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電影頻道》推薦精彩文章、照片請瀏覽以下網頁:

Rating:
  • Currently 4.66667/5 stars.

Views: 471

Albums: 愛墾欄目
Favorite of 1 person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TV Plus 11 hours ago

中國2024年流行語和網絡迷因:偷感

引申含義:「偷感」,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像小偷一樣「偷偷摸摸、畏畏縮縮、瞻前顧後」,進而被年輕網友用來描述一種心理狀態,即在工作和生活中謹慎小心,不希望被人關注,只想默默把事做好、達成目的。

社會評價:相比「偷」的貶義色彩,「偷感」更接近中性,既是事先不張揚默默成事,也是因在意他人目光和議論而試圖「隱身」。(百度百科)

草台班子

世界是個草台班子可縮寫為苔,是2023中國流行語和網絡迷因,有時「草台班子」前會冠以大型 (似乎受到了大咕咕咕雞的影響) 或巨大。「草台班子」一詞源自中國傳統戲劇,原意指鬆散拼湊、粗制濫造的劇場和劇團,後來泛指組織渙散和業務不精。

該迷因源自2023519日新浪微博作家河森堡發表的微博,稱世界並不像他曾經認為的一樣井然有序,在光鮮亮麗的表面下是「各種糊塗混子」在「耍猴戲」。似乎反映了曾經篤信精英主義和權威主義的人群思想的轉變。

(Source: https://yylives.cc)

截至2024年11月,該迷因仍在被大量使用。(維基百科)

愛墾評註:跟緊中華圈,與中國同步,在流行文化上,洞察民心所向的熱點,發揮南海一家的情動共振。

Comment by 超人偶爾飛 11 hours ago

中國2024年流行語和網絡迷因:偷感

引申含義:「偷感」,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像小偷一樣「偷偷摸摸、畏畏縮縮、瞻前顧後」,進而被年輕網友用來描述一種心理狀態,即在工作和生活中謹慎小心,不希望被人關注,只想默默把事做好、達成目的。

社會評價:相比「偷」的貶義色彩,「偷感」更接近中性,既是事先不張揚默默成事,也是因在意他人目光和議論而試圖「隱身」。(百度百科)

草台班子

世界是個草台班子可縮寫為苔,是2023中國流行語和網絡迷因,有時「草台班子」前會冠以大型 (似乎受到了大咕咕咕雞的影響) 或巨大。「草台班子」一詞源自中國傳統戲劇,原意指鬆散拼湊、粗制濫造的劇場和劇團,後來泛指組織渙散和業務不精。

該迷因源自2023519日新浪微博作家河森堡發表的微博,稱世界並不像他曾經認為的一樣井然有序,在光鮮亮麗的表面下是「各種糊塗混子」在「耍猴戲」。似乎反映了曾經篤信精英主義和權威主義的人群思想的轉變。

(Source: https://yylives.cc)

截至2024年11月,該迷因仍在被大量使用。(維基百科)

愛墾評註:跟緊中華圈,與中國同步,在流行文化上,洞察民心所向的熱點,發揮南海一家的情動共振。

Comment by TV Plus on Thursday

班味~~網絡流行語,出自熱搜上一個叫做「一旦上過班,你的氣質就變了」的詞條,指當代職場人一種常見的生活狀態:素面朝天,精神渙散,衣著寬鬆,眼中充滿疲憊。

引申含義

上班工作後,由於任務繁重、條件艱苦、關係複雜等,人們表現出眼神疲憊、面容憔悴、不修邊幅等狀態。這種狀態即「班味」。「班味」的走紅源自網文《一旦上過班,你的氣質就會改變了》:「只要上過班,就會沾染上了班味,再也去不掉了。那種上過班的疲憊氣質,真的是模仿不出來的。」網友熱議「班味」,既分享自己的「班味」表現,也分享告別「班味」、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種種努力,如旅游、休假、社交、文娛等。「去除班味」「洗掉班味」等說法因此也廣為傳播。 

社會評價

有網友自嘲,即便上班打扮再精致,也擋不住渾身散發出的疲憊之感,實在是太扎心了。

社會影響:2024年12月2日,入選2024年十大流行語。2024年12月12日,入選2024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榜單。(百度百科)


