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4.8/5 stars.

Views: 2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July 3, 2024 at 8:57pm

陈明发博士《青年社群机会空间》

在海上丝绸之路精神下,马来西亚联手中国,12月17日成功给闽南「送王船」信仰风俗,争取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地位。

这对巩固与延伸海丝文化精神,是个歴史里程碑。两国还可以继续将之发挥到其他领域,例如儿童、青年与妇女等议题,以创造更有利于协助彼此有关社群的机会空间。

举青年社群为列, "出路"是他们优先考量的事物。他们的不满,往往来自于懂得自己要什么价位的品质生活,却不理解自己本身的特长如何在现实中去赚到那财富。

正当世界仍然在与冠毒挣扎的时刻,中国因为其率先攻克疫情而复苏,也极可能成为世界疫后复苏的龙头。她在八年前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让人更富想像力。与沿线国家共商、共建与共享的结果,必然能创造新的机会空间,从而让青年等社群打开视野、提升技能并把握其势。

面对疫后的世界,他们的心理当然有所挣扎与期望,而我们只可能造就可能造就的青年社群。在心理辅导的领域,有个原则,辅导人只可能辅导觉知到自己有必要改变的人。

可是,最初的阐明工作要先做足。地方创生可以是开始接触的第一步,让他们看见将青春冲动导入生产性的可能、可为。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很多年长者曾给过我们协助; 现在可借各种平台,例如宗亲、乡谊及商团等,分享相关的地图。

有些地方领袖因为个人理由,或利益冲突,处处把年轻人当成不可争取、应该抗拒的对象。恐怕连接近这社群的门都关了。那正是党团对手求之不得的大好机会。

自毁长城的社群前例让我们警惕。十多年前,有媒体访问某"大组织"头头,你们有何计划吸引年轻人? 据闻他的回答是: 我就是年轻人。

你想,他可能提拔新人吗? 有抱负的年轻人出得了头吗? 有机会,他们岂不伸条腿出来绊倒他?原见:26.12.2020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6, 2024 at 9:52am

陳明發·詩性符號故事

1·理解差異

三歲兒說:阿姨,妳的臉好像荔枝!

阿姨:小小年紀嘴就那麽甜!

小外甥:我是說,好像還沒剝皮的荔枝啊!
2·歇後語中的比喻

在各個方言中,有許多很傳神的歇後語。

小時候,住在廣東人隔壁,多多少少學了一些廣東人充滿想像力、非常有趣的歇後語。

就像中文的成語、諺語,順手摘來,簡簡單單幾個字,就能很形象的說明一個情況,勝過千言萬語。

“火燒旗桿”,什麼意思?旗桿不是很長嗎?而且,旗桿是重要的標誌,用的一定是很好的木料,所以燃燒完了,就成了“長炭”了。

家中有長炭,爐火不缺,可無憂無慮長期開鍋燒飯,溫飽有著落,不就是一種寫意、一種享受嗎?

換句話說,那是一個“炭世界”,在沒有社媒的年代,人們已經會玩故意的諧音別字了,變成“嘆世界”;也就是享受世界。

有時候,長輩會借這詞罵年輕的一代說:

“凈係識得嘆世界"。

意思是罵年輕一代(或任何男女)不思長進,只貪圖享受。


3·婉轉:觸感的跳躍

讓男友緊緊摟着腰,整個身驅小鳥依人似地挨過去,那是多浪漫的一刻。

可是蘇珊最近老覺得男友摟得怪怪的。


今天,只見男友若有所思,接着陷入良久的陳思。

忽然,似有所悟的側過臉過来對她說道:

“親愛的,只怪我的手生得短

已經無法全盤把握妳的邊界。”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3, 2024 at 7:44pm

戈麥·沒有人看見草生長

沒有人看見草生長

草生長的時候,我在林中沉睡

我最後夢見的是秤盤上的一根針

突然豎起,撐起一顆巨大的星球

 

我感到草在我心中生長

是在我看到一幅六世紀的作品的時候

一個男人旗桿一樣的椎骨

狠狠地扎在一棵無比尖利的針上

 

