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慕課MOOCs研究》推薦精彩文獻,歡迎學習:


攝影家:台灣馬拉松長跑攝影家 蔡鎮鴻
攝影主題:吟誦之美~廣益南樂社之整弦會奏:十音.泡唱@高雄大社青雲宮(上)
                  台灣屏東六合客家文化園區(下)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2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May 6, 2024 at 9:40pm


創造力培訓素材


馬來西亞企業要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取得創意的突破,最需要做的事無疑是擴大想像的空間。

網路上有許多有趣的內容,是很好的創造力培訓素材。

14.12.2011

延續閱讀:

視角修煉

開篷樂勢力

諾亞的懊悔:讓啄木鳥上方舟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9, 2024 at 9:39am

藝術鄉建——焦點:各地藝術鄉建共同面臨的問題首先依然是在地和主體性問題。藝術鄉建有四個主要的推動力:當代藝術內部的觀念性轉向、政府政策導向、創意經濟崛起和逆城市化潮流。藝術鄉建開始變成背負過強道德性與倫理感的一種身份壓力。藝術從業者開始和鄉村一起進入生產-消費的交換流通體系裡,以求達到鄉建目標。把藝術鄉建放置在「建設」的知識經驗中,會弱化藝術鄉建在替代性、可能性、先鋒性上的特質。空間改造主打的藝術鄉建,應落腳於重構「傳統」、「遺產」相關的價值話語。「文藝鄉建」導向的仍然是一種基於空間交錯的休閒經濟。弱視角與微觀視角,是近年來采納人類學方法的藝術實踐的一個共性。如何處理與當地人的關係(社會關係、知識產權、情感聯系等)等倫理問題,人類學更應有所貢獻。「藝術鄉建」在觸動和改變有關鄉村的話語體系和城鄉文化關係上,已經成效顯著。但在新形態的主體性養成方面,仍然需要一個更長的時間坐標才能有所論斷。

體驗脈絡:藝術鄉建之所以與一般建設工程不同,恰恰在於其「藝術」的面向,這個藝術面向不只是呈現為「作品」,或簡化為「美化」、「裝飾」、「藝術節」,而是更具有生命感的、嵌入當地生活與社會關係脈絡中的體驗方式。

藝術效用空間:如果希望藝術鄉建作為中國農村社會發展與轉型的唯一出路,那麼不僅藝術鄉建難以勝任,任何一種單方面建設都難以勝任。藝術及藝術家有其擅長的方面,例如借由一種多感官、超語言、超文本的總體感知方式體悟世界,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可以替代諸如政策、行政、基建等職能在鄉村建設方面的作用。從另一方面說,鑑於「藝術鄉建」多討論建設而非藝術,或許藝術鄉建的作用不是被誇大,而是真正能夠發揮「藝術」效用的部分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值得探索。


Related:

設計故事館

愛墾慕課·研究篇

文化特區運動

鄉韻


PGC

世界文化遺產

(李耕 馮莎 張暉:中國藝術人類學前沿話題三人談:藝術參與鄉村建設的人類學前沿觀察; 原文載於《民族藝術》2018年第3期,請以紙質版為准。)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February 29, 2024 at 9:46am

Shanghai to set up universities with Germany, UK by Shen Mengdan

Shanghai's education authorities have announced an annual work plan that includes plans for two new Sino-foreign universities.

These are part of the city's initiatives to promote glob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The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has signed agreements with German and British universities to set up the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ino-British Arts Institute.

The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will come up in the Lingang New Area, will be developed jointly by the commission, Tongji University in Shanghai, the German 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hree three German universities for applied sciences. It will follow the model of German universities in the applied sciences paradigm to cultivate talent needed by industries.

Shanghai's Donghua University, the Royal College of Art in London, and the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will jointly establish the Sino-British Arts Institute.

MoU on setting up the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serves Shanghai's objective of creating a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fashion, design, and brands by fos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ed artists and designers from across the world.

The website of 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states that Shanghai has established 176 high-level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institutes and programs.

In addition, Shanghai is going to expedite this year's UNESCO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building.