那咋了

網絡流行詞,通常用於表達一種不解、質疑的態度。意味著對之前提到的內容,持有一定的保留意見或疑問,希望對方能夠進一步解釋或澄清。

引申含義

這個詞如今在網絡上多被用來表達對試圖質疑、批評、說教、誹謗自己的人的不屑。同時也被網友們戲稱為一種「不在乎」的人生態度。

引用示例

比如有人對你說「你穿這個不好看,下次別穿了」時,就可以用「那咋了」進行回覆。

社會影響

2024年12月12日,入選2024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榜單。(百度百科)

搞抽象

「搞抽象」具備反常規、反規則、注重個性表達的特點,使用者傾向於用荒誕的、戲謔的、非線性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或者信息,可以有效地釋放情緒、緩解壓力、促進社交破冰。

2024年12月,「搞抽象」入選《語言文字週報》部正式發佈的2024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榜單。

詞語來源

「搞抽象」一詞源於某游戲主播的口頭禪:「真是太抽象了!

「搞抽象」主要有兩種具體的方式: 一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即廢話文學; 二是「抖機靈」,即通過援引當下的娛樂熱點或娛樂事件,利用詞語本身的多義性以及表達的含混性,產生一個出人意料但又似乎在情理之內的答案。如:「人生的陰影太多了……嘿嘿嘿,好涼快。

社會影響

2024年12月,「搞抽象」入選《語言文字週報》部正式發佈的2024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榜單。

(百度百科)

Comment by TV Plus on Thursday

2024年度流行語の古希臘掌管XX的神~~古希臘掌管xx的神是一個網絡流行語、網絡交際語。最開始出自於某個古希臘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帖,畢竟在古希臘神話中,眾多神仙都有各自分管的領域,比如宙斯掌管天空,波塞冬掌管海洋。

詞語來源:
最開始出自於某個古希臘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帖,畢竟在古希臘神話中,眾多神仙都有各自分管的領域,比如宙斯掌管天空,波塞冬掌管海洋。

引申含義:
在互聯網莫名走紅之後,現在這個句式跟古希臘的神其實已經沒有關係了,更常用於表現「某個人擅長某事」,掌管的領域也更加接地氣。

引用示例:
比如說,「古希臘掌管檸檬茶的人」、「古希臘掌管猜拳的人」等等。

所獲榮譽:
2024年12月12日,入選2024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榜單。 (百度百科)


「包的」

網絡流行語,是指來自某地方言,用於表達「保證」或者「肯定」的意思,經由一位游戲博主的口頭禪火遍全網。


詞語來源:
來自某地方言,用於表達「保證」或者「肯定」的意思,經由一位游戲博主的口頭禪火遍全網。


引用示例:
這個梗可以拆成「包XX的」句式,比如「包有梗的」、「包無敵的」。也可以作為整體使用,比如「這個事情我包的」,或者直接用作肯定的答覆,比如「你中午就吃這麼點啊?」「包的。」現在多用於形容一件事情保證能完成。

社會影響:
2024年12月12日,入選2024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榜單。(百度百科)


紅溫

網絡流行詞,最初來自游戲《英雄聯盟》角色蘭博的「紅溫」機制,即溫度上升後獲得技能的屬性加強。後來,這個詞用於形容游戲玩家因狀態不好而掛臉、神情尷尬的樣子,逐漸出圈。
現在的互聯網語境中,「紅溫」可以廣泛理解為「破防」的意思,在大部分情況下能夠交替使用。

語言釋義:
一個人十分生氣,氣到臉色漲紅。表示一個人情緒激動,氣急敗壞的狀態、現多被運用在一個人情緒十分激動的時候,以及游戲玩家十分破防的時候。

社會影響:
2024年12月12日,入選2024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榜單。見:百度百科


水靈靈

詞語來源:
「水靈靈地XXX」出自一位韓國女歌手在展示照片拼貼畫時說的話:「我就這麼水靈靈地在中間,周圍都是可怕的姐姐們。」網友們紛紛效仿造句,將「水靈靈地」與各類詞語搭配,形容某種行為生動、鮮活或值得稱道、引人關注。其使用語境逐漸擴大,可用於強調、突出,如「咱們一起水靈靈地出發吧」,也可用於調侃、自嘲,如「他(我)就這麼水靈靈地被開除了」。