可是沒有人看見草生長,這就和

沒有人站在草坪的塔影裡觀察一小隊螞蟻

它們從一根稗草的旁邊經過時

草尖要高出螞蟻微微隆起的背部多少,一樣

 

但草不是在我心中生長

像幾世不見的恐慌,它長過了我心靈的高度

總有一天,當我又一次從睡夢中驚醒

我已經永遠生活在一根巨草的心臟

 

1990.4.29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y 10, 2021 at 10:05am


柏格森哲學·生命意義:填充空白

由柏格森哲學的核心概念“綿延”,生發出生存和生命的意義, 認為對於生命而言, 外在的任務,就是填充物理學意義上的運動,在純一空間裏留下的各點之間的空白或間隔。

“更概括地說, 人類的工作在於創造出有用性; 因此, 只要這個工作尚未完成, 那便存在著‘無’, 即不存在我們所需要的東西。我們的生命就這樣花費在填充各種空白上。

而我們的知性受到欲望和惋惜的影響(這種影響根本談不上是智力性的) , 在生命必然性的壓力之下, 設想出了這些空白。我們若將‘空白’理解為一種實用性的不存在, 而不是一個事物的不存在, 那麼, 從這種頗為相對的意義上, 我們便可以說: 我們永遠在不斷地從空白走向充實: 這就是我們的行動所采取的方向。”(柏格森,2000 :257)

體察內在的綿延,才能領略生命的永恒衝動, 而這只有意識可以做到。如果抽掉意識的作用, 我們見到的將不是運動的流程, 而僅僅是運動曲線在空間裏,留下的呈凝固狀態的各個點。

要把握生命, 就需要意識的努力,將這點與點之間的空白填充, 從而能夠欣賞到生命運動之美。
(見(胡學星,2005,柏格森與曼德爾施塔姆詩學,《山東外語教學》,2005 年第3 期,總第106)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y 5, 2021 at 10:31pm


柏格森·現象中純粹的內部聯系

為在變革和永不停息的現象漩渦中,拯救統一的原則, 柏格森深邃的猶太教頭腦,被實用一神教的頑固需求所牽制。以他為代表的現代哲學,為我們提供有關現象體系的學說。柏格森沒有遵循時間連續性的規定,來考察現象, 而是選擇了空間伸展性角度。他對現象中純粹的內部聯系感興趣, 並將這種聯系從時間中解放出來,加以單獨研究。” (曼德爾施塔姆,1987 :55 - 56,見柏格森,2002 :82)(見(胡學星,2005,柏格森與曼德爾施塔姆詩學,《山東外語教學》,2005 年第3 期,總第106)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10, 2021 at 3:29pm


陳明發《世說新語 2021》17

有能力學習的人,懂得“舉一反三”的謙遜;沒能力學習的人,則有“三三得九”的大氣,用九倍的力氣消滅新事物。
(8.4.2021)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24, 2021 at 9:50pm


陳明發《體系:哲學的原罪》

體系,是哲學的原罪。照柏格森的想法,各種哲學體系的基礎,並不是那種人們生活在其中的實在。生命,太大、太無邊了。隨意從中挑個視角來觀察,都會發現它很管用。雖說就只有人,既沒有動物園也沒街邊花市。而這些人又不必吃不必喝不必睡覺、睡覺不做夢更不說夢話。一句話,很不實在。所能看見的,就是一套抽象概念的集合體。很有秩序的排列得整整齊齊,但生命衝力進不去,要撤退也找不到方向。看來倒適合一切可能的東西,而且同樣適合一切似乎不可能的東西。
(參考:王理平,2007, 差異與綿延: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人民出版社,p. 21)


延續閱讀 》陳明發談布爾迪厄



https://iconada.tv/photo/4
https://iconada.tv/photo/hoststudio007
https://iconada.tv/photo/hoststudio008
https://iconada.tv/photo/hoststudio042
https://iconada.tv/photo/2-13
https://iconada.tv/photo/6-1 超越性
https://iconada.tv/photo/7-1
https://iconada.tv/photo/8-1 文化傳承
https://iconada.tv/photo/12 學習
https://iconada.tv/photo/13-1
https://iconada.tv/photo/14-1
https://iconada.tv/photo/14-1 銀髮
https://iconada.tv/photo/4-4
https://iconada.tv/photo/hart-l-shkina-1
https://iconada.tv/photo/hart-l-shkina 文化資本
https://iconada.tv/photo/hart-l-shkina-4 敘事藝術
https://iconada.tv/photo/hart-l-shkina-5 文化
https://iconada.tv/photo/lois-greenfield-40-years-of-dancing-1 網絡學習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5, 2021 at 2:39pm


