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六、修辭,以立故鄉之誠
故鄉在離我們遠去,即使我們興趣盎然地再次回到故鄉,故鄉也已經離我們遠去,或許,她只可能存在我們的語言描摹裏。這種描摹方式,向以鮮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語言修辭體系:尋常場景的神話語言學,或本能倒逼出的欲望語言學。
早先的聶家岩
一定有段輝煌的馴馬史
那道名叫跑馬梁的小山丘
表明曾經良馬馳騁
而今此地雜花生樹
再也找不到狂奔的蹤跡
僅從那道緩坡與彎道來看
仍堪稱跑馬射箭的天然較場
這特別象古詩的寫法,開頭由故鄉的古跡風物起興,也是記憶對故鄉的初體驗所在。
口述史也可資旁證
當過營長姨太太的任婆婆
閑坐時會講起民國年間
如何如何騎馬下重慶
這段人們最愛打聽的
聶家岩與馬相關的驚艷秘聞
我至少聽了一百遍
後來也人去樓空再無響應
當遺跡可以稽考時,人類活動的痕跡才是較馬場被注入的靈魂,這個民國故事,無論真假,都帶來想像的魅力。
另一條線索更為古老
更值得稽考索隱
在大山背後的馬蹄灣中
巨石之上深嵌著半圓裂痕
村裏的博識者說
長著雲翼的天馬隨仙人而去
蹄中輕煙尚未散盡
用手一扣會灼痛掌心
可是,人心是多麽健忘啊,青山還在,是非成敗轉頭就空了,這些風物和故事,其能夠表達的理想和承載的驕傲,由神話傳說壓縮成記憶的片段。如同《馬跡》所說:
大自然的戰鼓終於熄了
唯有星斗,不停轉移走馬的燈
那些鮮艷的生活,在寂滅的天道裏歸於虛無,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不知道是幸運還是悲哀。聶家岩語言學的一個特征:當一切不可追回,那就交給神話去說吧。
《烏龍傳》是另一則聶家岩的神話,紮得人心痛的神話。在鄉村保護神的體系裏,看不見的有土地爺(保豐收)、雷公(劈殺毒蛇和不肖子孫)、竈王爺(報喜求財)、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各種輩分的祖先;日常生活看得見的有:看家狗、照家蛇、刻在石頭上的獅子、藏在深潭的靈龜,以及逝去的親人們偶爾靈魂附體的牛羊和飛鳥。看家狗,是一個活在生活也活在神話的特殊保護神,《烏龍傳》,表現的是一個被殺死的保護神。那時的故鄉,消滅一個神,只需要一場致命的饑餓,烏龍的饑餓,讓它忘記了“黑暗中強盜的氣味,黃昏裏鬼的氣味”,饑餓讓它只記得飯團的味道。但是這一次,飯團中潛藏著一個更大的饑餓欲望,那是人們要吃掉一條烏龍的欲望,用筍殼毛刺裹進飯團的所謂“農耕智慧”,跟愛斯基摩人在捕殺海豹時,在凍得硬梆梆的鯊魚肉裏藏入鋒利的魚刺如出一轍,當魚刺或筍殼毛刺進柔軟的喉嚨和腸胃時,海豹或者聶家岩的烏龍,就踏上了死亡旅程。
是什麽帶來了鄉村的饑餓,帶來人的饑餓和動物的饑餓,帶來了成千上萬人易子而食的饑餓。當鄉村的權力掌握在肺癆主任這樣人的手裏時,鄉間的禮義廉恥已經被完全顛倒了。在饑餓關乎本能的當口,什麽溫良恭儉讓都成了笑柄,只有《烏龍傳》這樣的人吃狗、狗吃毛刺飯團的循環嗜血與殺戮,成為一種新的鄉村生活潛規則。
向以鮮故鄉語言學的另一個特征是:當諸神倒下,只有欲望無止境地泛濫。
《馬跡》與《烏龍傳》,相向而行的兩種語言言說體系,一個挖掘古老家園的積澱程序:由風物、到故事、在神話中定格;另一個是家園向現代消解過程:從敬畏、到構陷、終於殺戮以至於完全消滅。站在善惡的對立面,我們居然發現,他們是有交叉點的,這個交叉點,就是人心,同樣的人心,在不同的軌道上,完全可以呈現出截然相反的面目,走出方向相反的道路來。
還原神話,把崇高的欲望和疼痛,幽微的哲學承載,賦能在一個卑微的生活物件裏,是本詩集的第三種聶家岩修辭方式,比如《火柴盒》
燎原之勢,真美
我看見火光中的淚水
不是來自眼眶
而是來自高加索的峭壁
在這裏,作者還原了薪火相傳的故鄉文明,是無數盜取火種的“普羅米修斯”的犧牲換來的真相,這麽一種文明在我們眼前淪陷,作為經歷者,又是多麽的痛苦,燎原之時和灰冷之際,都令人熱淚盈眶。我們每天升起故鄉重現的希望,又不能抵禦工業化侵蝕的惡果,不就像普羅米修斯的心肝,在夜裏長出又在白天被老鷹啄食嗎?
《一根繩子》《柏木》《短檠》這些尋常物件,都能“格物”出幽深的哲理,這些哲理反過來彰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體,又是幾多生命苦樂的象征物,就像從馬王堆的漆器溯源,我們能還原古蜀國的漆器工藝之美,從戰國墓葬的竹簡整理,能還原百家春秋的《齊語》一樣,詩人在這裏寫到了幾十種細微的玩物或遊戲,在這些細微之處儲存故園生活的各種密碼,百年之後,當人們還希望回到20世紀的故鄉,這些真實的密碼也許是一種返鄉之路。
在當下城市的臃腫和鄉村的潰敗的十字路口,是打馬歸去(《馬跡》)還是揮劍斬龍(《烏龍傳》),哪一個更可能是蕓蕓眾生心靈的選擇呢?如果卑微的個體生命無法選擇歷史,至少,詩人還可以選擇一種詩歌修辭,以記載故鄉的真相,表達兒女的感情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修辭以立其誠《乾卦.文言》,寫詩記錄故土樂園,就是詩人的進德修業;用恰當方法細膩的體察人事物理,就是故鄉的修辭學。把可愛而快樂的故鄉留在文字裏,希望那樣的幸福可以至誠不息,不息則久。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