開眼,但是月餅的講述讓我心里直打哆嗦,躺下閉著眼睛,那一幅幅故事畫面在腦海里不停地浮現,索性起身洗了把臉,看著墻上的世界地圖。…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December 31, 201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的沈思》(5)

 春秋早期的鼎,承繼西周中期的形式,一般說來素樸無文,但是造型上發生了變化。鼎的“獸蹄足”明顯完成,鼎耳附在鼎壁外緣,向外撇張,鼎大部分加了蓋子,蓋子似乎翻過來可以當盤,所以附加了各式可以站立的足,這種變化,從根本上否定了鼎的莊重性,增加了實用、方便的效能。許多容器,甚至下部容器與上面的蓋完全一樣,使人覺得可以隨便顛倒使用。這種造型上對穩定、秩序、莊重的破壞,使大部分器物中甚至蘊涵了幽默與諷刺的效果。

造型上奇突的變化,也遠非西周匠人所能想象,把鼎身拉長,變成橫的橢圓狀,加上細而短的鼎足,鼎,完全喪失了原有作為國之重器的“莊重”之感,反而產生了相反的詼諧可愛的感覺。

鼎足變細是一般春秋鼎形器的特色,更重視實用功能,而忽略視覺經驗上傳統習慣的莊重穩定,鼎這種器物反映得最明顯了。…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December 22, 201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的沈思》(4)

 埃及的人像雕塑,其實是王權無所不在的具體表現。在那個統治著尼羅河上下遊的大帝國中,如同巍巍的金字塔一樣,埃及的人像雕塑,是這個龐大而階級嚴密、紀律一絲不茍的大帝國精神的表征。

  如果說,埃及人創造了金字塔,毋寧說,埃及人選擇了金字塔。當一個藝術上的造型不再只是實際生活中的對象,而具備了代表一個共同生活的民族更內在的精神時,這個造型,已經是一個文化上的符號,蘊涵了復雜的民族歷史共同的記憶和情感。所以,我們在平坦的地平線上看到了一個巨大而準確的三角形,也似乎看見了一個從下至上層層疊壓,逐步趨向服從於最高的唯一的一個頂尖的歸屬過程。

  一個符號,事實上是一個民族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共同縮影。…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1:38a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的沈思》(3)

第三章·青銅時代

“商”代和“周”代的青銅器,在本質上分別代表了兩種藝術傾向。商近於?“浪漫”,而周近於?“古典”。“商”風格中充滿了神秘的幻想,大膽而熱烈,那些厚重華麗的饕餮,仿佛透過久遠的年代,仍然能夠傳達給我們那巫的文化中迷狂暴烈的血質性格。“周”風格簡樸端莊,傳達的是理性人文精神的均衡、安定,平復了商的巫術之美中過分繁麗激情的部分。

一、青銅器的起源《左傳·宣公三年》載:“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December 13, 201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的沈思》(2)

       美”產生了。“美”是幾萬年,幾十萬年,在辛苦而沈重的生存競爭中完成的一個典型。

  當人類向新的物質過渡時,那種對陪伴了自己幾十萬年的舊的物質的依戀,便完成了人類最初的“美”的情感。不再發生實際作用的石斧,被供奉起來,作為對人類過去文明的紀念。石斧的作用和造型在第一代供奉人的心中,都能引起共鳴,是實際操作的經驗。逐漸地,石斧的作用淡薄了,剩下的便只是單純的造型,這造型在人們心中產生喚起遠古經驗的象征意義。於是,石斧變成了玉斧,人們用更美好的質地、用更精細的手工來紀念它。“藝術”與“實用”分開了,玉斧又變成了玉圭,代表了社會上或政治上的地位,“藝術”與“倫理”結合,原始的作用與 美的欣賞一並對人發生影響。然後,倫理的因素也淡薄了,玉圭成為單純的“美”的欣賞。在視覺和觸覺上依然仿佛呼喚著遠古的記憶,但是確實的記憶太模糊茫昧了,只留下一團解釋不清的情感,那便是我們至今無法說明的所謂“美”吧。…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December 6, 2015 at 8:43a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的沈思》(1)

引言

  這本書分段連載延續了有兩年之久。

  至於這本書中有關問題的思考,時間則更長了。

  走到美術理論的專業上,最初只單純是因為一些“美”的感動;那些詩歌、音樂、繪畫、雕塑與建築,在最沮喪致死的時刻,依然煥放著生命動人的光彩,使我相信,那“美”便是生命的唯一目的和意義吧。

  在故宮讀有關中國藝術的種種,也還只是停留在對“美”的直接的、單一的感動上。…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December 4, 2015 at 9:12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