引申含義:
「水靈靈」多用來形容人漂亮而有精神,也用於形容動植物等潤澤、有生氣。

引用示例:
如「咱們一起水靈靈地出發吧」,也可用於調侃、自嘲,如「他(我)就這麼水靈靈地被開除了」。

社會影響:
2024年12月2日,入選2024年十大流行語;  2024年12月12日,入選2024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榜單。

Comment by TV Plus on Tuesday

陳明發〈日本沉沒〉

若抱著看科幻片的期望看日劇《日本沉沒-希望之人-》(Japan Sinks: People of Hope,TBS,2021),會大失所望。換個角度,則會發現它是極好的社會教育片。

即使有了最尖端的科學家觀察、分析的結果,從正副首相、內閣成員、企業界、跨部門最權威的智囊單位、媒體到草根各階層的男女老少,反應不一是理所當然的。

但對於其錯綜複雜、難於預測的演變,連科學家本身也因為利益關係而各有立場;甚至同一位科學家前後都有所的逆轉,這又恐怕不是一句「為了戲劇效果」可以涵蓋。

若說敘事是文創中最重要的要素,《日本沉沒》敘事提供了一個極真實的模擬作業,讓觀看了並深思過這個影劇的觀眾,在面對真實的災難時,有個很實在的心理准備與演練。

把《日本沉沒》當成一個可以完整敘說的「事件」,我們就可以從這樣的心智過程中,看出具體的「物象」。一旦面對類似的真實情況,詩性想像力即可能有個萌生的基礎。當然,它遠遠不是最後答案。即使作為其中的一個參考,也好讓我們無需枉然地盲人摸象。其中,包括了各種相關的知識管理方法與考量的哲學範式。

其中,也包括了人文「事件」如何對應科技「物象」的問題,為人們的思維提供了極大的張力空間。

憂患意識與社媒浪潮糾纏的時代,把《日》劇當成娛樂、消閒類文創,無妨;但文創敘事也有它的學習——包括集體教育——價值。不管從那個角度剖析,文創都是社會言說、文化再生產的重要成分。(17.12.2024)

Comment by TV Plus on December 15, 2024 at 12:47am

施晨露〈文化觀瀾〉

2024,你玩「抽象」了嗎?你「接」了什麼?

你或許不是「古希臘掌管時尚的神」,但也會用新鮮的熱梗表達態度、記錄生活。又或許,網絡節奏太快,你是從流行語的發佈中,才get了這些梗。

那咋了?鬆弛一點。

12月12日,上海《語言文字週報》部最新發佈2024十大網絡流行語,入選的包括:

偷感(很重)、草台班子/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班味、那咋了、(就這麼)水靈靈地XX、古希臘掌管XX的神、city/city不city、包XX的/包的、紅溫、搞抽象。

每到年末,盤點流行語、回眸過往一年的「語文面孔」,成為人們回顧一年的標志誌事件之一。

12月2日起,多家中外機構就這麼水靈靈地發佈了年度流行語、關鍵詞。

老牌年度流行語發佈機構——上海《咬文嚼字》雜誌社率先評選出的2024十大流行語為:

數智化、智能向善、未來產業、city不city、硬控、水靈靈地×××、班味、鬆弛感、銀髮力量、小孩哥/小孩姐。

同一天,小紅書綜合社區內用戶筆記、閱讀量和評論互動等指標,發佈了2024年度關鍵詞——「抽象」

「玩抽象」正從小眾文化演變成一種生活態度和處事方式,越來越多人在面對意外和困境時選擇以輕鬆、反轉的方式「一笑而過」。2024年在小紅書與「抽象」相關的筆記超過1000萬條。

Comment by TV Plus on December 14, 2024 at 9:55am

本週,嗶哩嗶哩(B站)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文字博物館聯合發佈的2024年度彈幕為「接」。2024年,B站用戶累計發送「接」超576萬次。

