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t+Lëshkina,由兩位來自紐約的視覺藝術家 Erika HardTati Lëshkina 合作組成。他们在2017年出版過屬於他們的第一本著作《Beyond The Clouds》 –– 一本旨在探索人類的真實需求、慾望以及表現生命中的脆弱之美的攝影集。他們創作的源自生命中的變化無常,將情緒、想像、狐疑以及對生命的執著凝縮於一張張照片之上,再將它們互相組合排列,令我們產生一種無以名狀感覺,逼迫我們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

儘管這本書被歸類為攝影集,但明顯兩位作者並不甘於此,他們並沒有將自己局限在攝影媒介上,他們更常以不同媒介如雕塑,或是行為藝術等形式,去表達他們的想像與美學。

據說,《Beyond The Clouds》的名字還源自一套同名電影《在雲端上的情與欲》(Beyond The Clouds, 1995),這是一套沒有固定的情節和常見的套路的電影,像是由幾段感情串連起來的映像詩,是義大利的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中風後拍攝的第一套電影,想不到當時的安東尼奧尼除了行動不便外,更患上失語症,幸得另一位著名導演雲溫達斯(Wim Wenders)的幫助,這部電影才得以完成,所以這也是兩位創者通力合作的產物,有如命運的劇本一樣。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1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24, 2021 at 10:19pm


陳明發《直覺:鮮活的隱喻和詩的流動性》

哲學家只能用鮮活的隱喻和詩的流動性,來介入真理。對,哲學家的真理只能是對真理的介入,無法窮盡或取代真理。詩與隱喻,對符號語言是很畏忌的,因爲語言一旦形式化就僵硬了。正如直覺比空間化和數學化的理智思惟更精確一樣,恰恰是比喻和詩性語言更接近實在。
(參考:王理平,2007, 差異與綿延: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人民出版社,p. 14)


延續閱讀 》陳明發談布爾迪厄

https://iconada.tv/photo/4 文化中介
https://iconada.tv/photo/hoststudio007 福柯美學
https://iconada.tv/photo/hoststudio008 後現代
https://iconada.tv/photo/hoststudio042 設計力創新

https://iconada.tv/photo/2-13 哲學問題
https://iconada.tv/photo/6-1 直覺·時間性
https://iconada.tv/photo/7-1 超越性

https://iconada.tv/photo/8-1 文化傳承
https://iconada.tv/photo/12 學習
https://iconada.tv/photo/13-1 文化資本

https://iconada.tv/photo/14-1 精神資本
https://iconada.tv/photo/4-4 研究方法
https://iconada.tv/photo/hart-l-shkina-1漢詞·非遺

https://iconada.tv/photo/hart-l-shkina 文化資本
https://iconada.tv/photo/hart-l-shkina-4 敘事藝術
https://iconada.tv/photo/hart-l-shkina-5 文化
https://iconada.tv/photo/lois-greenfield-40-years-of-dancing-1 網絡學習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20, 2021 at 4:17pm


福柯·放逐‘起源’;着眼‘冒現’

福柯指出:“系譜學需要歷史,是為了對‘起源’的幻影進行詛咒驅魔,就好像好的哲學家需要醫生來驅趕心靈的幻影一樣” (Foucault, 1994 : II, 140)

歷史學一切關於‘起源’的說法,都是理性主義者所杜撰出來的因果關係系列,也是邏輯中心主義者所人為設計的各種計謀所論證出來的。

如果說沒有什麽‘起源’的話,那麼,真正的歷史應該借助於‘冒現’(émergence)的概念,揭示環繞著各種事件所突發出來的實際力量之間的鬥爭狀況。福柯指出,一切‘冒現’事件,都是產生於某種力的狀況中(l’émergence se produit toujours dans un certain état des forces)(Foucault, 1994: II, 143)。由於冒現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各種力的緊張鬥爭,所以,‘冒現’往往是各種力的表現舞臺,是以‘跳躍’(le bond)的形態表現出來的(Ibid.: 144)

正因為這樣,系譜學應該揭示在力的交互緊張拉扯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各種鬥爭形式以及鬥爭的運動狀況。


‘冒現’一詞,來自尼采所使用的‘Entstehung’‘ Herkunft’的概念,同時帶有‘源起’、‘浮現’、‘顯露’、‘發射’等意思,強調事件總體的驟然呈現,表示各種事物產生的事件性及其整體盤根錯結性。(編註:這裏可以關注“皺褶”的概念。)

事件的這種整體性,意味著不論在事件整體的‘原初’(la souche)或‘來源’(la provenance)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歸納的。

傳統的歷史思考方式對事件的起源,僅僅注意到可化約、可歸納、可抽象的因素,排除了一切偶然的、非理性的和不可理解的方面。針對這種狀況,尼采在他的系譜學中,透過‘Entstehung’‘ Herkunft’兩個概念,玩弄了各種遊戲活動,以便排除傳統思想試圖尋找‘規律’的古板思考方式。(高宣揚:福柯的生存美學,2005)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1, 2021 at 4:05pm