Additionally on the list are improved services for the city's schooling of foreign children.

The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was signed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for setting up the Sino-British Arts Institute. (2024-02-20 https://www.shine.cn


Related: 

愛墾藝頻道

韻文化:風度

愛墾慕課


上海:兩所新大學,來了!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February 25, 2024 at 9:37am

產教融合:從「一頭熱」到多方共贏

正值暑期,但很多職業院校的師生沒有放假,而是走向了另一個「課堂」—企業。在企業的不同崗位上,學生們檢驗自己所學的知識,也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近年來,隨著產教融合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呈現出多樣化格局,校企協同育人的模式也不斷成熟。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佔專業課教師比例超過50%,企業導師也為學生帶來新的資源。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產業升級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產教融合還需進一步發力。

▲蘇州市職業大學校園裡,產教融合的字牌十分醒目。圖/羅芳菲

變「紙上談兵」為「身體力行」

一頭連著學校,一頭連著企業,職業教育是教育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緊密的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助推產業發展等職責。

但在發展過程中,職業教育與產業人才培養「兩張皮」,學校與企業合作「一頭熱,一頭冷」的窘況不時出現。學校教的在企業用不上,企業需要的學校不教,校企合作停留在口號上。

產教融合既是教育政策,也是產業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於產教融合的政策不斷完善。

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產教融合、特色辦學」。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產教融合貫穿人才開發全過程,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和社會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此後,《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持續推動產教融合發展。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組建了1500多個職業教育集團(聯盟),涵蓋了企業、學校、行業、科研機構在內的4.5萬余家成員單位,形成了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合作發展的辦學模式。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75家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職業學校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2.49萬個,年均增幅達8.6%,現代學徒制試點覆蓋1000多個專業點,惠及10萬余名學生(學徒)。

「到企業實踐,變『紙上談兵』為『身體力行』,真是提升技能、開闊視野。我參與到企業的項目中,還為一線教學積累了教學案例,一舉兩得。」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動漫專業教師潘晶晶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她的學生也都進入企業實習,在真實的生產環境裡得到鍛煉。他們是產教融合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2021年,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共同推進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工作,確定了首批21個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和63個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經過兩年多建設,全國已培育5247家地方產教融合型企業,在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

2021年新一輪國家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公布,保留專業624個,調整專業(含新增、更名、合並、撤銷、歸屬調整、拆分)872個,調整幅度近60%。全國職業學校共開設1349個專業和12余萬個專業點,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變革。


(8.8.2023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下續)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February 24, 2024 at 2:28pm


走向多方共贏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於2022年5月正式施行,新法多次提到「產教融合」,在深化校企合作、搭建產教融合路徑、構建多元辦學格局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鼓勵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自此,產教融合從政策導向上升到法律規定,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在系統總結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就基礎上,提出新階段職業教育改革「一體、兩翼、五重點」的一系列重大舉措。

「一體」是教育部和有關省份共同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建設新模式。

「兩翼」,一是聚焦區域,以產業園區為基礎,整合優質資源要素,推動各類主體深度參與職業學校辦學,打造兼具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發展高質量的市域產教融合體。二是聚焦行業,企業牽頭,聯合學校、科研機構共同建設一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聯合育人、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的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

今年6月,《深化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出台,明確提出再遴選30個左右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支持各地培育遴選一批省級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立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體系。

試點企業深化產教融合取得顯著成效的,按規定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目錄,並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同時,在試點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內打造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教融合型行業,打造一批市域產教融合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產教融合新型載體,推進職業教育與重大產業布局精准匹配、深度匹配,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走深走實。

「這幾年,產教融合統籌和協調的力度越來越大,原來它只是職業教育的實現路徑,現在已經上升到國家制度層面,成為一項基本制度。」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說。

7月25日,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這是首個國家層面重大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首批成員單位覆蓋22個省份,包括9所普通高校、34所職業院校、中國中車及其49家所屬制造類子公司,5個產業集聚地區教育行政部門作為支持單位參與。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林宇表示,產教融合共同體的發起是產教融合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新組織形態。其目標有兩個:一是校企合作培養企業產業需要的人,另一個是校企合作解決企業產業在發展過程當中所遇到的技術、工藝、產品等問題。