什麼是「接」?年輕人用來指代迎接美好的事物,例如考試上岸、入職升職、表白成功、歐氣爆棚,都可以發出「接」字彈幕,沾沾好運。

一方面,「接」字除了蘊含著普通意義上的恭喜,還有「把這件好事接到我身上」這一層意思;另一方面,「接」字的適用范圍更廣,寵物平安長壽、父母身體健康、財運滾滾來這些好事都可以用「接」來回應。

要說哪個年度詞最「戳心」,要數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選出的2024年度詞——

「腦腐」(brain rot)

「腦腐」的字面意思是「大腦腐化」或「大腦遲鈍」,形容因過度沉迷於低質量網絡內容而導致的精神疲憊或智力退化。

據說這一詞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54年首次出現在梭羅的經典著作《瓦爾登湖》中。當時,梭羅批判社會對復雜思想的貶低,並寫道:「當英國努力治愈馬鈴薯腐爛時,難道沒有人想治愈那更加普遍且致命的『腦腐』嗎?」

牛津大學出版社專家發現,2023年至2024年期間,「腦腐」一詞的使用頻率增加了230%,尤其在短視頻平台上,#BrainRot的標簽已被使用超過50萬次,許多相關視頻戲謔地呈現了年輕人的自嘲。牛津大學出版社認為,這個詞的高頻使用反映了人們對大量攝入低質量網絡內容,尤其是社交媒體內容所產生影響的擔憂。

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台和信息過載的影響下,全世界人們的注意力和認知能力都面臨挑戰。牛津語言部門總裁卡斯珀·格拉思沃爾表示,回顧過去20年的牛津年度詞匯,可以看到社會對虛擬生活的日益關注,以及互聯網文化如何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和語言中。「腦腐」反映了虛擬生活的一個潛在危險,這似乎是人類與科技文化對話的一個必然章節。(原載:12.12.2024 https://www.shobserver.com

Comment by TV Plus on December 5, 2024 at 4:53pm

電影《一代宗師》的台詞

1、一約既定,萬山難阻。

2、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3、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啊!
4、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5、武以俠而傳,形具意則久,人因情而生。

6、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7、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8、葉裡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
9、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10、從此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

11、有時候我昨天遇到一個人,感覺他非常有意思,印象深刻。但後來就再也碰不上了,人生就是這樣。
12、刀為什麼有鞘,不是為了殺,而是為了藏。
13、郎心自有一雙腳,隔山隔水有來期。
14、風流本就是個夢。有人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唱得遠比說得好聽。
15、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都是時事使然。

16、人不辭路,虎不辭山。

17、該燒香的燒香,該吃飯的吃飯,該辦的事,天打雷劈也得辦。
18、都說人生無悔,那是賭氣的話,如果真無悔,該有多無趣啊。
19、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倒下。只有站著的才有資格說話。
20、做羹要講究火候,火候不到,難以下咽,火候過了事情就焦。

21、武學再高高不過天,資質再厚厚不過地。

22、為什麼武術叫功夫?功夫其實就是時間。
23、天下事,你不見它就不存在了嗎?看看吧,沒關係的。
24、我見過了高山,才發現最難過的原來是生活。
25、人生在世,無非八個字:生死,是非,成敗,榮辱。到說到底就一個字:我。

26、盛世習文,亂世習武。

27、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
28、勉強求全等於固步自封。

《一代宗師》是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功夫電影,由梁朝偉、章子怡、張震、宋慧喬、王慶祥、張晉、趙本山、小沈陽等人主演。該片講述了民國期間「南北武林」多個門派宗師級人物,以及一代武學宗師葉問的傳奇一生。2013年1月8日於中國內陸上映,2月7日作為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該片先後獲得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影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影片等獎項。2015年1月8日,《一代宗師》3D版於中國內陸上映,票房超過6000萬,創造了國產影片重映最高票房紀錄。

Comment by TV Plus on September 28, 2024 at 10:38pm

愛墾APP: 德勒茲“BODY”視角下的海外華團

在德勒茲的理論框架下,身體(「body」)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實體,更是一個流動的、開放的、能量交換的場域,是感知、體驗、力量和欲望的交匯點。在華人傳統文化繼承中,身體可以扮演一個多層次的複雜角色,將個人的感官、情感和歷史文化經驗聯系起來,成為文化傳承、創新和重塑的重要媒介。更是中國新文創、2035文化强國願景的思維工具——

