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求韵意识、韵态度。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4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13, 2021 at 10:59pm

李宗舜《果后》
剝開褐色厚皮
玲瓏有致六瓣果肉
雪白,晶瑩剔透了
熱帶山水滑溜出來的
清玉
吃在口裡清潤補肺
一個炎熱天氣終於找回
參天榴槤樹蔭下
不起眼的那棵矮樹
就是我

2021年8月28日梅多公寓

                                                                            Photo Credit:Swallowtail Garden Seeds


李宗舜《品種》


當失控的魂魄

從一堆榴槤眾神的唯一

貓山王

搶先蠕動我的舌尖

節節敗退的知覺

是口腔內

一股難以形塑的噴霧

在口水和胃道間

流連忘返

2020年7月3日梅多公寓

(珍藏自:李宗舜臉書)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1, 2021 at 11:15am


《改善一切,重回大自然》

回憶過去,故鄉的夢再次浮現眼前。

一磚一瓦,全是我們親手興建。

溫馨中,有苦有淚也有許多感言。

幸福的堡壘,不怕風雨摧殘。

呵護的關懷,充滿信心與喜悅笑顏。


記得小時候,擁有許多兒時玩伴。

每日黃昏時刻,大樹下叔公開始訴說著當年。

夜晚星光燦爛,姨婆唱起春風情緣。

這就是我的故鄉,經常在夢裡出現。

歲月不饒人,時代不停的變遷。

居住的自然環境,陸續遭受破壞與污染。

好景不常在,這一切早已無法看見。

只能默默耕耘,期待有一天會完成心願。

讓污穢獲得改善,再次重回大自然。

(收藏自:台灣〈山守現無毒農業〉【儒耕傳奇 梨香書情】征文比赛)

愛墾文創 地方創生·達人交流 最新動態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August 29, 2021 at 5:33pm

安培淂·婆羅叢林中的人與地
這是在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島的叢林中
所孕育出來的世界最巨大花朵──大花草
婆羅洲乃由馬來西亞、印尼、汶萊三個不同國家統治
有著紛呈多樣的歷史、文化和生態系統
然而經過長期的林木濫伐和資源開採
叢林未來是否還能保有獨具一格的迷人風采?

                                                                        撰文‧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我發覺在我的本地朋友當中,有許多人並不知道婆羅洲在哪裏。但婆羅洲其實是全球第三大的島嶼,目前仍是地球上重要的氧氣庫,因為婆羅洲擁有世界其中一處最大的雨林。在偏袒的政策支持下,伐木公司不斷輕率地砍伐森林,地球的一片肺葉不幸正在逐日萎縮中。

婆羅洲分屬於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擁有基本上共通的文化和習俗。在穿越不同區域時,有時我發現每區之間的差異似乎非常微小,這是因為各地方的人都說著相同的語言,擁有共通的文化根源。

印尼控有婆羅洲的最大部分,也就是南部的加里曼丹;婆羅洲北部兩個半自治州沙勞越和沙巴則屬於馬來西亞領土。汶萊夾在沙勞越與沙巴之間,只占據北部海岸的一小部分。儘管如此,由於蘊藏石油與天然氣,汶萊名列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婆羅洲這三個區域雖有共通的根源以及類似的地理條件,然而彼此間的歧異仍相當大。

走遍婆羅洲是一大挑戰,因為各地之間相隔遙遠。如果小小的汶萊所擁有的是一流的道路,那麼加里曼丹上游地區根本沒有道路可言;而在沙勞越,泥面的伐木道路有時是唯一的選擇。在偏遠地區,河流往往是主要交通動脈,然而在乾季時,河水變得太淺,搭飛機或步行因此成為唯一可行的替代方式。

在這片壯麗的土地上,我想觀察婆羅洲一千二百萬居民如何生活,還有,他們的生活如何與這個獨特的環境應和。我的旅程以沙巴作為起點,在沙巴我攀登了東南亞最高峰京那巴魯山。接著前往沙勞越,少數族群在這裏掙扎求生存,快速變化的世界已容不下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這些內陸與高地的居民自古以來便屬於森林,如今森林逐漸消失,資源開發不斷奪走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

