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 布達米亞's Blog (279)

江曉原:中西“博物”傳統之異同(4)

法拉不無諷刺地指出了“帝國科學”的實質:“班克斯接管了當地的女性和植物,而庫克則保護了大英帝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甚至對班克斯的植物學本身也調侃了一番:“即使是植物學方面的科學術語也充滿了性指涉。……這個體系主要依靠花朵之中雌雄生殖器官的數量來進行分類。”據說“要保護年輕婦女不受植物學教育的浸染,他們嚴令禁止各種各樣的植物采集探險活動”。這簡直就是將植物學看成一種“涉黃”的淫穢色情活動了。

在意識形態強烈影響著我們學術話語的時代,上面的故事通常是這樣被描述的:庫克艦長的“奮進號”軍艦對殖民地和尚未成為殖民地的那些地方的所謂“訪問”,其實是殖民者耀武揚威的侵略,搭載著達爾文的“小獵犬號”軍艦也是同樣行徑;班克斯和當地女性的縱欲狂歡,當然是殖民者對土著婦女令人髮指的蹂躪;即使是他采集當地植物標本的“科學考察”,也可以視為殖民者“竊取當地經濟情報”的罪惡行為。…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March 4, 2020 at 11:31pm — No Comments

江曉原:中西“博物”傳統之異同(3)

傳說中的“神農嚐百草”故事,也可以在類似意義下得到新的解讀:“嚐百草”當然是富有博物學色彩的活動,神農通過這一活動,得知哪些草能夠治病,哪些不能,然而在這個傳說中,神農顯然沒有致力於解釋,“為何”某些草能夠治病而另一些則不能,更不會去建立“模型”以說明之。 

 

“帝國科學”的原罪 

 …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10, 2019 at 10:03am — No Comments

江曉原:中西“博物”傳統之異同(2)

《博物誌》中內容,大致可分為五類:一、山川地理知識;二、奇禽異獸描述;三、古代神話材料;四、歷史人物傳說;五、神仙方伎故事。這五大類,完全符合中國文化中的博物傳統,深合中國古代博物傳統之旨。第一類,其中涉及宇宙學說,甚至還有“地動”思想,故為科學史家所重視。第二類,其中甚至出現了中國古代長期流傳的“守宮砂”傳說的早期文獻:相傳守宮砂點在處女胳膊上,永不褪色,只有性交之後才會自動消失。第三類,古代神話傳說,其中甚至包括可猜想為現代“連體人”的記載。第四類,各種著名歷史人物,比如三位著名刺客的傳說,此三名刺客及所刺對象,歷史上皆實有其人。第五類,包括各種古代方術傳說,比如中國古代房中養生學說,房中術史上的傳說人物之一“青牛道士封君達”等等。前兩類與西方的博物學較為接近,但每一類都會帶怪力亂神色彩。

 …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10, 2019 at 9:57am — No Comments

江曉原:中西“博物”傳統之異同(1)

《西方博物學大系》收錄博物學著作超過一百種,時間跨度為15世紀至1919年,作者分布於16個國家,寫作語種有英語、法語、拉丁語、德語、弗萊芒語等,涉及對象包括植物、昆蟲、軟體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鳥類和人類等,西方博物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大備於此編。 

 

中西方“博物”傳統及觀念之異同 

 

今天中文裏的“博物學“一詞,學者們認為對應的英語詞匯是Natural…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10, 2019 at 9:48am — No Comments

夏吉林·聶家岩:未來故鄉的經典比喻或神話(7)

七、聶家岩,必將成為未來故鄉的經典比喻和神話

聶家岩詩篇的內容,當然永遠不只是前面所述這些意義。橫向展開的內容是故鄉的三個維度:人物、風物及心靈史。當作者人到中年重新回顧童年的生活場景,回憶那些遇見的人,把玩兒的物件和遭遇的事件,像向教授這樣的敏銳詩人,不可能用退休老幹部的筆法,再去簡單描寫那個已經面目全非的故鄉。如何在故鄉的重新解析裏,找到鄉村人類學的文化本質意義,才是一個優秀詩人在這個時代所應該肩負的責任。

前文有問,一部優秀的詩集,第一層是記載事實,第二層是表達愛與哀愁,第三層是反躬自省,第四層和第五層又幹什麽呢?大多數認真的詩人,都做得到回憶、抒情和反省,大多數詩人也只能止步於此。…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March 2, 2019 at 8:02pm — No Comments

夏吉林·聶家岩:未來故鄉的經典比喻或神話(6)

六、修辭,以立故鄉之誠

故鄉在離我們遠去,即使我們興趣盎然地再次回到故鄉,故鄉也已經離我們遠去,或許,她只可能存在我們的語言描摹裏。這種描摹方式,向以鮮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語言修辭體系:尋常場景的神話語言學,或本能倒逼出的欲望語言學。



早先的聶家岩

一定有段輝煌的馴馬史

那道名叫跑馬梁的小山丘

表明曾經良馬馳騁…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February 24, 2019 at 5:41pm — No Comments