文化體驗的載體

身體作為感知的中介:
德勒茲認為身體是感知和感受的核心。華人傳統文化中,許多文化元素(如禮儀、戲曲、武術、茶道、書法、傳統舞蹈等)都是通過身體實踐來傳承和體驗的。身體通過參與這些文化活動,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參與到文化意義的生成過程中。因此,身體成為了文化體驗和認同的具體化媒介,通過動作、姿態、節奏、氣息等方式體驗文化本質。


文化儀式的具象化:
在華人文化的儀式和禮俗中,身體的姿態、動作和行為是文化規范和倫理的具體體現。比如祭祖、婚禮儀式中的跪拜、敬茶等動作,不僅是禮儀性的行為,更是將歷史、倫理和精神力量通過身體的行為傳承下去。

文化記憶的沉淀場所

身體作為文化記憶的容器:
身體不僅僅是一種生理存在,更是記憶和歷史的沉淀體。在德勒茲的「身體無器官」概念中,身體被視為一個流動的場域,包含著不同的力量、歷史和影響。華人文化的身體承載著祖輩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倫理觀念和社會規范,這些記憶深深嵌入在身體的日常實踐中。舉例來說,太極、氣功等傳統練習中,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都攜帶著文化的記憶和對生命的哲學理解。


無意識的文化傳承:
許多文化記憶並不是通過文字或語言傳承,而是通過身體的無意識行為延續下去的。比如,某些家庭烹飪習慣、手工藝制作技巧等,常常是通過身體的反復實踐自然傳承下來的。這些身體行為承載著華人文化的獨特技藝和生活方式。

文化轉化與創造的場域

身體作為文化創新的工具:
德勒茲認為身體是變化的、開放的,可以在不同力量的作用下生成新的形態和意義。在華人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碰撞中,身體可以成為文化創新的場域。舞蹈、戲劇、當代藝術等通過身體的再造與表現,可以重新詮釋傳統文化。例如,傳統舞蹈中的動作符號可以通過現代編舞重新解構與重組,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活力和現代性表達。這種創新不僅是思想上的,也是身體上的通過「身體的表演」來實現文化的更新。


文化混融的媒介:
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身體也成為了文化混融的媒介。比如,在跨文化的表演藝術中,身體可以承載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在同一個身體表演中交織和碰撞,產生新的文化形態。

情感與倫理的體現者

身體與情感的交互:
華人傳統文化強調身體和情感的統一,如儒家思想中的「身心合一」觀念。德勒茲的身體理論也暗示了情感通過身體的傳導和表現。華人文化中的孝道、親情、師徒關系等倫理價值,往往通過身體行為表達出來。例如,向長輩鞠躬、擁抱、送別的儀式等,通過身體動作表達出文化中的情感深度。身體成為文化倫理與情感的承載工具,讓文化的價值觀通過情感的方式得以傳承和深化。


身體的倫理實踐:
儒家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強調了身體的倫理角色。個人通過對身體的修煉和控制,反映出對道德、倫理的遵從。比如,傳統武術中的「武德」,不僅是對技藝的掌握,更是通過身體的修為來提升道德素養。通過身體的行為,文化中的倫理規范得以被實踐和傳承。

抵抗與生成的場所

身體作為文化抵抗的空間:
在德勒茲的理論中,身體可以作為對主流意識形態和規范的抵抗場域。在華人傳統文化中,身體有時也成為了文化抵抗的象征。例如,在特定歷史時期,某些傳統身體行為或習俗(如某些宗教儀式、戲曲表演)曾受到壓制和禁止,但通過地下、私密的方式繼續傳承。身體的這種「隱秘行為」成為對抗外來或強制性文化力量的象征,是文化自我保護和延續的工具。


身體的生成與變異:
身體也是文化生成與變異的場所。德勒茲強調身體在多種力量的交織中生成新的意義。在全球化背景下,華人身體文化如飲食、運動、舞蹈等,隨著外來文化的影響不斷變異和更新。例如,武術在現代格斗、電影中的表現方式,已經遠離了傳統形式,而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符號。這種通過身體生成的文化變異,也是一種文化的再生。


