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榮·文化自信與詩性表達 下

堅持文化自信的詩性表達

應該把古今中外的思想和文學遺產

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古今過渡時期的

思想和文學成果

援引為首要的參照和資源


今天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問題上,已經很少有人對我國古代文化遺產持排斥態度。很多場合、很多語境里·,一提傳統,大家不約而同想到的就是古典傳統。較之重估一切價值和全面批判傳統的口號直上雲霄的百年前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高漲時期的文壇、學界,今天我們多數人都具備了對民族文化古典傳統的充分同情,這種矯正上一個歷史文化轉型周期里·的矯枉必須過正之偏的群體文化姿態,是理所應當的。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可能正處在朝另一個方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偏傾的狀態。那就是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問題上,過分地厚待和看重了古代,而輕視甚至忽視了近現代。單從時間距離上,一般認為是起自1840年的近代和1915年開端的新文化運動、 1917年發起的文學革命,以及此後30餘年的文學、文化進程,對於今天都不折不扣算得上是一段如煙的歷史。其間累積的文學和思想成果,在藝術和學理、審美和現實多個方面,也都完全沈澱出了歷史遺存的分量和質地。

更重要的是,近現代中國思想和文學的掙扎、奮鬥和前進,並不僅僅是在顯示它們自身當時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而是在顯示古代中國的全部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確切地說,今天我們所謂的中國近現代之際,其實就是中國古代社會、古代歷史和古代文化文學,被當作一個整體概念和價值系統,從無到有地創制或者「發明」出來的關鍵時刻,同時,它也是中國現代和當代社會及其文化、文學的基本價值和總體追求,孕育和生發的另一個關鍵時刻。

不走近、不理解近現代中國,就不能真正認識和理解之前的古代中國和之後的當代中國。就文化和文學而言,我們今天浸潤其間的話語和思想世界,早已是一個不能繞開近現代而直接瞭望和直接體察到古代的世界,我們的文學話語元件和文學思維工具都源自近現代的創造。而在我們對它們的創造過程真正了解之前,它們作為語用元件和思維工具的性質,是超越於我們的認識,無法被我們審視和省思的。這時候,是我們在充當它們的元件和工具,而不是相反。文化自信的第一步,是文化自覺。文化自覺的開始,需要從對精神活動的元件和工具的自覺開始。基於此,古今中外各種思想、文學遺產,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古今過渡時期的思想和文學成果,應該成為新時代境遇下詩性表達再出發的首要參照和首要資源。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