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福柯(Michel Foucault)與布爾迪厄在處理「權力」、「知識」與「主體」的關係上確實有一些共鳴,但也存在重要差異與批評性張力。
以下從共鳴與分歧/批評兩個角度分析:
一、共鳴:對「無意識的權力運作」的揭示
1.無意識的規訓與再製
福柯在《規訓與懲罰》、《知識考古學》等作品中分析了權力如何透過知識、制度與日常規範內化於主體之中,與布爾迪厄的「習性」…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ne 3, 2025 at 8:51am — No Comments
The unconsciousness of the group studied was the price that had to be paid (the price it had to pay) for its coherence. A society could be a system only without knowing it. Whence the corollary: an ethnologist was required to know what the society was without knowing it. Today, an ethnologist would no longer dare to say (if not to think) that. How can Bourdieu compromise himself in this way in the name of sociology? (From Pg.56 [Foucault and Bourdieu]in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1 by…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2, 2025 at 1:30pm — No Comments
摘要
臺灣政府與民間團體長期投入文創商品設計,雖有所進展,但在文化符碼的運用及市場產品屬性皆相同,無法做出原創及區別性。近年來,九九峰自然保留區周邊形成了生態藝術園區、觀景台、動物園及森林步道等,吸引遊客外更帶來地方經濟與觀光效益。所以,本研究提出設計符號學與文創商品關係之研究,加強理解文化及提升認同價值。首先,本研究以民族誌學法進行研究,調查九九峰自然保留區的文獻資料分類歸整。其次,透過設計符號學理論基礎,詮釋符號的三層美「符號外在美」、「符號行為美」與「符號內在美」,此外,萃取造形、材質、功能與色彩等建構設計元素等,設計九九峰文創商品。最後,透過本研究的設計符號學與文創商品之探討,加值文創商品,同時可提供設計師們參考,又能讓大眾對文創科普的研究有基礎的設計認知。…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ugust 10,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在有人類文明以來,植物就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可能早在人類還在穴居時期時,植物就已經被認為具有治療疾病的功效,而在文獻記載中,植物的使用則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1770年巴比倫人的紀錄。
臺灣的植物對於好學深思的人士,是一個極有趣的研究題材。
馬偕博士…
對於一位宣教師而言,每一片葉子都有言語,每一朵花都有聲音。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ugust 6,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錢學森對大成智慧學碩士的具體要求體現了大成智慧教育的豐富內涵。「(1)熟悉科學技術的體系,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2)理、工、文、藝結合,有智慧;(3)熟悉信息網絡,善於用電子計算機處理知識。」
這三點要求,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它是要求大成智慧學碩士在思維結構中應具備如下三個層次:
一是知識層:它是由各種科學技術知識、信息、經驗、感受(包括現代科學技術的體系結構及體系中已納入和尚未納入體系的知識與經驗)等要素構成的,是思維結構中最重要、最基礎的層次。離開了各種知識、信息、經驗、感受等要素,也就無所謂思維。這些要素與從人—機結合的信息網絡中檢索出來的信息融通在一起,互相激發、碰撞、滲透、綜合……是思維得以活躍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培育大成智慧的土壤。一般說來,知識層越深厚、越堅實、越豐富、越廣闊,其思維的能力與品質就可能越高。…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ne 8,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他關於科技革命必然引起產業革命與社會革命乃至文化革命的社會歷史觀;關於現代中國的三次社會革命論;關於世界社會形態等理論;以及關於要特別重視研究國際間軍事和政治的斗爭、要特別重視研究如何運用金融手段來發展經濟的「金融經濟學」等觀念,都是從社會科學的角度為唯物史觀增添了新的內容。
他倡導的系統科學,是從普遍存在於客觀世界的各種複雜系統的結構、層次、功能、性質等側面去研究整個客觀世界的;特別是開放複雜巨系統的觀念和理論,強調整體論與還原論相結合,從整體上觀察和解決問題,以及運用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建立總體設計部等,都是進行高層次系統管理和科學民主決策的現代理念和最佳方法,這是對唯物辯證法的豐富與發展。…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ne 4,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20世紀70年代,錢學森調到國防科工委,主管國防科技大學,當時學校要進行教育改革,他根據自己當時熟悉的科技領域,建議在國防科技大學所設置的八個系的專業就是把基礎理論、技術科學、應用技術統一起來的考慮。它們是:
一系:力學與應用力學;二系:核物理與物理工程;三系:控制論與控制工程;四系:電子學與電子工程;五系:化學與應用化學;六系:計算機理論與工程;七系:數學與系統工程;八系:儀器與儀器設計。…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17, 2024 at 5:30am — No Comments
大成智慧的要害是:集大成得智慧!「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按照錢老的想法,集的對象主要就是現代科學技術體系(或稱人類知識體系)中廣博的科學技術知識,還有體系外圍的前科學知識庫,這些是形成大成智慧的科學基礎和知識源泉。所以,錢學森特別強調大成智慧碩士要「熟悉科學技術的體系」。只有了解、掌握了這些人類知識的體系結構和具體內容,才能更好地汲取、集成人類的智慧。
20世紀80年代,錢老指出:「現代科學技術不單是研究一個個的事物、一個個現象,而是研究這些事物、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研究這些事物相互之間的關係。今天, 現代科學技術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很嚴密的綜合起來的體系, 這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的特點。」
錢學森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14,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錢學森先生(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一直十分關注中國的教育事業,他每提到科技要發展、祖國要強大時,就必然提到教育要革新、人才要培養。2005年7月30日,他曾向溫家寶總理進言:「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他所強調的傑出人才,是指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上有重大突破和發明創造的人才和帥才,他認為科學精神的靈魂就是創新。…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11,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二)視野聚焦:差異性中的共識體現
當代策展性手法與游牧行為的重疊,使得展覽參與者、參與物在所形成的游牧空間內開始探索與冒險,同時空間模糊了廣泛意義上的時間與空間的物質性限制、沒有具體明確的目標、沒有預定結構,人這一主體不再是固定的、中心的實踐基點,而是生產性的、多元聯系的、開放性語境生成的結晶。
然而參與者的觀展行為也並不是無感知或者完全隨意的,而是對空間內諸外物感知的交互,可以說游牧空間作為一種非理性的空間,仍然可以通過理性分析其內部因人而具有的「社會性」來控制。…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pril 22, 2024 at 1:00pm — No Comments
當代策展目的的中心亦不能僅為藝術而藝術,約瑟夫·博伊斯所渾然天成的策展強調藝術對社會和文化交融,鼓勵大眾參與到日常的社會行動之中,引入「社會雕塑」的概念,認為藝術作品具備介入、甚至改造社會的潛能,而不單純作為自為自的領域。他極具革命性的變革原則至今仍指引著策展朝向對「質問現實」的真實影響,2019年杜曦雲於上海昊美術館策劃的「我與博伊斯」周嘯虎個展以直白甚至稍顯刻薄的呈現痛擊在真實與虛擬中搖擺的數據訊息,其中選用的展品《偵探計劃—追尾實訓》 巧妙地利用 10家偵探公司形成了一個循環的、封閉的查或追尾關係,這一關於偵查的偵查的「反身性」既生產觀念,又在消解觀念,影像與裝置彼此反詰式的提示引導觀者對數媒時代下現實與「現實」符號的辯證反思。
三、對話解碼「宣諭」:體驗空間的多語言重疊…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pril 18, 2024 at 3:00am — No Comments
2.聽覺解碼
聲音是聯結人與世界的基本交流媒介之一,當代聲景設計以人的聲音機能為核心,創造性地將聲環境、聲信息和聲技術融合成新的媒介。當代策展性手法通過新興媒介對體驗的引導探索聲音可超越的維度,2021年於於木木美術館由難波祐子主策劃的「阪本龍一:觀音·聽時」展覽以敏銳的情緒洞察力打磨聽覺的呈現,其中的《你的時間》將空曠場所兩側並排放置音響與LED面板,鋼琴跟隨地震數據彈奏其因為海浪沖擊而異變的音律,人類定義的鋼琴原音所謂符號定義因自然活動被消除,聲音意味的游離與搖擺在被刻意打造的沉浸場域中被感知。
3.嗅覺祛魅…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pril 15,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摘 要】傳統語境下的藝術創作與展覽經受二元邏輯的影響產生了一種中心化、層級分明的空間模型,而當代策展性手法對策觀展空間的介入促使其生成出一種敞開的、內部互通的平滑空間。同時,策展性所具有極強烈的干擾、解放、激發潛能的屬性,使得觀者作為實踐的游牧主體能夠發揮其敏銳發掘展覽空間中新的形象、框架以及自身流動敘事的能力。本文試圖以德勒茲「游牧空間」理論對當代策觀展視角的差異與重復進行解讀,並進一步探究二者關係的聯結可能。