張勇·雲南騰沖:邊城崛起的文化密碼

橫斷山脈的滇西邊疆地區,往往是貧困、邊遠的代名詞。然而在滇西高黎貢山西麓有一座邊境小城,海內外多元文化在這裏交融並存,中華傳統文化在這裏熠熠生輝,這座獨特的邊城就是雲南省騰沖市。

78歲老人寸尊智的家在保山騰沖市和順古鎮,家裏有兩座融合漢族白族風格的百年院落。“我的曾祖父是個貢生,到緬甸經商創業;祖父三兄弟在緬甸恰井辦商號很有名氣;12歲去緬甸的父親在木姐辦了海豐商行,我和兒子先後在瑞麗辦商號做進出口生意。”寸尊智向記者講述了自家5代人走夷方闖海外經商的歷史。他是最美保護古鎮老人,先後為和順公益建設捐款10萬多元。…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17, 2018 at 10:01pm — 1 Comment

夏吉林·聶家岩:未來故鄉的經典比喻或神話(5)

潘先生和羅婆婆,沒有幸運到完成這種乾坤相生相長的循環,他們沒有機會,把傳承銘刻在自己的家園。這樣的疼痛,除了當事人,恐怕就是作者感受得最為深刻。那些美麗慈悲的人物,那些曾經的輝煌,在這裏哢嚓哢嚓,斷裂開去。這樣的消逝“比黃金更加壯麗”,這種壯麗是對歷史的哀悼,也是對未來的祝福,是當下我們忍不住的疼痛。…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16, 2018 at 1:14am — No Comments

夏吉林·聶家岩:未來故鄉的經典比喻或神話(4)

也只有在故鄉的道場,一個天真的少年,才可以無憂無慮的沈溺,可以內聖外王、顧盼自雄,有這樣堅實實的人格基礎的厚積薄發,才有自己天性的敏銳,甚至能從腐朽的世界找到耀眼的光芒。詩人在《牛糞如煙》中寫道:



在所有的動物糞便中

我唯一能接受的是牛糞

它不僅與傳說的黃金有關

更與低矮的房屋有關

還是治療凍傷的良藥…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16, 2018 at 1:13am — No Comments

夏吉林·聶家岩:未來故鄉的經典比喻或神話(3)

超越簡單的物理度量,注入生活的規劃內涵:一是貧瘠土地上勞作可能帶來的谷穗收成的高度,二是滋養生命萬物的溪水寬度,他們都是同樣的父愛,矛盾沖突的父愛:水流豐沛,則表示風調雨順,稼穡豐收;而河水泛濫又是孩子生命安全的障礙。一個父親,如何丈量這個寬度或高度,需要怎樣的智慧,一把銀卷尺可有這個擔當?



事實恰恰相反:卷曲的尺子

很少展露容貌,從祖父傳下來的

小銀盒,是父親珍藏的一顆

不欲輕示於人的瑰寶…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16, 2018 at 1:12am — No Comments

夏吉林·聶家岩:未來故鄉的經典比喻或神話(2)

三品風水:穿行於土地下面的盤根錯節,在很多時候把幾個家庭在地底下串聯起來,正所謂“同氣連枝”,也把過去和未來、生與死串聯起來,正如詩句“穿透小學操場、梯田以及墳墓”。世界上有一些部族,就像電影《阿凡達》表現的那樣,大樹變成靈魂的安放地。貴州黔東南的芭沙族至今演習的風俗:每當一個親人離世,家人就種下一顆樹安放他的屍骨和靈魂,所以芭沙人祖祖輩輩拒絕砍樹。大樹承載的古老故事太多,見證的村莊變遷太久,大樹就像一個古老的聖賢,成為人們祈求長壽繁衍子嗣的偶像。滿樹掛滿紅綢之類的吉祥物,逢年過節,接受人們祭拜,成為關乎村落命運的風水樹。 

 

至於晝夜分泌的愛情或樟腦 …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16, 2018 at 1:09am — No Comments

夏吉林·聶家岩:未來故鄉的經典比喻或神話(1)

題記:回首家園,我和家園都已經不存在,只記憶的鋸齒劃過心尖兒。 



今年的十月,比往年的十月更加肅穆一些,向以鮮教授的新詩集《我的聶家岩》,在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了,這部不僅僅是“懷鄉”詩集的雋永深意,又令作者在故土題材、故鄉的文化、情感、家國運道的書寫上,到達一個新的高度。《我的聶家岩》是今年下半年最值得關注的一部詩歌作品,對於未來的影響可能會超出很多人的生命長度。
 …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16, 2018 at 1:08am — No Comments

胡印斌·博物館也要學會“講故事”

最近,中國國內某博物館一個大型展覽匯集了眾多精品,其中不乏國寶級文物,觀眾從展廳走出時卻很懵。有人坦言,精品雖多,但彼此沒有明顯的主次與關聯,銘牌上也只是簡單寫著名稱、年代、出土地點,像是把文物從庫房搬到了展廳,讓人看不出頭緒,也提不起興致。