在德勒茲的「身體」概念中,身體不再是被動的文化承載工具,而是文化記憶、感知、轉化、創新的核心場域。華人傳統文化中的身體承載著歷史與倫理,同時也是文化創新的表達場所。在全球化的當代語境下,身體的角色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媒介,更是跨文化、跨時代對話的重要工具,既能保持傳統,又能參與現代性和全球性的文化再生產。

Comment by TV Plus on September 28, 2024 at 11:57am

愛墾APP:文創~新舊對比

「新文創」和傳統文創之間的關鍵區別,不只在於形式上的演變,更深層次上是文化生產方式、傳播模式以及與受眾互動方式的不同。傳統文創強調文化內容的傳承與創意,而「新文創」則在此基礎上通過科技賦能、跨界融合以及用戶共創推動文化產業的升級——

文化IP開發的深度與廣度

傳統文創:
傳統文創更多依賴於現有的文化資源,如歷史遺產、傳統手工藝、文學經典等,進行單一維度的開發。例如,出版書籍、展覽、手工藝品設計等都是傳統文創的主要形式。傳統文創的開發模式通常是線性的,文化產品的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受限於實物商品的性質和市場。

新文創

以IP(知識產權)為核心:新文創的文化生產從「內容為王」到「IP為王」,強調通過科技和創意手段對文化內容進行多維度深度開發。一個文化IP可以衍生出影視、游戲、動畫、音樂、漫畫、周邊產品、沉浸式體驗等多種形式,並在這些領域產生共鳴,形成IP生態。通過數字化手段,文化內容可以跨越時空,打破實物的限制,持續迭代、擴展與再創造。一個成功的IP可能成為多個產業鏈的源頭,持續賦能產業發展。


科技與數字化賦能


傳統文創:
傳統文創的創作和傳播方式較為傳統,主要依靠手工藝、印刷出版和線下展覽等形式。文化內容的體驗多限於實體產品或實地活動,如博物館展覽、文物保護、戲劇表演等。與受眾的互動有限,受限於物理空間和時間的束縛,往往是單向傳遞,觀眾更多是文化的被動接收者。

新文創

科技驅動:新文創以科技為推動力,廣泛采用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大數據等技術,創造出全新的文化體驗方式。科技不僅改變了文化內容的生產方式,還擴大了文化傳播的廣度與深度。例如,博物館可以通過AR/VR技術打造虛擬展覽,用戶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沉浸」其中。

線上線下融合:新文創借助互聯網平台和數字科技,實現線上線下的文化互動。文化活動不僅限於實體空間,用戶可以通過智能設備隨時隨地參與到文化體驗中。

互動性與沉浸感:科技賦予文化產品更強的互動性與沉浸感,用戶不僅是文化的消費者,也是文化體驗的參與者與共創者。例如,沉浸式劇場、虛擬偶像演唱會、互動式數字展覽等形式讓用戶深度參與其中,形成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參與感。

傳播模式的多元化

傳統文創:
傳統文創的傳播模式以線下為主,文化內容的流通多依賴於出版、實體展示、戲劇等形式,傳播范圍較為局限,觀眾也相對分散。文化內容的傳播路徑較為固定,受限於物理渠道,如圖書館、藝術館、手工藝集市等,難以快速形成大規模的用戶流量。

新文創

全渠道傳播:
新文創通過數字平台實現了全渠道、多平台的傳播,從線上社交媒體到線下體驗空間,通過互聯網能夠瞬時觸及全球觀眾,形成文化的廣泛傳播效應。例如,一款基於傳統文化的手游可以迅速通過網絡平台推廣到全球,並吸引大量用戶參與。


跨界合作:
新文創強調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如影視、游戲、旅游、教育等產業的跨界合作,形成文化傳播的生態化發展。例如,博物館與知名游戲公司合作開發游戲皮膚或周邊產品,使傳統文化通過新興娛樂形式進入年輕人的視野。


社交化傳播:
新文創更加依賴於社交平台的力量,文化產品往往通過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體進行傳播。通過用戶的主動分享、互動、討論,文化內容在網絡上迅速形成二次傳播,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