策展性手法發揮其觀念性與批判性而以一種敞開、衝突、追問的姿態,拋開對展覽物質與內容空間的限制,而其旨在呈現的策劃空間與「游牧空間」所指無中心、無等級、無意指性的平滑空間不謀而合,觀者通過體驗反芻重塑自身使得體驗空間擺脫語言、地域的隔閡。…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pril 4,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October 11,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簡單地說,文化的內核和軸心就是價值觀和價值尺度。在這一點上有了清楚的認識,寫作者就仿佛戴上了一副透視鏡,他盡可以像以往一樣按照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描摹、刻畫和敘述一定的情境和一定情境中的人、事、物,但他更會自覺地把這種描摹、刻畫和敘述,延伸到抓住價值觀和價值尺度生成、變異的具體情境和具體人物的深度。在這樣的深度上,他寫的故事、人物、情節、場景,無論審美格調和藝術韻致如何不同,都同樣會因為開掘到了文化的內核層次,而產生動人的力量。
堅持文化自信的詩性表達,應該把寫人、敘事、造境的力量
滲透到貫穿知、情、意…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October 8, 2023 at 3:00am — No Comments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於文學而言,如何以詩性表達再出發,築牢文化自信,或許是新時代語境下我們應該思考之要。
堅持文化自信的詩性表達,應該把描摹社會和人生的筆觸
深入到揭示價值觀和價值尺度的層次,也就是文化的核心層次…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October 5,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福州是濱海之城,左宗棠在這里,更加堅定要完成恩師關於建設海防的囑托,決意興辦海軍學堂和製造船隻,以鞏固國家海防力量。
奏議迅速得到朝廷批准,左宗棠找到法國人日意格等人幫助招募教員,並在馬尾山下選址,購地 200 畝,準備建築造船廠。並決定設立“求是堂藝局”(即技工學校),培養造船技術人才和海軍人才。
一切正在緊張的籌備之中。然而,這時西北告急,同治皇帝連下幾道聖旨,催促左宗棠赴西北靖邊。左宗棠處在兩難之中,憂心如焚。實業興邦和新疆靖邊都是恩師林則徐的囑托,事涉民族大義,然而卻分身乏術。…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October 4,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今年(2022),是左宗棠誕辰210週年。這位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的大人物,不僅創辦福州馬尾船政,開啟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還收復新疆,奪回大片國土。而這,都是秉承他的福州恩師林則徐的囑托。
左宗棠是湖南人,一生卻和福州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1885年,左宗棠在福州逝世。在福州南公園,人們建起左宗棠紀念館,和林則徐紀念館一南一北遙相呼應,作爲對兩位民族英雄最好的紀念。
一面之緣,林則徐托付重任…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September 18,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船政籌建工程於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1866年12月23日)破土動工,進展頗快,到十三年終於建成了一所以造船爲中心的大型機器工廠,規模宏大,機器設備也很齊全。船政生産以蒸汽機爲動力的輪船。輪船的動力推進系統,技術定位爲螺旋槳艉部推動,又稱暗輪,性能優於之前金陵(南京)、上海所試造的兩艘明輪,標誌着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輪船製造在這裡起步。船政所造第一艘輪船“萬年清”號,排水量達1370噸,是中國製造的第一艘千噸級輪船。…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September 16, 2023 at 4:00am — No Comments
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社會,矛盾叢生,危機四伏。幅員廣袤、資源豐富的古老中國成爲列強覬覦、侵奪的主要目標。列強們以堅船利砲敲開了清廷閉關自守的大門,迫使清廷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拋棄夜郎自大的陳腐觀念,關注世界,探索新知,關心時局,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途徑。向西方學習開始形成思潮。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總結鴉片戰爭的教訓時,認爲“器不良”“技不熟”是重要原因,“剿夷而不謀船砲水軍,是自取敗也”。“以師夷長技以制敵”就是他提出的著名觀點。魏源把林則徐這一思想做進一步闡述和發揮,在林則徐《四洲志》的基礎上冩成《海國圖志》。該書開宗明義:“爲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September 14,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