新時期的產教融合將形成多方共贏局面,企業與院校共享優質資源,實現企業技術升級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創新培養。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2023屆畢業生參加企業校園招聘會。圖/伊凡

迎接挑戰,不斷優化

雖然產教融合漸入佳境,但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更高,給職業教育帶來新的挑戰。

在邢暉看來,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對產教融合提出了要求,但相關法律,如公司法、勞動法也需要進行相應調整,形成配套的法律體系,與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相互銜接。

近年來,關於產教融合的政策密集出台,加速了產教融合的進程,但有些政策仍未落地。比如,企業作為辦學主體,還存在一些困難。很多企業有顧慮,不知道土地、稅收政策能否到位。「對於產教融合來說,不管通過什麼平台來推動,關鍵的問題是學校和企業的利益能不能保證、是不是契合。」邢暉說。

同時,邢暉強調,產教融合的目標一定要落到「育人」。但在實際中,很多企業對於「育人」並不重視,只是在「用人」。他們認為培養人才是學校的事,企業要的是收益。

「在產教融合過程中,培養人才是最重要的。校企合作要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讓學生適應生產崗位的需要。對此,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各方都有責任。」邢暉說。

一直以來,職業院校對科研並不重視,教師在科研方面的基礎也比較薄弱,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但企業對科技創新有需求,邢暉建議,職業院校加大科研力度,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開發。

「在不同發展階段,產教融合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都不一樣,但每越過一個困難,產教融合都會前進一步。」邢暉說,產教融合要不斷優化,形成合力,創新發展。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羅燕

Related:

愛墾慕課·研究篇

《藝頻道》電影達人

PGC:Literature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January 25, 2021 at 4:15pm


慕課:到了2021年,活得下去嗎?

“目前國內做得好的慕課,大多是老師講得好,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學生願意學,第三步是學生能學會,第四步是想學什麽都有可學的好課程,這是慕課發展的四重境界。”

“真正懂得心理學,你就會知道挑哪個顏色的衣服,能讓人第一眼就喜歡上你……”在南京大學慕課《心理學與生活》101秒的課程簡介微視頻中,南京大學副教授陳昌凱生動地介紹著這門曾摘得南京大學疫情期間慕課人氣桂冠的課程。還未開學,這門課程已有33,953名網友報名。

慕課走進中國已有7年。這種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以開放性、信息化、靈活性等優勢,7年間在中國收獲粉絲無數。截至2019年,中國有12,500門慕課上線,超過2億人次在校大學生和社會人士學習慕課,6,5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

近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透露,今年11月將召開首次世界慕課大會,發布《世界慕課發展北京宣言》,成立“世界慕課聯盟”,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貢獻中國在線教學的經驗與智慧。

中國並非慕課的發源地,起跑晚但不乏後勁。後疫情時代,中國慕課如何為世界提供發展經驗,慕課又還需經歷哪些叠代?


疫情催生更多慕課


2011年秋,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塞巴斯蒂安·史朗和彼得·諾維格的一次嘗試,讓開放式網絡課程掀起一場蝴蝶效應。他們在互聯網上免費提供人工智能課程,立即吸引了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數以萬計的人參與其中。

2012年,三大慕課巨頭Coursera、Udacity和edX迅速建立並備受關注,這一年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

西方慕課巨頭掀起的在線課程浪潮,很快席卷中國。2013年5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數所國內頂尖高校加入edX。2個月後,復旦大學、上海交大與Coursera簽約。由此,2013年被業界稱為“中國慕課元年”。

中國高校的慕課開發,走了一條從“出海”到“內生”的道路。2013年10月,清華大學推出面向全球的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南京大學2016年和“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平臺”簽訂合作協議,開始將慕課主戰場轉移到國內。