(中國浙江美術館)…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16, 2018 at 12:30am — No Comments

王玨·博物館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2017年,你為文化排過多久的隊?歲末年初,有媒體在盤點過去一年的文化現象時發現,排隊成為常態。故宮博物院再現“故宮跑”,《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火爆上海、北京……文化消費市場迎來了“井噴”。但另一個方面,面對人們對優質文化產品的需求,文化資源還有待進一步挖掘潛力、文化能量還未能夠完全釋放。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人們精神生活的豐盈,博物館、美術館在全國蓬勃發展。以博物館為例,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我國博物館參觀人次為7億,2016年參觀人次達到9億。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個數據還會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會走進博物館。遺憾的是,在大多數的博物館,尤其在一些地方的博物館內,展覽千年不變、展陳手段單一。有的將文物、展品簡單地按年代、按主題一放,不考慮觀眾的接受和需求。有的粗淺地做標識,觀眾無法充分了解文物背後的信息,更不用說讓觀眾生動體會其中的故事了。…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4, 2018 at 5:48pm — No Comments

蔣迎春·博物館需要高水平策展人(下)

將文物藝術品擺放在展櫃裏、配上說明牌,這樣的展陳方式已滿足不了觀眾的需求,與“講好中國故事”的要求更是相距甚遠。



當今中國博物館界,需要會講故事的人,讓展覽既深入淺出,又喜聞樂見,從而達到廣泛宣傳中華優秀文化的目的。高水平的策展人,能全方位介入展覽,從主題確立、價值挖掘、環境營造、展品布置、宣傳與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整體策劃。…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November 18, 2018 at 4:10pm — No Comments

蔣迎春·博物館需要高水平策展人(上)

展覽,是博物館面對觀眾最直接的窗口。展覽的質量、水平關乎博物館的形象。博物館靠展覽“開口說話”,吸引觀眾,提升影響力。

在國外策展是個專門的行當,策展人制度也成為主導博物館發展的動力之一。英國大英博物館、泰特美術館、美國紐約現代藝術館、大都會博物館等大型博物館,即便常規陳列已頗具吸引力,但每年仍會聘請專業策展人來策劃不同主題的臨時展覽。…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November 18, 2018 at 4:01pm — No Comments

許安拓:“一帶一路”對漢代絲路的傳承與超越

漢代“絲綢之路”的本質是一條亞歐貿易的經濟通道,承載著東西方各國在政治、軍事、文化、科技、人文、習俗、民族、宗教等全方位的交流,為東西方文化互通、民族遷徙和人心融合搭建了一條文明友善之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演講中的精辟總結,“一帶一路”所體現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才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才是我們今天承續歷史、發揚光大的精髓。

  …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November 16, 2018 at 3:37pm — No Comments

習近平:攜手前行,共創未來

7月18日,在對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聯酋《聯邦報》、《國民報》發表題為《攜手前行,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  

應哈利法總統邀請,我將於7月19日對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我今年首次出訪的第一站,也是我再次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後訪問的第一個阿拉伯國家。

   中阿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流長。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通過古代絲綢之路互通有無、相知相交。7世紀,雙方又打通了海上貿易往來通道,中國的絲綢、瓷器銷往阿拉伯半島、東非、歐洲,阿拉伯香料和珍珠也登船經印度洋前往中國。

  …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November 2, 2018 at 9:05pm — No Comments

趙磊:“一帶一路”:如何應對負面評價?(下)

筆者建議像大型水電工程在海外修建的時候,要慎之又慎,園區建設也不是越多越好。在國內,“一帶一路”的體制機制需要完善,同時,建議在非洲等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區域(如東非的埃塞、西非的尼日利亞等)建“一帶一路”能力中心。目前,很多中資企業將當地員工派到中國培訓,不僅成本極高,且回國後培育人員離開企業的比率極大。能力中心建設有助於提升合作對象國對中國“一帶一路”關鍵性問題的近距離認知,將是中國軟實力提升的重要標誌。

   需要提升中國企業的專業服務業水平,如戰略咨詢、會計、法律服務、企業文化塑造、金融支持、傳媒等。華盛頓咨詢公司RWR Advisory…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November 2, 2018 at 9:04pm — No Comments

胡正榮 王潤玨: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傳媒軟力量建構(下)

三、體系、技術、人才:傳媒軟力量建設的核心要素

  

   傳媒軟力量以國家經濟、政治、軍事等硬實力為支撐, 傳媒軟力量是由話語權、輿論影響力、市場競爭力、價值引導力、文化傳播力、技術研發力、人才供給力等多個方面構成的力量體系, 傳媒軟力量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結合中國近二十年來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和媒介數字化融合轉型的經驗來看, 頂層設計、技術應用、人才培養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三個層面, 大致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學的頂層設計。“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國家、民族數量眾多, 文化形態多樣。每個階段、每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文化交流方式、文化交往態勢以及由此產生的對我國文化安全的影響和傳媒軟力量的需求不盡相同。這就要求在進行傳媒軟力量體系頂層設計時,…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October 14, 2018 at 11:28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