不斷地定義“真實”

從後現代世界觀點中,去尋求世界特性的不確定性、質疑、相對性、改變,和不斷地定義“真實”,這似乎更適合現代社會工作實務者的需求。

後現代需要社會工作者放棄形式價值,或實務工作的形式核心,即是對專業倫理(professional ethics)、核心價值(core values)、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人權(human rights)、和助人技巧(skilled helper)的反思。

後現代社會工作不再強調普遍性標準化法則,正如經濟發展上強調權衡法則一樣,法則是有明確的規定,而權衡表示不確定性、可能性、模糊性。


近年來的全球化理念中,主張彼此尊重各地區的文化,也強調本土文化社會工作,進而把服務對象被壓抑的聲音釋放出來,並強調給予案主權能使之能改變內在及外在的權威關係。

也強調研究與實務整合,主張解構學術霸權及專業霸權。在後現代所標榜的精神是解構與創造下,特別強調無限的可能性(possibility)


所以,未來的社會工作專業應朝向多元文化的方向發展,以專業整合運作方式分析,從人類基本需求的滿足,再探未來社會工作努力的方向,並對未來國際援助的社會工作意涵,有一宏觀的理念及明確的策略。
(本文作者為實踐大跨社會工作跨系教授 / 黃秀香,2003,後現代思潮對現代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處遇的影響及反思,台灣《社區發展季刊》104 期,321頁至341頁)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2, 2021 at 4:36pm

多元化和一致性之間的矛盾

(因爲)科技的發展,人們對人類的定位有所更動。基本上,科技是以決定論為假設。資訊不斷傳播導致多元化和一致性的兩種矛盾,之所以會多元是來自各種聲音(包括弱勢團體),有各種管道表達的機會。這種混然雜陳的現象,使得社會變得更多元,無法從單一標準來衡量。多元後就偏向自由論,也就是後現代所強調的。然在多元背後,還有一種力量在“求同”,即一致性。

如台灣第一外語都以英語為主,主要是傳播溝通方便。至於全球環境保護、金融交易的全球化,使得各國之間必須協調一致,因而成為命運共同體。在求同與多元的兩種勢力不斷在角力下,一旦求同,則接近決定論的立場。所以後現代和現代一樣,面臨主觀與客觀兩種勢力的拉力,只是後現代對自由論、主觀性及差異性,有較多的片面強調,忽略了全球化中求同的趨勢。(黃秀香,2003 ,後現代思潮對現代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處遇的影響及反思,台灣《社區發展季刊》104 期,321頁至341頁)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8, 2021 at 5:06pm

黄秀香·後現代社會工作後思維:本土意義與脈動關係

強調本土意義與脈動關係。以本土的經驗如何將社工專業應有的角色與地位充分發揮。如慈濟基金會“國際賑災”採及時、直接、重點、尊重及務實五大賑災原則,強調將關懷親自送達最需要的災民手中,並同時對捐助者的徵信工作等的經驗反應在921 震災過程中的實踐,在在都值得社會工作進一步研究其災變危機處理和資源的動員與管理的策略(掌握災變資訊與狀況、應變技巧與能力及事後重建與救濟等工作)。如台灣對SARS 的危機處理過程中,經主管單位對全民健康的倡導,及疑似案例的隔離與安置等輸送體系的建立,在在都是值得研究。再累積本土工作經驗,再透過實務者與研究者共同建構本土社會工作模式,進而建構本土社會工作理論,以符合本土文化脈絡的需求,達到案主真正的需要。(黃秀香,2003,後現代思潮對現代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處遇的影響及反思,台灣《社區發展季刊》104 期,321頁至341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