我由沙勞越轉往汶萊,漫步在金碧輝煌的圓頂清真寺之間。汶萊儘管現代化,但仍保有古老的傳統,其中一項是好客。在加里曼丹,我發現煤礦開採事實上正在刨盡地面上的一切動、植物群。那裏的森林幾乎被砍伐殆盡;除了伐木活動,火災也是破壞大面積原始叢林的兇手。

我與當地人討論這一切,他們是土地的真正主人,但卻也是無力影響決定的人。我看見悲哀的一面,然而同時也感覺到事情有轉機。幸好,批評資源開發政策不當的聲音,近年來開始影響婆羅洲居民以及某些統治階層的想法。

因此島上部分特殊生態區已經實施保育計畫。國家公園以及伐木者鏈鋸尚未進入的某些地區,現在多少受到更好的保護。光是如此仍嫌不足,如果無法完全杜絕砍伐,以目前這種速度,森林轉眼之間就會消失。(收藏自 《經典雜誌》)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August 28, 2021 at 12:01am


濱雪海域:每個人都有一份體驗

關於濱雪海域鄉鎮的體驗叙事,一位文友透露,1970年代中,她在適耕莊教書兩年,小雨後的傍晚時分,常在遼闊的稻田上空看到180度半圓的雙彩虹。原來我們不覺得出奇的景觀在他人眼中卻是難得的景緻,真個身在美景不知惜眼福。(近年來該地迅速發展,應該不易見到了。)

真的很希望下一回在濱雪能看見她所說的雙彩虹。雙彩虹對我有特別的意義,我從柔佛老家捧著母親骨灰甕到士毛月靜安林安放時,那個傍晚雨後遠遠的天際就有雙彩虹......

1990年代杪到適耕莊,夜裏看見稻田遠處濒海處一輪大圓月幾乎接觸到海水。一般銀幕的月亮佈景都沒它大和亮。

說濱海體驗,带上一筆。沙巴邦國最北鄉古達,也是馬來西亞最北鄉,有位海南籍貫的酒店業者 孫家謙甲必丹,今年收到海南島鄉親來訊:紀念春節家中團圓飯,要添菜,添一道 南洋美食,需要孫家謙給他找佐料,同時用視頻微信他們怎樣炸這道美食,再問清楚,原來是炸香蕉。這群鄉親之前到過古達省親,吃了沙巴的炸香蕉後念念不忘。可是,一直也很困擾:海南島也有香蕉啊,用面粉油炸後,怎麼就是軟趴趴,一點也不像沙巴的香脆好吃。後來搞懂了,是佐料不一樣、用油不一樣的關系。炸香蕉在馬來西亞其實擁有”美食文化遺產“的地位,只是我們都覺得太尋常了。有時候走下一條街,有三間店就有三檔炸小吃。太普通了。可是,對遊客來說,真難忘啊。

這些地方創生纪事,一路都讓人想像,絲路文青怎樣走在一起,来到有一定人氣的創業根據地,有一定流量的互聯網平臺,接軌微信、臉書等有效社群媒體,後面是“一帶一路”的熱血會賢達與企業,還有富有經驗的各年齡層社會企業推手,都到場了,準備好了文青所需要的資源,在眼下最受寵愛的一帶一路夥伴的,文萊與菲律賓鄰居供貨區:沙巴—砂拉越國邦就等待大家的參與。

趁冠毒讓很多計劃都煞车而需要重新思考,這些年的概念路徑碎片,可以收拾組織一下,以便再出發:

絲綢之路文化基金專頁

愛墾納達故事城臉書

文化旅遊臉書

懷舊情懐臉書

跨界·絲路:文創青年關懷濱雪一帶一路

濱雪鄉鎮畫家陳幹逸

雪州瓜雪而欖鬍鬚港海鮮

臺灣木業文創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August 27, 2021 at 8:37pm


馬来西亚華人虚擬文化街

2017
415日,我在臉書發了一個有關“馬來西亞華人虛擬文化街”帖子:

大家說,馬來西亞四分之一的人口是華族,可是,我們沒有一間華人博物館。千辛萬苦,總算找到了這條百年老街,不僅可以有族群的綜合歷史博物館,各行各業,各商各號,各鄉各鎮,各館各會......,光輝歲月,偉大傳統,可誦事蹟都有了一方天地。

這話是說得早了些,因爲在第二年三月,華總便把籌備多年的實體華人博物館辦成了。我們團隊當時還特地拜會了發起人丹斯里吳徳芳,聆聽他寳貴的展望與經驗。

帖子發出後,
登嘉樓(2017年)全國華人文化節顧問荘發明回應說:“我記得砂拉越詩巫有間文化館,至於博物館好期待哦。我最近向登嘉樓大會堂建議,向政府申請唐人街申請一片地建文化館,其實登州擁有很多天然的景色但少了一些文化的靈魂。”

另一位網友補充,根據一位在登嘉樓巳80歲的長者說,華族落腳登州至少巳有215年了,這位老者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前人在登州的文物與資料。


文化街計劃包括美術館,以展出藝術家的心血。


2008年為商團策劃過在光華獨中辦的“肉骨茶嘉年華”,並啟發了一些肉骨茶店成功走上連鎖店生意,臺灣多家大學曾邀我到寶島講學,分享相關經驗,並上電臺清談節目。從最北的宜蘭到南部的恆春,發現肉骨茶是挺受關注的大馬美食。在各大學教授陪同下,我也實地考察過他們輔導過的一些文創鄉鎮,獲益不淺。

經營地方磁吸力(1)老地區 新經濟 


2000
年前後幾年,我擔任雪州政府投資委員會諮詢委員,也擔任過商團的黃金海岸委員會主任,曾積極為巴生發展大藍圖的旅遊項目,做過不少實地調查與建議,到過巴生五條港與吉膽島等處與居民談民宿等建議。可能是走得太早,大家接受不了也就不了了之。現在受到韓國、臺灣的影響,欣喜的是大家比較有概念了,自動投入地方創生。


2009年,創立愛墾網之初,我設想一個在巴生城南左岸經營文創活動的生態,眼看現在越來越多人關心原是文化城的巴生的文化遺產,覺得很多事情真的需要時間醞釀。

延續閱讀 《文創技能係列 71》 YOUTUBE 華商》


大家發現這幾年越來越多人像一些在地團隊那樣,開始關心自己居住的地方,並很努力在做地方經營與行銷。這樣的熱忱發揮了它的正能量。接下來的挑戰是,怎樣把這種努力的體驗整理、結構成大家可以參考、可以學習的知識系統。“虛擬文化街”就是設法打造一個平臺,讓大家更方便、更完整地親近地方經營的專業學習。


幾經多時構思與籌備,這項構思實體版在201910月以“海絲館”之名,在沙巴亞庇市郊的打里卜鄉鎮落實,於馬中與南海東盟東部成長區數鄰國百餘位貴賓見證下正式落實,並獲得中國駐亞庇總領事館代總領事章禾閣下蒞臨主持開幕。

延續閱讀 》沙巴海絲故事館

海絲故事館裏,除了展示著各種珍貴歷史照片,也有沙巴州原住民的傳統手工藝品,見證著本地華人與原住民之間的緊密聯繫和歷久不衰的友情。

我在會上介紹時表示,館內收藏各種書法、文物、紀念品、舊時海絲路發展史等,使參觀者了解在1913年中國客家紫金人從沙巴州古達上岸後,開始在舊時婆羅洲生活的足跡,與原住民建立起非常好的 友情。海絲路不僅教育中華民族,也教育當地土著,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偉大胸襟。

沙巴如今擁有更高推廣中華文化的地位,而海絲會也將持續推動東盟經濟成長區經貿發展,並計劃以海絲故事館為出發點,推動本區域經貿等各領域來往。以故事館成為基地,將來希望促進不同媒介與材料合作,成為經濟生產文化產物的合作中心,讓本區域有心人一起合作,未來將海絲路發展推向另一個境界。

我也特別感謝楊秋立,他認為要推動一帶一路,就必須帶到沙巴最偏遠的地區,讓人們知道一帶一路。至今,沙巴海絲路學會把一帶一路推廣遍佈沙巴各個角落,甚至已到了印尼邊界地區。

奈何一個多月後的2020初一場冠毒爆發至今,多少願景的跟進工作都耽擱了。暫時在網路上保溫與探索。期待災難早日結束。

延續閱讀 》沙巴海絲故事館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August 24, 2021 at 11:31pm


Negotiating the cultural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identity with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of South West Britain.