近年來,中國的慕課發展按下快進鍵。《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2018年度)》顯示,教育部認定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291門,上線慕課數量達到8100門。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慕課的價值被更多人看見。“疫情讓更多老師參與慕課制作、開始嘗試使用慕課,更好地推動了高校教學方式的改革,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南京大學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說。

在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操太聖看來,疫情期間慕課的優質資源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和使用,線上教學大範圍內開展,人們更切實地認識到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更具靈活性的慕課彰顯其價值和意義。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January 25, 2021 at 4:15pm


國內外慕課有所不同


目前全球慕課平臺主要有三種發展模式。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教授汪瓊介紹,一種是自身提供認證證書的平臺,主要包括單門課程和系列課程的認證,如Udacity;二是和高校合作,發展以學歷教育和升學服務為導向的業務,例如由2015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通過Coursera平臺提供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是首個基於慕課的MBA學位,其學生平均年齡37歲;三是和企業合作開發與就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相關的業務。例如edX的企業服務會幫助公司按需定制課程計劃,降低在職培訓的邊際成本。

“國外高校做慕課,最初是為宣傳學校品牌,推出校內受歡迎的課程,學生學習結束可以獲得證書,學校和平臺也會有盈利收入,同時也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汪瓊表示,與國外不同,中國的慕課大多為專業基礎課程,公益性更強,慕課的產量很大,基本從高職到研究生教育都能覆蓋,多媒體表達形式也越來越豐富。

“國外慕課更多是一種知識分享以及高等教育服務社會的新手段。而中國慕課在改變中國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促進教育的公平性發展等方面,在全世界都是無可比擬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主持人、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王自強說,慕課的建設和應用,催生了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SPOC等一系列新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強化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同時,慕課也架構了一種新的校際教師教學學術交流的新機制。


互聯網技術助力優化慕課


慕課相對於傳統教育,有資源優勢,但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在個性化、交互式教育方面,包括慕課在內的在線教育優勢還需進一步提高,“一些大學開發的在線課程,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並不強。有統計顯示,國外的慕課,完成一門課程的學習者只占注冊者的2%”。

汪瓊對此感同身受:“目前國內做得好的慕課,大多是老師講得好,例如學科帶頭人或者教學名師,但並不見得是與互聯網手段結合得好。講得好是慕課發展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學生願意學,第三步是學生能學會,第四步是想學什麽都有可學的好課程,這是慕課發展的四重境界。”而要結合互聯網技術推出優質教學,平臺功能設計也很關鍵。

edX上曾有一種利用平臺大數據開展同伴互評的教學模式:當學員就某道題目做出選擇並給出理由後,後臺會提供各個選項的選擇比例,並在每個選項下隨機抽取一個選擇理由,問你是否改變初始選擇,最後再告訴你選擇是否正確。“這要求平臺的功能體現教學理念,支持教學設計落實。”汪瓊說。

如何推動慕課持續發展?熊丙奇認為:“首先要關注線下即面授的課程質量如何,這是線上授課質量的基礎;其次要對上線課程有所選擇,以吸引受教育者;再次要關注課程的維護和反饋,要調查受眾對課程的評價,並改革課程。”

中國慕課的未來發展方向,從吳巖的表述中也可見一斑。在此次發布會上,他指出將加快建立“互聯網+教學”“智能+教學”新形態,深入推進教育觀念革命、課堂革命、技術革命、方法革命,促進學習方式變革,提高教學效率,激發教與學的活力。

“近年來,中國基礎性技術設施建設快速發展,這為慕課的廣泛應用提供了物質條件。例如手機使用率越來越高,進入5G時代後網速越來越快,這會讓慕課的學習更加順暢。同時,對優質公平教育的追求,也成為支撐政府、社會和高校集體推動慕課建設的價值基礎。”操太聖說。

(2020-09-04 I 來源:科技日報 / 原題:慕課落地中國7年 邁好下一步需技術發力)

Comment by 蔡鎮鴻 on December 18, 2015 at 11:19pm

感謝愛墾納達採用我的照片:2016/6/14,吟誦之美~廣益南樂社之整弦會奏:十音.泡唱@高雄大社青雲宮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