批判知識與權力掛勾

位田隆一(2001)認為科學和科技是經濟發展的秘訣,而權力源自科學之三大特性:

通訊能力縮短地球距離;

科學和科技是人類產業能力的基礎,且決定國家的經濟能力;

科學的另一新領域,“生命科學”正全力發展,生命科學可能很快就能控制人類的生活(田弘茂、羅致政,2001),或許未來的生命科學極致地發展,會造成富者剝奪窮者以延續富者生命的權力工具。


因此,後現代的反科學典範、反再現、反對所謂的絕對性客觀與事實,及批判知識與權力掛勾等否定論述,對社會工作研究及台灣社會工作研究文化,是一種當頭棒喝,並提供有意義的反思。(黃秀香,2003 ,後現代思潮對現代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處遇的影響及反思,台灣《社區發展季刊》104 期,321頁至341頁)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 2021 at 7:20pm

高宣揚·後現代主義的多元性

依據高宣揚(1999:3-22)將後現代主義的特徵歸納為六大點;除了第一點“超越传统文化的後現代主義”;第二點是“不可表達性”與“不表達性”,第三點是:“後現代主義的多元性”

從後現代主義本身的內容和基本精神的複雜性來看,後現代主義是集社會、文化、歷史、氣質、品味、思想心態及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於一身的複雜事務。它的內容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使後現代主要成為哲學、社會學、政治學、語言學、心理學及美學等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學科進行科技研究跨學科領域,同時也成為文學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後現代主義的思想家及對後現代發生深刻的影響。


德希達(Derrida, J.)對語言論述和整個西方傳統方法論所進行的“解構”(decon-struction),可說是後現代主義批判現代社會方法論,也是後現代主義進行自由創造的重要原則和新策略。從德希達著
作中所論述的問題和批判的範圍,涉及到哲學、語言學、文字學、圖形學、符號學、人類學、教育學、建築學、美學、法學及文學藝術等許多重要問題,這正是他在這些多領域的“解構”,不僅為後現代文學評論和藝術評論及美學,也為後現代女性主義的興起和發展提供最好的理論和方法論上的準備。

李歐塔(Lyotard, J.F.)探討後現代問題涉及到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建築學及文學藝術領域內諸多問題。它對多領域的深刻探討,使後現代主義進一步涉及多方面和多學科的複雜問題。(黃秀香,2003,後現代思潮對現代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處遇的影響及反思,台灣《社區發展季刊》104 期,321頁至341頁)

上一節:高宣揚·不顧一切的狀態和現象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28, 2021 at 9:21pm


黃秀香·後現代主義文化

後現代主義本身,就是一種極其含糊不
清的文化(Bauman,1993),且含著許多不可言說和不可表達的特徵,顯示其反傳統的徹底性及其與傳統文化之非同質性。因與其傳統文化的不一致性(inconformity)和非同質性(heterogenei-ty),使傳統文化和傳統語言喪失對“後現代主義”進行說明的正當性和有效性,也使得“後現代主義”同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可通約性”(incommen-surability)和“不可翻譯性”(untranslatability)(黃秀香,2003,後現代思潮對現代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處遇的影響及反思,台灣《社區發展季刊》104 期,321頁至341頁)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27, 2021 at 9:51am


黃秀香:後現代主義是現代主義的繼續

後現代主義是現代主義的繼續,但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是相矛盾的統一體。從時間上說,我們始終處於現代,追求新意;從特徵與風格上說,後現代主義並沒有割斷與現代主義的聯繫,後現代主義是從現代主義的母腹中成長發展起來的。因此,後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出現一些新風格的萌芽與發展,並對現代主義的反叛(鄭祥福,1999)。由於後現代主義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它集中地體現了當代西方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切正反面因素的矛盾性質,表現了西方文化的積極成果,也表現出它的消極性;既包含創造性也隱含著破壞和顛覆的因素,它是希望和絕望共存、並相互爭鬥的一股奇妙的社會文化力量(高宣揚,1999)。本文將解析後現代主義的思維,進而說明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意涵是什麼?進而比較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概念,且說明解構理論,及比較批判理論與後現代理論異同,闡述基變社會工作的目標與處遇情形,並反思受到後現代思潮的衝擊下,現代主義的社會工作專業判斷與專業能力的實務工作如何轉型?最後提出未來社會工作發展方向。(黃秀香,2003,後現代思潮對現代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處遇的影響及反思,台灣《社區發展季刊》104 期,321頁至341頁)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2, 2021 at 1:36am


布爾迪厄·教育與社會再生產


教育系統表面上對所有人一視同仁,而實際上競爭者們由於家庭熏習,而預先擁有的文化資本個個不同,使他們並不真正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教育制度有利於精英階層的子弟,由於其特權地位所繼承有形的或無形的文化遺產,轉化成了他的天賦品質,並保證了他們在競爭中的優勢位置。
(朱國華《文化再生產與社會再生產:圖繪布迪厄教育社會學》)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