This project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ce and identity as they are negotiated by the creative makers, arts institutions and governance organizations in the South West Britain. We place value on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of creative making within a regional context. To this end we are talking to a series of governance organizations, arts institutions and practitioners from across the region. This is a three year project (2007 – 2010) funded by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Stonehedge from https://www.history.com/

Background:

The project is focused on the South West. We are interested to explore the region from the points of view of both creative makers and arts governance organisation. We understand creative making broadly as defined by the DCMS thirteen areas of creativity and we foresee that as the project progresses we will narrow down the number of industries that we focus on. Through our discussions with creative makers, arts governance organisations and institutions across the region we aim to consider the following points: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hree groups across the region.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imagination of the region and its identities.

To trace biographies of creative making and makers in South West.


We are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the changing territorial boundaries of the South West and the region’s diversity.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that the Governance organisations use to think through the region (e.g. language, terminology etc.) and their effects on creative mak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practice and a sense of the ‘South- West’.

The art historical heritage of the region.

The problems of territorially-bounding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within the South West. (Source: http://geography.exeter.ac.uk)

延續閱讀 》Networks of Design http://geography.exeter.ac.uk/creativeindustries/documents/networki...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July 15, 2021 at 6:25pm


《東京夢華錄序》

1從先人2宦遊3南北,崇寧4癸未5到京師6,卜居7於州西金梁橋8西夾道之南。漸次長立,正當9輦轂之下10。太平日久,人物繁阜11。垂髫12之童,但13習鼓舞;班白14之老,不識干戈。時節相次15,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16登高17,教池遊苑18。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19,寶馬20爭馳於禦路21,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22巧笑23於柳陌花衢24,按管調弦25於茶坊酒肆。八荒26爭湊27,萬國咸2829。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30;會寰區31之異味32,悉33在庖廚34。花光滿路,何限35春遊;簫鼓36喧空37,幾家夜宴。伎巧38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瞻天表39則元夕40教池,拜郊41孟享42。頻觀公主下降43,皇子納妃44。修造則創建明堂45,冶鑄則立成鼎4647。觀妓籍48則府曹49衙罷50,內省宴回51;看變化52則舉子唱名53,武人換授54。僕數十年爛賞55疊遊56,莫知厭足57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58,出京南來59,避地江左60,情緒牢落61,漸入桑榆62。暗想當年,節物風流,人情和美,但成悵恨。近與親戚會面,談及曩昔63,後生往往妄生不然。僕恐浸久64,論其風俗者,失於事實,誠為可惜。謹省記編次成集,庶幾開卷得睹當時之盛。古人有夢遊華胥之國65,其樂無涯者,僕今追念,回首悵然,豈非華胥之夢覺哉?目66之曰《夢華錄》。


然以京師之浩穰67,及有未嘗經從處,得之於人,不無遺闕。倘遇鄉黨68宿德69,補綴周備,不勝幸甚70。此錄語言鄙俚,不以文飾者,蓋欲上下通曉爾,觀者幸詳焉。


紹興丁卯71歲除日72,幽蘭居士孟元老序。

延續閱讀 》《東京夢華錄序》全書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July 13, 2021 at 9:44pm


《東京夢華錄序》詞句註釋


1、僕:謙辭,我

2、先人:亡父,作者著文時其父已去世,事後追憶,故云。
3、宦遊:做官。
4、崇寧:宋徽宗趙佶年號(1102—1106)

5、癸未:崇寧二年(1103)

6、京師:首都。此指汴京。
7、卜居:古人用占卜選擇居所,這裏泛指擇地定居。
8、金梁橋:汴河流經城內,有橋十三座。由西水門向東數第三座為金梁橋。
9、正當:正值。當,遇到。

