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匠人史·船政創辦與發展(下)

船政籌建工程於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1866年12月23日)破土動工,進展頗快,到十三年終於建成了一所以造船爲中心的大型機器工廠,規模宏大,機器設備也很齊全。船政生産以蒸汽機爲動力的輪船。輪船的動力推進系統,技術定位爲螺旋槳艉部推動,又稱暗輪,性能優於之前金陵(南京)、上海所試造的兩艘明輪,標誌着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輪船製造在這裡起步。船政所造第一艘輪船“萬年清”號,排水量達1370噸,是中國製造的第一艘千噸級輪船。

光緒元年(1875年)由船政學堂畢業生自行設計並開工建造一艘250噸級砲艦“藝新”號,一年後製造成功,標誌着船政進入自主造船的新階段。19世紀70年代,歐美各國已盛行製造鐵脅船。光緒元年船政開始實施鐵脅船的建造,促成船政從木殼船向鐵木合構船過渡的産品昇級換代。八年底,船政造出排水量達2200噸、馬力2400、時速15海裡的鐵脅快艦“開濟”號,代表了船政鐵脅船製造的技術水平。鋼質艦的製造工藝代表着當時世界上造船技術的新水平。船政不甘落後,於十五年建造了第一艘鋼質軍艦,排水量2100噸,取名“平遠”號,編入北洋海軍艦隊服役。“平遠”號的建造,代表了晚清時期中國造船技術的最高水平。

船政開創之初,就引進西方教育模式,辦起了船政學堂。起初,稱爲求是堂藝局。同治五年十一月,船政工程動工興建,同時招生105名。次年一月正式開學。校址暫設在福州城內定光寺(又稱白塔寺)、仙塔街和城外亞伯爾順洋房。同年五月,求是堂藝局遷至馬尾新校捨,分前後兩學堂。十二月設立繪事院(又稱繪圖學堂)。七年一月創辦管輪學堂(後並入後學堂)和藝圃(又稱藝徒學堂,後分爲藝徒學堂和匠首學堂)。光緒二年(1876年)二月增設電報學堂。至此,船政共有八所學堂,即前學堂(製造學堂)、後學堂(駕駛學堂)、練船學堂、管輪學堂、繪畫學堂(即繪事院)、藝徒學堂、匠首學堂、電報學堂。這些學堂因都是船政衙門所辦,所以習慣上統稱爲船政學堂。

辛亥革命後,船政辦學體制發生了變化。1913年10月,船政前、後學堂劃歸中央海軍部管理,前學堂更名爲福州海軍製造學校;後學堂更名爲福州海軍學校。藝圃改爲福州海軍藝術學校,仍屬福州船政局建制。繪事院改爲福州船政局圖算所(1916年因經費支絀而停辦),仍屬福州船政局建制。1917年12月,經國務會議批准福州船政局設立福州海軍飛潛學校,設飛機製造、潛艇製造、輪機製造三個專業,隨後又開辦航空班,培養海軍飛行員。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培養飛機、潛艇製造技術人員和飛行員、潛艇駕駛人才的高等學校。1924年1月,福州海軍飛潛學校、福州海軍製造學校兩校合并。

1926年又與福州海軍學校合并。1930年1月20日,海軍部公佈《海軍學校規則》,校名定爲“海軍學校”。1937年9月,因日軍轟炸,海軍學校遷往鼓山湧泉寺上課。1938年6月,又遷往湖南湘潭。10月海軍學校自湘潭移遷貴州桐梓(史稱桐梓海校)。1945年5月19日上午,日軍撤離馬尾前,埋炸藥炸毀海軍學校、勤工學校等單位。1946年1月,海軍學校自貴州桐梓遷往重慶山洞海軍總部舊址待命。12月海軍學校奉令與在上海剛創辦不久的中央海軍軍官學校合并,遷往青島。1949年南遷廈門,後遷台灣左營。現在左營的“海軍軍官學校”,校史仍以馬尾海校爲宗。(本文摘自《船政志》)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