10、輦轂(niǎn gǔ)之下:在皇帝所乘車輪下面,指京師地區。轂,車輪中心的圓木,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接,可以插軸。

11、繁阜(fù):繁多。
12、垂髫(tiáo):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借指兒童或童年時期。髫:兒童垂下的頭髮。
13、但:只。
14、班白:通“斑白”。鬢髮花白。

15、相次:相繼,一個接一個。

16、乞巧:舊時風俗,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織女相會,婦女於當晚穿針,稱為乞巧。
17、登高:指重九(農九月九日)登高的風俗。
18、教池遊苑(yuàn):指金明池、瓊林苑的春季遊賞活動。
19、天街:京城中皇帝巡行的街道,也稱“禦街”。

20、寶馬:珠寶裝飾之馬。

21、禦路:皇帝巡行的道路。
22、新聲:新作的樂曲。
23、巧笑:美好的笑容。
24、柳陌花衢(qú):指妓院聚集之所,同“花街柳巷”。

25、按管調(diào)弦:指演奏各種音樂。按管,吹奏管樂。調弦,彈奏弦樂。

26、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
27、湊:會合。
28、咸:全部,都。
29、通:到達。

30、市易:買賣交易。

31、寰(huán)區:猶天下,指國家全境。
32、異味:異常的美味。
33、悉:全,都。
34、庖(páo)廚:廚房,這裏指當時的飲食行業。

35、豈止,不僅僅。表示不確定。

36、簫鼓:這裏代指音樂聲。
37、喧空:聲音響徹云霄。
38、伎(jì)巧:即技巧。
39、天表:皇帝的容貌。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July 13, 2021 at 9:27pm


40、元夕:農曆正月十五夜晚,即元宵。

41、拜郊:到郊外祭壇祭拜天地。
42、孟享:指初次祭祀。
43、公主下降:即公主“屈尊”下嫁。下降,結婚。
44、皇子納妃:指皇子娶妻妾。

45、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均在此舉行。這裏指當時的大慶殿。

46、鼎(dǐng):三足的金屬容器。
47、鼐(nài):大鼎。
48、妓籍:指在籍的歌舞女藝伎。
49、府曹:指各不同官府衙門。

50、衙(yá)罷:辦公完畢。

51、內省宴回:宮中或尚書省宴散而回。
52、變化:指地位、身份的改變。
53、舉子唱名:舉子中進士殿試後,皇帝呼名召見登第進士。
54、換授:改授官職。

55、爛賞:欣賞得爛熟。

56、疊(dié)遊:多次遊玩。
57、厭足:滿足。
58、靖(jìng)康丙午之明年:即靖康丁未年(1127)。靖康,宋欽宗趙桓的年號(1126—1127)
59、出京南來:離開汴京向南方逃來。

60、江左:古人敘地理以東為左,江左即長江下遊以東地區,在今江蘇省一帶。

61、牢落:孤寂,無所寄托。
62、漸入桑榆(sāng yú):指漸至晚年。桑榆,《太平禦覽》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以桑榆喻日暮,又以喻晚年。
63、曩(nǎng)昔:過去,從前
64、浸久:漸久。
65、夢遊華胥(xū)之國:《列子·黃帝》篇載,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之國。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黃帝既寤,怡然自得”。後稱追念往事為“夢華”。

66、目:稱。

67、浩穰(ráng):寬廣繁華。《漢書·張敞傳》:“京兆典京師,長安中浩穰,於三輔尤為劇。”
68、鄉黨:鄉、黨均為古代基層行政單位。此猶言鄉里。
69、宿德:年高有德者。
70、不勝幸甚:榮幸之極。幸,希望。

71、紹(shào)興丁卯:即紹興十七年(1147)。紹興,宋高宗趙構年號(1131—1162年)

72、除日:農曆十二月最後一日。 [9-10]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July 12, 2021 at 4:53pm

《東京夢華錄序》白話譯文

我跟隨做官的先父往來南北,徽宗崇寧二年來到東京開封府,居住在金梁橋西夾道的南面,我逐漸長大成人,因為正好居住在京城裏天子腳下,太平日子很長久,人口眾多,繁華富庶。年幼的兒童,只知道學習歌舞;頭髮斑白的老人,不知道戰爭的滋味。一年四季時令節日依次而至,各自有不同的觀賞遊玩之處: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下雪之際和開花之時,七月初七日的乞巧和九月初九日的登高飲酒,在金明池觀看水軍操練,以及在禦花園遊玩賞花。舉目望去是用青漆塗飾的雕梁畫棟及豪華精致的亭臺樓閣,雕飾華美的門戶懸掛著珠簾。裝飾精致的馬車競相停放在京城的街道中,飾以珠寶的駿馬爭先恐後地奔馳在寬敞平直的道路上。黃金珠翠耀眼,輕羅薄綺飄香。新奇美妙的音樂伴隨著歡笑在柳巷花街上飄揚,吹拉彈唱之聲在茶坊酒館中迥蕩。八方荒遠之地爭相前來進貢,天下萬國都能通達。匯集四海的珍奇之物,都歸於市易務交易;會聚天下的奇異食物,全部在京城的廚房中。奇花異景遍布道路,不必僅限於春遊才能看到;簫鼓之成在空氣中喧鬧,多少家徹夜歡顏。伎藝的精美奇巧使人驚訝萬分,繁華奢侈的景象讓人精神振奮。瞻仰天子的儀容,可在上元節之夜皇帝登樓觀燈之時、皇帝親臨金明池檢閱水軍操練之際;或郊外祭祀天地、每年四孟的宗廟祭禮,這都是見到天子的好時機。經常能看到公主下嫁、皇子納妃的熱鬧場面。修造宮室之精妙可以看朝廷創建的明堂,冶金鑄鐵之快捷如鼎鼐這樣的器具可以立刻鑄就。觀賞登入樂籍的女妓可在辦完衙門公事之後,或在參加皇宮宴會回來之時。注意朝廷變化可以觀察皇帝召見登第進士之時,或在武將的替換和任命之際。我住在京城幾十年,經常觀賞遊玩,從來沒有厭煩滿足的時候。

一日金兵進犯我國,戰爭爆發,我在靖康丙午的第二年,離開京城南下,逃避戰火來到江南。心情孤寂無聊,漸入垂老之年。我默默回憶當年情景,京城裏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風流倜儻,民間風俗和悅美好,一切都已成為惆悵遺恨。近來我和親戚朋友會面,談及過去的往事,那些年輕人往往隨意輕忽、不以為然。我擔心時間久遠後,談論東京風俗的人,會遺失當時的真實情況,那就太可惜了。我謹根據回憶記錄下這些內容並編輯成書,大概可以使人打開這本書就能了解當時東京的繁華盛景。古人有夢遊華胥之國而樂趣無限的傳說,如今我追憶當年的情景,回首時悵然若失,豈不是從華胥之夢中醒來了嗎。因此我把這本書命名為《東京夢華錄》。

然而以京城的浩大興盛,以及有我未經歷過的事或沒有到過的地方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所以這本書難免有所遺漏和闕失。如果鄉裏有見識者能夠加以補充修訂,使這本書更加完備周到,則我將感到不勝幸運之至。這本書的語言文字粗淺通俗,我之所以不加以文字修飾,是想讓上上下下的人都能讀懂這本書,通曉其中的內容,希望讀者能理解我的這番用意。

紹興丁卯歲除夕日,幽蘭居士孟元老序。


創作背景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長驅中原,直搗汴京(今河南開封),擄掠徽、欽二帝及太妃、太子、宗室三千人,輦轂繁華、壯麗輝煌的宋都頃刻問煙消云滅,宗廟毀廢,北宋宣告滅亡。大批臣民逃命南方,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的心幕上時時閃動著汴梁的富華景象,依依不盡地頻頻回首那饜足人心的生活。孟元老懷著對往昔的無限眷念和對現實的無限傷感,撰寫了《東京夢華錄》,此文是冠於書首的序文。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